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唐朝“第一枪手”温庭筠 是如何把自己前途作没的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2-13 00:2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北京青年报

唐朝“第一枪手”温庭筠 是如何把自己前途作没的

唐宣宗大中九年(公元855年)的阳春三月,一年一度的春闱考试如期举行。

考前十五分钟,一位嬉皮笑脸的考生高调走进考场,立马引起了主考官沈询的警觉。这位考生不仅很老,而且很丑。说实话,这张老脸,对考官们来说,那是再熟悉不过了——此人正是五十多岁的温庭筠。

这些年来,温庭筠年年出现在考场,是出了名的“钉子户”。自个屡考不中,竟当起了枪手,专帮别人作弊,故意扰乱考场秩序,着实令人头大。

沈询监考那是出了名的严,这次更加不敢马虎,温庭筠自然成了他的重点监控对象。沈询特意给温庭筠调换座位,安排“隔离专席”,让他在帘子下考试。

但你绝对想不到,即使如此严密防范,提前交卷离场的温庭筠还是在监考官的眼皮下,通过暗语、手势、表情等肢体动作,成功“帮助”了八个人一举中第。然而他仍同往年一样,名落孙山。这样的结果,早在温庭筠的意料之中,毕竟,他也只是来当枪手的嘛!

其实,温庭筠最初的理想并不是成为一名枪手,他也曾向往过仕途。温庭筠的父亲早早去世,家里孩子又多,幸得父亲生前好友段文昌帮忙,不仅把温庭筠接到自己家里,还让他与其子段成式结伴共读。

温庭筠读书很刻苦,且有着极高的天赋,从乡试开始,他就一直成绩突出,表现不凡。就在这个时候,视他如己出的段叔叔去世了,温庭筠不得不提前告别段成式,北上长安,踏上科举之路。

初来乍到,温庭筠却发现自己才子的名号,早已盛传京城。

唐朝进士科要考诗赋,考生要按照试题所出的韵,押八个韵,且有时间限制。“三条烛尽,烧残士子之心;八韵赋成,惊破试官之胆。”这副对联,很好地说明了这种考试的紧张刺激与难度之高。

三条烛烧尽,大多数人根本写不完八韵赋。但温庭筠偏有一种一骑绝尘的本领。他不慌不忙,甚至都不打草稿,仪态悠闲地将手往袖子里叉,一叉手即成一韵,八叉手即能完篇,然后交卷走人——因此,人赠绰号“温八叉”。

按理说,温庭筠如此这般的顶级学霸和考场之神,科举对他来说,应该是轻而易举,也必定前程似锦。他自己这么想,大家更这么想,于是,认识的不认识的,一时间纷纷上门和他结交,往他身上押宝。

果然,温庭筠初试名列第二。于是,胸有成竹的温庭筠,同那些仰慕他的纨绔子弟流连在酒馆与赌场之间,纵酒放赌,好不惬意。

但谁也没料到,温庭筠翻车了。原因不是别的,因为喝酒喝大了,礼部复试那一天,温庭筠忘了去参加考试……

听说这事后,谁都忍不住扼腕叹息,可温庭筠本人却一脸的无所谓。不就是一次考试吗?哥有的是才华,明年接着来。可温庭筠并不知道,这曾是他离中第最近的一次机会。

不以为然的温庭筠,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依然我行我素,整日和那些无赖子们混在一起,饮酒赌博,很快便落下了个“士行尘杂,不修边幅”的坏名声。这让当道者给温庭筠贴上了不能“临民”与“不堪重用”的标签,因此也就埋下了累年不能中第的伏笔。

后来,好不容易搭上当朝宰相那条船,却因为自己的放荡不羁得罪了宰相令狐绹,把自己仅剩的小路堵成了死胡同。温庭筠越走越远,仕途也越来越渺茫。

温庭筠的才华自不待言,但终其一生,在科举仕途上抑郁不得志,与他个人的性格有很大关系,恃才傲物、狂放不羁,用现在人的说法,那就是“高智商、低情商”,真是性格决定了命运。特别是当考场“枪替”,冒天下之大不韪,其坎坷命运,可以说正是他自己一步步“作”出来的。

文/马庆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13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作弊始祖温庭筠仕途艰难,结局悲惨
...不如就去代考吧。也就是这一念之差,让他从此走上了“枪手”这条路。关于温庭筠作弊厉害这件事历史上也是有记载的,“大中末,试有司,廉视尤谨,廷筠不乐,上书千馀言,然私占授着已八人
2023-06-09 09:44:00
盘点古代科举奇葩事:考生在考场练“神掌”,被乾隆皇帝赶出考场
...“左道惑众”为由,撤销了王仲瞿的考试资格。王仲瞿的前途就被自己这一套“掌心雷”玩完了。这还不算完。乾隆皇帝死后,换了一个嘉庆皇帝。王仲瞿梦想在新皇帝手上还能东山再起,就想通过
2023-04-21 10:03:00
看看古人在考场上的作弊和反作弊
...方法到现在也有人在用,那就是找“假手”——也就是“枪手”代考。唐代最有名的枪手就是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就是他写的。温庭
2024-06-06 10:05:00
聊聊晚清的一桩科场案
...考,而是先去拜访永安州知州叶道和,请他帮自己找个“枪手”,也就是找人代考,并承诺将以重金酬谢。叶道和打包票,说一定帮岑照考取举人,回头就去找了自己多年的好友曹文藻,请曹文藻混
2024-06-08 16:47:00
画眉如何识深浅:科举“公平竞争”背后的博弈
...等。北宋以后,监考制度也更加严格。温庭筠作为有名的枪手,据说经常在考试时替人做卷子,这种情况在北宋就不可能了。到了明清,考场搜检更严格,连考三天都不能出考舍,所以考生要事先准
2023-06-07 15:40:00
...能让他中进士。就这样,又多次落榜的温庭筠干脆当起了枪手,替别人考试、作弊,但是他又在作弊领域找到了自己新的天赋。有一次,主考官知道温庭筠帮人作弊的大名,于是就特地把他安排在自
2024-06-04 06:36:00
从唐到宋:士族瓦解与寒门崛起
...名、誊录等一系列考试制度的完善,最终使得营私舞弊的枪手行为大大减少。像温庭筠这种职业枪手,在宋代便很难混下去了。寒门子弟不缺钱同时,宋代社会中,“义学”“义庄”开始兴起,这些
2023-10-12 15:34:00
假装穿越大唐 走进科举考场
本文转自:齐鲁晚报假装穿越大唐走进科举考场经历过高考的你,看到这些卷子有信心考中吗?科举考试模拟画面。央视纪录片《科举》截图 高考已经结束,但是关于高考的话题却越来越热。不久前网
2024-06-15 05:05:00
...空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这里曾是古代中国最大的科举考场,据说最多可以同时容纳2万多名考生考试,可以想象场面是多么壮观。穿过贡院牌坊,对面就是明远楼,博物馆如同一面古镜,将明远
2024-05-20 01:1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古代人的“航空”梦就在吉林的这面铜镜里
人类对蓝天的向往,从古到今。但谁能想到,千年前的“航空梦”竟被镌刻在一面藏在吉林的铜镜上,那就是延边博物院的金双仙飞天纹铜镜
2025-09-19 21:59: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 | 陈蕴瑜:战地遗书饱含深沉之爱
在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一座石木结构的屯堡民居静静伫立,这里是抗日英雄陈蕴瑜将军的故居。踏入院中,与正房相对的照壁前,是将军的遗像
2025-09-19 23:04:00
铭记“九一八”| 黔山忠魂
9月18日,当肃穆的防空警报在贵阳南明河畔响起,警示世人勿忘国耻。我们也铭记,地母洞那象征的文化守护之光。这座深藏于鹿冲关森林公园的溶洞
2025-09-19 05:17:00
1937年,抗战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战火中命悬一线。面对三部藏书被毁和藏书地沦陷的绝境,贵州以血性与智慧扛起守护中华文脉的重任
2025-09-19 05:49:00
9月18日,黑龙江省档案馆首次公布“侵华日军强征及奴役中国劳工”专题档案62件,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劳动统制”政策的罪恶本质
2025-09-19 07:52:00
纪录片|铁证:阁楼收藏家的抗战记忆
记录“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手牒,让人胆寒的日军防毒面具,印着“北支事变”字样的画报,南京被攻陷后的城市照片……在收藏爱好者周沧海的阁楼里
2025-09-18 14: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