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没想到能在长春看到徐老的作品,太惊喜了!”在长春美术馆,一位观众发出由衷感叹。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以艺术为桥梁,集合中俄美术家作品165件,是吉林省近年来最高水平的美术作品展。徐悲鸿的中国画《战马》也在其中。
《战马》创作于1942年,那时的中国正处于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时期。身处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徐悲鸿内心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对胜利的渴望,他希望通过手中的画笔,创作出能够鼓舞民众士气、激发民族精神的作品。马在传统文化中一直是力量、速度和忠诚的象征,于是他选择以马为题材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徐悲鸿笔下的马,彻底颠覆了传统中国画中鞍马闲适、温顺的固有形象,独爱画瘦骨嶙峋、放浪形骸的野马与战马,瘦骨铜声,神骏不凡。风格融合书法笔意,首创大写意画马先河,结合西方解剖学与东方笔墨,实现“墨分五色”的立体效果,以精准的造型和生动的笔墨展现民族精神,开创了“中西合璧”的绘画风格,为中国画注入新的活力。
画面中,战马昂首嘶鸣,脖颈绷直如拉满的弓弦,鬃毛如墨线飞散,肌肉线条在笔墨间清晰可见。战马的马尾则以洒脱的侧锋墨线扫出,边缘带有些许飞白,既保留了东方笔墨的灵动,又强化了马匹奔腾时的动感。徐悲鸿借助战马的形象,表达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勇抗争的精神,激励人们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而奋斗。
作品集高超技艺、思想深刻与时代精神于一体,在中国画坛乃至中国美术史上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中西艺术融合的一座高峰,更是中国美术史上将个人艺术追求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的典范。画中之马早已超越了一般动物的范畴,升华为一种昂扬奋进的民族精神符号,至今看来,依然能让人感受到那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与豪情。
展览地点:长春美术馆(长春市南关区华运路111号)
交通路线:可乘坐地铁1号线、轻轨3号线至卫星广场站转乘15/G15到市规划馆站、Z307幸福东路站下车南行200米。
中国吉林网 吉刻新闻记者 丛鹂锐
制作 董文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10-14 23: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