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深度好文计划#有一个粉丝朋友私信我,问在明朝末年的时候,投靠清朝的汉人多到数不清,为什么只有洪承畴被骂的这么惨?
这个问题,通过自己的知识积累以及查阅相关资料,我总结了一下,洪承畴之所以被所有人鄙视,倒不是说他单纯的投降清军这件事,毕竟明末投降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像征辽前锋将军总兵官祖大寿,他是民族罪人吴三桂的舅舅,在松锦大战明朝战败之后投降了清军,和洪承畴其实属于同一批给大清打工的。
但是这两者的遭遇和待遇却天差地别。
祖大寿虽然投降了,但是人家明显还是要点脸面的。之前祖大寿一直是身在抗清前线,在清军的围困之中,一会儿投降,一会儿又复归明朝,气得皇太极发誓一定要搞死他。可是等到松锦之战结束后,皇太极还是把祖大寿收入到了自己的正黄旗当中,还让他写信劝降吴三桂。
并且祖大寿给大清打工之后,我们能够找到的和他相关的记载,就是他给吴三桂写的一封信,此后,祖大寿基本上就没有给清朝出过什么力,等于是虽然投降了清朝,但是却在清朝攻打明朝的过程中没有任何贡献。
就是这样,在顺治十三年,也就是公元的1656年祖大寿去世时,还被清廷追赠为镇国将军。
那我们再反观洪承畴,那他投降后的表现简直是太亮眼了,洪承畴身为明朝的两榜进士,内阁辅臣,被明思宗(崇祯皇帝)委以重任。
松锦之战结束后,明朝一直以为洪承畴已经战死了,明思宗在北京还亲自设坛祭祀他,甚至直到崇祯自杀之前,都以为洪承畴这个大忠臣已经殉国了。
可实际上,投降清军之后的洪承畴为了洗脱自己叛徒的身份,提高自己的身份价值,那可是在清军面前表现的非常积极的啊。
皇太极去世之后,多尔衮开始摄政,洪承畴是极力劝多尔衮入关,为了清朝能够统一全国,可以说是殚精竭虑。
按理说给新老板打工卖些力气也没什么,问题是洪承畴在作为江南经略的时候,大肆的捕杀抗清人士,手里的人命比很多清军将领还要多。
清代文学家、史学家全祖望在他的追溯史可法(明末抗清名将)在扬州抗清牺牲经过的散文《梅花岭记》当中就有记载说:顺治二年,抗清将领孙兆奎在与清军交战失败之后被俘,洪承畴当时就说,我(洪承畴)知道先生你一直在军中,那个扬州的史可法他到底死了没有啊?
那这个时候史可法其实已经战死了,洪承畴的这句话意思很简单,就是说你(孙兆奎)老大(史可法)都已经被我们消灭了,你就赶紧投降吧。
结果这个孙兆奎也是干脆,脱口就说,经略(洪承畴)你从北方来,我想问一下你,松山之战当中,为国殉难的都师洪承畴是死了还是没死啊?
那洪承畴一听,羞愧的赶紧喊人把孙兆奎给拖出去砍了。
后来南明在和清朝对峙的时候,因为有一段时间清廷连续战败,甚至已经打算和南明议和,划江而治了,这个时候又是洪承畴站了出来,态度坚决的表示必须要灭了南明,然后亲自到长沙想办法拖住南明。
当然了,南明自己也是问题一大堆,洪承畴这么一拖,没过多久他们就内讧了,结果大家都知道,南明迅速就被灭掉了。
当然了,和吴三桂这些被清朝封王的前朝官员比起来,洪承畴的结局就有些寒酸了,清朝给了他一个“三等轻车都尉”的爵位。
在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这个为大清统一全国努力奔走的明朝官员去世了。清朝在给洪承畴颁发的悼文当中却用了“豢养”两个字,意思就是我老祖宗花钱养着你,你好歹算是把这个恩情给还了,可以说是用词非常不客气。
“逮克取京城,大兵南下,尔图报豢养之恩,督理绿旗官兵”
毕竟这样的人不仅是汉人鄙视他,就连清朝人也鄙视他。因为没有人会喜欢那种为了讨好新东家就不择手段对付老东家的臣子。
等到了清朝乾隆年间,乾隆皇帝直接说他是“亏于大节”,最后把他扔进了《贰臣传》,成了清朝钦定的叛徒。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07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