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范仲淹与颍州的缘分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3-18 11:03: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阜阳日报

范仲淹与颍州的缘分

范仲淹与颍州的缘分

通讯员 李援朝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祖籍邠州(今陕西彬县),后移居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又称“范颍州”。

天圣三年(1025年),年轻的范仲淹在泰州西溪镇盐仓任盐监(盐税官),有幸遇到时任江淮制置发运司副使的颍州人张纶。作为上司,张纶举荐范仲淹为兴化县知县。之后,两人都为修建捍海堰(海塘)作出了重要贡献。皇祐元年(1049年)正月,范仲淹由邓州移知杭州经过颍州,燕游西湖,与颍州通判吕公著会晤。皇祐三年(1051年),范仲淹眷恋颍州,向朝廷上《陈乞颍、亳一郡状》,请求将其调到离京城不远、环境较好的颍州或亳州任职……

作为北宋名臣贤相,范仲淹与颍州有着割舍不断的缘分。

颍州人张纶对其有知遇之恩

张纶(962年—1036年),字公信,一字昌言,颍州汝阴人。汝阴为当时颍州所辖县之一,治所在州城内,即今阜阳市。

北宋天禧五年(1021年),张纶被朝廷任命为江淮制置发运司副使,一干就是8年。宋代的江淮制置发运司位于真州子城(今江苏仪征市)外东南隅。江淮制置发运司负责东南六路漕运,管辖范围很广:一是行政,有刺举(检举)、对移(宋代地方官调换差遣的制度)、奏辟(指向朝廷荐举征召为官)之权,有维护治安、逐捕盗贼之责;二是经济,包括漕运、籴米、兑换、赈灾、修堤、浚河、茶盐、酒矾、坑冶(金属矿藏的开采与冶炼)等。

张纶有着严谨的求真务实精神,事业心很强,并精通水利漕运。面对江淮地区严重水患,他组织劳力兴修水利,并针对不同水患情况,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取得明显成效。太湖(今常熟、昆山)一带,地势低洼,他提出用疏导法疏五渠、导太湖水入海的治理方案。疏导工程完工后,太湖地区灾害明显减少,此后50年未发生过大的水灾,保证了长江下游一带庄稼的丰产丰收。

泰州沿海一带有古堰坝(即海塘、捍海堰),始建于唐朝。海堤修建之后,肥沃的土地年年给百姓带来丰产丰收,生活十分富裕。后来,由于年久失修,海堤渐渐损坏。张纶任江淮制置发运司副使时,海堤大都毁坏。原来肥沃的土地被海潮侵袭,已逐渐盐碱化,五谷难生,百姓纷纷弃田远走异乡。

天圣三年(1025年),在泰州西溪镇盐仓盐监任上的范仲淹认为修复海塘利多弊少,遂向江淮制置发运司副使张纶上书,建议在通州、泰州、楚州、海州沿海重修一道坚固的捍海堰。张纶也有此意,与范仲淹不谋而合。于是,张纶将范仲淹信中的主要内容奏报朝廷,得到朝廷批准。张纶同时举荐范仲淹任泰州兴化县令,主持修堤筑堰工程,由范仲淹的好友、泰州军事判官滕宗谅(字子京)协助工作。期间,张纶在精神和物质上给予了范仲淹许多支持和鼓励。由此,张纶在泰州与范仲淹互相有了深入了解。

天圣三年(1025年)秋,海塘工程正式启动。经过两年多不懈努力,全长150里的捍海堰工程于天圣六年(1028年)七月竣工。为纳潮水入运河以通漕运,张纶又在运河上设置了闸门。第二年,逃亡出去的百姓陆续返回重建家园。后经持续不断努力,盐碱地被改造成良田。泰州百姓感激张纶主持修堤利民之功,为让子孙后代铭记张纶的功德,特立生祠——“张侯祠”。范仲淹亲撰《张侯祠堂颂》立石于祠堂,碑文称“公(张纶)坚请修复,乃兴厥功”。后人也未忘记范仲淹对修筑捍海堰所立下的“首倡”之功,以及他在丁忧期间多次给张纶写信关注海塘工程进展的“促成”之功。因此,明代以后“捍海堰”亦称为“范公堤”。

2021年,范公堤(如东段)被收入江苏省首批省级水利遗产名录。《安徽农学人物选编》评价:“北宋颍州汝阴人张纶主持修建的江北‘捍海堰’工程,是我国古代治理黄淮海平原的伟大尝试。”

张纶累迁文思使、昭州刺史,历知秦、瀛两州,两知沧州,真拜(实授官职)乾州刺史,后因年老体弱,诏恩允徙知颍州。景祐三年(1036年)正月,张纶逝世于颍州任上,皇上“闻之而悼之,并恩赏延及后世,命二子进级”。时任开封知府的范仲淹撰《宋故乾州刺史张公神道碑铭》,全面记述了张纶的历史功绩,并赞颂张纶:“我公雄杰,本汝颍之奇,以文武事朝廷,为勋臣于四方。雄谋伟行,布于四方,非耳目可涯;又多荫德,于人无能名焉。”

张纶逝世后,入家乡颍州孔庙乡贤祠,《宋史》为其立《张纶传》,颍州旧志也载其政绩。张纶作为广施仁政的优秀官员,英名永垂青史。张纶曾举荐范仲淹任兴化县令,对范仲淹有知遇之恩。两人胸怀坦荡,交情深厚,有着共同的理想追求。

颍州相会吕公著

据邵振国《北宋文儒:欧阳修传》记述,北宋皇祐元年(1049年)正月,范仲淹由邓州移知杭州,赴任时过陈州,拜会了知州晏殊。之后,范仲淹来到颍州。但此时欧阳修正在由扬州来颍州的路上,尚未到任。范仲淹在颍州,与年轻的吕公著相会。吕公著当时为太常博士、颍州通判。两人相谈甚欢,并说到即将到任的欧阳修。范仲淹以长辈的口吻对吕公著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欧阳永叔(欧阳修)在这里,太博你应该经常亲近笔砚(指诗词文章)啊。”意思是让吕公著在诗词文章上多向欧阳修学习。

皇祐元年(1049年)二月十三日,欧阳修由水路抵达颍州。此时,范仲淹已经离开颍州。欧阳修与范仲淹是志同道合的君子之交,这次本该有机会相会,可惜机缘相左,错失交集,成为遗憾。

为何尊称“范颍州”

范仲淹在泰州曾与张纶共事,加之后来范仲淹经过颍州并逗留,对颍州的地理环境、民风民情等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并喜欢这个地方。

范仲淹奔波劳顿一生,知青州(今山东青州)时病情已经很严重,深感无力承担繁重的政务工作。皇祐三年(1051年)末,范仲淹在青州任上不满一年,就给朝廷上《陈乞颍、亳一郡状》,请求朝廷将自己调到离京城不远、环境较好、民风淳朴的颍州或亳州。尤其是当时的颍州,平畴沃野,水系发达,土厚水甘,有鱼稻之美,且风俗敦朴,民淳讼简,是非常适宜隐逸养疴的闲燕之地。仁宗皇帝对范仲淹怀有眷念之情,接到范仲淹的陈乞状后,立即批准其徙知颍州。

皇祐四年(1052年)正月,范仲淹在改知颍州途中经过徐州时,病情恶化,只得留住徐州治病。仁宗皇帝得到报告,十分挂念,特遣专使到徐州赐药慰问。范仲淹自知病入膏肓,医药不治,强忍着病痛给仁宗皇帝上《遗表》,叙说患病情形,总结一生得失,并劝谏仁宗皇帝要“上承天心,下徇人欲。明慎刑赏,而使之必当;精审号令,而期于必行。尊崇贤良,裁抑侥幸。制治于未乱,纳民于大中”。在《遗表》中,他一心想着国事,没提出任何个人的要求,其道德风范堪称楷模。

皇祐四年(1052年)五月二十日,范仲淹卒于徐州。当年十二月,葬于西京洛阳伊川万安山下。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在《祭范颍州文》中称范仲淹为“一世之师”。欧阳修撰《范文正公神道碑铭并序》曰“公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清代以后,范仲淹相继从祀于孔庙及历代帝王庙。

阜阳旧志的“秩官表”上清晰记载着“范仲淹”的名字和“颍州知州”的最后官职,因而范仲淹又被尊为“范颍州”。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8 1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部侍郎谢绛,有宫廷修史同事宋祁、司马光,有政治盟友范仲淹、韩琦、富弼。文学圈内更是有“七友”“八老”之说,“七友”即梅尧臣、尹洙、王复、杨愈、张汝士、张太素以及欧阳修本人,“
2024-04-19 12:00:00
...,信韩文公以来一人而已”。庆历三年(1043),仁宗以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富弼、韩琦为枢密使,欧阳修、蔡襄等任谏知,推行“新政”。次年,曾巩上书欧阳修,阐述了对“新政”的看法和
2024-03-01 09:42:00
范仲淹的官仕之路是什么样的
...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语的北宋名臣范仲淹。《宋史·范仲淹列传》在最后对他的评语中,也追捧得相当高,但在历史上,范仲淹做人相当成功,成为一代道德楷模,可做官却比
2023-05-29 16:30:00
范仲淹:出身贫寒的儒生,一心革除弊政的朝廷重臣
范仲淹,字希文,祖籍邻州(今陕西彬县),生于宋太宗端拱二年(公元989年)。他出生后的第二年,任徐州军事长官秘书的父亲范墉因病去世,母亲随后改嫁到山东淄州长山县一户姓朱的人家。范
2024-02-19 12:37:00
欧阳修生平最豪放的一首词是那首
...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富弼等骨干大臣被贬,欧阳修也因上书为这些人分辨,而被贬出京城。 他先后在滁州、扬州、颍州等地任职。他在扬州任职期间
2023-10-14 16:10:00
苏轼苏辙的恩师欧阳修,两次莫须有的通奸案
...。欧阳修任期满了以后,调回了朝廷,任馆阁校勘。1.为范仲淹求情,惹怒仁宗,被贬夷陵此时距离北宋建立,已经有70多年,开始出现一些问题,主要包括国家财政支出太大、官员太多、养的
2023-06-09 10:26:00
科场师生 政坛陌路(图)
...核心内容是改革吏制、壮大财力和增强武备,由参知政事范仲淹、枢密副使韩琦、富弼主导,时任翰林学士的欧阳修也紧随其后,摇旗呐喊。在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欧阳修也连连向宋仁宗上书,
2023-09-18 05:26:00
欧阳修归隐,对北宋仕隐关系有什么影响?
...仕隐群体之间的交流慢慢增多了。 林逋与李及、薛映、范仲淹等人有诗文酬唱,魏野与寇准、陈尧佐、刘烨、朱台符等人也有许多交流往来,但他们与仕宦群体的交流内容却多为日常、文学、友
2023-06-11 11:30:00
...谨谦退,未尝自伐,缙绅倚以为重”。与其为同科进士的范仲淹为他写墓志铭:“浩然示至公于内外,以进贤为乐,以天下为忧,见佞色则疾,闻善言必谢。”蔡齐没有辜负宋真宗的荣宠和厚望。新
2023-12-01 08:0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