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明朝末年的困局和大清的应对策略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9-05 21:58:00 来源:戏说三国

看过《孝庄秘史》的人都知道,自袁崇焕与崇祯之间被皇太极使用了离间计后,袁崇焕被崇祯皇帝怀疑结果被凌迟处死。这也为明朝的灭亡按下了快门键。

明朝末年的困局和大清的应对策略

而后两年时间,尽管崇祯皇帝都在竭力企图挽回局面,可都被皇太极打得一败涂地。这也使明朝全国上下为之当精竭虑,可大明注定是要灭亡的。

虽然自皇太极改后金为大清之后,也不乏有明朝大臣或兵将见明朝气数已尽早早归降,其中袁崇焕的手下祖大寿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但当时的大清需要的是收拢明朝将臣,巩固自己势力,使明朝无能人可用,因此,他们对待这些降兵降将都很宽容并给予了很多赏赐和承诺。直到后来,明朝的国门被大清打开,满清的铁蹄进入都城,京城瞬间炸开了锅。

明朝末年的困局和大清的应对策略

那些王公大臣纷纷脱下明朝官服朝装,将领士兵也纷纷卸下盔甲放下武,一窝蜂地乱作一团。逃跑的逃跑,归降的归降,同样那些誓死效忠、保卫大明的同样也大有人在。

但就连崇焕也对这个无法直面的惨痛事实,而选择自缢在后宫的大树之上。而此刻的大清不仅仅要面对的是一个国家的治理问题还要面对大明选择归降的数十万将领士兵,大清又该如何将其“消化”。

了解过大清的人也都对大清的制度有所了解。在大清主要的力量来自于满蒙两族,自然,大清的军队也大都出自满蒙。

明朝末年的困局和大清的应对策略

直到明朝归降之后,军队才渐渐出现汉族人的身影。但对于这个战胜国来说,他们对这些战败的俘虏并没有多少的有待,甚至在一度的时间里,汉族的地位在其他人眼里是最低下的。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曾将我们被俘虏的中国人放在战场之上,让这些俘虏冲到最前面,为他们开出道路。

同样的道理,大清的明朝归降者也被安排上了战场,为大清开拓疆土,而他们自己的满蒙军队则在其身后,不伤一分一毫。

明朝末年的困局和大清的应对策略

但与抗日时期不同的是,日本人的对手是中国人,中国人怎么忍心残害同胞,但那时候的明朝归降者面对的敌人是其他国家,别人怎么会心慈手软。也正如此,绝大部分的明朝降兵降将成了大清疆土开拓之路上白白送死的冤魂。

清朝军队里的满蒙士兵都称为八旗子弟。然而,八旗的意思就是将满蒙军队分为八支队伍。努尔哈赤在时,这八支队伍分别被四大贝勒掌控都听从努尔哈赤的调遣,皇太极便是其中的贝勒之一。

明朝末年的困局和大清的应对策略

但自皇太极继位后,为了能独掌大权,皇太极便开始了对其他三大贝勒实施打压和削弱,最终皇太极达成所愿,但八旗仍然保留。

而这些降兵降将则纷纷编入八旗,可是八旗也不是随随便便说进就进的,所以能被列入八旗的汉军人数并不是很多。同样,从此以后大清的军队便有了满蒙汉三军的势力与实力。

正是这一举动,使得当时的汉军在清朝的统治之下看到了曙光,要知道,归入八旗这意味着地位等级的提高,哪怕只是排名最末的旗位,那也先当于是被老板认证的。

明朝末年的困局和大清的应对策略

当然,这些汉军虽比其他没有编入的汉军来说稍微好一点,但在当时的处境之下,他们也只是属于他们旗主的奴隶,毕竟他们是失败的那一方。

当然,清朝也并不是一直都在打战,可能前期不稳定需要通过战争来巩固,但疆土大了,难免在边境会有人骚扰,然而满蒙军队人数也有限,这也使得一些大明的降兵降将得到了片刻的安逸,那就是替清朝同满蒙军队一起去驻守镇压边境。

明朝末年的困局和大清的应对策略

然而尽管这样分配,仍有部分大明的降兵降将不知道该如何分配。若是将他们都编入八旗那是不现实的,可要管控好剩下的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于是,清朝统治者便想出来另外一个办法,那就是创造绿营。

所谓绿营,就是里面的军人士兵都是由大明的降兵降将组成。战时,他们如最初的一样为满蒙士兵开路,若无战时,他们则各自待在绿营之中,由满蒙军队各自管制。

清朝八旗每个旗都有绿营的存在。他们有自己的制度,同样他们也受除他们以外的将领管制。这也同样使绝大多数的明朝降兵降将得到了很严格的看管。

明朝末年的困局和大清的应对策略

也许就是因为太过严苛的制度,也同样让不少在里面倍受折磨的士兵将领忍受不了,便选择再次出逃,这也让清军时不时的要奔忙于对明朝余孽的清除剿灭。

影视剧中的清朝初期,出现最多的是高举“反清复明”的旗帜的人,他们被清军一路追赶无一不在逃亡的路上。若是意志不坚定者便又会再次选择投降。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自古以来王朝更迭,周而复始,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了,成王败寇更是兵家常事。

明朝末年的困局和大清的应对策略

不少末代帝王又有多少是心甘情愿、又有多少不悔恨当初。对于那些亡国的将领士兵来说,这更是让人心疼。

看着自己誓死守护的土地被自己的敌人占领,而自己却不得不考虑家中妻儿老小的性命和生活选择归降。

“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对于在大明亡国之时仍然保留对前朝初心的人,可敬又可悲,可敬的是他的忠,可悲的是这份忠对于当时情况来讲又何尝不是一份愚忠。

明朝末年的困局和大清的应对策略

更何况,明朝亡国之君崇祯皇帝为人多疑,对忠君大臣袁崇焕都尚且如此,更何况对待其他的将领。

《孝庄秘史》中孝庄曾对宁死不降的将领洪承畴,说过这样一句话:“民贵君轻”一个君主亡了,但他的国家还在,人民依旧是那些人民。

而当时的统治者无论是谁都只为造福百姓,对于那些将领大臣来说,他们的职责不都是辅佐君王为百姓谋幸福。

明朝末年的困局和大清的应对策略

而且一个好的君王才最有可能带领百姓过上好的生活得到更多的保障,这对于当时的来说又何尝不是一件大喜之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06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清太宗皇太极是怎么解决蒙古问题的
...并将其运用得出神入化的一位奇才!皇太极画像···攻打明朝有后患?和蒙古玩捆绑啊众所周知,蒙古对于满清十分重要。明朝末年的东北地区,以建州女真为核心的势力正在迅速崛起,而北方的
2024-03-23 15:58:00
清朝为啥汉人会听从满人的命令呢
...军队为你卖命,待遇自然不能差。明末辽东战争可以说是明朝最大的外患,然而明朝却并没有提高士兵的待遇,明朝史书中记载:“辽饷惟家丁差厚,其营堡军士月止四钱,或二钱五分。”清朝八旗
2023-04-19 22:14:00
后金八旗兵的三大优势与对明战争的胜利因素
...范围,就开始向中原地区主动发起进攻,并且在于中原的明朝军队作战过程中,后金的八旗兵军队大都是取得了胜利,这说明当时的后金八旗兵在军事实力方面于明朝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条件。后
2023-10-30 08:03:00
明朝危难时,谁提出2条策略,一条可灭八旗,一条可增国土
...长度拓宽至无限。明末清初之际,内政腐败、外临强敌的明朝危在旦夕,在此危急存亡之秋,明朝大学士徐光启提出2条奇策,一条可灭八旗,一条可增国土22万。只可惜,当时统治者的庸碌使得
2024-04-26 10:48:00
清朝为何满清实行满蒙联姻,不实行满汉联姻?
...记录,甚至一直在使用蒙古文字。明末清初清朝、蒙古、明朝疆域因此,无论是女真、蒙古人上层还是普通满蒙民众,对于彼此之间的联姻,并没有什么抵触,也不存在由于风俗习惯差异巨大而生活
2023-06-29 05:47:00
皇太极非嫡非长,为何能在35岁登上汗位,建立大清帝国
...帝国。他的征服之路,从朝鲜开始,一路高歌猛进,直至明朝的边境。在与明朝的战争中,他展现出了出色的战略眼光和指挥能力,打得明朝军队节节败退,再无一战之力。然而,皇太极的崛起之路
2024-05-03 13:20:00
袁崇焕被杀是冤案吗? 崇祯说他暗通满清罪有应得
...一次东征朝鲜大获全胜后,按原定计划亲率八旗大军进攻明朝宁远锦州,一副志在必得的架势,不料和其父努尔哈赤一样,再被后金“克星”袁崇焕挫败,城下失利。皇太极恼羞成怒对左右道:“前
2023-07-25 15:12:00
顺治的亲信吴良辅设立“十三衙”,最后被孝庄处死
...废除。吴良辅,清朝宦官,顺治皇帝的亲信,深受赏识。明朝崇祯年间,吴良辅在宫廷效力,人微言轻,没啥影响。清军入关后,吴良辅投奔顺治,得到重用。顺治继位,并非是“嫡长子”的原因,
2023-06-19 10:56:00
徐光启的两大奇谋:拯救明朝的曙光
在明朝危急存亡之际,一位谋士提出了两条惊世奇策,其一竟能灭掉庞大的八旗势力,其二更是能够将国土扩张22万。这个人的智谋究竟是何等的神奇,他是如何突破困境,提供如此惊人的战略方案?
2024-01-30 21:1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83年前,美国飞行员杜立特带队成功突袭日本多个城市,这次战斗被称为“杜立特行动”。任务结束后,因为种种原因,75名飞行员在浙江沿海及以衢州为中心的浙皖闽赣边界地区弃机跳伞
2025-11-23 22:14:00
夜幕降临,正定荣国府景区“一梦入红楼”沉浸式夜游项目接连上演,通过光影造景、演艺交互等多种形式,将《红楼梦》中的经典故事在亭台楼阁间生动再现,打造赏、游、学、玩的多维体验。摄制丨
2025-11-23 07:57:00
就在明天!“国宝”级画展亮相福州!
就在明天!下午2点!到福州画院,赏丹青国宝!福州人千万别错过!由福州市委宣传部、浙江大学、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福州特展”将于11月23日在福州画院举行
2025-11-22 14:09:00
两只羊隔着围栏打架,一只羊假装进攻诱骗对面的羊撞栅栏。
2025-11-21 13:36:00
非遗吉林 | 满族旗袍制作技艺
吉林满族旗袍东辽满族旗袍制作技艺是中式服装制作技艺的代表之一,其分布地域相对广泛,主要集中在东北三省和北京、天津、河北等北方主要满族居住地区
2025-11-21 14:25:00
三棱风帽俑
冬日的太原,寒潮骤至,北风凛冽,气温直逼零下。若穿越回1500年前的北齐晋阳,这刺骨寒风却是当地人们日常必须面对的考验
2025-11-21 18:33:00
五瘟神降服疫鬼图
今年年初,山西运城市盐湖区马家沟一处荒僻的冲沟断崖上,一孔不起眼的窑洞因文物保护员的偶然发现重见天日。这座被命名为马家沟瘟神庙的明清时期窑洞
2025-11-21 18:34:00
千年厨房重见天日
近日,在晋阳古城遗址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处特殊的古代建筑遗迹。这座被称为“龟头屋”的建筑,据推测始建于一千多年前的五代十国时期
2025-11-21 18:34:00
元代太原民间的火葬
东山元墓出土的瓷钵(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据10月24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的山西财经大学东山校区五座元代墓葬发掘资料显示
2025-11-21 18:34:00
双塔寺明清佛像
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东方药师佛双塔寺,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初名永明寺,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五台山高僧妙峰(福登)和尚奉敕续建
2025-11-21 18:34:00
潍坊:文化学者把脉状元文化
鲁网11月21日讯(记者 王玉龙)冬日的阳光透过老槐树的枝桠,在青石板路上洒下斑驳的光影。状元胡同深处,一块块斑驳的砖石仿佛还在诉说着数百年前的科举佳话
2025-11-21 21:44:00
吴门文脉延绵,阳澄雅韵流转——“沈周茶画荟”第三辑举办
继阳澄湖畔两度雅集之后,近日,“沈周茶画荟”第三辑如期而至,由苏州市阳澄湖文化研究会组织邀请的昆山市以及相城区的10余位书画家齐聚湘城小学
2025-11-21 23:25:00
11月23日,“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福州特展”将在福州画院开幕,持续至明年2月10日。
2025-11-21 23:31:00
闽侯廷坪乡各村村干部为“宝藏山货”代言,你认识这些山货吗?
2025-11-20 11:25:00
鲁网11月20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邹城峄山。峄山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山,拥有多处著名楹联,既有源自秦代《峄山碑》的篆书集联
2025-11-20 13: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