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明朝将领祖大寿早年一心拥护大明王朝,为何最后却依附清朝?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2-12-13 13:06:00 来源:戏说三国

明末,明廷还是有能将的,其中,祖大寿算是一位能将,由他镇守辽东锦州算是很称职的,可是,公元1642年三月初八,祖大寿还是打开城门,向清廷投降,而这一次投降是真的降了,至于祖大寿投降的原因还是比较复杂的。

第一,戍边望族出身,升迁很快,祖大寿是不会那么轻易投降的。

根据史书上记载,祖大寿出身于宁远望族,宁远城(今辽宁兴城)建成时,他的祖上祖庆作为戍边军官便从安徽率全家迁居宁远,先是世袭明朝宁远卫军职,经不断提升,祖家成了宁远望族。

祖大寿的父亲祖承训是明朝万历年间镇守宁远的援剿总兵官祖仁的次子,跟随辽东总兵官、宁远伯李成梁东征西伐,在抵御蒙古骑兵的作战获军功,提拔为辽东副总兵。祖大寿于1620年(泰昌元年)授职靖东营游击,因作战勇敢而被当经略辽东的熊廷弼上奏表彰过。1621年(天启元年),他投入广宁(辽宁北镇)巡抚王化贞麾下,任中军游击。

1622年(天启二年),后金与明朝发生了广宁之战,明军失利,努尔哈赤占领了广宁,祖大寿带领部队避守在觉华岛,祖大寿辅佐参将金冠守住觉华岛。次年,孙承宗和袁崇焕修筑宁远城墙,祖大寿负责修城工程,开始被重视。1626年(天启六年)正月,努尔哈赤攻打宁远,祖大寿参与了宁远保卫战。第二年农历五月,后金皇太极亲率清军进攻宁远,祖大寿参与抵抗清军,明军获宁锦大捷。此次战争的胜利,使袁崇焕于1628年(崇祯元年)得以督师辽东,这一年农历六月,祖大寿升为辽东前锋总兵,并成了征辽的前锋将军,负责驻守锦州。

明朝将领祖大寿早年一心拥护大明王朝,为何最后却依附清朝?

祖大寿(剧照)

锦州是辽东重城,祖大寿挂前锋将军印之后,祖氏一门也随之获封官职,祖大寿的兄弟祖大乐、祖大成、祖大弼,子侄祖泽远、祖泽沛、祖泽盛、祖泽法、祖泽润、祖可法等,都有军职,或是总兵、副将、参将,或是各级游击管,他们分别驻守宁远、大凌河、锦州边各城。祖氏属于世代镇辽的功勋,崇祯皇帝即位后,特下旨于宁远城内敕建祖氏四世镇辽的功德牌坊。按理,祖氏这一族几代人镇守边疆,又厚受皇恩,是不会那么轻易投降的。

比如,祖大寿刚刚任前锋将军负责镇守锦州时,后金皇太极曾经给祖大寿写信,表示要派使者吊唁明熹宗之丧,并祝贺崇祯帝登基,而祖大寿断然回信拒绝。

明朝将领祖大寿早年一心拥护大明王朝,为何最后却依附清朝?

皇太极(剧照)

第二,己巳之变,祖大寿因袁崇焕下狱惧怕被害,率军离京师回辽东。

1629年(明崇祯二年)十月至1630年发生了“己巳之变”,即后金攻明京畿之战。

当时明朝重兵镇守辽东,后金皇太极率军攻打锦州、宁远,但久攻不下,皇太极便改变了战略。他发现辽东虽然防守严密,但明朝京城却缺乏重兵把守,于是,在1629年(崇祯二年)农历十月,皇太极率一万四千人,突然从蓟门关攻入长城,这一进攻路线是崇祯帝没有想到的,清军很快打到北京城下。明军主力都在山海关外布防,京城危急,明廷呼救,袁崇焕急率祖大寿快速驰援北京城。

本来,清军长途奔袭,兵力又不足,而北京城是清廷的地盘,袁崇焕、祖大寿率大军一到,便能击退皇太极,可是,清军却因君臣互相猜疑,失去了击败清军的好机会。

当袁崇焕和祖大寿率关宁军到北京城下时,袁崇焕请求允许关宁军入城,可是,崇祯帝不准许。崇祯皇帝历来在用将方面疑心重重,他允许袁崇焕率关宁军在广渠门外安营。

当然,关宁军是袁崇焕借着宁远大捷后明军士气回升而亲自训练出来的一支战斗力很强的骑兵,是明末最精锐的部队,其战斗力甚至高于后金六旗,能与八旗军中护军正面交锋,被称为“关宁铁骑”,历来对武将拥兵自重十分忌惮的崇祯皇帝,怎么敢让“关宁铁骑”进入城中呢?

可是,关宁军驻扎在广渠门易于被清军攻击,显然没有驻入城内防守有效。果然,皇太极一方面亲率主力进攻满桂的宣大军,另一方面派莽古尔泰、阿济格等贝勒率军进攻驻扎广渠门的关宁军。满桂命副将领军迎战清军,但很快被皇太极击溃,宣大军全军覆没,在城头督战的满桂被火炮炸伤。关宁军抵挡住莽古尔泰、阿济格的进攻,护住北京城。可是,被清军炸伤的满桂担心自己战败被处置,便向崇祯皇帝诬告袁崇焕,称是关宁军用火炮炸伤了他,崇祯帝在内心深处对“关宁铁骑”一直有提防,他更相信满桂,于是,他招袁崇焕进城,不准袁崇焕辩解,立即将其下狱。其实,崇祯皇帝并非糊涂,而是精明过度,算计太多了。他担心满桂的宣大军被击溃后,若是关宁军倒戈,京城就危险了,因而,他先将袁崇焕下狱是最保险的。

明朝将领祖大寿早年一心拥护大明王朝,为何最后却依附清朝?

崇祯皇帝(剧照)

此时,留在军营的祖大寿见袁崇焕被捕下狱,他吓坏了,担心下一个便轮到他了。而且,在此时,朝中心怀叵测的官员开始攻击祖大寿,兵部职方司郎中余大成便断定祖大寿三天内必反。

在这种局势下,关宁军没有袁崇焕率领,祖大寿该怎么办呢?继续在广渠门待下去,若没有被皇太极打败,就会像袁崇焕那样被崇祯帝抓进监狱,祖大寿心里想,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他在袁崇焕下狱的第三日便率关宁军离开京师,回师辽东。此时的京师,关宁军走了,满桂率兵出战,后金军全军覆没,京城十分危急,崇祯不得已接受孙承宗的建议,下旨让在狱中的袁崇焕写信给祖大寿,召关宁军解京师之危,清军见关宁军又来了,不敢恋战,撤兵了。

1630年(崇祯三年)春,后金军转而率军攻克明朝永平等四城,自从袁崇焕被下狱之后,祖大寿成了关宁军的首领,因而,他也成了清军重点关注的明将。皇太极探听到祖大寿的族人居住在永平三十里村,于是,他立即派亲信部队去将祖大寿一个侄子及其亲戚家属抓来,皇太极不但没有以祖大寿的侄子等来做威胁,反而给了祖大寿的侄子一所大住宅,并派兵监卫着。

不久,孙承宗发现滦州清军守卫较弱,便命令祖大寿与山西总兵马世龙、山东总兵杨绍基会师,率领副将祖大乐、祖可法、张弘谟、刘天禄、曹恭诚等进攻滦州,攻取滦州之后,又进军永平,镇守永平的贝勒阿敏等弃城撤回后金。辽东局势暂时稳定,此时,祖大寿急忙率兵回到锦州,自此,他不轻易离开锦州军营,他担心明廷东厂的暗探会将他抓去与袁崇焕作伴。

明朝将领祖大寿早年一心拥护大明王朝,为何最后却依附清朝?

祖大寿(剧照)

第三,大凌河城突然被围,负责修城的祖大寿不得已降清,随后又借机逃回锦州。

1631年(崇祯四年)农历七月,祖大寿奉老臣孙承宗之命,扩展关宁防线,修复大凌河城,工程进展了近半个月,离完工还须有些时日,可是,皇太极却亲率大军突袭大凌河,包围了城池,祖大寿守在没有修好的城里,率军守城,仓促应战。

大凌河城被围了几日之后,祖大寿便陷入了困境:一是城中粮草仅够几天之用,很快就会断粮,守城军民惊恐万分,士气低落;二是祖大寿虽有几次率军想突围,但兵力弱,根本就无法冲出清军的包围圈;三是孙承宗曾派兵组织的几次援救,但都被后金军队击败了,大凌河城已无望等来救兵。

此时,皇太极开始实施对祖大寿的劝降计策。起初,祖大寿对皇太极的劝降不为所动,不予理睬。随后,皇太极用计,使出了一招扮演明军假增援,引诱祖大寿率军出城合击,可是,所谓的“援军”却是清军扮演的,祖大寿上当,损兵折将,再也不敢出城了。

明朝将领祖大寿早年一心拥护大明王朝,为何最后却依附清朝?

清军攻大凌河城

大凌河城里的明军突围无望,又等不到救兵,皇太极加紧劝降活动,他于1631年(崇祯四年)农历十月七日和十月九日先后写信给明军的祖大寿、何可纲、张存仁等,劝他们尽快投降,但都遭到祖大寿的拒绝。皇太极还在亲笔信中对祖大寿表示,他对之前清军杀辽十分懊悔,现在不再这么做了,二贝勒阿在永平屠城,已受到严惩。他请不要有偏见,尽快降清。但是,祖大寿连信都不回。

然而,大凌河城被围三个月之后,城内粮已尽,杀马吃,马没了,开始杀人相食,城里的百姓成了士兵的食粮,太惨了。

在这种惨状下,祖大寿不得不考虑降清的事了。1631年(崇祯四年)农历十月初七,皇太极派降将姜新赴城中要求面谈,此时,祖大寿便派韩栋代表守城明军领到金营中去谈判。农历十月二十五日,祖大寿邀请后金将领石廷柱入城商议降金之事,而祖可法、祖泽润、刘天禄、张存仁等四人随同石廷柱一起到金营,皇太极亲自出来迎接,祖可法等行跪拜礼,皇太极礼貌地将起扶起,并以女真人最高贵的礼节抱腰礼相见,之后,还设盛宴款待。

1631年(崇祯四年)农历十月二十八日,降事已定,但何可纲宁死不降,祖大寿将其处死,打开城门,率明军守城部将金营投降。皇太极与代善、莽古尔泰及众贝勒、大臣隆重迎接祖大寿等,双方登坛发誓祭天,皇太极拉着祖大寿手进大帐,专门设盛宴庆贺祖大寿加入清军。

然而,在这一次“降清”事件中,精明的皇太极却被祖大寿耍了。

谁也没有能猜透祖大寿这一次是真降还是假降,更大的可能性是他选择暂时投降,而后等待时机再做决策。

祖大寿利用皇太极对他的重视和信任,找了一个非常有效的理由请求离开清军营寨,祖大寿对皇太极表示,他的妻子儿女都在锦州城里,应趁锦州守将尚不知他已降清之时,将他们接回,并借机夺取锦州城。他向皇太极请求让他带一支兵马,进入锦州城里当内应,里应外合夺取锦州城。皇太极同意了,放祖大寿率军离开军营。

祖大寿顺利回到锦州城,可是,他根本就不想当清军的内应,而是积极布防,准备抵抗清军攻城。

此时,崇祯皇帝令人意外地表现出对祖大寿的信任,当辽东巡抚丘禾嘉向朝廷参奏祖大寿率队献城投降时,崇祯皇帝不但没有问罪祖大寿,反而提升他为左都督,统领锦州军政事务。

不知道崇祯帝心里是怎么想的?难道是想先稳住祖大寿的心,而后再重重处置?之后,崇祯帝曾三次下诏命祖大寿进京觐见,可是,祖大寿对于袁崇焕被捕的事记忆犹新,岂敢进京,他三次都找出理由,巧妙婉拒,他知道,待在锦州城里是最安全的。

此时,皇太极仍对祖大寿很有信心,他多次派密使进入锦州,提醒祖大寿勿忘作内应的约定,而祖大寿却编造各种理由拖延,甚至有时他还派兵与清军作战。而皇太极很有度量,他依旧盛情款待留在金营中的祖大寿之子祖可法等人,继续写密信给祖大寿。

1638年(明崇祯十一年,清崇德三年)农历十月,清军分三路进攻明军,皇太极率郑亲王济尔哈朗、豫亲王多铎向宁远、锦州方向进发;睿亲王多尔衮为左翼,率军从青山关进;贝勒岳讬为右翼,率军自墙子岭攻入。祖大寿率兵驻守中后所(今辽宁绥中县城),他趁清豫亲王多铎率兵刚到,搞突袭,击败了多铎。次日,多铎联手济尔哈朗一起出击,祖大寿率兵撤回中后所。

而即便在祖大寿搞搞突袭击败多铎的情况下,皇太极仍然不放弃劝降祖大寿。皇太极自信、耐心、大度,在这方面崇祯皇帝比他差太远了,也许皇太极看透了明廷必败,因而,他对于招祖大寿降清充满信心。

皇太极亲自率兵临近中后所,他派使者带话给祖大寿称:“自大凌河一别,已过数年。我不畏艰辛率兵到此,便是望能与将军一见,至于将军是归降大清或是留在明朝,由将军自己决定,我绝不勉。上次已将将军释放了,此次若趁会见之机诱捕将军,我如何能取信天下呢?几年来,将军虽然屡屡与我军冲突,但将军乃是在依令行事,尽守将之责,对此,我不会怪将军,请将军勿疑!”

皇太极觉得派信使传话还不够,于是,次日,皇太极又利用释放明军俘虏带信给祖大寿,在信上称:“此次在大凌河释放你,我身边大臣皆说我识人不准,如今,将军该出城与我相见,以证明我是了解你的。若将军不放心,你我可各带一两名亲信,在两军中间地带会晤。之所以要这么做,只是想安慰自己,同时,也使将军的子侄和麾下将军们知道将军是信守诺言的人。”(参看《清史稿》卷二百三十四)

皇太极非常有耐心,所用的办法也很精妙,可是,祖大寿并没有回信,也没有露面与皇太极会晤。

明朝将领祖大寿早年一心拥护大明王朝,为何最后却依附清朝?

祖大寿画像

第四,松山决战明军溃败,洪承畴降清,锦州粮尽,祖大寿开城门投降。

招降不成,皇太极不等了,1639年(明崇祯十二年,清崇德四年)农历二月,皇太极再次率大军进攻明朝辽东地区,此次他令武英郡王阿济格为前锋,而他自己亲自督促大军围攻松山。清军大兵压境,崇祯皇帝急忙下令祖大寿率军前去支援松山,可是,祖大寿行军至半路,清军就到了,祖大寿不敢硬拼,率军守宁远。

皇太极依然想劝祖大寿降清,这一次,他派遣使者去锦州劝祖大寿之妻以利害关系说服祖大寿降清。而祖大寿仍拒绝,他命祖克勇以及副将杨震、徐昌永等率军向锦州进发,可是,明军在乌欣河口与清军相遇,祖克勇与清将阿尔萨兰交战,明军战败,被斩杀八十多人,被夺去了战马一百五十多匹。

可是,关键时刻,不知为何,皇太极突然下令停止进攻松山,率军撤回盛京(今辽宁沈阳)。这使祖大寿得以率军进入他的老根据地锦州驻守。

1640年(明崇祯十三年)农历五月,皇太极到义州视察,蒙古苏班岱等在皇太极视察义州时请求投降,皇太极命济尔哈朗率军去迎接,祖大寿得知济尔哈朗仅带着一千五百人,便令游击戴明与松山总兵吴三桂、杏山总兵刘周智等合兵一处,共七千人一起出击,想吞掉清军,结果,却被济尔哈朗击败了,或许是明军心不齐。

不久,锦州外城蒙古贝勒诺木齐筹谋降清,信息泄露,祖大寿率军出城杀了来迎接的清军武备院卿穆护萨等,但两军激战,祖大寿担心久战失利,撤入内城防守,外城随被清军占领。

如此一来,锦州城就非常被动了,失去外城做犄角呼应,锦州内城非常孤立,皇太极命多尔衮、济尔哈朗等率军轮番进攻锦州。军情危急,明廷担心锦州被攻陷,令蓟辽总督洪承畴率吴三桂等八总兵领兵十三万进驻松山,与锦州相呼应。

此时,明清最重要的一场战役开始了。蓟辽总督洪承畴治军有方,胸有韬略,富有战场经验,他针对当时明清两军对阵的局势,采用坚守松山,等待援兵来了再进攻的战略方针,可是,朝中大臣和明朝皇帝却急于求胜,崇祯帝一次次下旨崔战,逼得洪承畴只好出击。两军对阵决战时,皇太极手下名将多尔衮使出了两招,一是率军切断了明军粮道,致使明军大乱;二是率兵直冲明军的炮队,使明军非常厉害的大炮无法发挥作用。结果,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农历二月,松山城被攻破,洪承畴被俘,在解送至盛京不久后,洪承畴降清。

明朝将领祖大寿早年一心拥护大明王朝,为何最后却依附清朝?

洪承畴(剧照)

此时,锦州城已经被清军围困了整整一年,原本锦州城里粮草就不多,这么长时间被围,城中粮尽,杀人相食的惨状再度出现,祖大寿再也无法守下去了,三月初八,祖大寿开城出降。

皇太极得知祖大寿投降的消息极为高兴,他立即让身边的将领将祖大寿迎至盛京。祖大寿跪拜,皇太极急忙下来将他扶起。皇太极安慰他称:“将军上次背叛是为了你的主子,你的妻子儿女和你的宗族,我曾对身边大臣说过,祖大寿一定不能死,若是再降,我也决不会杀他的。现在你来了,可以尽心尽力帮我了。”(参看《清史稿》卷二百三十四)祖大寿降清后被授予汉军正黄旗总兵之职,此时,山海关外,清朝仅剩下吴三桂镇守的宁远一座孤城。

归纳起来,祖大寿降清有几个原因:

一是祖大寿看到了袁崇焕被抓入狱,受到了很大的刺激,袁崇焕才识过人,功勋卓著,忠心耿耿,但却遭到了清廷的怀疑,没有任何辩解的机会便被关在狱中,这使他非常恐惧,觉得再为清廷卖力是非常危险的。

二是祖大寿第一次降清后,皇太极虽被他耍了,但却一直很有耐心很有度量地继续采取各种措施劝他投降,表现出对他的信任和欣赏,这也是促成祖大寿最后降清的重要因素。至少,他看到了皇太极比崇祯帝气度更大,对待将领更诚心。

三是祖大寿是一位有韬略的将领,既非鲁莽的武将,亦非耿直的文官,他知道权衡利弊,懂得择机而动,而且,他知道他镇守锦州,统领着关宁军的价值,所以,他知道他拥有与皇太极周旋的筹码,这使得他能选择降了又逃,逃了最后又降。

第四,松山战役后,明军已经无力抵抗清军的进攻,清朝名将洪承畴投降了,锦州城内粮已尽,明朝灭亡已经不可阻挡,此时,祖大寿选择开城门投降,既是识大局,也是迫不得已,而对于一个必亡的腐败朝廷,他也顾不了忠臣之举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16 01:57:5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松锦之战,大明王朝最后一道防线关宁锦防线崩溃
...这明王朝这最后一道防线在哪里,为何这道防线崩塌后,大明王朝就消亡了? 关宁锦防线的修建公元1626年2月22日(明天启六年,后金天命十一年),在与后金对战的第八年,明朝终于
2023-02-26 20:18:00
祖大寿:明朝末年的军事奇才,谜一般的命运
...坚守。 这段经历让祖大寿的军事才能和作战素养引起了大明朝廷的重视。袁崇焕,当时驻守宁远的将领,对祖大寿充满信任,甚至将其视为知己。于是,祖大寿受命前往宁远城,成为了这个军事
2023-12-13 22:19:00
明朝花数百万打造的关宁铁骑,为何最后变身三姓家奴
...饷则无敌;到哪给满饷?关外皇太极。这句话嘲讽的就是大明王朝末期的军队叛国投敌。他们不但没有挡住入侵者,甚至主动当了叛徒引领女真人不费一兵一卒就轻易入关,最终导致崇祯皇帝被逼自
2023-11-17 10:43:00
历史上哪个王朝在灭亡后,差点翻盘成功?
大明王朝是很有希望恢复的,我们可以发现,从顺治皇帝入关,到溥仪退位,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一直都有反清复明分子的存在。顺治康熙年间的天地会,乾隆时期的红花会,嘉庆年间的天理教、白莲教
2023-03-05 21:34:00
明朝末年的困局和大清的应对策略
...极打得一败涂地。这也使明朝全国上下为之当精竭虑,可大明注定是要灭亡的。虽然自皇太极改后金为大清之后,也不乏有明朝大臣或兵将见明朝气数已尽早早归降,其中袁崇焕的手下祖大寿就是一
2023-09-05 21:58:00
崇祯接手“烂牌”所以没打好,皇太极的更甚为何打得好
...清朝战胜明朝,就是以弱胜强。崇祯皇帝剧照公元1628年,大明末代皇帝崇祯刚刚成年,仅仅只有十八岁,而清朝这边的统治者皇太极三十六岁,虽然皇太极的年龄是崇祯的两倍,可崇祯所拥有
2023-08-03 20:22:00
大明花费巨资打造的精锐关宁铁骑,最后却抛弃了明朝归顺清朝
...在宁、锦两城折戟后,皇太极便知袁崇焕才是那个横亘在大明边关的长城。但是,明朝的边境辽阔,单靠一个袁崇焕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两年后,皇太极再次进攻明朝。但这次他不再走山海关这条
2023-01-02 14:51:00
明朝末代皇帝如果是朱元璋的话,大明王朝有卷土重来的可能性吗
...成了中原霸主。李自成攻陷北京城,逼死了崇祯皇帝,把大明王朝逼到了南方。不过李自成即便有这么大的势力,最终也是赢不了的。因为他缺乏君王的远见,又对属下管束不严,所以失败是必然的
2024-06-20 16:00:00
洪承畴降清后日渐不受重视,为了得到重用他做了这些事
...是饿死了,也绝对不能投降,满清。当时是崇祯十一年,大明王朝还有六年的寿命,所以洪承畴认为大明还有希望。如果大明王朝还有希望的话,那他现在投降满清,确实就是亏大发了。这就好像卢
2023-04-23 12:3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