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文昌星与科举:古代中国的读书人命运之神
...,因此在封建社会,文曲星往往被视为科举的正神,掌管读书人的命运。但在传统文化中,神仙大多有原型,那么这个文曲星的原型又是谁呢?说起文曲星,就不能不提“三星高照”,即福、寿、禄三星,他们之间有着很大的关...……更多
由庙宇而成书院的文昌宫
...在这里读书,又为这所学校写过校歌,更使之声名远扬。读书人崇祀文曲星文昌宫最早是文昌祠。天津设卫后,明永乐四年(1406),在城外西北角相继建造庙宇,文昌祠为其中之一。文昌又名文曲星或文星,中国神话中主宰功...……更多
六堂与清代萍乡科举
...学额的增加推动了书院文化的繁荣,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参加科举考取功名,为休养生息,资助学子赴试,萍乡又修建了乐英、乐泮、尚宾、劝贤四堂。清咸丰九年(1859),在萍乡百姓的共同捐助下,乐英堂和乐泮堂得...……更多
窥斑见豹“书院风”
...科举生员提供资金支持。吴攀桂、吴世奕注意到海南不少读书人本有资格外出赶考,却因为“第路重洋,行囊稍欠,未免踟蹰难前”。因而,创设宾兴不仅仅为了送别科举生员,更重要的是通过大家的义务捐赠,为考生提供院乡...……更多
《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与周进:科举制度下的知识分子悲剧
...的意图并不是真的想以喜剧结尾作为对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读书人的肯定和奖励,反而是为了写出了更露骨的讽刺。与周进相似命运的范进又遭到了科举制度的何种残害呢?范进中举一节我们大家都是很熟悉的,他的科考之路也是...……更多
当学历贬值,古代读书人何去何从?
...人还是今人,仿佛都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考取功名后,读书人的生活便一帆风顺吗,抑或只是漫长人生的一个节点?历史学者王瑞来的《士人走向民间:宋元变革与社会转型》一书站在历史研究的角度上,给予我们颇多启示。...……更多
做人,远离了各种祸害,幸福之神就如约而至
...越苍白无力。痛苦显而易见。02祸莫大于言人之非。晚唐读书人杜荀鹤说:“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他的这番感悟,是有亲身体验的。虽然他考取了进士,但是很久没有得到官职。毕竟,晚唐时,社会动荡不安,...……更多
盘点史上最穷的三个书生
...制度打破了血源关系和世族的垄断,让许多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进入朝廷为官,获得施展自己的才华智慧,成为国家的栋梁。科举考试最风光的时候,莫过于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任意考中一个就可以光宗耀祖,美名流传...……更多
朱元璋最明智的举动,为大明招揽无数人才
...叛的情况。而科举制度根本没有实行或少量实行使得许多读书人也不支持元朝,到元朝末年,元朝朝廷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也不知道当时的元朝政府有没有后悔不实行科举制度。朱元璋设立开科取士的原因朱元璋虽然只是一...……更多
英国发现洪秀全的书法真迹,揭秘他每次科举失败的原因
...治者根本想不到,洪秀全曾经只是一个想为清政府效命的读书人,奈何一连的科举失败让他走向了另外一条路。至于说洪秀全科举为何总是失败,其实倒不能全怪清政府昏庸,他自身也有很大的原因,而英国所发现的洪秀全书法...……更多
秀才与举人的差别:社会地位与经济福利的对比
...童生,而通过童子试之后则就是秀才,也就是说你是一名读书人了,你也具备了考科举的条件,然而我们之前也说了,乡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范进和吕秀才的故事只是虚构,历史上那些屡试不中的读书人可谓多得多,著名的...……更多
“北大”“南开”为何故?
...在清光绪《崖州志》的“贡选”章节中有相关记载。古代读书人少,能考取功名者更少,清代时期的岁贡生,虽然不是真正的进士,却享有崇高的地位,在地方往往有极大的影响力。在清代,一旦有人成为贡生,身边的亲朋好友...……更多
从科举到学堂:中国教育的历史性转
...911年的“辛亥革命”!参加科举考试,是一千多年来无数读书人的图谋进取之路,是贫寒子弟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所以,“戊戌变法”的时候,康有为、梁启超也只是提出了“兴学校”,却没有提出“废科举”。当时的新派人...……更多
梁灏:历经五代战乱,82岁终圆状元梦
...是一篇讽刺小说,但也反映了古代的科举有多难。古代的读书人非常多,即使家里再困难,也会砸锅卖铁送孩子去念书。因为在他们看来,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光宗耀祖。但中状元何其艰难,先要经过乡试,再要考过省试,...……更多
罗隐:才高八斗却命运多舛,屡次科举不中
...的诗文也为世人传颂,说他久负盛名也不为过。同大部分读书人一样,罗隐也渴望通过科考入仕、一展宏图,可似乎天命刁难,他先后统共考了十余次,却次次落榜,最终只能铩羽而归,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史称“十上不...……更多
科举失利,人生不败:揭秘古代七位落榜生的传奇人生
金榜题名是读书人的梦想,但很多时候即便努力了,也很有可能名落孙山。无论什么时候,为梦想努力就好,落榜不可怕,生活还要继续,下面这七位落榜生,活出了自我,虽然落榜,也获得了足以震撼世人的个人成绩。一、...……更多
科举考试:古代的公平选拔与官场变革
...演变成为唐代主考的主要科目。唐高宗以后进士科更加被读书人看重。唐朝许多宰相大多数进士出身。考生主要两个来源,一个是生徒,一个是乡贡。由乡贡进入京城参与考试的通称为举人。 宋代的科举制继承唐朝,同时由于...……更多
唐朝“第一枪手”温庭筠 是如何把自己前途作没的
...筠的父亲早早去世,家里孩子又多,幸得父亲生前好友段文昌帮忙,不仅把温庭筠接到自己家里,还让他与其子段成式结伴共读。温庭筠读书很刻苦,且有着极高的天赋,从乡试开始,他就一直成绩突出,表现不凡。就在这个时...……更多
清朝一考生殿试时写了八个字,获得皇帝钦点状元
...变命运。古时候的科举考试和现在最为公平的高考,都是读书人人生道路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如今有很多偏远山区的孩子,通过努力学习考上大学,最终走出了困住数代人的山村,在大城市工作生活。古时候的读书人更是一心想...……更多
为何范进中举后突然疯了?把他中举后的官职放到现代,或许你也疯
...难度,可想而知。在《儒林外史》中,范进便是社会底层读书人的缩影,他半生参加科举,直到五十多岁才考中举人。范进欣喜若狂,最后竟然乐极生悲,也实在令人唏嘘。那这举人的功名在当时到底意味着什么?竟然能使范进...……更多
清朝考生扛着一麻袋参加殿试,被拦了下来,皇帝却说:状元就你了
...现场迎来了一位特殊的考生——李蟠。李蟠是出身名门的读书人,他聪明过人却食量惊人。 一进入考场,所有人的目光都被李蟠身上背的那一个大麻袋吸引过去。那个麻袋鼓鼓囊囊的,不知道装了些什么。考官们有些疑惑,要...……更多
在古代考中进士就能做官吗?科举考试的利与弊是什么?
科举考试对于出身于寻常百姓家庭的读书人来说,科举考试是他们实现人生跨越的一次机会,同时也是走进官场的唯一正途渠道。他们在科举考试之路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寒窗苦读数十载,因此古代还有“一榜定终身”的说...……更多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发展,宋代科举对官学教育的影响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读书人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对于维系中央集权君主专制起到过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社会政治与经济状况的影响下,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发生重大转变的时期,自太祖...……更多
从孔武君子到百无一用的书生:儒家学派的历史变迁与命运
...话虽断章取义,颇有偏颇,却也能反映出哪个时代大多数读书人的生存状况。无论影视还是小说中,读书人总是手无缚鸡之力形象,吟风弄月、舞文卖墨还行,生存能力却极其低下。古代的书生特指儒家弟子,儒学创始于百家争...……更多
中国古代平民说话也用文言文吗
...的发展壮大,文言文这种书面表达方式也越来越受到广大读书人群体的接受。有意思的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文言文先是从先秦时期记录群众白话的书面表达方式逐渐演变成了普通人“耳听难懂”的“经文”,到了唐宋时期...……更多
中国古代“学霸省”是哪一个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科举考试是众多读书人进入官场的必经之路,几乎每一个读书人的目标,都是能够一举中第,所以每年进士、举人、秀才的录取比例其实极低,可以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也不为过。...……更多
清朝科举制度:各级功名详解
...占据的特殊地位和巨大份额。所谓“学而优则仕”,清代读书人的终极梦想就是通过科技考试进入仕途,于官场施展政治抱负,赢得青史留名。在诸多影视作品的演绎中,诸如秀才、举人、进士等科甲功名的出现概率极高,让我...……更多
古代科举考试的内容与形式
...,埋首于书册中,只求能够在科举中出人头地。晚明曾有读书人写了一篇〈不第赋〉,抒发四十岁还未考取的哀怨心情,最后还不忘勉励自己:「前程事,暗如漆,塞翁失马休嗟怨。且莫埋怨,埋头对着圣贤,科场门终不掩。且...……更多
宋代科举屡考不中者也可得到“特奏制”,成宋朝的国策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更多
宋太宗科举制度之完善,进士有贡献吗
...个家族的社会地位和家庭成员的文化水平等因素,体现了读书人控制选拔的野心。在隋炀帝之前,选拔人才采用的是世袭制,这种制度太不利于选拔真正有文化、有见识的人才。经过不断的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度逐渐摆脱了弊端...……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在方国珍和朱元璋对决以前,我觉得方国珍细心的分析了一下自个的战斗整体实力,那时候的朱元璋我觉得战斗能力很强,而方国珍和朱元璋对比并沒有多少的优点
2024-06-26 16:48:00
朱元璋尽管是农户出生,但整治國家的方式也有帝王之术把握的驾轻就熟,只有靠部队牟取天地的君王,常有1个特性,方式强大。朱元璋方式极为强大
2024-06-26 16:51:00
在之前人们國家的封建社会時期里,朱元璋那位草根皇上但是很少有的,在元末明初時期,因为國家太过腐烂了,因此就引来老百姓有许多的埋怨
2024-06-26 16:52:00
“名嘴”海瑞,一骂成名。好一派洋洋洒洒之言,把朕骂了个狗血淋头!我看罢此疏,暴跳如雷———他这是儿子在骂老子,还是老子在骂儿子?一派强词夺理
2024-06-26 16:53:00
崇祯初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战乱遍及全国。洪承畴在镇压农民起义的战争中,战功不断,曾经设计伏击李自成。李自成全军覆没,只率领十八个部下骑马逃走
2024-06-26 16:56:00
郑成功(1624-1662),明清之际收复台湾的名将。本名森,字大木,福建南安人。郑芝龙子。弘光时监生。隆武帝赐姓朱,号“国姓爷”
2024-06-26 16:57:00
郑成功收复台湾平定了三藩的叛乱,趁着告捷余威,康熙又把注意力转向台湾。台湾同中国大陆的渊源深厚而久远。在远古时代,台湾和大陆本来连在一起
2024-06-26 16:57:00
洪承畴(1593~1665),字彦演,号亨九。福建南安人。洪承畴生于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九月二十二日。斯时
2024-06-26 16:57:00
从16世纪开始,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殖民者相继来到东方,抢占殖民地,开始了对中国的掠夺和侵
2024-06-26 16:58:00
公元1626年,努尔哈赤在进攻宁远时受了重伤,回到沈阳就死了。其子四贝勒皇太极即位后金大汗,就是太宗。1627年,皇太极亲自率领人马
2024-06-26 17:01:00
当魏忠贤的阉党把明朝朝政闹得乌烟瘴气的时候,后金大汗努尔哈赤正不断在辽东进攻明军。萨尔浒大战以后,明王朝派了一位老将熊廷弼出关指挥辽东军事
2024-06-26 17:01:00
明朝是一个极度集权的朝代。朱元璋设计的帝国运行模式是一整套僵化的文官制度。这个制度中,文官和儒教处于主导地位,而武将则处于从属地位
2024-06-26 17:02:00
戚继光时代的明朝政府军,多年不事征战,加上待遇又低,武将看不到前途,士卒更看不到希望,空有一支二百万人左右的庞大军,队
2024-06-26 17:02:00
鸳鸯阵,中国古代阵法之一。火器广泛运用于战场后,武器的杀伤力和破坏力显著提高,大而密集的战斗队形难以适应作战需要。明代军事将领戚继光
2024-06-26 17:03:00
名人语录守不忘战,将之任也;训练有备,兵之事也。——《戚少保年谱耆编·练兵议》戚继光是明代著名的军事家和民族英雄。他不仅为保卫祖国海疆作出了杰出贡献
2024-06-26 17: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