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均超过十万,历时两年(1640年至1642年)。战争最终以明军惨败而结束,伤亡近半,九关边军,精锐尽失。“是役也,计斩杀敌众五万三千七百八十三,获马七千四百四十匹,甲胄九千三百四十六件。明兵自杏山,南至塔山,赴海...……更多
明朝将领祖大寿早年一心拥护大明王朝,为何最后却依附清朝?
...明军获宁锦大捷。此次战争的胜利,使袁崇焕于1628年(崇祯元年)得以督师辽东,这一年农历六月,祖大寿升为辽东前锋总兵,并成了征辽的前锋将军,负责驻守锦州。……更多
复盘明清松锦大战,明将洪承畴沦为贰臣之首
...什么?往往就是垫脚石或者革命的一块砖。对那个时候的崇祯而言,垫脚石都是用来背锅的,砖则是用来堵漏的。这不刚大致平定叛乱的明朝,又迎来后金扣边,这真是起了葫芦按了瓢,一桩一桩不消停。(李自成起义军)于是...……更多
洪承畴:明朝最后的蓟辽总督,清朝的开国功臣
崇祯十二年(1639年),洪承畴走马上任蓟辽部督。也从此成为了明朝最后一任蓟辽总督。洪承畴,福建南安人,曾任陕西三边总督,因俘杀“闯王”高迎祥,屡败李自成而名噪一时。崇祯十四年(1641年),清军围困锦州城。七...……更多
关宁锦防线:明末东北的坚固防线与战略要地
...宁锦大捷是实实在在的胜利,让满清伤亡近万人。 直到崇祯十四年,发生松锦大战,祖大寿被困在锦州长达一年,城中发生杀人相食,最终祖大寿投降满清,松山、锦州才被攻陷。以天启七年(1627年)到崇祯十四年(1641年)...……更多
党争之祸:明朝灭亡的隐形推手
...朝,这个王朝的覆灭总让觉得是天意使然。因为即使到了崇祯末年,也并不是毫无翻盘的希望,甚至可以说在崇祯登基时他面临的局面并不比他爷爷万历时更差。然而,大明还是在内忧外患的夹击覆灭了。所谓“内忧”,就是屡...……更多
“松锦战役”双方举国而战,明朝败在了哪里
...防线的桥头堡,先锋地,是坚城。袁崇焕通过多次血战兼惨败的经验,最终得出一个结论:建奴野战无敌,我们唯有大炮坚城方能抵御争锋。这一论调在明末将帅间盛行,屈辱,却是事实。松锦战役双方都是举国之力有备而来,...……更多
聊聊明清战争的转折点——松锦之战
...战,是明清战争史上的一次重要战役,发生于1640年(明崇祯十三年,清崇德五年),明军与清军在锦州、松山、杏山等地区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此战是明清两朝的转折点,标志着明朝在辽东地区的统治结束,清军逐渐掌握了...……更多
明朝花数百万打造的关宁铁骑,为何最后变身三姓家奴
...皇太极再次举兵入侵直指北京,在北京保卫战中关宁铁骑惨败,从此走向了没落。 公元1629年10月,皇太极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决定避开辽东的锋芒,不与关宁铁骑战斗,而是绕路蒙古,从燕山长城一带入塞,直接威胁到北京的...……更多
清朝无法招降的五位明军将领,其中一位差点活捉皇太极
...配合不得力,攻取南京之役失利了! 第四位、史可法。崇祯帝在煤山上吊自杀后,由于太子下落不明,明朝宗室为了皇位展开了激烈的争夺,甚至差点引起武装冲突。此时,深孚众望的史可法联合马世英、阮大钺等在南京拥戴...……更多
松锦之战:明清在辽西战场的最后大决战
松锦之战是发生在崇祯十三年(1640年)到崇祯十五年(1642年)的战争。这一场战役是明、清在辽西战场的最后的大决战,以后明朝再也没有能力组织起对清军的有效反击,那这场战役发展经过主要是什么样的呢?明军在取得宁...……更多
皇太极费心费力将洪承畴劝降,却晚年凄凉
1642年崇祯皇帝的心腹大臣、蓟辽总督洪承畴被围困在松山已经半年多的时间,城中早日粮草断绝;松山副将夏成德以自己的儿子做人质,向清军约降。三月份在夏成德的“帮助下”,清军得以轻松攻破松山城。蓟辽总督洪承畴...……更多
...“兵败矣”,祖大寿也毫不犹疑的率部逃回宁远。 广宁惨败后,熊廷弼在率众撤回关内时,将祖大寿擒拿并上疏朝廷要求论其死罪。眼看人头不保,祖大寿的“气运”又发挥了作用。首先,王化贞、熊廷弼很快也因“失土”被...……更多
明朝末期社会矛盾激化,崇祯性格缺陷加速王朝灭亡
1644年,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的大顺军攻克北京,明朝末代崇祯自缢于煤山,明王朝宣告灭亡。明朝进入天启崇祯时期,山海关外的后金步步紧逼,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得不断通过加派赋税,如剿饷、辽饷、练饷等...……更多
...功晋爵三等男,赐号“巴图鲁”(勇士)。松锦会战锦州是明朝在辽西地区的军事重镇,当时辽东已经失陷,锦州的地位更加突出。锦州城之南为松山城,锦州西南为杏山城,杏山西南是塔山城,锦州西200里为另一重镇宁远。这些...……更多
范文程为何能得康熙帝这么高的评价
...其引八旗军入关的假象。如此行事,再寻机施以离间计,崇祯惊惧之下,猜忌加重,必杀袁崇焕。皇太极依计行事,于天聪三年十月,发兵大举向北京进犯。进兵途中,八旗军俘获两个明朝太监。范文程当即利用这两个太监,设...……更多
松山陷落:大明王朝的危机与挣扎
...山海关就直接暴露在满清的面前,形势之紧要自不待言。崇祯紧急征调宣府总兵杨国柱、大同总兵王朴、密云总兵唐通、蓟州总兵白广恩、玉田总兵曹变蛟、山海关总兵马科、前屯卫总兵王廷臣、宁远总兵吴三桂、八镇总兵统13...……更多
聊聊不愿被提起的清初名将图尔格
...没错的。用固守城池的办法,消耗后金主力。但是架不住崇祯的人才指挥。天聪元年(1627年)三月,明军开始修固锦州、大凌河、小凌河等城,并在这些城的周围实行屯田,以便固守。皇太极分析了明修固诸城的目的有二:一...……更多
揭秘明朝覆灭:吴三桂、李自成与崇祯帝的三重罪责
...兵,舅舅祖大寿是镇守宁远的大将。吴三桂早年一边帮助崇祯皇帝镇压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一边抵抗清军的入侵,确实也立下很大的功劳。崇祯皇帝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候,也是明朝最后的时刻,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吴三桂...……更多
明朝47万大军为何打不过6万八旗军
...队。这8万人防御尚且有问题,何谈主动进攻,在萨尔浒惨败也就是必然。最终的松锦之战,也就是最后的战略决战中。明军洪承畴倾全国之力,只有13万人。而清军则有11万。大家注意,明军虽表面上兵力略多,实际上因为一系...……更多
祖大寿降清是真投降还是权宜之计
...即位后,两国战火更加猛烈,祖大寿也历练成一代名将。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祖大寿因“宁远大捷”升为前锋总兵官,被明朝委派驻守锦州,后来,成为袁崇焕手下最得力的大将,在历次保卫战中,都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更多
卢象升:一位被埋没的明朝守护者
...更令人唏嘘的是,他身中四箭三刀战死沙场后,不知情的崇祯帝还批评他道:“卢象升侦探不明,调度无方,坐视各邑沦陷,毫无救济,向日敢战之谈,显是沽名欺众!”万历二十八年(1600),卢象升生于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更多
洪承畴:清朝开国功臣与明朝叛将的双重身份
...西布政使。在陕北时,洪承畴因平息农民战争有功,受到崇祯皇帝的赏识,出任陕西三边都督。事实上,洪承畴在军事方面确实有过人的才能。在他的打击下,明末多次农民起义均以失败告终。不仅如此,崇祯十二年,洪承畴还...……更多
崇祯为何不选择南迁,以图东山再起
...成还被明朝打的找不着北。历时两年的松锦之战,以明朝惨败结束,明朝倾尽国力打造的九边精锐损失殆尽,吴三桂带领明军残余退守宁远。随着洪承畴投降清军,孙传庭战死潼关,崇祯一时无将可用,而李自成的大顺军却发展...……更多
崇祯有两次机会延续明朝,为何没有抓住
...让帝国看到了希望,可接下来朱由检却让所有人大跌眼镜崇祯如果能化挑战为机遇,明朝是否有改变还不一定,而且历史也给了崇祯两次绝好的机会崇祯十五年,锦州落入清军之手,崇祯便与陈新甲商量议和,以便腾出手对付李...……更多
吴三桂的背叛与叛乱,对明朝、清朝和历史的影响
...说,吴三桂本为明臣,但他却是一个不忠不义之人,深受崇祯皇帝信任却又背叛大明,投降大清后位极人臣却又反抗大清。更讽刺的是晚年还打着为朱由榔报仇的口号造反,此举更是失天下人心。世受国恩,却降清负明!1612年...……更多
李自成与吴三桂:明末农民起义的烽火与清朝入关的契机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闯王李自成率领的明末农民起义军,经过多年征战,最终攻入了北京。明朝崇祯皇帝朱由检带着贴身太监王承恩,匆忙登上煤山,看着满城的火光,无奈哀叹,然后上吊自杀,以身殉国,至此,立国2...……更多
吴三桂“兴明讨虏”这个旗号为啥不靠谱
...吴三桂更是以首功镇辽东,成为明末最闪耀的将星,也是崇祯皇帝最为器重的将领之一。这样一个人,为何最后会背叛明朝呢?如果我们有一个时间点的梳理,就会发现吴三桂“叛明投清”是无稽之谈。1644年三月一日大同失陷...……更多
吴三桂引清入关,成了清王朝打压农民起义,剿灭南明政权的先锋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九日,大顺军攻破皇城,李自成进入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寿皇亭自缢而死。此时,一个人物的关键抉择可以左右一个民族之后200年的命运。有的人说他是汉奸,有的人说他是机会主义分子,历史人物的...……更多
清军入关时,明朝的关宁铁骑去哪了?
...将近三年的较量,1642年,这场明清之间的大决战以明军惨败落下帷幕。此役,关宁军的主力损失殆尽,八万关宁军被歼灭,主帅洪承畴被俘,大将祖大寿亦被俘虏,名将曹变蛟战死辽东,吴三桂率领残余部队三万人退守山海关...……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本文转自:吉林日报吉林机器制造局旧址:“老厂新生” 焕发活力本报记者 裴雨虹吉林市,一个名字里藏着故事的地方。1673年
2024-06-25 02:36:00
中国民间的皮影造型艺术
本文转自:甘肃日报【重推】中国民间的皮影造型艺术环县道情皮影 环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供图 “中国皮影之乡”环县风光 资料图王杰文魏力群是中国皮影艺术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
2024-06-25 06:36:00
福州永德会馆:见证“无永不开市”
本文转自:福建日报□王春泉 张丽婷永德会馆正面图会馆是中国旧时同乡或同业的人在各城市设立的联络机构,主要以馆址的房舍供同乡
2024-06-25 07:16:00
鳌峰书院:清代城郊型书院园林建置的起点
本文转自:福建日报□杨陈宸 杨静鳌峰书院现存的假山与亭在福建诸多书院中,最负盛名的当数“四大书院”之首的鳌峰书院,鳌峰书院是由理学大家张伯行创建的集教
2024-06-25 07:16:00
《近世社会的形成》
本文转自:福建日报《近世社会的形成》王章伟 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宋代是中国近世社会形成的关键时期,本书从“士族”与“民间信仰”两大范畴分析其中的巨大变化
2024-06-25 07:22:00
明成祖朱棣有哪些轶事典故
朱棣,即明成祖,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在位共二十二年,年号“永乐”。朱棣早年封燕王,后通过“靖难之役”夺取皇位
2024-06-24 21:53:00
陈友谅为何会与朱元璋在水上进行决战
鄱阳湖之战又称鄱阳湖水战、鄱阳湖大战,是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陈友谅为争夺鄱阳湖水域而进行的一次战略决战,决战以朱元璋的完全胜利而告终
2024-06-24 21:55:00
朱元璋的子孙真的吃垮了大明江山吗
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宋、元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主弱臣强”,朝廷得不到宗室藩屏。以史为鉴,太祖制定了一套封藩制度,并从洪武三年开始
2024-06-24 21:55:00
诸葛亮并没有杀马谡,马谡到底是怎么死的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里,记载着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精彩故事,以至于至今的民间戏曲,和人们的口口相传都认为诸葛亮真的斩了马谡
2024-06-24 21:56:00
明朝阉党焦芳,为何最后竟能善终
焦芳,字孟阳,河南泌阳县人(今属河南驻马店),明朝阁臣、阉党。明朝天顺八年(1464)进士,官至少师兼太子太师、华盖殿大学士
2024-06-24 21:57:00
简介明朝开国名将邓愈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2024-06-24 21:57:00
历史上徐寿辉是什么人
公元1364年,惊天动地的鄱阳湖大战最终落下帷幕,仿佛是三国演义的再现,铁索连环和火烧赤壁终归扭转了战局,陈友谅这个罕见的强人终于倒下
2024-06-24 22:00:00
简介明朝著名宦官王振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2024-06-24 22:01:00
嘉靖的3个皇后为何结局一个比一个惨
嘉靖从小就很聪明,父亲教他读书,几次下来他就会背诵了,后来稍微长大一点,父亲便让他学习参加王府的祭祀和典礼,因此他对各种礼仪和规范流程十分熟悉
2024-06-24 22:02:00
简介明初重臣杨士奇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2024-06-24 22: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