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今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桥沟村)人。北宋初学者,思想家。宋理学先驱。曾创建泰山书院、徂徕书院,以《易》、《春秋》教授诸生,\"重义理,不由注疏之说\",开宋明理学之先声。世称徂徕先生。\"泰山学派\"创始人。...……更多
聚焦江苏文库|“吴人”范仲淹,与江苏的不解之缘
...淹学术思想层面的阐述,以期恢复范仲淹既是政治家也是思想家的本来面目。”本书作者、东南大学文学院魏福明教授对记者说。范仲淹出生地是河北成德军(即真定府,治所在今河北省正定县),成长之地是山东淄州长山(今...……更多
范仲淹与颍州的缘分
...陕西彬县),后移居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又称“范颍州”。天圣三年(1025年),年轻的范仲淹在泰州西溪镇盐仓任盐监(盐税官),有幸遇到时任江淮制...……更多
范仲淹运用经济学理念化解了哪两次危机
...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更多
范仲淹:出身贫寒的儒生,一心革除弊政的朝廷重臣
范仲淹,字希文,祖籍邻州(今陕西彬县),生于宋太宗端拱二年(公元989年)。他出生后的第二年,任徐州军事长官秘书的父亲范墉因病去世,母亲随后改嫁到山东淄州长山县一户姓朱的人家。范仲淹改名朱说,在长山县长大成人...……更多
磨不平的“棱角”(图)
...授人把柄。俯仰无愧,自然底气十足、棱角分明。难怪大思想家朱熹由衷地称赞说,范仲淹是天地间的一股浩然正气,是第一流的人物。这样的人,怎不令人心生仰慕? ……更多
宋仁宗手下究竟有多少贤臣能士
...所以他有机会提携许多后进。晏殊提拔、举荐过的人才有范仲淹、孔道辅王安石、韩琦、富弼、欧阳修等等,使仁宗朝堂贤才济济。文坛领袖——欧阳修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北宋仁宗时期的文坛领袖。欧阳修四岁父亲...……更多
戍边的范仲淹武力值拉满,强到可怕
...汤皆不敢犯,环庆自此寇益少。”仁宗亲自赐名大顺,大思想家张载写《庆州大顺城记》点赞,“深矣如泉,岿然如山。百万雄师,莫可以前。”快闪杰作大顺城成为阻击西夏南下、交通要冲上一个可攻可守的坚强堡垒。修城成...……更多
...坚持兼济“一乡”。因为他是一个儒者,一个令人尊重的思想家。张载没有做过很大的官,但他通过不断的讲学,把自己的理念推广出去,这期间,有人刁难他,有人反对他,但他依然执着于传道,从某些方面来说,他不像传教...……更多
“一世之师”范仲淹
...,悉通秦汉以来将帅兵法……”张载是北宋著名教育家、思想家,他说过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横渠四句,千年以来被人们传颂不衰。张载比范仲淹小30多岁,他们相识时张载刚20岁出...……更多
简介北宋官员张伯玉
...又举书判拔萃科。仁宗庆历初以秘书丞知并州太谷县时,范仲淹推荐应贤良方正能直言(《范文正集》卷一八《兴趣张伯玉应制科元》)。至和中通判睦州,时年三十,后迁知福州,移越州、睦州。有《蓬莱集》二卷(明嘉靖《建宁...……更多
...又升格为南京,为宋朝陪都之一。天圣四年(1026年),范仲淹因丧母守制商丘,受知府晏殊之聘,主持应天书院。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参政“庆历新政”,应天书院升为南京国子监,与东京(今开封)、西京(今洛阳)...……更多
...安,李白《赠汪伦》中的汪伦。说到宋代,就不得不提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滕子京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除了文名之外,他的爱国精神和爱民情怀也流传后世。在生活中,他还是一个非常喜欢...……更多
...年(1004),富弼生于洛阳,他自幼便与众不同,不但被范仲淹称赞为王佐之才,还凭借过人的文采被前宰相晏殊招为了女婿。在朝中的富弼以刚正不阿、直言不讳著称,因此,尽管因直言得罪过宰相吕夷简,也惹怒过宋真宗,...……更多
王安石变法推行了哪些措施,一起来看看
...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幼时非常聪慧,又勤奋好学,喜欢读书读书,对于读过的书目可以过目不忘,又可下笔成文,文章立论亦极有见地。年龄稍长便...……更多
...总目》。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右正言、知制诰。当时,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成为革新派干将,提出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但在守旧派的阻挠下,新政又遭失败。嘉祐二年(10...……更多
...把历史悠久的古城点缀得愈发熠熠生辉。其中,北宋杰出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父子三人先后执掌太原权柄的历史,应该是太原政治史、官吏史上一段值得回味的章节。宋庆历四年(1044),北宋著名又短命的变革“庆...……更多
张载原本想成为军事家,见到范仲淹后却成了思想家
张载是北宋中期的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张载虽然成为了思想家,但是他在年轻时,却是想从事军事方面的工作,为北宋建功立业。为什么最后他却放弃的了当初的想法,学习了儒家经典呢?张载能创立理学,与...……更多
范仲淹的官仕之路是什么样的
...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语的北宋名臣范仲淹。《宋史·范仲淹列传》在最后对他的评语中,也追捧得相当高,但在历史上,范仲淹做人相当成功,成为一代道德楷模,可做官却比较失败,虽然一度担任过宰执...……更多
范仲淹不赈灾,反赛船、修庙、游山玩水,百姓却感激不已
...时著名的“改革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思想家”,一个名副其实的“斜杆青年”。范仲淹出身贫寒,苦读及第后本想报效国家,却屡次因刚正不阿的性格与作风,像所有郁郁不得志的悲剧性忠臣一样,处处都遭...……更多
范仲淹:北宋的坚守与变革
...熠熠生辉的朝代里崭露头角,后来更成为引领时代变革的思想家与政治家。范仲淹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长子,生而承袭正统儒学的衣钵。他的先世自Tang朝起就是著名儒学大家,其高祖范履冰还曾担任过唐朝宰相,可谓家世显赫。然而...……更多
...:南通日报□瑗瑗 彭潍胡瑗(993—1059),如皋籍教育家、思想家、军事家、音乐家,宋初大儒,世人尊称他为安定先生。其父胡讷敢于直言,不畏权贵,可谓廉官(可见《清官慈父育胡瑗》)。安定先生克绍箕裘,身在官场,素...……更多
范仲淹:命运跌宕起伏,后人称他为“完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意思是为官者要把国家和民族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分担忧愁,这表现出范仲淹的政治抱负和伟大胸襟。提起各朝代中的能人将相,都...……更多
谁写下《清平乐》开始的四句话,宋仁宗就开始“慌了”
...疑虑,仁宗即刻下诏核实石介的生死,与此同时,富弼、范仲淹等人被罢安抚使职任。此后范仲淹渐渐远离了北宋朝政中心,而其领导的庆历新政也宣告结束。可以说,石介之死不仅仅代表了一个生命的结束,也深刻影响了仁宗...……更多
聊聊宋朝的“懒”诗人苏麟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所作的《岳阳楼记》,不仅表达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还表达了范仲淹的爱国情怀,要把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要为国家的前途与...……更多
江西吉安一榜两宰相,一个是欧阳修,另一个比欧阳修还厉害
...修更厉害。欧阳修的仕途不太顺利,欧阳修早年因为支持范仲淹的庆历新政,得罪了王拱辰等守旧派。守旧派诬陷欧阳修与外甥女有私情,导致欧阳修被贬官外放。欧阳修晚年不支持王安石变法,又主动申请外放。欧阳修的仕途...……更多
既有名臣又有明君支持的庆历新政,为何会失败?
...知的庆历新政却不是这样,上有宋仁宗这样的明君、下有范仲淹、富弼和欧阳修这样的名臣,最后依然难逃失败。今天,我们一起从背景、内容、结局和影响,这四个方面来仔细了解庆历新政,寻找原因。主持庆历新政的大臣之...……更多
北宋名相晏殊写《浣溪沙》背后的故事
...殊非常重视教育,历史上著名的\"庆历兴学\"就是由他和范仲淹一起倡导的。他在担任应天府知府的时候,曾下大力气来扶持应天府书院,使应天府书院与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并称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书院。天...……更多
为什么说历史上只有半个范仲淹
读范仲淹,以前读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时候,便觉出他有仁人志士的风范,顿时生出敬佩之情。而现在再读,生出的却是悲悯,因为历史上只有半个范仲淹。在他的一生中,那个“乐”字从来就不曾跟他...……更多
北宋文豪欧阳修,为什么要害立下不世之功的狄青?
...贾昌朝与陈执中,听到后立马火上浇油。当时欧阳修在同范仲淹主持庆历新政的时候,抨击过他们二人,于是他们决定报复欧阳修。他们找来的一位主审官挖出了欧阳修曾经写过的一首词。 《望江南》江南柳,叶小未成荫。人...……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建文四年,随着建文帝的不知所踪,标志着建文朝彻底统治结束。永乐第二年改年号为永乐元年,紧接着分封功臣。他没有把自个的妻子忘记到九霄云外
2024-06-29 20:04:00
1975年,考古专家在湖1北云梦睡虎地发现了一座秦朝古墓,墓主为秦代官吏“喜”。更大的惊喜是,在这一古墓之中,发现了1155枚秦代竹简
2024-06-29 20:01:00
洪武九年的时候,徐氏就被册封为燕王妃。一切都在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的去世而得到改变,年轻的建文皇帝继位。此人虽然性格仁厚
2024-06-29 20:04:00
早就杀青的电视剧江山纪还没有播出,让许多人激动的心开始心潮澎湃。去年的时候改叫山河明月,主要讲述的就是明成祖朱棣波澜壮阔的一生
2024-06-29 20:03:00
种植了之后,秦朝官府还要负责管理,不能松懈,在《秦律十八种·田律》中也有记载:雨为〈澍〉,及诱(秀)粟,辄以书言〈澍〉稼
2024-06-29 20:03:00
种:稻、麻亩用二斗大半斗,禾、麦亩一斗,黍、荅亩大半斗,叔(菽)亩半斗。利田畴(土地肥沃),其有不尽(到)此数者,可?(也)
2024-06-29 20:02:00
历史上对于朱棣皇后徐氏的名字存在争议,有人叫徐妙云,后来直接干脆称明成祖仁孝皇后徐氏。她的身份可不一般,父亲是明朝初年赫赫有名的开国第一名将徐达
2024-06-29 20:03:00
明史记载徐皇后跟朱棣虽然是指腹为婚,却并不是先结婚后恩爱。正式结婚前,朱棣跟徐皇后早就结伴了三年。彼此都认识了对方,都为双方的才能所敬仰
2024-06-29 20:04:00
众所周知,战争打的是后勤,虽然有所特例,但往往后勤优者更容易获胜。根据史书记载,一个秦军每月口粮大约40斤,如果以王翦攻楚60万人为例
2024-06-29 20:01:00
永乐五年七月初四的那一天,徐皇后去世。明太宗实录记载:“徐皇后病危的时候,朱棣前去探视。徐皇后嘱咐朱棣:”现如今天下太平
2024-06-29 20:05:00
史料记载:“上之为太子也,入侍太宗,见才人武氏而悦之。”他只想能有更多时间和武则天在一起,他当时并没有办法给武则天什么名分
2024-06-29 20:06:00
在这段时间,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李治发现了武则天的与众不同,她不仅才华横溢,而且深通权谋,是个标准的政客,在孤立无援的皇宫大内
2024-06-29 20:08:00
武则天是开国元勋武士彟的次女,十四岁的时候,因为出落得亭亭玉立,被李世民相中,就这么样进入了后宫。起初,武则天也有满腔的抱负
2024-06-29 20:05:00
恰巧李治想要废立皇后,而在其中,李治发现了武则天的政治才能,搞政治是需要天赋的。在李治、武则天的共同策划下,他们招揽自己的亲信
2024-06-29 20:07:00
哪怕权力落到武则天手中,等到百年之后,武则天也会将权力移交给李家。于是乎,李治心安了,他不再犹豫,而是将军国大事的裁决权交给了武则天
2024-06-29 2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