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复盘明清松锦大战,明将洪承畴沦为贰臣之首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24 20:40: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复盘明清松锦大战,文臣作死掐灭明朝希望,文人误国比武人更甚

开篇之前,容我先设想一个画面!

一个武将屹立于战场之上,眼中只有敌人,心中寻思如何破敌,却不曾想身后传来催促声:快出兵啊?

随后,陛下传来了旨意声,快出兵啊,还不出兵,你是不是心怀叵测。

最后,耳边还有尖细的聒噪声,那特有的阉人音调,让人烦不胜烦。

无奈,你出兵了,然后战败了,在之后,你投降了,国家灭亡了,你成了贰臣。

复盘明清松锦大战,明将洪承畴沦为贰臣之首

(洪承畴)这就是明朝末年名将,蓟辽总督洪承畴的战争和结局。

公元1639年十月,志得意满的洪承畴,在剿匪前线,抓着最后一只“贼军”李自成部穷追猛打,帐下总兵马科、左光先领兵截击,李自成被打的狼狈不堪,最后仅剩18骑,逃入了陕南商洛山中,眼见就要覆灭的农民起义,让洪承畴声名大噪,一时间成了大明柱石。

成了柱石的命运是什么?往往就是垫脚石或者革命的一块砖。

对那个时候的崇祯而言,垫脚石都是用来背锅的,砖则是用来堵漏的。

这不刚大致平定叛乱的明朝,又迎来后金扣边,这真是起了葫芦按了瓢,一桩一桩不消停。

复盘明清松锦大战,明将洪承畴沦为贰臣之首

(李自成起义军)于是,新一轮的战争开始了。

崇祯11年(1638年)9月,清军两路南下直扑北疆,京师戒严。

洪承畴被调回协同孙传庭一起率军入卫京师。剿灭起义军的两大主力,放弃了起义军合流北京城。

精于战阵的皇太极,选择专注进攻大明北疆关宁锦防线,攻占义州后,就开始了对锦州的围攻战。眼见锦州被围攻,崇祯也调兵遣将,不断强化山海关和锦州的防守!

经过近两年围攻战拉锯战,关宁锦防线看似摇摇欲坠,却一直没被攻破。

但,崇祯受不了啊!

面对边境一直不解除的危险,还有锦州城岌岌可危的现状,为了确保关宁锦防线安全,以及防御锦州失守后可能的辽东大溃退。

复盘明清松锦大战,明将洪承畴沦为贰臣之首

(辽东局势)崇祯决定派遣洪承畴率大明五万精锐,北上救援锦州。

1641年3月(崇祯十四年),洪承畴军从北京出发,二个月后大军抵达离锦州仅百里的宁远。到了锦州之后的洪承畴,开始前敌侦查工作!

深谙军法的他,在侦查过后,分析敌我态势后,上书朝廷说:不能冒进,要不然会很危险,希望能暂缓救援锦州,稍待数日,等待时机,一鼓作气解锦州之围。

可是这上书,传到京师之后,却受到了非议和反对。

文臣之首,兵部尚书陈新甲却坚持速战速决,在他们看来,大军出动耗费军饷太多,后方补给吃紧大明朝负担不起。

朝野上的舆论争议崇祯看见了,深知兵情凶险的崇祯一开始同意了洪承畴意见,但却在陈新甲反复劝说不断鼓动之下,又改变了想法。

复盘明清松锦大战,明将洪承畴沦为贰臣之首

(崇祯的无奈)随后一纸诏书发出,言简意赅地说了两个字:进军。

望着这催命一样的诏书,洪承畴无奈只能北上寻求和清军进行决战。

清军对于明军的动向还有朝堂上的纷争了如指掌,等的就是明军求战。

早有准备的他们,也在松山城北山岗之上布下了埋伏,就等洪承畴军前来。一个早有埋伏,一个被迫出军,洪承畴军初战失利,被伏击之后,伤亡四千多人。

吃了大亏的洪承畴,明白了清军的意图,那就是:围点打援。

以锦州城作为诱饵,诱惑支援的明军源源不断前来,在野战中不断消耗明军的精锐。于是,洪承畴决定不再冒进,反而是缓缓行军,稳扎稳打。

可形势比人强啊!

在崇祯指派之下,无数兵马也在密集北上,大同总兵王朴、密云总兵唐通、宣化总兵杨国柱三路兵马陆续汇聚到了洪承畴麾下!

一举将明军前敌兵力,从洪承畴的五万人,变成了13万人,马4万。

五万人兵马的时候,后勤已然吃不消,兵马到了13万人,4万匹马后勤压力可想而知。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样规模的战斗,压的明朝喘不过气来。

而力主坚守以待时机的洪承畴,也面临了越来越大的压力。

估计那个时候的他,心里想的并不是兵多将广,反而觉得兵多了是坏事。

复盘明清松锦大战,明将洪承畴沦为贰臣之首

(兵马多了不见得是好事)坏就坏在,中了清军围点打援的计策。

这计策就如阳谋,锦州的重要性,让惯性思维下的崇祯不得不为,也让文臣们更加疯狂。

十几万大军了,还不打,你行不行?

为了尽快督促进军,崇祯还指派了兵部职方郎中张若麒,去前线督战。

然后一个不通兵事的文人,开始在洪承畴耳边不停聒噪,配合随军太监唱起了双簧。

双簧唱过之后,洪承畴能咋办?只能进军啊!

他将驻扎在宁远城的所有明军悉数带出,放弃守城,寻找清军主力进行野外决战。

同年七月,明军又一次在松山城西北山岗和清军发生激战。

这一次,兵力占优的明军,在洪承畴带领下,跟清军打得难分难解,明军战而胜之士气高涨。但,清军也并非无能之辈,在看到明军阵地战实力之后。

复盘明清松锦大战,明将洪承畴沦为贰臣之首

(皇太极亲征)皇太极力排众议,决议亲征,带领所有的八旗军精锐去往前线。

去的时候,信心十足的他说:

但恐彼闻朕至,潜师遁耳。若不去,朕破之如摧枯拉朽也《清史稿·本纪第三·太宗二》

这话的言外之意就是,明军没啥了不起的,只要我去了,必定击溃他们。

皇太极是有本事的人,而洪承畴也不差!

到了前线,看过洪承畴军阵布置后的皇太极,感叹地说:

洪承畴善于用兵,我们不能大意啊。

随后皇太极开始研究明军虚实,找寻弱点。

而这弱点其实也很好找,那就是孤军深入的明军,看似兵多将广,但却后方空虚,在野战中完全无法和八旗军对峙。

这其实是明清战争通病,也是为何明军面对清军,不愿打野战的根源,机动性差距太大了。

寻思好计策之后,皇太极命令多尔衮率军去往明军后方,在女儿河至渤海边,挖了三道深深的大壕沟,这壕沟一个个深达2.5米,宽近4米,三层布置之后就断了明军的后路。

清军在明军后方挖壕沟的消息,被洪承畴知道了之后。

他立马点起兵马向后方发起进攻,指望能突破清军壕沟防线,恢复后路。

可惜的是,借助壕沟防线坚守的清军难以攻克!

复盘明清松锦大战,明将洪承畴沦为贰臣之首

(战况不利的明军)皇太极眼见明军攻击后方壕沟防线,用了一出以弱胜强的经典套路:偷袭粮草。

他们突袭了明军笔架山粮草基地,毁了明军无数粮草。

后路断绝,无法回去,粮草被劫,无法坚守,明军顿时士气大跌。

眼见明军军心涣散,深知在野战中难以获胜的洪承畴慌乱了,坚守还是突围?

在两难选择之后,洪承畴下达了撤退命令,目标宁远城。

但,这场撤退却犹如噩梦一般。

军心涣散的明军,庞大的军队不再是优势,反而是弱点。

粮草匮乏的现状,还有战场局势,让带兵过来的各个总兵们,一个个都害怕了。

先是大同总兵王朴,一看撤退第一个跑路,后是吴三桂,一看王朴跑了也立马跑路。两个大将跑了,后方的马科、唐通、白广恩、李辅明也有样学样,全部跑路。明军溃逃,清军当然是追击啊,早有准备的他们,开始了对明军的屠杀。

一场溃退过后,明军13万人主力,有过半逃亡,损伤大半,剩下的万余人残兵,在洪承畴带领下固守松山城,可13万人都溃败了,这一万多人又如何翻天?

早已精锐尽出的明军,完全没有任何部队可以去救援困守的洪承畴。

围困战持续半年之后的崇祯十五年(1642年)二月,松山城副将夏承德选择投降,派遣他的弟弟跟清军约降,在半夜放下云梯让清军进城。

松山城被清军攻陷,洪承畴和祖大乐兵败被俘,邱民仰、王廷臣、曹变蛟被杀,明军最后的精锐也灭了。看到松山城陷落,坚守锦州的祖大寿也失去了希望,在一个月后的三月八日率军投降。

连续攻克松山城、锦州城之后!

清军又攻打明军杏山城,四月二十二日,守将吕品奇不战而降。

松锦大战就此结束,13万明军,损失6万多,九边精锐一战全空,山海关之外,据点也仅剩宁远一城,而清军付出的代价仅仅是一万人伤亡。

复盘明清松锦大战,明将洪承畴沦为贰臣之首

(精锐伤亡无数)那么这一切如何发生的?

看看之前我对洪承畴的描述就懂了,明军不擅长野战决战,如果不凭借城池坚守很难在战斗中和清军交锋,只能凭借兵力优势去打。

可兵多,意味着后勤压力大,负担不了的朝廷,当然要催啊。

催着催着,作为主将的洪承畴就陷入了两难境地,于是他就变得犹豫,进而开始患得患失。

最后,在犹豫中,中了清军的套路!

当明军被切断后路那一刻,其实已经注定了失败,因为这只军队,人心是散乱的,顺风打仗还行,只要逆风就会出问题。

而这一切的问题,其实和清军大战略正确的阳谋息息相关。

关宁锦防线重要吗?很重要!

但是,他却是拖垮大明的根源,原因也很简单,失去了战略纵深和战略腾挪的空间,防线是死的,一个点一个点都是关键,一个点没了就要去争。

如此寸土必争,对清军而言,无疑是添油战术,那被围歼肯定是必然!

明朝问题就在于,太耿直了,一群文臣口号喊的山响,弄的朝廷完全没有战略缓和的空间。

如果当时选择和清朝议和,即便花钱买和平,也好过打仗损兵折将啊。

用和清朝缓和关系的时间空档,彻底剿灭起义军,再一心一意打清军,顺带弄下政治改革,赚点钱,或许有赢的点点可能。

可惜了洪承畴,可惜了孙传庭,可惜了明末将星云集的时代。

复盘明清松锦大战,明将洪承畴沦为贰臣之首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4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贰臣之首洪承畴回忆录
这个人就是大明的催命符也是我后来多年与之交战的对手李自成,而在我担任陕西督粮道的这些年里,陕西已经大大小小的起了很多农民军了。我对这些人一开始很同情,他们如果可以保证能每天吃上饭
2023-07-08 13:14:00
清朝无法招降的五位明军将领,其中一位差点活捉皇太极
...此一来,诸如李永芳、孔有德、尚可喜、耿精忠、洪承畴明将等纷纷向清军投降,做了贰臣。但是,明军也不乏勇猛善战且意志坚定之名将,他们拒绝清廷的高官厚禄,成为抗清的中流砥柱,第三位
2023-01-06 11:49:00
...价,除了他的扶清之功,也源于他的特殊身份,一个不是贰臣的“贰臣”。万历四十六年四月,面对努尔哈赤的进攻,抚顺守将李永芳献城投降。范文程也随城中百姓一起成了后金的属民,但此时并
2023-10-17 17:22:00
吴三桂“兴明讨虏”这个旗号为啥不靠谱
...为历代皇帝所痛恨,乾隆时期大搞文化宣传工作,编纂《贰臣传》《逆臣传》等书,吴三桂居于《逆臣传》之首,可见对其痛恨之深。而在清朝被推翻之后,曾经给清军“献关”的吴三桂遭到更猛烈
2024-04-26 12:24:00
如何正确理解明清鼎革之际贰臣与遗民的身份认同呢
降清的贰臣是汉奸?明清鼎革之际明人的身份认同,或许应这样理解清军入关后,一路势如破竹,先后消灭了由明朝宗室建立的弘光、隆武、绍武、永历等政权。由于南明各政权内部矛盾重重,南明遗民
2023-10-17 17:18:00
从利己主义者到伪善贰臣:钱谦益的矛盾人生
...好感,觉得这个人实在太伪善,乾隆还亲自就把他列到了贰臣传里面。他是两头都没有落得好,要是当初忠心明朝,在国家灭亡的时候选择与国家共存亡,他或许能留下美名。可钱谦益还是选择了求
2024-01-14 11:47:00
钱谦益降清又反清,他为何反复无常?
...至于一百多年后,乾隆皇帝都看不下去了,给他定了个“贰臣”的头衔。当时被定为“贰臣”的人有不少,加起来一共有157人,其中唯有钱谦益有文坛领袖之称,最重气节的文人中的头号人物成
2023-11-30 15:39:00
清朝入关之前,为什么李永芳会投降?
...多原明朝的官员,其中相当一部分后来被乾隆皇帝写进《贰臣传》,可以说,正是这些“贰臣”们,帮助清朝坐稳了江山。“贰臣”们愿不愿意当“贰臣”?其实是不愿意的,否则,他们应该在清朝
2023-08-03 15:11:00
这个“大官”为何名气不大?
...,同样是在1776年,乾隆皇帝还整了一个活:下令编修《贰臣传》。这个“贰臣”特指明清之际投靠新朝廷的人,如洪承畴、钱谦益等大节有亏之人。众所周知,没有所谓“贰臣”,大清不要说
2024-04-08 10:3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