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科举制度无疑是我国历史上的一大创举!自隋唐开始实行以来,打破了世袭、举荐、九品官人法等选材制度的弊端,为天下学子创造了一个相对公平入仕途径,不论你出身豪门还是贫苦,只要你有真才实学,都可以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进而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终极理想。同时,科举制度也为国家选拔人才拓宽了渠道,为维护国家治理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科举考试可以说是于国于民都极为有利的事情。
当然了,自隋唐至宋元,科举制度一般都只面对本国学子,也就是说,本国学子才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并在本朝做官,但到了明朝就不一样了,竟然连外国学子都能参加,不仅能参加考试,只要你有本事考中,还可以在明朝做官,你要实在不想在明朝为官,那也行,可以回到自己的祖国为官,学历普遍承认,一般都能够做大官,其含金量相较于今天的哈佛、牛津、剑桥等学历,有过之而无不及!
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明洪武四年(1371年),留学明朝的朝鲜学子金涛、朴实、柳伯儒参加明朝科举考试,其中金涛考中,朴实、柳伯儒二人落榜,金涛被授予东昌府安丘县丞(正八品)之职,可三人都以言语不通为由,请求回国,明太祖朱元璋于是便颁下诏书,给予三人丰厚的路费,并派船送他们回国。
那么,在明朝考中进士的金涛回到朝鲜后,得到了什么样的待遇呢?据相关记载,金涛回到朝鲜后不久就直接摇身一变,成为了国相,相当于明朝以前的宰相,明朝的内阁首辅。
这就有点耸人听闻了!因为据记载,金涛考中的是三甲第五名进士,只能算是中规中矩、中等偏下的成绩,要是在明朝,一般情况下,以这样的成绩,最多也就被授予个县令、县丞、主簿之类的芝麻官,然后就开始熬资历,几年下来,如果干出成绩了,也许也能混个三品侍郎当当,要实在干不出成绩,只要不犯大错,干到退休混个五品知府、郎中应该倒也不是问题,但要想被选为庶吉士,进入翰林院,进而入阁为相,那就不用想了,因为在明朝一般都有“非进士不进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传统,没进过翰林院的人,一般是没资格入阁的,因此,如果金涛真的留在明朝为官的话,估计也不会有太大的作为。
可朝鲜学子金涛就这么一个差强人意的成绩,回到祖国之后,竟然摇身一变就成为了一国之相,可能唯一的解释就是这些小国家对我中原文化的高度尊崇和对大明科举制度的高度认同,这才使得大明进士的含金量如此之高!
顺便提一下,笔者个人认为,以上说到的金涛等人请辞回国的理由是言语不通,这就值得我们细细推敲了,按理说,金涛等人来明朝几年,言语沟通应该基本已无障碍,虽说到地方为官,可能有方言的差异,但为官一任,应该大多数都是以官话为主,也就是说,言语沟通应该不是主要原因,可金涛等人依然还要请辞回国,其请辞理由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因此,其真实理由或许就是:金涛来明朝几年,早已经熟悉明朝的官僚体制,他深知,以自己的成绩,如果留在明朝的话,很难有大的发展,回到祖国才有自己广阔的施展空间!因此,他才果断请辞。当然了,这只是笔者的一孔之见!
但不论如何,从明朝允许外国学子参加科考的政策和朝鲜王朝对大明进士的高规格礼遇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大明王朝开放包容的博大胸怀和中原文化对周边小国的吸引力之大、影响力之深!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21 09:46:0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