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明代的高考生录取后会有什么样的待遇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15 09:10: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明代国家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是一部明代政治制度史的经典著作,立足于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形成道路,以明代国家权力的内部结构和运行法则为切入点,勾勒出明代从中央到地方,从皇帝到乡绅里甲层层制衡的庞大国家机器。通过明代权力结构初创、定型、调整、再定型的全过程,展现明代国家权力结构演变的双轨制轨迹,展示中国历代国家权力“内廷机构外廷化、中央机构地方化、监察机构行政化”的普遍规律,揭示中国古代社会制度尤其是君主制度的本质特征。

金榜题名时的荣光——殿试

会试出榜后的两三天,即三月初一日,为殿试日,从成化八年(1472)开始,殿试推迟到三月十五日举行。会试中式的“贡士”均参加殿试。由于殿试名义上是皇帝“亲策于廷”,皇帝本人就是主考官,所有贡士都是天子的门生,因此只设读卷官和执事官若干名。读卷官由内阁大学士和五部(礼部除外)、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正官及詹事府、翰林院堂上官充任,提调官由礼部尚书、侍郎担任,监试用监察御史二人,其余受卷、弥封、掌卷等官则由翰林、春坊、司经局、光禄寺、鸿胪寺、尚宝司、六科及内阁制敕房官员充任,巡绰有锦衣卫,后勤供应由礼部和光禄寺负责。几乎所有在京文职衙门都参与这三年一度的大典。

殿试只考时务策一道,明太祖曾“御制”策问,但以后只由翰林院学士,特别是内阁大学士预拟试题,呈皇帝圈定。考生对策要求“惟务直陈”,限一千字以上。殿试的全过程均有定制:

殿试的前一天,鸿胪寺官在奉天殿(嘉靖改名“皇极殿”,即今故宫太和殿)东室预设“策题案”,光禄寺则预备好贡士们的试桌,陈放于殿外东西两庑。

殿试日,先举行仪式。礼部官将贡士们带到奉天殿前丹墀内分东西两群面北站立,文武百官各具公服如常立殿内外朝侍,然后鸿胪寺官员请皇帝升殿,鸣放鞭炮,百官行叩头礼。礼毕,执事官举着策题案来到殿中,内侍官将策题付礼部官置于案上。这时,鸿胪寺官已带着贡士作好跪拜准备。执事官举着策题案由左阶而下,将其置于御道中,贡士们朝案行五拜三叩头礼,然后分东西侍立。执事官再将策题案举到丹墀东,鸿胪寺官奏告仪式结束,再放鞭炮。鞭炮声中,皇帝退殿,文武百官也依次退出。

接下来就是考试。军校将准备好的试桌在丹墀东西两侧面北排列,礼部官散卷,贡士们列班跪接,叩头就位,露天答卷。如遇到大风或下雨,则在奉天殿东西两庑考试。由于这场考试只是决定排名,这个排名又带有极大的偶然性,因此殿试对于每个参试者来说,是一件相对轻松愉快的事情。又由于殿试只有一道策试,题目也万变不离其宗,考生们大多是带着腹稿进入考场的。只要不触犯忌讳,进士已在囊中。

考试结束后,贡士们将对策交往东角门的受卷官处,并由此出。受卷官将试卷送弥封官糊名。与乡试、会试不同,殿试不另用朱笔誊录,故糊名后直接由掌卷官送东阁读卷官处,以定高下。读卷官的工作是将试卷分成三等,即一、二、三甲,关键是定出送皇帝“钦定”的前十几名尤其是前三名的试卷。

殿试的第三天有一个“读卷”仪式,通常在文华殿举行。这天早朝后,皇帝来到文华殿,读卷官们各持一份试卷,东西序立,然后按官职的高低依次跪在御前读卷。每读完一份,即由司礼监官将试卷收于御案。一般只读三份,如有旨再读,则继续读卷,直到下旨免读。然后,司礼监依次收卷于御案,读卷即告结束,读卷官退门外候旨。这时,前三名的人选和排名就看御笔钦定了。如果内阁与皇帝及司礼监关系融洽,那么最先由三位大学士读的卷子就为一、二、三名,所以许多人认为是“读卷官取状元”。嘉靖时礼部尚书席书更专疏劾论:“旧例廷试贡士,掌卷官先行看阅,分送内阁,然后以次及于九卿。进士甲第前后,第决于读卷官职之尊卑,不复论其文之高下,非所以示大公也。”但惯例已成,不复改变。当然,如果皇帝要表示“乾纲独断”,则往往打破次序,但这种情况“十不一二”。皇帝“钦定”前三名后,其余试卷被退回东阁,读卷官也回到东阁,将第二甲第一名以下排列,然后拆卷填写黄榜,等待“放榜”。

在明代,殿试放榜叫“传胪”,照例要举行仪式。比起三月十五日的殿试,传胪仪式的气氛更加轻松。传胪的准备工作在华盖殿(嘉靖以后称“中极殿”,今故宫中和殿)进行。读卷官在御前按钦定的一、二、三名依次拆卷,拆第一卷即奏第一甲第一名某人,二、三卷亦然,随即在早已写好二、三甲进士姓名的黄榜上填上一甲三人,尚宝司官员在黄榜上用印。随着鼓乐声,执事官将黄榜卷好交付翰林院官,后者捧至奉天殿(皇极殿)等候,皇帝由导驾官引导,由华盖殿来到奉天殿升座,文武百官按常朝侍立,作堂下乐,鸣放鞭炮,传胪开始。

这时,贡士们早已在殿外丹墀两边拜位上排列,传制官请旨后出奉天殿左门,在丹陛东朝西站立,执事官高举放有黄榜的榜案来到丹墀御道上并放定,传制官高唱“有制!”待众贡士跪下后宣制:“某年三月十五日策试天下贡士。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然后念第一甲三人、第二甲和第三甲的第一名共五人姓名。念罢,众进士随着口令俯、起、四拜。执事官举着黄榜案出奉天门左门,将黄榜张挂于长安左门外,众进士随出观榜,顺天府官员用伞盖仪从送新科状元归第。宫内,文武百官依次入班,致词官于丹陛中跪定致词:“天开文运,贤俊登庸,礼当庆贺!”接着鸣放鞭炮,皇帝起驾,百官退朝。仪式结束。

传胪后的一两天,还有一个由新科状元率众进士进宫谢恩及往国子监谒先师孔子庙的仪式。仪式结束后,众进士易冠服,这才算完全“释褐”,即不再是民而是官了。国子监照例立碑题名。除内阁和翰林院共同选拔若干名庶吉士外,三年一次的科举全部结束。新进士则等待吏部的铨选。

从表面上看,殿试在整个科举制度中似乎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程序,它由一系列仪式构成。虽说是皇帝“亲策于廷”,但除特例,策试题均由翰林院和内阁拟定。从嘉靖后期开始,皇帝有时连仪式也不出席,至于进士名次的排列,也多由内阁会同读卷官决定。但正是这一系列仪式使科举取士给人一种神圣和公正的感觉,可以激发新进士们效忠皇室的热情,并吸引着万千士子争取金榜题名的荣光。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君主的权威和人们的信念是离不开庄严隆重而带有几分神秘色彩的仪式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5 16: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说说古代科举考试的步骤过程
...直接做官,一般来说,殿试的状元、榜眼和探花都会先到翰林院而供职,直到掌握了具体的做官程序,才会被皇帝指明任用。进入翰林院,一直也是士子们梦寐以求的目标,十年寒窗,士子们就为了
2023-04-25 16:27:00
清朝科举制度:各级功名详解
...;统称为“进士”。清朝时期的“进士”,一般会分发到翰林院任庶吉士,等于进入了清朝预备干部队伍。而后,“进士”们或进入中央机构成为实权京官,或分发至地方政府成为高级地方官,总之
2023-12-20 15:35:00
金榜题名背后的荣耀与辛酸:揭秘科举状元与进士的真实生活
...榜结束后,立马就会授予官职,大概为六品到七品之间的翰林院修撰或者翰林院编修。在翰林院任职学习为官经验后,会被提拔到内阁或六部等地,大多身居高位,官至宰相都有较大可能。二甲取得
2024-02-13 21:03:00
曾国藩中进士的前夜,道光皇帝做了个什么怪梦
...由皇帝“赐同进士出身”。其中,状元、榜眼、探花可授翰林院修撰、编修等官,相当于直接入职。剩下的考生还需参加第三场考试——朝考,再分等级,优等的进翰林院充庶吉士,其余的则分配到
2024-05-22 09:30:00
读卷、传胪、发榜、赐宴,带你了解清朝殿试全过程
...封六人、收掌四人、印卷二人、填榜十二人,均有内阁、翰林院、詹事府、光禄寺、鸿胪寺、礼部等衙门派出。殿试次日,在文华殿内,收掌官从箱内取出试卷,按官阶高低分布于读卷官面前,大约
2023-04-29 11:47:00
一甲、二甲、三甲的进士区别是什么
...意义,朝廷在选庶吉士和庶吉士以后的散馆留用为翰林和翰林院授职等次,就取决于原来授二甲还是三甲。通常我们俗语说的连中三元,是指在乡试时考第一名解元,会试时考第一名会元,殿试时考
2023-05-20 11:26:00
细谈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何种官职。一甲三名在殿试后立即授官,状元通常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的职位,榜眼、探花则授予翰林院编修的职位。二甲、三甲经过朝考后,有的被选为翰林院的庶吉士,有的则担任主事、中书等京
2024-09-10 14:09:00
清代科举探秘:状元头衔背后的荣耀与仕途起点
...得“文状元”头衔后,他就会立即被授予官职,授从六品翰林院修撰(掌修实录,记载皇帝言行,为皇帝讲经史,以及草拟朝廷典礼文稿),一跃成为六品京官。除此,榜眼、探花则授正七品翰林院
2024-03-04 12:22:00
古人中了状元有什么待遇
...上了状元,差不多是步入中央最高统治阶层,现在中央入翰林院就职一段时间,然后要么提拔入六部,要么下放任地方大员,总之差不到哪去。中了状元的话,金银对你而言只是数字,有人求着你收
2023-05-06 11:2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走进位于思明区大同路7号的厦门侨批馆,一艘悬挂在空中的福船映入眼帘,船旁飘扬着一封封穿越时空的侨批信笺
2025-11-01 08:30:00
探寻教育先驱的“巾帼之思” 《陈嘉庚与女子教育》出版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陈嘉庚的名字如同一座丰碑。他是倾资兴学的爱国华侨,更是率先呼吁男女教育平权的先驱
2025-11-01 08:31:00
1日,市文旅局发布跟着《黑神话:悟空》游太原主题旅游线路,邀请游客循着“悟空”足迹,漫步晋阳山水,品味市井烟火,触摸非遗匠心
2025-11-01 18:23:00
何以中国|邂逅千年荆风楚韵 ,古城中开启文化奇幻之旅
大皖新闻讯 禹划九州,始有荆州。这座承载着5000年建城史、500年建都史的古城,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岁月的故事
2025-10-31 09:29:00
首都博物馆上新 第二十二届北京书法篆刻精品展开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张敏)“隶书源流”第二十二届北京书法篆刻精品展10月30日在首都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主要采取面向社会广泛征集和面向会员定向邀请两种方式征稿
2025-10-31 16:41:00
“我最喜欢的济宁楹联”|鱼台孝贤广场楹联
(高山景行 上联:阁壮水云乡,克襄孝道明忠道 下联:德昭桑梓地,且看今贤继古贤)(紫气东来 上联:鱼龙呈变化,万顷烟波堪醉我 下联
2025-10-31 17:24:00
《吴长庆家族》出版暨读书分享会在肥举行
大皖新闻讯 10月31日下午,文化学者夏冬波新著《吴长庆家族》出版暨读书分享会在合肥育才书店徽州书局举行。《吴长庆家族》是研究合肥市(原庐州府)名门望族吴长庆家族(庐江鳌山吴氏家族)的一部家族史著作
2025-10-31 21:52:00
聚焦如何“提笔绘丹青” 山翁画册《墨痕》出版
继《山翁书画集》和40万字的《山翁评论文集》出版之后,著名书法家、评论家、收藏家山翁先生介绍如何“提笔绘丹青”的专著《墨痕》
2025-10-30 08:40:00
“跟着楹联游济宁 ”第十五站活动走进金乡奎星湖公园
鲁网10月30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金乡,在金乡,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文峰塔前走一走,官学财运全都有。”光善寺塔又称文峰塔
2025-10-30 17:13:00
老有福丨他的百年“青春之歌”:百岁陈世明的信仰与传奇
福州新闻网10月29日讯(记者 朱榕 文/摄)重阳节前,福州江南水都小学的学生们来到台江万颐养老院,探望101岁的陈世明
2025-10-29 15:14:00
每年农历九月九,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此时,金秋送爽、丹桂飘香、枫叶正红,形成了登高、赏秋、晒秋、赏菊、插茱萸等重阳节习俗
2025-10-29 16:57:00
寒葱岭,八十载枪声犹在耳——追寻陈翰章将军的东北抗战印记
翰章红军小学的操场上,一尊戴着红领巾的烈士雕塑静静矗立,目光如炬。这位被称为“书生战将”的烈士,就是东北抗日联军杰出将领陈翰章
2025-10-29 18:05:00
彩叶映长城 共绘秋景画
10月27日拍摄的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镇长城秋景。近日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镇长城进入最佳观赏期山间层林被秋意染透红橙黄绿的彩叶错落交织与蜿蜒伸展的古长城相互映衬色彩交织间尽显秋意
2025-10-29 08:10:00
《愤怒的天府》:中国历史版的“战争与和平”
在当代中国文坛,很少有一部作品能像宋小武的《愤怒的天府》那样,以如此磅礴的气势与思想深度,重构民族记忆的史诗线索。130万字的三卷本
2025-10-28 14:51:00
“我最喜欢的济宁楹联”|嘉祥岳飞纪念馆楹联
(上联:赤胆忠心照汗青 下联:精忠报国千秋颂)(上联:教子育孙尽栋梁 下联:通义明道真贤母) (上联:上继祖德居县伴朝一代名吏 下联
2025-10-28 19: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