• 我的订阅
  • 人文

明惠帝朱允炆不懦弱不鲁钝,更不是个书呆子,那他是明君吗?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22 15:46:00 来源:戏说三国

明惠帝朱允炆不懦弱不鲁钝,更不是个书呆子,那他是明君吗?

(明太祖朱元璋画像)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驾崩了。

老皇帝临死之前,把皇位留给了他的长孙,朱允炆。

朱允炆的性格,和朱元璋是极为不同的。

明太祖朱元璋是个泥腿子出身,同时拥有极强的民粹主义精神,所以他十分关爱百姓,尤以农民为甚。

对农民的关切,即代表了对地主阶级和官僚阶级的严苛。

这位大明开国皇帝的眼里揉不得沙子,为了切实地保护农民朋友们的利益,他亲自制造了许多起骇人听闻的大案和要案,当然,这其中,也免不了对官员们一刀切而造成的冤假错案,所以总体来说,太祖时期的大明,是“严政苛刑”的。

朱元璋没有读过书,或者说,他至少在当皇帝之前,没有接受过系统化的教育,他一生中唯一和受教育沾边的经历,就是他曾经短暂的在安徽凤阳的皇觉寺做过和尚,在这段时间里,他有可能受到过东方佛学的教育和熏陶。

不过,根据当时的史料来看,似乎朱元璋对宗教一类的东西也并不是很感兴趣。

明惠帝朱允炆不懦弱不鲁钝,更不是个书呆子,那他是明君吗?

(皇觉寺)

因为与其说他是在皇觉寺里做和尚,倒不如说他是在寺庙里打苦工。

烛火他要负责更换,地板他要负责清洗,神佛的金身也需要他来擦拭。

有一次,大雄宝殿中伽蓝菩萨像前的供果和点心被老鼠偷吃,寺中的老和尚们因朱元璋看管不力而狠狠地斥责了他一番,朱元璋气不打一处来,他认为伽蓝既然能保护一方土地,却为什么偏偏不能保护自己桌前的供果呢?这一定是伽蓝诚心捉弄自己,于是,朱元璋找来墨笔,在伽蓝金身的背后横七竖八地写下了五个大字:流放三千里。

年幼的他当然没有让伽蓝流放三千里的本事,但在他成为帝王之后,却动辄就会把无数的大臣流放三千里。

不过,朱元璋虽然没有文化,但他对子孙的教育工作是极为上心的,无论是已薨的太子朱标,还是如今已经成为帝王的朱允炆,他们都自小生活在极其浓重的儒学氛围中,经由明王朝最一流的儒学大师传授学问,这种封建帝制时代下的正统教育虽然不能使他们从内心里变成一个仁慈善良的人,但却无疑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他们成为帝王之后的治国方式,不过,朱氏皇族所接受的儒学教育,其实是被阉割过的。

朱元璋在成为皇帝之后,最爱研读《孟子》,但朱元璋发现,《孟子》中的很多思想,其实并不利于他统治明王朝的百姓。

明惠帝朱允炆不懦弱不鲁钝,更不是个书呆子,那他是明君吗?

(孟子雕像)

比如,《孟子》中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样一句话,朱元璋认为,这无疑是对帝王等级的一种降级和挑战,所以,老朱同志索性把这句话删去了。

而在这种改头换面的儒学教育下,皇长孙朱允炆只习得了儒学之表,但却并没有习得其里。

比如,朱允炆在即位后,锐意进取,很快进行了一波内容十分广泛的革新,一改祖父朱元璋严刑峻法的倾向,积极平反冤假错案,改变了自大明开国以来动辄杀戮的政治环境,同时,年轻的小皇帝十分注重以仁政治国,减轻赋税,减免徭役,赢得了百姓们的一片呼声。

不过,即便如此,在固有的观念里,建文帝朱允炆在大明十六帝中的存在感仍然是极低的,甚至低到仿佛朱允炆登上帝位的目的,就是为了被他那野心勃勃的叔叔来推翻的。

造成这种结果的最大原因,是因为永乐年间的官方史料为了掩埋掉建文时期的历史,将朱允炆的年号删除,而将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延长了四年。

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段活生生的历史,就这么凭空消失了。

然而,事实上朱允炆在不过四年的执政生涯里的所作所为,恐怕能比之后的著名宅男嘉靖和万历皇帝加起来做的事情还要多。

朱元璋曾经惊为天人的删改过《孟子》,而他大概想不到,在他眼里恭让谦逊的皇长孙朱允炆在登基后不久就开始大幅度的删改自己的《大明律》和《御制大诰》。

明惠帝朱允炆不懦弱不鲁钝,更不是个书呆子,那他是明君吗?

《御制大诰》局部

朱允炆认为,祖父所制定下的法律太过可怖,譬如一人犯罪,全家连坐,又比如官员只要贪污六十两以上即遭处斩,这样的法律条文在朱允炆看来简直不可思议,实在不利于自己和广大的百姓群体以及朝堂上的官员们搞好关系,所以他很快取消了绝大部分洪武时期的法律制度。

法律维度的降低,果然使黎民百姓和朝廷百官对皇帝感恩戴德,但朱允炆不知道的是,祖父朱元璋当年制定出这样的严刑峻法不是没有理由的,明初时国家虽然统一,但内部环境仍然十分恶劣,随时都有陷入危机的趋势,法度的严明,则会让动乱的社会趋于稳定,而朱允炆的行为恰好和朱元璋的意愿背道而驰,致使他在更改了那些看似严格的法律条文后,建文朝廷的大环境很快又陷入到了一种动荡的境地之中。

在政治制度上,朱允炆较祖父朱元璋,也有着不小的改动。

皇帝虽然敏锐地意识到了明初以来朝廷官员冗沉的问题,并且积极取消那些没有实际作用的部门,如取消巡检司七十三处,河伯所四十九处,水马驿四十八处,但朱允炆并没有在彻底的改革官僚制度上花心思,至少没有像朱元璋那样,为了废黜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丞相制度而制造出牵连甚广的“胡惟庸案”。

相比之裁撤冗官,朱允炆似乎更喜欢把心思花在一些华而不实的事情上。

他曾经多次修改明朝官僚部门和官职的名称,如将大理寺改名为大理司,将通政司改名为通政寺,太常寺卿改为太常卿,光禄寺卿改称光禄卿...

将部门和官职的名称来了一波大修改之后,皇帝意犹未尽,对自己所居的宫殿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更名,午门改为端门,承天门改为皋门,谨身殿改为正心殿等等。

明惠帝朱允炆不懦弱不鲁钝,更不是个书呆子,那他是明君吗?

(南京故宫宫城复原模型)

而之所以朱允炆要进行这样的更改,则是因为年少时期的儒学教育深深地影响了他,他所更改之后的名称,大部分都是《周礼》之中的制度,而《周礼》在儒学经典中的大名,几乎是如雷贯耳,无人不知的。

对于这样的表面改革,作者的评价是:流于形式,锐意复古,不切实际。

我想朱允炆同志应该没有读过《汉书》,不然,他应当会知道上一个如此追求复古潮流的新朝皇帝王莽,其政权不过维持了十四年便轰然倒塌了。

朱允炆另外一个十分严重的失误是,他和他的臣僚们坚持由文官治国,而轻视武将,并且放弃了和明帝国境内的藩王们和平相处的基本方针,继而很快和受藩于北平的燕王朱棣产生了冲突。

朱棣的权力系统,是建立在北方边境上的,那里聚集着大量的军官和士卒,他们支持朱棣而对建文朝廷持冷淡态度,而朱允炆的建文朝廷则不同,那时节大明的京师是在南京,小皇帝所依靠的,是长江下游的阶层。

这个阶层有农民,有地主,有读书人,甚至还有能量极小的门阀士族,他们的成分虽然复杂,但他们的想法却十分统一,那就是他们都认为只有不断的提高儒学文化的价值观和文官集团的权威,彻底消灭掉处于半自治形态的藩王们,才能让建文政权坐稳江山。

然而,“靖难之役”的失败,给了他们一次迎头痛击,使他们明白了他们所处的时代远远没有达到“以文治天下”的境界,而仍旧停留在用暴力解决问题的年代里。

明惠帝朱允炆不懦弱不鲁钝,更不是个书呆子,那他是明君吗?

(靖难之役)

不过,虽然在当皇帝的问题上,朱允炆并不算是一个多么引人注目的帝王,但这位命运多舛的大明天子国灭之后而留下的大量的传奇的故事,却让人们对他倍感怀念。

或许是人们同情于他的苦难人生,抑或是被他具有高度神秘色彩的命运所折服,使得很多人十分天真的相信,在公元一四零二年七月十三日那个烈火滔天的夜晚,建文帝朱允炆并没有死于宫中,而是通过一番乔装打扮,逃离了南京皇宫,并且不断在未来几百年的岁月里偶然出现一些有关他的蛛丝马迹。

由于建文时期的史料记载几乎都被明成祖朱棣付之一炬,所以人们对于朱允炆的评价,其实多半都基于想象之中。

壬午殉难时的大臣们成为了追随朱允炆的悲剧式人物,而有这么多大臣甘愿为之赴死的朱允炆,自然在人们的想象中,就变成了一个仁慈,温和,聪明的君王,而他之所以会被拉下马,更纯属是因为时运不济罢了。

人们同情朱允炆,作者十分可以理解,但这种将残酷的历史的审美化的研究方法,作者却并不提倡。

明惠帝朱允炆不懦弱不鲁钝,更不是个书呆子,那他是明君吗?

(明惠帝朱允炆画像)

诚然,朱允炆的遭遇十分值得人们唏嘘,但说到底,他不过是一个天真的理想主义者。

这位理想主义者用并不坚固的理想主义碎片堆砌他的堡垒,结果被实用主义者朱棣用大炮轰了个粉碎,这就是朱允炆的一生。

逐渐幻灭的一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22 18:45:2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明太祖朱元璋画像)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大明王朝的...
2022-12-13 15:35
盘点古代两位下落不明的帝王
...。结果,从此之后便再也没有孙亮的消息了。二、朱允炆明惠帝建文皇帝朱允炆(1377—1402年),明朝第二位皇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死,因皇太子朱标已先病故,遂以
2023-03-11 22:40:00
明朝的贤君:朱元璋未上榜 第4位无可争议
第一位是被叔叔夺走帝位的明惠帝,也就是建文帝朱允炆。朱允炆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嫡长孙,其父懿文太子朱标去世后,朱允炆悲痛欲绝,感动了朱元璋和周围的人。朱允炆因此博得其祖父朱元璋的喜爱
2023-10-01 19:35:00
大明开国初期“五龙同朝”真的存在吗?
...五位皇帝以及日后成为皇帝的人,说的是明太祖朱元璋、明惠帝朱允炆、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这五位皇帝。可以说这五位皇帝在位期间就是明朝最繁荣、最巅峰的时期。那么“
2023-01-06 21:13:00
明朝十六帝综合来看,应该怎么排名呢
明朝的十六位皇帝分别为明太祖朱元璋、明惠帝朱允炆、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明代宗朱祁钰、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佑樘、明武宗朱厚照、明世宗朱厚熜、明穆
2024-06-23 22:21:00
皇权与亲情:汉惠帝刘盈与明惠帝朱允炆的命运悲歌
...后,惊吓过度,最后抑郁而终,年仅24岁,在位7年。二、明惠帝朱允炆。朱允炆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因为他父亲早逝,所以被朱元璋立为皇太孙,此后就成为明朝的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
2023-10-22 07:27:00
...王。唯一一位执政生涯里被半路叛乱篡权成功的,也只有明惠帝朱允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建文帝。对于这位悲催皇帝,明朝当时很多臣子百姓,哪怕面对胜利者朱棣的高压,依然对他表达了深切缅
2023-10-23 17:27:00
盘点历史上悲催的惠帝们,名慧而实不慧
...过三位称号中带“慧”的皇帝,分别是汉惠帝、晋惠帝和明惠帝。巧合的是,他们都是本朝的第二位皇帝。“慧”字的本意很好,有聪慧明慧之意,可不幸的是,这三位惠帝的命运却都很悲催。汉惠
2023-04-27 05:16:00
朱元璋的孙子诬陷自己亲爹造反,只因一个特殊目的
...儿孙众多,最出名的孙子有两人,其一叫朱允炆,也就是明惠帝,其二叫朱高炽,是明仁宗。这二人因为都当过皇帝,所以被后人所熟知,朱元璋还有一个孙子因为能“折腾”而出名,他曾诬陷自己
2023-01-04 21:0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庐江惊现三座东汉古墓!系农田改造时发现,出土铜镜光可照人
大皖新闻讯 古墓墓室顶部严丝合缝,墓砖一头宽一头窄,且带有弧度,体现了古人技艺的高超。连日来,在庐江县移湖街道八里社区陈老屋村民组的一处高坡上
2025-10-15 00:26:00
以笔为缰,挥毫间见民族风骨——《战马》佳作赏析
“没想到能在长春看到徐老的作品,太惊喜了!”在长春美术馆,一位观众发出由衷感叹。“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
2025-10-14 20:30:00
西安一市民赴广西捐赠抗战文物 “这是日寇侵华的铁证”
“这枚纪念章既是战利品,也是日寇侵华的铁证,通过它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创造未来!”最近,为帮助讲好“飞虎队”故事
2025-10-14 20:45:00
90后“金牌讲解员”陈双:用青春语言讲“活”红色故事
7月21日,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陈双,现场讲解《我们都是王家川》。陈 双提供9月5日,在西柏坡纪念馆,一场名为“时代回响”河北红色抗战故事主题宣讲活动正在举办
2025-10-13 08:55:00
铁骨忠魂入画来——《吉鸿昌》佳作赏析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抗日英雄吉鸿昌就义前写下的生命绝唱,他为抗战事业献出生命,牺牲时年仅39岁
2025-10-13 14:06:00
忆李公:秋雨潇潇 斯人未远
李公,讳宗伟。鲁南枣庄人。少时家贫,耕读乡里,敏而好学。怀弘毅之志,抱淑慎之德。及长治学,淹贯经史,旁涉艺理。常挑灯看剑于夜阑
2025-10-13 15:13:00
学府东街站位于小店区东中环路与龙保街、学府东街的交叉口之间,车站共设4个出入口。该站工程名为学府街东口站,公示名为龙堡站
2025-10-13 20:17:00
“河北五超”第九轮开战在即,石家庄VS保定,强强对决榜首争霸,“板面驴火之战”悬念今晚揭晓!
2025-10-11 17:02:00
笔墨间的垦荒征程——《南泥湾途中》佳作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11 21:17:00
太行风|巍巍长城
10月3日,金山岭长城。 郭中兴摄长城,是镌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朽史诗,是熔铸于民族血脉的精神图腾。它横贯万里,是承载历史
2025-10-10 08:44:00
以家族记忆还原英雄本色,让抗联精神代代相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殉国85周年的特殊节点,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的爷爷杨靖宇》一书不仅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2025-10-10 17:30:00
秋日的蔚县尖山村,漫山层林褪去葱郁,红黄绿点缀其间,将山野打扮得斑斓夺目。拍摄|赵永辉、王建海制作|吴晓萌
2025-10-10 07:51:00
发现200余处遗迹,出土各类文物标本400余件(套)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日前,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举办
2025-10-09 08:38:00
孙敬会笔下的孙立,钢鞭造型是最大亮点
水浒人物,36天罡的地位高于72地煞,而画水浒人物的画家,也多把创造的精力和巧思,用于前者。不过孙敬会先生画梁山108好汉
2025-10-09 11:32:00
杜梦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每逢八月十五,当一轮圆月悬于中天,中国人便知,这是属于中秋的时刻。这个承载着团圆期盼的节日
2025-10-09 11: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