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南明史可法:乾隆皇帝为他修建了史公祠,上书四个大字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1-02 10:12:00 来源:戏说三国

南明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扬州十日的残酷令人触目惊心。但史可法的忠义气节更是令人千古敬仰。

南明史可法:乾隆皇帝为他修建了史公祠,上书四个大字

崇祯17年,李自成攻破了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上自杀殉国。消息传到南京,南直隶的六部九卿诸臣立即拥戴福王朱由崧继位,重建明朝,史称南明,年号弘光。史可法就是弘光朝的兵部尚书、殿阁大学士,相当于宰相兼国防部长。南明还有江南半壁,各地还有兵勇百万,但多尔衮志不在北京,是要逐鹿中原,下令豫亲王多铎十万清军直扑扬州。

南明史可法:乾隆皇帝为他修建了史公祠,上书四个大字

江北扬州是南京门户,但朝廷给了史可法3000兵士镇守扬州。当时的扬州已经是百万人口的大城市,面对满清最勇猛的多铎根本守不住。史可法多次往返南京,请求朝廷增兵,但朝廷的昏君佞臣不发一兵一卒。史可法的母亲就在南京,他几次回到南京城都没来得及看他的母亲。后来倒是来了一支援军,甘肃有一支打散了的平叛部队,总兵带了4000多人,加一起扬州的守兵不过万,都说八旗满万天下敌,如今多铎是10万大军,整个扬州城乌云压顶,城中百姓瑟瑟发抖。

南明史可法:乾隆皇帝为他修建了史公祠,上书四个大字

多铎先是派了一个使者进城,送去了多尔衮写给史可法的信,劝史可法投降,共同辅佐新朝,可享荣华富贵,城中百姓亦可安居乐业。史可法挥一刀斩了这个送信的使者,并把劝降信带到了城楼,当着多铎的面把他烧了,并发誓与扬州城共存亡。多铎恼羞成怒,随即下令攻城,双方杀得天昏地暗。一天下来,清军的尸体堆的是越来越高,甚至都不用云梯了,他们可以爬着自己的那个那个士兵的尸体就能上墙。那个带了4000多人的甘肃总兵打了一辈子仗也没看过这阵势,一看这清军太猛了,他就跟史可法说咱们投降吧。史可法说,我奉天子命镇守扬州,城亡我亡,你要想荣华富贵,我不拦你,我也没有能力拦你了,我们更不能自相残杀。最后这个甘肃总兵他破了胆,率领手下就投降了清军。

南明史可法:乾隆皇帝为他修建了史公祠,上书四个大字

最后扬州城的军心彻底涣散,也崩溃了。最后多铎调集了所有的红衣大炮,对准扬州城的一个西北角一顿猛轰,终于打开了一个洞,杀红眼的清军就冲进了扬州城。清军进城后,守军又进行了惨烈的巷战,史可法的部下没有一个投降,全部战死。

南明史可法:乾隆皇帝为他修建了史公祠,上书四个大字

杀光了明军,清军就开始杀老百姓泄愤。因为他们一路势如破竹,每个城市看到他们的清军都是打开城门投降,没想到到了这个扬州,居然有人敢抵抗,而这殊死抵抗,悔书斩使者,导致清军恼羞成怒。史可法在突围的过程中,看到大批的清军奔他们来,然后不断的砍杀街边的百姓,跟自己的亲兵激战。史可法觉得仗赢是赢不了,再打下去没有任何意义,他就高喊“我是史可法”。就被带到了多铎的前线大营。

南明史可法:乾隆皇帝为他修建了史公祠,上书四个大字

多铎一看史可法,大名鼎鼎,英雄惜英雄,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史可法投降,说你若归顺大清,我立即下令封刀,可保全城百姓。史可法坚决不降。说我是国家大臣,绝无归降之心,恨不早死。我本该追随先帝于九泉之下,今天战败,但求速死,无需多言。多铎一想这个人是绝不肯归降,留着他就是一个祸害,因为当时这个南京还没有被攻占,整个南明还没被平定,个个都如此,那这仗还怎么打?接下来多铎就下令把史可法杀了,杀一儆百。最后清军在扬州城疯狂杀戮,整整杀了六天,多铎才下令封刀,但真正的杀戮持续了整整十天。

南明史可法:乾隆皇帝为他修建了史公祠,上书四个大字

咱们说史可法事虽未成,但是忠义气节为后世所敬仰,史可法的尸首始终没有找到,后人只留下了他的衣冠冢。直到史可法牺牲后四年,南明各地都有人冒充史可法,以史可法的之名起兵抗清。到了后来,就连清朝都怀疑史可法是否还活着,甚至不相信,以为豫亲王多铎是冒功,怀疑他真的把他杀了。当时作为江南七省经略的洪承畴,曾经抓到过一个明朝的将领,就问他说史可法是否真的还活着?对方的回答非常有气节,他怎么说呢?他就反问了洪承畴,说:“先生,我打听一下,当年曾在松山军中,可知辽东经略洪承畴是生是死?“气得洪承畴脸上是红一阵白一阵,因为他就是那一战被俘之后投降了清军。

南明史可法:乾隆皇帝为他修建了史公祠,上书四个大字

扬州到底遇难了多少人,史书志记载都有不同,有说80万,有说30万,但不管哪个数字,都触目惊心。史公殉国130年后,还是乾隆皇帝为他修建了史公祠,上书四个大字:褒慰忠魂。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02 1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开创先河的史书《贰臣传》,乾隆为什么要褒奖那些南明大臣?
...,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曾在扬州誓死抗清、以身殉国的史可法,乾隆亲自下令在扬州为史可法建立祠堂。其实,乾隆这样做,也没有什么特别高大上的理由,而是为个人利益、家族利益着想。他之
2023-01-18 12:56:00
明末降清的人很多,为什么只有洪承畴被骂的最惨,进了《贰臣传》
...清军将领还要多。清代文学家、史学家全祖望在他的追溯史可法(明末抗清名将)在扬州抗清牺牲经过的散文《梅花岭记》当中就有记载说:顺治二年,抗清将领孙兆奎在与清军交战失败之后被俘,
2024-11-07 10:19:00
...梅花亡国泪,明月故臣心如果说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史可法绝对是名列前茅。想当年,清兵南下之时,国难当头,南明一班昏君奸臣们沉醉声色,排斥异己,争权夺利,当清兵南下,各地守军或
2024-06-04 06:26:00
为何说据守扬州的史可法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属少见,明朝末年官至督师、建极殿大学士、兵部尚书的史可法,死后被南明朝廷谥为“忠靖”,被清朝乾隆追谥为“忠正”,备受宠爱,实属少有。明朝末年,以明王朝为代表的旧有的统治力量,
2023-07-24 20:58:00
国难当头,一个卖国者却保住了一座城
...了两个声名显赫的人物被后人津津乐道。一个是民族英雄史可法,一个是降清卖国贼钱谦益。本来这两人都是正面人物,被公认的清正廉洁的高官,而且同朝为官,史可法是兵部尚书,钱谦益是礼部
2023-02-02 16:03:00
史可法之死:南明内部的权力斗争与救援失败
...军包围了扬州城,当时镇守扬州城的,正是明末抗清大将史可法。史可法一边坚守孤城,一边想方设法向南明求救,可是南明其他三镇总兵却无动于衷。后来清军用大炮轰城,史可法没有办法,只能
2023-10-30 15:27:00
扬州人为何给带给他们屠城伤害的人修建祠堂
...人忙着享乐,丝毫没有备战的意识,而且还将坚持抗战的史可法,排挤到扬州去了。1644年12月,清朝先从山东南下,霸占了江苏的宿迁,之后宿迁被史可法抢了回来。次年,清朝分别从山东
2023-07-04 20:25:00
南明悲歌:史可法的失误与扬州的惨剧
...国运的操控者,这个人就是南明弘光政权的关键人物——史可法。史可法出身官宦世家,他的老师是著名诤臣左光斗,史可法在崇祯朝并没有太多的表现,但是在1644年崇祯死后,历史的剧变将
2024-02-15 18:25:00
...叫张煌言,宁波人,民族英雄,一直以来都是同郑成功、史可法、李定国一般齐名的抗清烈士。知道他的人并不多,几十年前我旅行结婚时曾去祭拜过,面对夫人问这是谁时,我除了回答这是抗清英
2024-04-12 21:5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纸上烽烟|打响青岛武装抗日第一枪的红色作家周浩然
编者按:八十年后,抗战的炮声犹有余响。回望那段生灵荼毒、国运飘摇的岁月,英雄的先辈们奋起抗暴,以血肉之躯抵御虎狼之师,守住了民族的尊严和生机
2025-08-27 06:43:00
抗战中的太原:血火王兴坪 忠魂护家园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王兴坪惨案遗址(资料图片) 1938年2月,齐世铭的东山抗日游击队被整编成714团独立营,在王兴坪村建立了根据地
2025-08-27 07:04:00
铁骨铮铮响 血尽志未消——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三)在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安葬着这样一位烈士,贺龙元帅赞誉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
2025-08-27 07:55:00
1951年上映的影片《新儿女英雄传》讲述了抗日战争初期,冀中白洋淀地区一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水上猎户组成的传奇游击队——雁翎队的故事
2025-08-26 09:23:00
中国空战史上对撞敌机第一人陈怀民,不要为我悲伤、不要为我难过,为了国家百姓,死的有价值!1938年,22岁飞行员陈怀民,不顾安危撞向日军飞机,壮烈牺牲,没想到女友竟纵身一跃,跳入
2025-08-26 10:42:00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发动卢沟桥事变。佟麟阁:誓与卢沟桥共存亡。佟麟阁女儿:父亲不会变老,我想再抱抱他,父亲牺牲时那年我只有15岁……
2025-08-26 10:42:00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真正的君子,就算没人监督,也能守住本心,不会因为环境隐蔽就放纵自己。然而现实中
2025-08-26 15:04:00
读方志 行贵州 | 岩脚镇:繁华商埠和川盐集散的古驿道
在贵州西部,群山脚下、廻龙溪畔坐落着一座百年古镇——岩脚古镇。岩脚旧称羊场,位于六枝特区北部,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2025-08-26 15:32:00
铭记抗日战争历史,传承烽火岁月精神 ——“信”火相传大学生退役士兵实践团红色寻访之旅
2025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的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华民族用血肉之躯铸就的胜利丰碑
2025-08-26 16:56:00
泉畔寻踪,诗里访城—— 山师附小2024级8班雏鹰小队访泉研学记
鲁网8月26日讯近日,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2024 级 8 班雏鹰小队踏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访泉之旅。此次活动从充满古韵的百花洲出发
2025-08-26 16:56:00
大皖新闻讯 泛黄的纸张,铅印的文字,穿越八十余载时空,静静诉说着昔日的战火纷飞——这便是珍藏在安徽省档案馆的《抗敌报》
2025-08-26 21:08:00
浙江绍兴鲁迅纪念馆的夹烟墙画,有人投诉认为不妥,理由是会误导青少年,并建议把鲁迅抽烟换成握拳动作。投诉是好心,但有些过度操心了
2025-08-27 01:56:00
巧设诈降计 杀敌显神威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齐世铭故居。(资料图片) 如今,在杏花岭区东山腹地有个风景优美的村庄叫窑庄村。抗日战争时期,东山地区抗日游击队队长齐世铭的故居就在这里
2025-08-26 07:49:00
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二)“我自从‘九一八’东北事变、‘一二八’上海抗战之后,悲愤交集……仓卒离家
2025-08-26 08:00:00
山河历劫难 燕赵赤子心——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一)编者按 在抗日战争中,燕赵儿女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仆后继赴国难
2025-08-25 08: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