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聊聊宋朝的“懒”诗人苏麟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2-11 10:00: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所作的《岳阳楼记》,不仅表达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还表达了范仲淹的爱国情怀,要把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要为国家的前途与命运分忧。《岳阳楼记》是一篇北宋的散文,北宋时期的文章承袭晚唐与五代十国的遗风,以骈文为主。

聊聊宋朝的“懒”诗人苏麟

最具有代表的作家有柳开、范仲淹等人,北宋中期是宋代散文最辉煌的时期。在北宋时期的诗集中有一首诗极具有特色,全诗仅仅只有两句话十四个字,也被后世称之为最“懒”的诗人,可仅仅这两句诗却成为了千古绝句,这首诗便是《断句》其作者名叫苏麟,这首诗与范仲淹也有着微妙的关系。

庆历新政

范仲淹年幼的时候由于家庭的缘故,他的母亲不得已带他改嫁,年少的种种经历磨练了范仲淹的意志,也体会到了人间疾苦,因此范仲淹刻苦学习在宋真宗赵恒时期,他考中了进士,从此开启了他的仕途之路。

聊聊宋朝的“懒”诗人苏麟

此时的北宋处于一个内忧外患的状态,对外有辽朝与西夏不断的侵扰,内部则是矛盾重重,百姓生活水平较低,社会矛盾日益突出,为此范仲淹开始了改革,史称“庆历新政”。

作为宰相的范仲淹很快的就看到了国家的问题所在,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与冗官现象的存在,为此范仲淹采用“精贡举”与“择长官”等措施,这些措施精准打击了北宋的弊端,在非常的时期具有了可行性。

聊聊宋朝的“懒”诗人苏麟

“庆历新政”初期的时候,范仲淹等人如实贯彻执行改革的内容,使得北宋社会矛盾有所缓和,初见成效,朝廷内部的政治更是一时间变得清明,也受到了百姓的爱戴。

然而实施新政的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新政措施很快地触及到了地主阶级的利益,因此地主阶级是新政实施道路上的重要阻碍之一,这些地主阶级根本不管国家的发展,只顾得自己的既得利益,这就导致了“庆历新政”的很多措施还没有实施就被废除了。

聊聊宋朝的“懒”诗人苏麟

同时宋仁宗赵祯对“庆历新政”的决心也并不是很坚定,因此“庆历新政”最终以失败告终。然而就在“庆历新政”结束后,有一场变革即将登上历史舞台,那便是“王安石变法”。

“庆历新政”虽然失败了,可是却为王安石变法奠定了夯实的基础,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以及失败的教训。

聊聊宋朝的“懒”诗人苏麟

高风亮节

由于范仲淹的性格过于耿直,在朝廷之上得罪了许多达官显贵的人,这些人诋毁“庆历新政”的改革措施,并且指责范仲淹结党营私,最终范仲淹被宋仁宗赵祯贬到了邓州。

公元1046年,范仲淹经过长途跋涉抵达了邓州,此时的范仲淹设立了书院,在空余的时间进行讲学,传授知识,竭尽全力为邓州发展。

聊聊宋朝的“懒”诗人苏麟

四年后邓州被范仲淹治理的熠熠生辉,百姓也非常爱戴范仲淹,然而不久后朝廷中的调离信使得范仲淹不得不离开他所爱的邓州以及邓州的百姓,尽管百姓极力的挽留他,无奈之下的范仲淹最终还是离开了邓州。

著名的《岳阳楼记》便是范仲淹在邓州时所作,因此成为了名垂千古的文章。自幼遭受苦难的范仲淹迈入仕途后却仍然不得志,遭受到了很多阻碍,然而他仍然凭借着内心宽广的胸襟以及高远的境界,表达内心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主义情怀。

聊聊宋朝的“懒”诗人苏麟

在范仲淹人生最低谷的时候,仍然心系百姓,可谓是“北宋第一人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公元1052年此时的范仲淹已经是重病缠身,当他抵达徐州的时候便与世长辞了,此时的他已有六十四岁了。

虽然范仲淹离世了,但是他的精神值得每一个中国人所学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辉煌的精神财富,是组成中华民族精神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聊聊宋朝的“懒”诗人苏麟

苏麟与范仲淹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这是苏麟所作的《断句》诗,此诗的大意为好处都被别人所占领了,而自己却得不到任何恩惠。

苏麟作这首诗的时候,正值范仲淹离开邓州抵达杭州的时候,此时的范仲淹已有六十岁了,为了建设杭州范仲淹提拔了很多杭州的官员,因此这些官员对范仲淹很是敬重。

聊聊宋朝的“懒”诗人苏麟

可是只有苏麟没有受到范仲淹的提拔,这是因为苏麟在杭州城外担任官职,主要负责城外的练兵与治安工作,因此苏麟并没有受到范仲淹的任何提拔,处于机缘巧合苏麟来到杭州处理事务,看到了范仲淹。

于是苏麟便向范仲淹请教诗文目的是为了提醒范仲淹别忘了给自己升官,当苏麟见到了范仲淹后,随即作出了“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这首诗句。

聊聊宋朝的“懒”诗人苏麟

这短短两句的诗,苏麟运用自然景色的来比喻优先靠近某种事物的时候就会先获得机会,表面上是表达靠近水边的楼台可以先看到月亮的投影,迎着阳光的树木也自然受到很好的光照,因此这些树木就会先发芽,形容了春日的景象。

当范仲淹读了苏麟所作的两句诗,凭借着他深厚的文学素养瞬间就读懂了苏麟想要表达的意思,随后范仲淹会意地笑了,便说道:“是啊,怎么能把他忘了呢”。因此范仲淹提拔了苏麟,而苏麟得到提拔后,尽心尽力为杭州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聊聊宋朝的“懒”诗人苏麟

苏麟所作的《断句》诗留给了后世之人惊鸿一瞥,成为了千古流传的佳作。经过时代的发展以及历史的变迁,这两句诗也被编组为言简意赅的成语“近水楼台”。

不过在这句成语增添了一丝贬义的成分,经常被用于讽刺那些利用方便的职务或者某些方便的事情从而获得帮助,率先获得利益。苏麟用含蓄的表达方式而并没有直接说了出来,即没有让范仲淹过意不去,也让他看到了苏麟的才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11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安,李白《赠汪伦》中的汪伦。说到宋代,就不得不提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滕子京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除了文名之外,他的爱国精神和爱民情怀也流传后世。在
2024-03-01 05:41:00
范仲淹:命运跌宕起伏,后人称他为“完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意思是为官者要把国家和民族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分担忧愁,这表现出范仲淹的政治抱负和伟大胸襟。提起各
2024-04-20 13:42:00
欧阳修激进整顿吏治,引发反对派攻击
北宋庆历年间,在范仲淹、富弼和韩琦等人的极力推动下,为了消除“三冗”现象和革新政治弊端,以范仲淹向宋仁宗递交《答手诏条陈十事疏》为标志,北宋开始了以“明黜陟、精贡举、均公田、重农
2023-10-24 14:51:00
“操守自持,守廉明耻”的欧阳修,在政治方面的建树为何不多?
...,我们重点聊一聊欧阳修在政治领域的举措。庆历年间,范仲淹、富弼和韩琦等人深得宋仁宗器重,他们为了消除存在已久的“三冗现象”而除弊革新,共同上奏《答手诏条陈十事疏》。经仁宗下旨
2023-06-22 16:41:00
范仲淹:出身贫寒的儒生,一心革除弊政的朝廷重臣
范仲淹,字希文,祖籍邻州(今陕西彬县),生于宋太宗端拱二年(公元989年)。他出生后的第二年,任徐州军事长官秘书的父亲范墉因病去世,母亲随后改嫁到山东淄州长山县一户姓朱的人家。范
2024-02-19 12:37:00
欧阳修与庆历新政:历史的波折与个人的沉浮
...之下,宋仁宗终于下定决心进行变革,意图中兴大宋。在范仲淹、富弼等人的推动下,以宋仁宗批准《答手诏条陈十事疏》为标志,北宋开始了以“明黜陟、行贡举、均公田、整武备、减徭役”等为
2023-10-21 07:22:00
走进范仲淹的人生真正的读懂他的“忧”与“乐”
提起范仲淹,可能很多人对他的第一印象是:著名诗人。因为,他给我们留下了诸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脍炙人口的名句。实际上,范仲淹流传后世的作品少得可怜,寥寥数首。但
2023-05-13 16:59:00
为什么说历史上只有半个范仲淹
读范仲淹,以前读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时候,便觉出他有仁人志士的风范,顿时生出敬佩之情。而现在再读,生出的却是悲悯,因为历史上只有半个范仲淹。在他的一生中,那个“
2023-01-06 17:09:00
辉煌功业启后人
...郡980周年 □唐 昕 陈湘源岳阳楼。李 敏 摄岳阳楼双公祠范仲淹与滕子京铜像。张伊林 摄三眼桥。 尹素兰 摄岳阳楼飞檐。 仇玉姣 摄岳阳文庙大成门。 仇玉姣 摄北宋庆历四
2024-04-14 00:1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