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明末降清的人很多,为什么只有洪承畴被骂的最惨,进了《贰臣传》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1-07 10:19:00 来源:戏说三国

明末降清的人很多,为什么只有洪承畴被骂的最惨,进了《贰臣传》

#深度好文计划#有一个粉丝朋友私信我,问在明朝末年的时候,投靠清朝的汉人多到数不清,为什么只有洪承畴被骂的这么惨?

这个问题,通过自己的知识积累以及查阅相关资料,我总结了一下,洪承畴之所以被所有人鄙视,倒不是说他单纯的投降清军这件事,毕竟明末投降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像征辽前锋将军总兵官祖大寿,他是民族罪人吴三桂的舅舅,在松锦大战明朝战败之后投降了清军,和洪承畴其实属于同一批给大清打工的。

但是这两者的遭遇和待遇却天差地别。

祖大寿虽然投降了,但是人家明显还是要点脸面的。之前祖大寿一直是身在抗清前线,在清军的围困之中,一会儿投降,一会儿又复归明朝,气得皇太极发誓一定要搞死他。可是等到松锦之战结束后,皇太极还是把祖大寿收入到了自己的正黄旗当中,还让他写信劝降吴三桂。

并且祖大寿给大清打工之后,我们能够找到的和他相关的记载,就是他给吴三桂写的一封信,此后,祖大寿基本上就没有给清朝出过什么力,等于是虽然投降了清朝,但是却在清朝攻打明朝的过程中没有任何贡献。

明末降清的人很多,为什么只有洪承畴被骂的最惨,进了《贰臣传》

就是这样,在顺治十三年,也就是公元的1656年祖大寿去世时,还被清廷追赠为镇国将军。

那我们再反观洪承畴,那他投降后的表现简直是太亮眼了,洪承畴身为明朝的两榜进士,内阁辅臣,被明思宗(崇祯皇帝)委以重任。

松锦之战结束后,明朝一直以为洪承畴已经战死了,明思宗在北京亲自设坛祭祀他,甚至直到崇祯自杀之前,以为洪承畴这个大忠臣已经殉国了。

可实际上,投降清军之后的洪承畴为了洗脱自己叛徒的身份,提高自己的身份价值,那可是在清军面前表现的非常积极的啊。

皇太极去世之后,多尔衮开始摄政,洪承畴是极力劝多尔衮入关,为了清朝能够统一全国,可以说是殚精竭虑。

按理说给新老板打工卖些力气也没什么,问题是洪承畴在作为江南经略的时候,大肆的捕杀抗清人士,手里的人命比很多清军将领还要多。

清代文学家、史学家全祖望在他的追溯史可法(明末抗清名将)在扬州抗清牺牲经过的散文《梅花岭记》当中就有记载说:顺治二年,抗清将领孙兆奎在与清军交战失败之后被俘,洪承畴当时就说,我(洪承畴)知道先生你一直在军中,那个扬州的史可法他到底死了没有啊?

那这个时候史可法其实已经战死了,洪承畴的这句话意思很简单,就是说你(孙兆奎)老大(史可法)都已经被我们消灭了,你就赶紧投降吧。

明末降清的人很多,为什么只有洪承畴被骂的最惨,进了《贰臣传》

结果这个孙兆奎也是干脆,脱口就说,经略(洪承畴)你从北方来,我想问一下你,松山之战当中为国殉难的都师洪承畴是死了还是没死啊?

那洪承畴一听,羞愧的赶紧喊人把孙兆奎给拖出去砍了。

后来南明在和清朝对峙的时候,因为有一段时间清廷连续战败,甚至已经打算和南明议和,划江而治了这个时候又是洪承畴站了出来,态度坚决的表示必须要灭了南明,然后亲自到长沙想办法拖住南明

当然了,南明自己也是问题一大堆,洪承畴这么一拖,没过多久他们就内讧了,结果大家都知道,南明迅速就被灭掉了。

当然了,和吴三桂这些被清朝封王的前朝官员比起来,洪承畴的结局就有些寒酸了,清朝给了他一个“三等轻车都尉”的爵位。

在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这个为大清统一全国努力奔走的明朝官员去世了。清朝在给洪承畴颁发的悼文当中却用了豢养两个字,意思就是我老祖宗花钱养着你,你好歹算是把这个恩情给还了,可以说是用词非常不客气。

“逮克取京城,大兵南下,尔图报豢养之恩,督理绿旗官兵”

毕竟这样的人不仅是汉人鄙视他,就连清朝人也鄙视他。因为没有人会喜欢那种为了讨好新东家就不择手段对付老东家的臣子。

等到了清朝乾隆年间,乾隆皇帝直接说他是“亏于大节”,最后把他扔进了《贰臣传》,成了清朝钦定的叛徒。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07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开创先河的史书《贰臣传》,乾隆为什么要褒奖那些南明大臣?
...,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曾在扬州誓死抗清、以身殉国的史可法,乾隆亲自下令在扬州为史可法建立祠堂。其实,乾隆这样做,也没有什么特别高大上的理由,而是为个人利益、家族利益着想。他之
2023-01-18 12:56:00
清朝无法招降的五位明军将领,其中一位差点活捉皇太极
...抗清力量配合不得力,攻取南京之役失利了! 第四位、史可法。崇祯帝在煤山上吊自杀后,由于太子下落不明,明朝宗室为了皇位展开了激烈的争夺,甚至差点引起武装冲突。此时,深孚众望的
2023-01-06 11:49:00
钱谦益降清又反清,他为何反复无常?
...,准备成立新的朝廷,选出新的皇帝。当时,以钱谦益、史可法为首的东林党准备拥戴潞王朱常淓,而另一位江南官场中的实力派马士英则带着一帮人拥戴福王朱由崧。在这两位亲王中,福王朱由崧
2023-11-30 15:39:00
南明、几十万大军在短时间内灭亡,和他的一道命令有关
...坐拥几十万大军,却为何在短时间内灭亡?据史料记载,史可法在江淮四镇设立了三道防线,而当时仅仅江淮四镇的军队就是清朝军队的数倍。但是当时朝廷经过北方一战后,已经没有足够能力去养
2023-04-17 15:42:00
明朝到底内斗到什么程度呢
...侄子,因此朱由崧更有继承权。但是当时的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侍郎吕大器、右都御史张慎言、詹事姜日广及原礼部侍郎钱谦益等主张拥立朱常淓,理由是朱常淓比朱由崧贤明,应当立贤不立亲。
2024-02-17 17:27:00
南明的弘光朝廷有几十万人的军队,为什么很快就垮掉?
...构完整的政府班子,运转正常,其主导者是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因为崇祯的儿子们都已落入敌手,南京方面当时急需拥戴一位宗室藩王来当皇帝,以承继明朝大统。从血缘上来论,最合适的是福王
2023-07-04 12:42:00
弘光政权的错误选择:联虏平寇
...衮犹疑的机会主义态度,给弘光朝廷造成了错觉。执政的史可法、马士英辈提出了“联虏平寇”的战略方针。面对亘古未有的复杂局面,这些读书人不免要向古人寻求智慧。所以《资治通鉴》是史书
2023-02-04 14:25:00
南明悲歌:史可法的失误与扬州的惨剧
...国运的操控者,这个人就是南明弘光政权的关键人物——史可法。史可法出身官宦世家,他的老师是著名诤臣左光斗,史可法在崇祯朝并没有太多的表现,但是在1644年崇祯死后,历史的剧变将
2024-02-15 18:25:00
南明史可法:乾隆皇帝为他修建了史公祠,上书四个大字
...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扬州十日的残酷令人触目惊心。但史可法的忠义气节更是令人千古敬仰。崇祯17年,李自成攻破了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上自杀殉国。消息传到南京,南直隶的六部九卿诸臣
2024-11-02 10:1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