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范仲淹与颍州的缘分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3-18 11:03: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阜阳日报

范仲淹与颍州的缘分

范仲淹与颍州的缘分

通讯员 李援朝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祖籍邠州(今陕西彬县),后移居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又称“范颍州”。

天圣三年(1025年),年轻的范仲淹在泰州西溪镇盐仓任盐监(盐税官),有幸遇到时任江淮制置发运司副使的颍州人张纶。作为上司,张纶举荐范仲淹为兴化县知县。之后,两人都为修建捍海堰(海塘)作出了重要贡献。皇祐元年(1049年)正月,范仲淹由邓州移知杭州经过颍州,燕游西湖,与颍州通判吕公著会晤。皇祐三年(1051年),范仲淹眷恋颍州,向朝廷上《陈乞颍、亳一郡状》,请求将其调到离京城不远、环境较好的颍州或亳州任职……

作为北宋名臣贤相,范仲淹与颍州有着割舍不断的缘分。

颍州人张纶对其有知遇之恩

张纶(962年—1036年),字公信,一字昌言,颍州汝阴人。汝阴为当时颍州所辖县之一,治所在州城内,即今阜阳市。

北宋天禧五年(1021年),张纶被朝廷任命为江淮制置发运司副使,一干就是8年。宋代的江淮制置发运司位于真州子城(今江苏仪征市)外东南隅。江淮制置发运司负责东南六路漕运,管辖范围很广:一是行政,有刺举(检举)、对移(宋代地方官调换差遣的制度)、奏辟(指向朝廷荐举征召为官)之权,有维护治安、逐捕盗贼之责;二是经济,包括漕运、籴米、兑换、赈灾、修堤、浚河、茶盐、酒矾、坑冶(金属矿藏的开采与冶炼)等。

张纶有着严谨的求真务实精神,事业心很强,并精通水利漕运。面对江淮地区严重水患,他组织劳力兴修水利,并针对不同水患情况,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取得明显成效。太湖(今常熟、昆山)一带,地势低洼,他提出用疏导法疏五渠、导太湖水入海的治理方案。疏导工程完工后,太湖地区灾害明显减少,此后50年未发生过大的水灾,保证了长江下游一带庄稼的丰产丰收。

泰州沿海一带有古堰坝(即海塘、捍海堰),始建于唐朝。海堤修建之后,肥沃的土地年年给百姓带来丰产丰收,生活十分富裕。后来,由于年久失修,海堤渐渐损坏。张纶任江淮制置发运司副使时,海堤大都毁坏。原来肥沃的土地被海潮侵袭,已逐渐盐碱化,五谷难生,百姓纷纷弃田远走异乡。

天圣三年(1025年),在泰州西溪镇盐仓盐监任上的范仲淹认为修复海塘利多弊少,遂向江淮制置发运司副使张纶上书,建议在通州、泰州、楚州、海州沿海重修一道坚固的捍海堰。张纶也有此意,与范仲淹不谋而合。于是,张纶将范仲淹信中的主要内容奏报朝廷,得到朝廷批准。张纶同时举荐范仲淹任泰州兴化县令,主持修堤筑堰工程,由范仲淹的好友、泰州军事判官滕宗谅(字子京)协助工作。期间,张纶在精神和物质上给予了范仲淹许多支持和鼓励。由此,张纶在泰州与范仲淹互相有了深入了解。

天圣三年(1025年)秋,海塘工程正式启动。经过两年多不懈努力,全长150里的捍海堰工程于天圣六年(1028年)七月竣工。为纳潮水入运河以通漕运,张纶又在运河上设置了闸门。第二年,逃亡出去的百姓陆续返回重建家园。后经持续不断努力,盐碱地被改造成良田。泰州百姓感激张纶主持修堤利民之功,为让子孙后代铭记张纶的功德,特立生祠——“张侯祠”。范仲淹亲撰《张侯祠堂颂》立石于祠堂,碑文称“公(张纶)坚请修复,乃兴厥功”。后人也未忘记范仲淹对修筑捍海堰所立下的“首倡”之功,以及他在丁忧期间多次给张纶写信关注海塘工程进展的“促成”之功。因此,明代以后“捍海堰”亦称为“范公堤”。

2021年,范公堤(如东段)被收入江苏省首批省级水利遗产名录。《安徽农学人物选编》评价:“北宋颍州汝阴人张纶主持修建的江北‘捍海堰’工程,是我国古代治理黄淮海平原的伟大尝试。”

张纶累迁文思使、昭州刺史,历知秦、瀛两州,两知沧州,真拜(实授官职)乾州刺史,后因年老体弱,诏恩允徙知颍州。景祐三年(1036年)正月,张纶逝世于颍州任上,皇上“闻之而悼之,并恩赏延及后世,命二子进级”。时任开封知府的范仲淹撰《宋故乾州刺史张公神道碑铭》,全面记述了张纶的历史功绩,并赞颂张纶:“我公雄杰,本汝颍之奇,以文武事朝廷,为勋臣于四方。雄谋伟行,布于四方,非耳目可涯;又多荫德,于人无能名焉。”

张纶逝世后,入家乡颍州孔庙乡贤祠,《宋史》为其立《张纶传》,颍州旧志也载其政绩。张纶作为广施仁政的优秀官员,英名永垂青史。张纶曾举荐范仲淹任兴化县令,对范仲淹有知遇之恩。两人胸怀坦荡,交情深厚,有着共同的理想追求。

颍州相会吕公著

据邵振国《北宋文儒:欧阳修传》记述,北宋皇祐元年(1049年)正月,范仲淹由邓州移知杭州,赴任时过陈州,拜会了知州晏殊。之后,范仲淹来到颍州。但此时欧阳修正在由扬州来颍州的路上,尚未到任。范仲淹在颍州,与年轻的吕公著相会。吕公著当时为太常博士、颍州通判。两人相谈甚欢,并说到即将到任的欧阳修。范仲淹以长辈的口吻对吕公著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欧阳永叔(欧阳修)在这里,太博你应该经常亲近笔砚(指诗词文章)啊。”意思是让吕公著在诗词文章上多向欧阳修学习。

皇祐元年(1049年)二月十三日,欧阳修由水路抵达颍州。此时,范仲淹已经离开颍州。欧阳修与范仲淹是志同道合的君子之交,这次本该有机会相会,可惜机缘相左,错失交集,成为遗憾。

为何尊称“范颍州”

范仲淹在泰州曾与张纶共事,加之后来范仲淹经过颍州并逗留,对颍州的地理环境、民风民情等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并喜欢这个地方。

范仲淹奔波劳顿一生,知青州(今山东青州)时病情已经很严重,深感无力承担繁重的政务工作。皇祐三年(1051年)末,范仲淹在青州任上不满一年,就给朝廷上《陈乞颍、亳一郡状》,请求朝廷将自己调到离京城不远、环境较好、民风淳朴的颍州或亳州。尤其是当时的颍州,平畴沃野,水系发达,土厚水甘,有鱼稻之美,且风俗敦朴,民淳讼简,是非常适宜隐逸养疴的闲燕之地。仁宗皇帝对范仲淹怀有眷念之情,接到范仲淹的陈乞状后,立即批准其徙知颍州。

皇祐四年(1052年)正月,范仲淹在改知颍州途中经过徐州时,病情恶化,只得留住徐州治病。仁宗皇帝得到报告,十分挂念,特遣专使到徐州赐药慰问。范仲淹自知病入膏肓,医药不治,强忍着病痛给仁宗皇帝上《遗表》,叙说患病情形,总结一生得失,并劝谏仁宗皇帝要“上承天心,下徇人欲。明慎刑赏,而使之必当;精审号令,而期于必行。尊崇贤良,裁抑侥幸。制治于未乱,纳民于大中”。在《遗表》中,他一心想着国事,没提出任何个人的要求,其道德风范堪称楷模。

皇祐四年(1052年)五月二十日,范仲淹卒于徐州。当年十二月,葬于西京洛阳伊川万安山下。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在《祭范颍州文》中称范仲淹为“一世之师”。欧阳修撰《范文正公神道碑铭并序》曰“公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清代以后,范仲淹相继从祀于孔庙及历代帝王庙。

阜阳旧志的“秩官表”上清晰记载着“范仲淹”的名字和“颍州知州”的最后官职,因而范仲淹又被尊为“范颍州”。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8 1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部侍郎谢绛,有宫廷修史同事宋祁、司马光,有政治盟友范仲淹、韩琦、富弼。文学圈内更是有“七友”“八老”之说,“七友”即梅尧臣、尹洙、王复、杨愈、张汝士、张太素以及欧阳修本人,“
2024-04-19 12:00:00
他是苏轼的恩人,北宋一代文宗,千古第一伯乐
...廷官僚以及社会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也让他结识了范仲淹等改革派官员。心怀天下的欧阳修和好友范仲淹等人屡屡陈述国事,呼吁改革,遭到了朝廷保守派的忌恨,因此遭到打击贬谪。103
2024-09-07 10:29:00
“逃”暑热
...蔡襄年轻时就很出名。景祐三年(1036),蔡襄25岁。当时范仲淹惹了一些麻烦,粉丝欧阳修站出来护友,被贬夷陵,此时,身为欧阳修的同年、同事、馆阁校勘,仙游人蔡襄出手了。蔡襄写
2025-08-08 17:18:00
宋代灾民买不起米,知府却下令米价继续上涨,灾民:不愧是好官啊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名言。在大家的印象里,范仲淹好像就只是个钟情于山水的文学家,哪晓得他还是北宋在政坛上呼风唤雨的厉害人物呢。那范仲淹在官场到底是啥样的人呀,他又干出
2024-08-25 12:06:00
...,信韩文公以来一人而已”。庆历三年(1043),仁宗以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富弼、韩琦为枢密使,欧阳修、蔡襄等任谏知,推行“新政”。次年,曾巩上书欧阳修,阐述了对“新政”的看法和
2024-03-01 09:42:00
范仲淹的官仕之路是什么样的
...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语的北宋名臣范仲淹。《宋史·范仲淹列传》在最后对他的评语中,也追捧得相当高,但在历史上,范仲淹做人相当成功,成为一代道德楷模,可做官却比
2023-05-29 16:30:00
...总目》。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右正言、知制诰。当时,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成为革新派干将,提出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但在守旧派
2024-06-06 06:37:00
北宋有哪5位大臣,去世后被追谥为“文忠”
...,临事果断,功成退居,朝野倚重,有大臣之风。富弼与范仲淹共同实施新法,却又在王安石变法中成为反对变法派的领袖之一,在北宋中后期的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而又复杂的角色。五、张商英张商
2024-06-25 15:26:00
范仲淹:出身贫寒的儒生,一心革除弊政的朝廷重臣
范仲淹,字希文,祖籍邻州(今陕西彬县),生于宋太宗端拱二年(公元989年)。他出生后的第二年,任徐州军事长官秘书的父亲范墉因病去世,母亲随后改嫁到山东淄州长山县一户姓朱的人家。范
2024-02-19 12:3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勇担使命强国有我
当 亲 切 的 问 候 萦 绕 在 校 园 , 当 温 暖 的 笑 容 绽 放 在 每⼀ 张 脸 庞 , ⺠ 族 ⼩ 学 的 学 ⼦ 带 着 期 盼 与 欣 喜
2025-09-07 18:45:00
陈纳德雕像前,一眼深情“对望”,胜过万语千言
抗馆公布美国籍抗日航空英烈名录增补和勘误名单,抗日航空英雄和英烈后代捐赠珍贵文物,飞虎队创始人外孙女嘉兰蕙也来了陈纳德雕像前
2025-09-06 09:54:00
30年绘就14年抗战烽火,画家崔宁抗日战争长卷展在龙口开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于洋 通讯员 王明城9月5日,在龙口市美术馆,一幅50米长的抗战长卷徐徐铺展,瞬间将观众拉回1931-1945年的烽火岁月——这是退休警营画家崔宁用30年光阴
2025-09-06 12:52:00
淮河三峡第三峡:明光浮山峡
大皖新闻讯 浮山,位于淮河右岸安徽明光段。因南北朝时期,南梁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建浮山堰而出名。浮山堰处在淮河三峡中的第三个峡口浮山峡
2025-09-06 15:38:00
9月6日,“河北五超”第四轮,秦皇岛队远征保定,“榜眼”“探花”即将上演论剑争锋!
2025-09-06 19:11:00
抒写庸常中的传奇|读若非小说集《十二盏微光》
读《回煞记》的时候,我心里在想,民俗的东西竟能够带出这样的一片深情,这再一次印证了好的小说对读者而言从来都是一份情感的馈赠
2025-09-06 23:27:00
大众网记者 周琛 路鑫 张勇 菏泽报道80年的沧桑巨变,你们曾浴血守卫的山河,已是全新的模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艰苦卓绝的伟大战争
2025-09-05 09:03:00
娄山关|那个一衣带水的地方
走进怀化,是在盛夏季节。扑面而来的不仅仅是热浪,还有高铁站上鼎沸的人声,这样的热火朝天就像我印象中的湖南人,说话噼里啪啦尾音上扬
2025-09-05 15:41:00
大禹文化⑤丨禹疏九河:到底是哪九条河?
【编者按】大禹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与人文价值。德州是大禹治水重要区域,禹城市因与大禹治水的历史渊源而得名
2025-09-05 16:27: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不沾血的武器 来自吉林的古代“反战顶流”
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首往昔,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愈发清晰。在追求和平真谛的漫长岁月中
2025-09-05 16:55:00
考古新发现|雁塔区发现唐新罗质子金泳墓 墓志揭示其祖孙三人皆在唐为质
9月4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组织召开考古成果集中发布。记者在现场获悉,西安市雁塔区发现唐新罗质子金泳墓,墓志揭示其祖孙三人皆在唐为质
2025-09-05 18:33:00
考古新发现|空港新城发现周隋名将段文振家族墓 段文振墓志或为欧阳询所书
9月4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组织召开考古成果集中发布。记者在现场获悉,空港新城发现周隋名将段文振家族墓,其中段文振墓志或为欧阳询所书
2025-09-05 18:34:00
从金代的酒务官署到明代的宰相赞誉,再到清代的帝王题诗,最终在新时代绽放出非遗光彩……在山东茌平,有一抹酒香穿越千年时光
2025-09-05 10:36: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近日,厦门仁爱医疗基金会原理事长郑毅夫向思明区图书馆捐赠了其父亲郑仕照的回忆录——《烽火南洋——抗日老兵话当年》
2025-09-05 07:50:00
这是一封花了40分钟,在飞机上写的信,通过信,广西15岁的袁同学与两千年前的英雄霍去病完成了一场精神对话。“惟愿将军英灵长存
2025-09-04 15: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