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同样是进士,甲等不同反映在授职上,又有哪些显著区别呢
...,赐同进士出身。”那么,同样是进士,甲等不同反映在授职上,又有哪些显著区别呢?御史以清代为例,来具体讲一讲这个话题。先来说一甲进士。一甲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对于一甲进士的授职情况,相信大多数读者都...……更多
一甲、二甲、三甲的进士区别是什么
...朝廷在选庶吉士和庶吉士以后的散馆留用为翰林和翰林院授职等次,就取决于原来授二甲还是三甲。通常我们俗语说的连中三元,是指在乡试时考第一名解元,会试时考第一名会元,殿试时考第一名状元,就叫连中三元。这种现...……更多
聊聊明清科举进士的上岸史
...志皋等人才在万历皇帝面前提出,将这种破坏庶吉士正常授职的特殊手段制度化,形成一套新的庶吉士起复培养机制。于是,万历皇帝规定,“以后起送庶吉士,不论丁忧、养病、给假,凡未经散馆者,俱照此例,不得陆续题授...……更多
清代科举探秘:状元头衔背后的荣耀与仕途起点
...此,榜眼、探花则授正七品翰林院编修。二、三甲进士在授职前还需再经过一次朝试,朝试在保和殿进行,朝试之后,成绩特优者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其余则分发到各部任主事或赴地方任职。武状元就是武科举殿试中位列一甲第...……更多
古代的状元能授予多高品级的官职?
在古代科举考中状元和其他名次的进士最后被授予的官职品级其实相差并不大,当然,这里指的是文科举,如果是武科举的话,那么武状元和武进士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而且考中状元只代表仕途的起点,并不代表能成为人生...……更多
《四库全书》编修官王汝嘉 安居古城走出的“王太史”
...福建巡抚王恕(字中安、号楼山)的长子,因父子俩均以进士身份入翰林任职,在当地有“父子翰林”的美誉。王汝嘉参加乾隆三十年(1765年)乡试,榜列第一名(解元);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第三甲进士,选为翰林院庶...……更多
清朝科举制度:从举人到进士的晋升之路
“进士”,古代读书人通过科举考试所能获得“功名”的最高等级。从“童试”、“院试”到“乡试”,再到“会试”,然后再到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古代读书人的身份经历“童生”、“秀才”、“举人”、“贡士”和...……更多
金榜题名背后的荣耀与辛酸:揭秘科举状元与进士的真实生活
...的,后世在史书上对于状元的描写更是数倍于二甲与三甲进士功名。那么科举制中的状元和二、三甲的进士具体有什么区别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一、关于科举制对于科举制名次之间的不同待遇,其实早就已经确定了。...……更多
哪个朝代的进士最受重视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科举并未形成完善的制度,唐代时的进士大多通过权势举荐,宋代时对科举逐渐重视。进士身份真正受到追捧的时期主要是在明代,而且最主要的表现是进士出身的官员能很快进入核心权力机构,成为官僚体...……更多
咸丰皇帝之师杜受田生平做过的事情有哪些
...兢业业,殚精竭虑。道光六年,杜受田到翰林院任职,先授职编修,次年改任国史馆协修,后又补任国史馆纂修、国史馆总纂、国史馆提调等职。据史料记载:“每馆期辰往酉还,风雨寒暑无间。”道光十三年,杜受田被派往山...……更多
读卷、传胪、发榜、赐宴,带你了解清朝殿试全过程
...考官,仅设读卷官。殿试前一日,由礼部开列大学士及由进士出身之尚书、侍郎、左都御史、内阁学士名单,奏请皇帝钦简大学士二人、部院大臣六人为读卷官。按例,殿试题目由读卷官拟定奏请,有时,皇帝也会亲自拟题。四...……更多
细谈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考核优异者,便赐予“秀才”之名;隋炀帝时,又增设“进士科”,这标志着我国科举制度的正式开端。唐朝时期,科举考试制度逐渐完备,考试科目繁多,包括“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更多
举人如果没有考中进士,能到哪里工作呢
...寒窗苦读十几年,可是能够中榜的人依旧是小众。举人和进士都是科举考试等级的一种称谓,虽然科举考试在隋唐时期,就已经开始流行,但是隋唐时期的举人和明清时代的举人,有着很大的区别,隋唐宋时期的举人都是由地方...……更多
...,考生们大多是带着腹稿进入考场的。只要不触犯忌讳,进士已在囊中。考试结束后,贡士们将对策交往东角门的受卷官处,并由此出。受卷官将试卷送弥封官糊名。与乡试、会试不同,殿试不另用朱笔誊录,故糊名后直接由掌...……更多
清朝时期的七品知县能够面见皇上吗?
...有一部分县官面见过皇帝,因为此时的知县老爷大部分是进士出身的,因为中进士后,还要参加朝考,根据朝考成绩来分配职位,好一点的进入翰林院工作,差一点的到了各部门当主事,当然倒数的基本就外放了,不留在京城。...……更多
他生前为国之重臣,死后被列入五阁臣
...之家。从刘统勋祖父到刘统勋孙子这一代,刘氏一门五代进士,被誉为佳话。刘统勋祖父刘必显(1600年–1692年),是明朝天启四年时的举人,在清朝顺治九年中进士,官至户部广西司员外郎,阶奉直大夫(正五品官衔)。刘统勋...……更多
清代此家族一门七进士、父子五翰林,其中一人死后赠太师赐文正
...,名声远扬。御史曾书诸城刘家之辉煌,此族英才辈出,进士十一、举人四十二,秀才监生共二百六十一,功名显赫。据刘家族谱载,自晚明至清末,刘家为官者竟逾二百人,世代显赫,真乃家族荣光之典范也。谈到诸城刘家,...……更多
康熙年间的张廷玉已初展才华,曾经伴君行遍天下
...皇帝画像。 康熙三十九年,张廷玉中庚辰科三甲第152名进士,授为翰林院庶吉士,同年的进士还有著名的年羹尧。康熙四十二年,张廷玉被授为翰林院检讨,开始担任《亲征平定朔北略》一书的纂修官。康熙四十三年四月,奉...……更多
明朝才子解缙:一门三进士,《永乐大典》的编纂者
...、右春坊大学士,参预机务。他的父亲解开是元朝时期的进士,曾担任江西安福州判官。在元末乱世中,解开因无心仕途而归隐,从此致力于办学教人读书识字。母亲高妙莹也是一位贤良淑德的女性,通书史、善小楷、晓音律,...……更多
简介清朝榜眼张廷璐
...十二年再应乡试中举;五十七年赴会试中一甲第二名(榜眼)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入值南书房,迁侍讲学士。雍正元年(1723),出督河南学政,因罢试事坐落职;旋即又重新授为国子侍讲,擢国子祭酒,迁詹事府少詹事;七年,擢江苏...……更多
明朝时期,外国学子参加科考中进士后,回国可以做大官
...人丰厚的路费,并派船送他们回国。 那么,在明朝考中进士的金涛回到朝鲜后,得到了什么样的待遇呢?据相关记载,金涛回到朝鲜后不久就直接摇身一变,成为了国相,相当于明朝以前的宰相,明朝的内阁首辅。这就有点耸...……更多
李卫:雍正宠他13年,乾隆为何不待见他?
...未得乾隆待见呢?【卑微地出身】在科举时期,那些考中进士的人,倘若放到现今,其水平最低也相当于清北院校的学子呢。在古代,若未能成为进士,便基本与做高官的资格无缘。即便在进士群体内部,也存在鄙视链,三鼎甲...……更多
...,绝对的正气满满。他年十八受业于桐城张约斋门下。中进士后,他曾先后任过江西信丰、广丰、瑞金的县令,后提拔为饶州府、景德镇同知,兼署赣州、瑞州、袁州三府的知府。按照《管氏家谱》的记述,他还曾署任吉安府莲...……更多
历史中真实的刘墉31岁才考上进士,没当过宰相
...称为“刘罗锅”。刘家是清朝的高门望族,先后曾有11位进士,7位二品以上的朝廷大员。这个家族曾被乾隆皇帝赐字“海岱高门第”。在刘家这些朝廷大员中,最有名的就是刘统勋与刘墉这对父子,刘统勋的孙子刘镮之曾在嘉庆...……更多
到底是怎样的“要事”,值得左宗棠舍弃大义,非要完成
...爵。那么多年过去,尽管官至总督、大学士,但看着满朝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的红顶大员,左宗棠还是如芒在背。特别是在朝廷中,因派系斗争,他遇到了以其功名出身作文章的政敌。这让他更加坚信,要想消弭质疑自己的声...……更多
雍正还是亲王时,对年侧福晋的宠爱有多深?
...颇有才识。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中进士,改庶吉士,授职翰林院检讨。曾多次担任四川、广东乡试考官,逐渐升任至内阁学士。年羹尧被康熙皇帝外放四川巡抚时,还不到30岁,就已成为封疆大吏了。△康熙皇帝在年羹尧任职...……更多
连升八级的才子,被父子2位皇帝所器重
洪武二十一年秋,“三甲进士”解缙正式进入仕途,被授职翰林庶吉士。这是个预备干部,没有实际职权,相当于皇帝的备用秘书。朱元璋经常招才子进宫,带在身边,不离左右。他曾经一边吃饭一边拍着解缙的肩膀说了这样...……更多
...性,取中率较高。初仕之路,翻译生员较广,翻译举人和进士则略逊于文科举。就整体仕途而言,翻译士子升转较快,对出身要求不甚严格,取中之人升至高官者多经由驻防及边疆历练,在基层官员中,其职位多与翻译有关。一...……更多
曾国藩连考6次不中,这期间他做了什么
...历的读书人了。秀才通过乡试成为举人,再通过会试成为进士,就可以参加殿试了。殿试由皇上出题,每3年一次。通过殿试者分三甲,一甲3名:状元、榜眼、探花,可以立即进入翰林院,成了吃皇粮的人。二甲赐进士出身,三...……更多
在古代考中进士就能做官吗?科举考试的利与弊是什么?
...情绪波动,正是因为科举考试的吸引力太大了。一旦考中进士,就能给他们带来巨大的荣耀和现实利益,还会改变一生的命运。例如,一个考生能够金榜题名,全家人都会跟着风光起来,有人前来祝贺,有人来请吃饭,有人来求...……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从“小国巨制” 探究隐于青铜器中的秘密
“神秘的微笑”西周晚期 噩侯驭方鼎 随州羊子山M4墓葬出土器物合照神面纹卣 “小国巨制:西周早期噩侯四器”特展正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呈现
2024-10-29 08:10:00
王夫人为何对贾环恐惧?庶子身份被小瞧,贾环确是贾宝玉重大威胁
王夫人最担心甚至害怕的是贾环对贾宝玉的威胁。这从贾宝玉被打后,她派人去怡红院传人,要证实是贾环讲了坏话导致贾宝玉被打就能看出来
2024-10-29 10:38:00
刘姥姥在探春房中瞧见的那盘果子,是元春梦寐以求却得不到的宝贝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贾母两宴大观园请她。其中早饭就是在探春的秋爽斋里的晓翠堂上吃的。不光如此,刘姥姥还顺便像参观潇湘馆一样
2024-10-29 10:39:00
贾琏与王熙凤行房,丰儿坐在门口守卫,平儿在房里做什么?
周瑞家的送宫花,踏入凤姐的院落之后,却于门前被坐在门槛之上的小丫头丰儿阻拦。无奈只得前往大姐儿的房内暂且安坐。未几,听闻贾琏的笑声传来
2024-10-29 10:39:00
林黛玉初进贾府,邢夫人客气留饭,王夫人一言不发,暗藏贾府秘辛
林黛玉进贾府第一天,邢夫人客气挽留吃饭,王夫人为什么不管饭?林黛玉初来贾府,贾母吩咐她去拜见两个舅舅。明知贾赦、贾政不会接见但礼不可废
2024-10-29 10:40:00
贾琏王熙凤婚后五年,为何只生一个女儿?细节暗示他俩孩子有问题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周瑞家的带她来在王熙凤的院子,遵从平儿的意思,“于是来至东边这间屋内,乃是贾琏的女儿大姐儿睡觉之所
2024-10-29 10:40:00
刘姥姥才是火眼金睛,没进贾家门,就看到一个贾府败家必亡的原因
话说王狗儿这年没赚钱,导致冬事没办,一筹莫展在家中借酒浇愁。他媳妇也不敢管他。倒是岳母刘姥姥出主意劝他与其喝闷酒,不如去贾府打抽丰要钱
2024-10-29 10:41:00
难怪秦可卿死的冤,她敢偷着与贾珍有染,为何不敢安排秦钟上学?
秦可卿死后,贾珍表现的如丧考妣。其情其景让人很难不想到他与秦可卿的关系,是否有不为人知的暧昧。再联系焦大醉骂“爬灰”之事
2024-10-29 10:41:00
王熙凤被休,贾家为何不看王子腾面子?别说王家,皇帝来也管不了
王熙凤的判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很明确的讲述了她嫁给贾琏之后,先期顺从,随后显露河东狮本性,最终被贾琏休妻下堂
2024-10-29 10:42:00
隋朝风云:高颎的辉煌与悲剧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隋朝虽然短暂,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隋朝的建立和发展,离不开一群杰出的功臣,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便是高颎——隋朝的开国元勋
2024-10-29 10:43:00
刘备错失三位牛人:若有一位在,关羽丢不了荆州,诸葛亮不会累死
蜀汉的“人才困局”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中原,最终以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告终。然而,看似稳定的局面背后,实则暗潮涌动,尤其是蜀汉
2024-10-29 10:43:00
假如庞统没有死在落凤坡,刘备能否复兴汉室呢?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在这个动荡的时代,谋士们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他们的智谋和策略为三国时期的战争增添了许多经典战例
2024-10-29 10:44:00
刘备称帝后,有想过杀诸葛亮吗?
刘备称帝后,诸葛亮作为股肱之臣,一向勤勤恳恳,刘备十分倚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刘备有过杀诸葛亮的想法,那只可能在两种情况下
2024-10-29 10:45:00
刘备:仁义之君还是虚伪的智者?
一:刘备的初心与困境刘备,一个名字在中国历史上熠熠生辉的人物。他身负家国重任,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和困境
2024-10-29 10:45:00
卧龙凤雏得其一,可安天下?其实后面还有一句,道破刘备必亡内因
在中国古代三国时期,卧龙与凤雏乃是指智慧绝伦的诸葛亮和英才早逝的庞统。刘备在得到这两位辅佐之后,确实为其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繁荣与稳定
2024-10-29 10: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