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他是苏轼的恩人,北宋一代文宗,千古第一伯乐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9-07 10:29:00 来源:戏说三国

欧阳修,字永叔,祖籍江西吉州庐陵,却是在父亲任绵州军事推官时出生。

欧阳修出生没多久,父亲就离他而去了,母亲郑氏带着年幼的他,去投奔族叔欧阳晔。

欧阳晔虽视侄子如己出,但自身也是低级官僚,养家极为不易,因此欧阳修年少时条件并不优渥。

穷什么也不能穷教育,母亲郑氏出身名门,自然知道这个道理,即使家庭拮据,但还是尽可能地满足小欧阳的教育。

他是苏轼的恩人,北宋一代文宗,千古第一伯乐

没有多余的钱买笔墨纸砚,郑氏就想到拿荻秆在沙地上在比划写字来教儿子,这个便是成语“画荻教子”的典故由来。

在母亲和叔叔的悉心教导之下,欧阳修的学业一点都没落下,并且还学有所成。

十岁时他在邻居家偶然看到了《昌黎先生文集》,他便废寝忘食的从中汲取养分,不久后他的文笔变得老辣多了,这也为他日后推动诗文革新埋下了基础。

又七年,学有所成的欧阳修参加第一次科举考试,所作的文章很好被争相传诵,只是不符合既定官韵而遗憾落第。

又三年,20岁的欧阳修第二次参加科考,秋闱过了但次年春闱又再次落第。

连续两次名落孙山,欧阳修并未因此气馁,他知道自己的文章还有进步的空间,于是特地带着自己文章去拜谒当时的文坛名人胥偃。

胥偃将欧阳修视为子侄,不仅亲自教导和帮助他应试技巧,而且在一众同僚中传播他的名字。

他是苏轼的恩人,北宋一代文宗,千古第一伯乐

天圣七年欧阳修跟随恩师胥偃前往京师应试,这次他如愿以偿地获得佳绩,不仅在广文馆试和国学解试中均斩获头名,而且在次年地礼部省试中荣获省元,在殿试中也获得了甲科十四名的好成绩。

一时间欧阳修声名鹊起,恩师胥偃还将他选为乘龙快婿。

他是苏轼的恩人,北宋一代文宗,千古第一伯乐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欧阳修十几年的辛苦努力,终于在这一天得到了命运的回报,人生得意之事,莫过于此。

当时欧阳修已经接到了朝廷任命,被授予将仕郎,试任秘书省校书郎,充任西京(洛阳)留守推官。

次年春天,欧阳修到任洛阳,开始了他仕途生涯中最潇洒快活的一段美好时光。

也正是在这里,他结识了梅尧臣、尹洙、苏舜钦等知己好友,在人人都想要的好上司钱惟演的领导下,玩的不亦乐乎。

然而胥氏可能和欧阳修的缘分尚浅,在两人婚后第二年就离世了,这也许欧阳修在洛阳那段时间唯一的遗憾吧!

他是苏轼的恩人,北宋一代文宗,千古第一伯乐

妻子离世的次年元宵,欧阳修独坐楼前,看着月华如水,街上灯影摇曳,心中又泛起了对亡妻的思念,不禁写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生查子·元夕》“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景祐元年(1034年)暮春,欧阳修在洛阳的任期已满,朝廷下诏将他调回京城任馆阁校勘,参与编修《崇文总目》。

洛阳留下了欧阳修太多美好的回忆,他内心极为不舍,在和一众好友的饯别宴上离别之际,他吹着暮春的风,看着争艳吐卉的牡丹花,写下那首又深情又伤感的离别名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京城的生活不比洛阳那般悠闲,在大宋都城全身心投入工作的欧阳修,对,对朝廷官僚以及社会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也让他结识了范仲淹等改革派官员。

心怀天下的欧阳修和好友范仲淹等人屡屡陈述国事,呼吁改革,遭到了朝廷保守派的忌恨,因此遭到打击贬谪。

他是苏轼的恩人,北宋一代文宗,千古第一伯乐

1036年,欧阳修因为范仲淹鸣不平得罪了谏官高若讷,被贬为被贬到夷陵(今湖北宜昌)。

面对人生的低谷,欧阳修并未消沉,这从他这阶段写下的“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等诗句,便能清晰的体会到他那种乐观旷达的心态。

接下来的几年,欧阳修辗转各地为官,直到1040年六月,才回京复职,继续干着的编修工作,因为干的好,屡屡得到升迁。

他是苏轼的恩人,北宋一代文宗,千古第一伯乐

三年后,庆历新政开始推行,欧阳修也积极参与其中。然而新政没持续多久就宣告失败了,改革派的众人遭到保守派的攻击,有一个算一个都被贬谪出去了。

欧阳修也不例外,可他这次被贬滁州,而且他的敌人还一个劲地给他泼污水,拿着他以前写过的风月词,竟然无中生有的说他私德有亏,和外甥女勾勾搭搭。

当然这事肯定是空穴来风,何况他行得正坐的直,根本不怕影子斜,一股脑投入治理滁州的工作上去了。

工作之余他便寄情山水,随便你们怎么捉影捕风,我且行且饮做醉翁,那篇脍炙人口的《醉翁亭记》就是在这期间写就。

滁州任满后,欧阳修又在扬州,颍州等地为官,给这两处地方留下不菲政绩的同时,也给当地增添了不少美谈。

直到皇祐元年(1049年),他才再次回归京城任礼部郎中,龙图阁学士等职位。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捉弄这位才子,不仅母亲郑氏在这期间去世,而且他的敌人又开始诬陷他,好在仁宗满是白发的他很是同情,贬谪命令下达后又赶紧追回,将他留在京城修史。

于是欧阳修全身心地投入到了修史的伟业中,与宋祁共同编纂《新唐书》,后又独自完成《五代史记》。他的文字如同锋利的剑,穿透历史的迷雾,为后人揭示出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

他是苏轼的恩人,北宋一代文宗,千古第一伯乐

公元1057年,欧阳修知礼部主持那一年的科举,因其提倡平实文风,将一些辞藻华丽、创作险怪、奇涩之文统统黜落,对之后的文坛有着巨大的影响。

在中国文化史上,这届科举无疑是里程碑般地存在。

这届的考生中有苏轼、苏辙、曾巩、张载、程颢、程颐这些人响当当的文化大家,除此之外有九人在日后位列宰相,有二十四人在宋史立传……

极大的影响了一朝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往前和往后数,你再也找不到比这还牛的一届科举了。

因此此榜被称为千年科考第一榜,主考官欧阳修,也被誉为北宋第一伯乐。

他是苏轼的恩人,北宋一代文宗,千古第一伯乐

在接下来的岁月里,他相继知开封府、担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转户部侍郎、参知政事等要职,一度位列宰执。

英宗上位后,欧阳修再次被卷入政坛的漩涡中。

宋英宗赵曙是仁宗继子,他当时皇帝后便想给自己的亲生父亲上尊号,遭到了很多大臣的反对,因此有了历史上著名的“濮议之争”。

欧阳修与宰相韩琦站的主张是尊英宗的生父为皇考,但这遭到了扑天盖地的反对声。

他的对手们为了打倒欧阳修,又开始使用舆论这一招,抛出更加劲爆的消息,说他竟然和自己的儿媳有染。

一而再再而三,三人成虎,舆论汹汹让欧阳修不胜其烦,加上自己年纪也大了,索性就上书乞骸骨,希望能过点清闲的日子。

皇帝不准,他就接连上书请求告老还乡,最终得偿所愿,以太子少师的身份成功退休,回到了曾经任职过的地方颍州。

他是苏轼的恩人,北宋一代文宗,千古第一伯乐

在颍州西湖边,他过上了宁静惬意的养老生活,还给自己取了一个雅号——六一居士。

致仕后的第二年,欧阳修安详地告别了人世,享年六十六岁。#深度好文计划#因欧阳修一生对文学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对后来文坛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被后人尊称为“一代文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07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千古伯乐欧阳修,独具慧眼发掘英才
...各类青年才俊脱颖而出,名垂后代,也被世人称之为千古伯乐。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年),那时还默默无闻的曾巩,对于崇好古文的欧阳修向来仰慕,借助进京赶考的机会,曾巩给欧阳修写了
2023-09-07 20:35:00
韩愈的《马说》与历史背景:人才被埋没的苦闷
...,虽与柳宗元并称“韩柳”,虽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虽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但历经了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五代皇帝,个人生活与官场生活
2023-12-08 05:38:00
...百多首颍州诗词、其中赞美颍州西湖的诗词达43首,一代文宗苏轼知颍时赞誉颍州西湖“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阜阳拥有未来之兴,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奋进之城、希望之城。刘玉杰
2024-04-26 11:09:00
重读唐宋八大家,足以滋养一生的智慧
...,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与孟尚书书》一在天之涯
2023-11-14 22:42:00
何去非:宋朝被埋没的军事奇才
...相怜。没奈何,只得在京城里教书谋生。何去非的第一个伯乐是曾巩。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壬戌科举放榜。那一榜共录取进士445人,状元则是后来成为武侠界重要人物的黄裳。在
2024-04-15 06:29:00
盘点古代四大才子,个个才华横溢,第一堪称千古奇才
...誉。对于落魄在临邛的司马相如来说,汉武帝就像是一个伯乐,终于发现了千里马,给了司马相如做官和施展才华的机会。三、唐伯虎说起唐伯虎,大家的形象大多也是年少多金、风流倜傥、才华横
2023-01-26 17:47:00
《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来了!揭秘“最强文化天团”传奇人生
...大唐街市上,“中青年韩愈”张睿悟出《马说》的千里马伯乐之理;简朴清雅的河阳旧居里,得知侄子死讯,“中老年韩愈”何冰含泪悲痛题下《祭十二郎文》……老中青三代演员共同演绎宗师韩愈
2023-11-10 18:08:00
梳理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苏轼之间的关系
...时还默默无闻的青年才俊脱颖而出,名垂后世,堪称千古伯乐。不但包括苏轼、苏辙、曾巩等文坛巨匠,还包括张载、程颢、吕大钧等旷世大儒的出名与欧阳修的学识、眼光和胸怀密不可分。他一生
2023-07-11 18:28:00
欧阳修:古文运动的领袖与千里马的伯乐
...经举荐过唐宋八大家中的五位,更是让欧阳修有了“千年伯乐”的美誉。唐宋八大家,分别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曾巩、王安石,以及“三苏”,即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他们之
2023-12-25 15:4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何谓“山水精神”?如何领会“象外之意”?山水,远超自然景观的有形之身,蕴藏中国文人世代相传的精神追求。何谓中国人的“山水精神”
2025-04-03 11:23:00
菏泽,这座镌刻着千年牡丹魂的芳华之城,自唐宋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心驰神往的牡丹王国。当春风唤醒百亩花田,姚黄魏紫次第绽放,菏泽便成了流动的国色天香诗卷
2025-04-03 11:47:00
历史上的今天 | 中国近代女画家陆小曼逝世
陆小曼(1903年11月7日-1965年4月3日),名眉,江苏常州人,出生于上海,中国近代女画家、社交名媛。陆小曼师从刘海粟
2025-04-03 12:39:00
描摹,另一种祭奠
大众网记者 孙顺科 邓慧慧 宁晓洁 威海报道清明节前,走进背倚青山的荣成市革命烈士陵园,百余级台阶引向肃穆的纪念场馆与烈士陵墓
2025-04-03 10:53:00
曾国藩给咸丰帝上了一道折子,惹恼了皇帝,肃顺却告诉他好事将近
爱新觉罗·肃顺,此人在道光,咸丰帝在位期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能臣,尤其是到了咸丰皇帝的时候,对于肃顺更是信赖有加,每每有军国大事之时
2025-04-03 10:55:00
重温英雄故事 缅怀革命先烈丨沂水县四十里堡镇初级中学举行《热血》情景剧展演
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英烈精神,4月2日上午,沂水县四十里堡镇初级中学举行《热血》情景剧展演,借清明之际重温英雄历史,了解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
2025-04-03 08:59:00
徐则臣:大运河勾连了历史、现在和未来
近日,根据徐则臣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北上》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在央视一套黄金档落下帷幕。也是从3月起,徐则臣正式升任《人民文学》杂志主编
2025-04-03 09:53:00
南宋孝宗赵眘的精彩人生
宋孝宗赵昚(shèn)(1127年11月27日-1194年6月28日),初名赵伯琮,后改名赵瑗,赐名赵玮,字元永,籍贯秀州(今浙江嘉兴)
2025-04-02 21:57:00
曹操临终前的遗憾,竟然是没有把这四个女人收入自己的后宫
曹操一生喜好人妇寡妻,这是历史上众所周知的事情;为了秦宜禄的老婆杜氏,还惹得关羽极不开心最后离曹而去;为了张绣的婶娘坑死典韦和曹昂
2025-04-02 22:20:00
家训:内外兼修的智慧(读书有味)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韩 昇《良训传家:中国文化的根基与传承》:韩昇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清明时节,人们在缅怀与追思中
2025-04-03 06:12:00
冲冠一怒为红颜:得知初恋女友被人强奸,男子愤怒之下杀死强奸犯
冲冠一怒为红颜:指的是吴三桂和陈圆圆的事情,当年李自成起兵,从吴三桂手上抢走陈圆圆,于是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
2025-04-02 14:20:00
传世名剑“七星龙渊”:持有者皆王孙贵胄,唐朝后便下落不明
引言宝剑,是中国古代尚武文化的代表性器物。无数的文人墨客都曾写下了关于宝剑的名篇,譬如郭震的《宝剑篇》:“昆吾铁冶飞炎烟
2025-04-02 14:27:00
北宋有八十万禁军,为啥却被几万金兵灭掉?原因让人尴尬
在小说《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林冲曾任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因此许多人认为北宋禁军人数众多。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北宋军力如此雄厚
2025-04-02 14:37:00
菏泽,这座镌刻着千年牡丹魂的芳华之城,自唐宋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心驰神往的牡丹王国。当春风唤醒百亩花田,姚黄魏紫次第绽放,菏泽便成了流动的国色天香诗卷
2025-04-02 17:15:00
鲁网4月2日讯清明节前夕,74岁的莫洪文在家人的期盼目光中,整理着装,自重庆市梁平区出发,准备去“看望”四伯。目的地是1400多公里外的泰安市宁阳烈士陵园
2025-04-02 19: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