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宋朝时期应对考试舞弊的方法,有些比现代还绝
...的一个弊端了,当时“公荐制度”的推行,让唐朝的贡院主考官在还没入贡院之前,可能就已经拟录好了科举的“录取名单”,后来更是被一些权贵阶层所包揽,俨然已经失去了其“举荐人才”的真实意义。于是赵匡胤继位之后...……更多
他战胜苏轼拿下状元,却仅一首诗传世
...颂。苏轼曾经参加科举考试,就在苏轼参加科举的那一年主考官正是欧阳修,苏轼这一届考生可谓是神仙混战。除了主考官欧阳修本身就有很高的文学造诣之外,苏轼的对手也非池中之物。参加科举的其他人有苏辙、曾巩、张载...……更多
钱棨连中六元,人称六元状元,乾隆写诗盛赞
...作文以纪此事,一时轰动朝野,举国欢庆,曾是钱棨乡试主考官的翁方纲,以伯乐自任,发起三元喜宴,一人曾连作《三元花歌》、《三元喜宴》诗四首,翁方纲还特地将这些祝贺诗收集起来,汇编成《三元诗集》,并付梓传世...……更多
古代科举考试中最强的考生是谁呢
...于作弊技术。其中以著名的大诗人温庭筠为一绝,即使在主考官的重点盯防下,他依然可以替好几个人写完试卷,然后全身而退。温庭筠在当时的作弊界内,无人能与他抗衡,可以说是古代科举中的最强考生了。他的作弊技巧高...……更多
中国历史上10大状元排行榜
...是清朝开国以来浙江省的第一位状元。他在殿试的时候被主考官拟定为探花第三名。然而,这哥们儿的运气简直是爆表了,顺治帝在阅览他的考卷时,居然根据他的答题内容行文雅正和书法端庄秀丽来推断他的人品,直接将他钦...……更多
真·状元联盟:谁还不是个状元?
...璋疑录取有私,大为震怒,这个狠辣的暴脾气,竟下令将主考官及陈等人一并处死。刚刚及第的陈就这样成了最悲剧的状元郎。历代状元中,目前内地可见殿试考卷手迹唯一留传后世者,是明代万历二十六年(1598)戊戌科状元...……更多
清朝科举舞弊案:严苛的处罚与背后的故事
...头呢?对于这些参与科举舞弊的官员,康熙毫不手软,副主考官赵晋及考官方名等,被处以斩立决,对串通考官参与舞弊的中间人,判处绞刑监候,主考官左必蕃被革职,看起来所有涉事人员均被惩罚,但事实上这件事却没有结...……更多
我们常说“飞黄腾达”,但很少有人知道飞黄代表的含义
...腾踏”。 第一个这样使用的人,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这韩愈十分有才华,不论诗词,还是文章,功夫都是绝对的上乘。我们上学的时候,都曾经在课本上学习过他的名句,一般还会被要求背诵。他的好文章我们都领略...……更多
五代十国时期科举考试作弊现象及其应对措施
...这个锁院制度有点儿类似于如今的一些考试措施,就是把主考官和副考官在考试前就关起来。然后在一个院子里面来出卷子,然后卷子出完之后,他们哪儿也不能去,也就只能待在一个院子里。不仅是主考官和副考官,就连其他...……更多
周福清科场行贿案给后代造成了什么影响
...怕是考不上的,只能走旁门左道。当时负责浙江省乡试的主考官名叫殷如璋,在路过苏州时,他遇到了自己的同科进士周福清送来的一封信。周福清在信中表示,希望考官能够帮助自己的儿子,以及自己的几个亲戚,让他们能够...……更多
古代科举竞争激烈,高中后的人有什么待遇?
...。而九品中正制制定后,表面上看是依据行状来定品级,家世和出身只做参考。而实际上,从两晋以后,已经完全把家世作为定品级的依据了,出生寒门的人,即使才学再高,也只能为下品。著名的诗人鲍照曾写过一首《行路难...……更多
聊聊明朝大儒请女婿吃饭发生的趣事
...过这道题目,顿时有了推测:在考前唐伯虎曾专门拜访过主考官,他也押中了题目,莫不是程敏政将题目泄露给了唐伯虎?考试结束后,有关“程敏政向唐伯虎泄题”的事情便闹得沸沸扬扬,专管监察的户部给事中专门就这件事...……更多
唐伯虎的真实人生:从才子到悲剧的转变
...两人不光答了出来,而且写得还比较好。这就使得当时的主考官,在看到这两人的试卷时,也不由夸奖起来,并且一眼认定,这两张卷子,应该就是他们两个人的。如果这位考官什么都没说,啥事都没有。但问题是,他点破了。...……更多
...远播,全唐诗收录其诗歌就多达八十八首。李贺年少时,韩愈听说他有诗才,是棵好苗子,于是亲自上门试其才学并赞叹不已。后来,韩愈还多次写信给李贺,劝他考进士。当有人因李贺父亲名叫“李晋肃”,说“晋”“进”同...……更多
古代的作弊手段究竟有多高明呢
...考卷判高分。有一次苏轼的门生参加考试,适逢苏轼担任主考官,苏轼希望自己的门生高中,就在阅卷时仔细辨认考卷,发现一份考卷非常像出自门生之手,便欣喜的说“此人当拔得头筹。”然而后来才发现,这份考卷是另一个...……更多
朝鲜王朝的殿试,又与明朝殿试有何不同呢
...,宋太宗增加了科举取士的名额,并通过殿试强化了对新进士的加恩笼络。自太平兴国二年(977)起,开始对殿试合格者赐予袍笏、赐宴和赐诗以示恩宠,授官也更为优厚。自宋太祖实行殿试以来,对礼部所选者有所黜落,且成为...……更多
古代科举考试的内容与形式
明代家世背景可考究的进士六千余名,其中有一半是平民出身,可见科举确实是一把通往成功的阶梯,有效地促进社会流动(SocialMobility),微寒的家族非常有机会经由科举向上爬升。但考中科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古语有云:...……更多
清朝科举制度的重大挫折:辛卯科江南乡试案
...举秋试。康熙皇帝非常重视,特派太常寺少卿左必藩担任主考官,翰林院编修赵晋为副主考,前往贡院考试。两人刚到贡院,两江总督噶礼便来拜访。噶礼是满族正红旗人,又是开国功臣何和礼的四世孙,再加上他母亲又是康熙...……更多
古代考生作弊绝招大盘点,连袜子上都写满了四书五经
...付出的代价也非常高,动不动就会面临灭顶之灾,尤其是主考官,一旦将考题泄露出去,最终必然会遭到严重的惩罚,但是在巨大的金钱美色和权力面前,刑法根本阻挡不住人们贪婪的脚步,只能一步步的走进血海之中。 ……更多
宋朝科举改革:古代人才选拔制度的完善之路
...将考生的姓名和籍贯等个人信息都加以密封,使阅卷官和主考官无法得知卷子是哪个考生答的。自然在这个方面避免有人作弊动手脚了,像这个制度就一直延续到今天,现在所有的考试都使用这个方法。可能大家觉得这是稀松平...……更多
在古代,只要考中状元就能当大官娶公主吗?
...,还真有一位状元当上了驸马。他是唐朝的郑颢。郑颢的家世也不简单,他出自关东大士族五姓七望里的荥阳郑氏,家里世代都是书香门第,高中状元也并不是什么特别意外的事。他本有婚约,要迎娶同为五姓七望中的范阳卢氏...……更多
从无厘头状元到权倾朝野的宰相:陆扆的传奇人生
...是宰相答应了他这个建议,而陆扆还进一步为宰相推荐了主考官为郑损。韦昭度统统答应了,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办。于是自己办考场,科举的那些书贴、榜文、批阅考试卷子等细节,都由陆扆自己制定和操办。那么既然什么都自...……更多
当谢灵运诗歌成为科举热题
...诗,沉淀为我市一笔不菲的文化财富。《登池上楼》: 主考官亲自示范《登池上楼》是谢灵运最著名的代表作,头两句“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就是试题。中国诗歌的高峰——唐诗里有省试诗《飞鸿响远音》:“漠漠微霜...……更多
明朝这两个倒霉的考生,因籍贯问题接连痛失会元
...陈循的籍贯竟然是江西泰和!不巧的是,当年这场考试的主考官梁潜、王洪偏偏也是江西泰和人,也就是说三人是老乡!在古代充满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官场中,要想长盛不衰,孤胆英雄是不够的,必须要以一定的关系将自己...……更多
从铮铮铁骨到文官皆可杀,明朝文官是如何堕落的?
...关系,文章行不行,谁能上榜,看的不是文章内容,而是主考官的意见。再加上明朝皇帝大多懒政,很多时候最后一轮殿试经常就是做做样子,这也就导致主考官的权力极大,考生们为了能够上榜,往往会提前去巴结。另外因为...……更多
趣谈北宋状元的故事,宋祁用一首词抱得美人归
...高中头名的果然是王拱辰,欧阳修只得了第14名。据时任主考官的晏殊回忆,欧阳修未能夺得状元,主要是因为他年轻气盛,考官们想借此挫挫他的锐气,使他以后能更好地成才,但正史并无此类记载。《宋史》对王拱辰中状元...……更多
古代科举制度如何实行的
...知情不报者,这些人将堂堂科举取仕搞得乌烟瘴气,于是主考官以下包括将柏葰等五名官员全部处斩,其中,柏葰还是官居高位的一品大臣。这场科举考试也一直被当作教训流传下去。成绩如何各凭本事,正如现在的考试一样,...……更多
张廷玉的亲弟弟,真实历史中是怎样的命运
...起案件牵扯到了雍正的儿子弘时,最终出来顶罪的是当科主考官、张廷玉张中堂的亲弟弟张廷璐。最终,雍正下令公开处斩张廷璐,及另一案件、山西亏空案的主谋人、山西巡抚诺敏,还让百官到刑场围观,其中就有张廷璐的亲...……更多
陈循:从孤儿到明朝不老松的绝世文臣
...他第一名的原因,也并非他作弊或舞弊,而是当年会试的主考官梁潜也是江西人,为避嫌而作出的安排。虽然陈循对此很郁闷,但他默默接受了。这使对方认识到,在科举考试中,自己的命运并不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考官的态...……更多
他九次科举60岁才考中进士,66岁抱憾病卒
...蔚的诗歌、张子宾的制艺被称为“昆山三绝”,时任江南主考官张文毅也称他为“贾(谊)董(仲舒)再世”,按理说考取进士应是瓮中捉鳖,胜券在握的事,就在乡试高中的那年冬天,他早早赶去京城为参加第二年的会试作准...……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黄帝被称为中华“人文始祖”,5000年前在今天的河南郑州新郑出生、建都。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里都会举办拜祖大典,纪念黄帝
2024-06-14 12:34:00
仰韶时期的彩陶、青铜时代的王鼎、精致华丽的云肩还有媲美“维纳斯”的菩萨雕像……在本集中,美国小哥Jason走进郑州博物馆,透过郑州本地的文物,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古都郑州的辉煌历
2024-06-14 12:27:00
泼墨酣足画天成
宋米芾《春山瑞松》轴如果画家是异想天开的群落,那么水墨便是他们在纸上的宣示。积墨破墨好似娓娓道来,泼墨如一腔冲动的啸傲
2024-06-14 13:02:00
汉文帝进京只有八人,为什么他没被架空
提及汉文帝,大多数人都感觉他的继位之路风平浪静。但实则不然——其实汉文帝刘恒坐上象征权力、地位的宝座的过程,同样是凶险万分
2024-06-14 13:54:00
食人将军是谁,为何被后人供奉1300年
前言在中国历史中,有一位将军因其骁勇善战而被后人供奉了1300年。然而,这位将军却因在最惨烈的守城战中以血肉之躯捍卫大唐江山
2024-06-14 13:54:00
李白与王维同在一个圈子,为啥老死不相往来
若能穿越回古代,应该有不少人想回到唐朝吧!大唐盛世的繁荣属实令人向往,想到万国来朝的场景,心中就不免涌上一股自豪。唐朝不只在经济
2024-06-14 13:55:00
何谓文物中的“工”与“巧”
本文以两汉至南北朝时期的灯具为例,讨论了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中的“工”“巧”观念。作者通过梳理文献中的“工”“巧”概念,揭示了中国古代物质文化的三个传统
2024-06-14 13:55:00
聊聊晚清重臣彭玉麟
晚清时期是封建社会势力最后的疯狂,由于国力逐渐地衰退,清政府面临着很严重的内忧外患。不少的官员为了自己安逸的生活而弃国家的利益于不顾
2024-06-14 13:56:00
清昭陵是清太宗皇太极的陵墓,它与上一集我们讲的清福陵和位于新宾的清永陵,合称关外三陵。昭陵是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的一座
2024-06-14 13:58:00
年少翻阅《三国演义》,那些生僻字总是让人头疼不已。尤其是那些人名,若是夹杂在句子中,还能勉强猜出个大概,但一旦独立出现
2024-06-14 13:58:00
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消息传到开封,后周的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准备调集兵马,进行抵抗。可是,他却在半路上遭到一位武将的截杀
2024-06-14 13:59:00
聊聊我国最神秘的著作之一 《周易》
《周易》,是周文王姬昌所作,是我国最神秘的著作之一,堪称世界第一书。姬昌是周朝的奠基人,在他儿子周武王建立周朝后,追尊他为文王
2024-06-14 14:00:00
侯景跪请溧阳公主,王思政兵败降高澄
宋子仙受了侯景之命南略钱塘,新城戍将戴僧遏战败出降,宋子仙引兵渡浙江,进攻会稽,邵陵王萧纶奔往鄱阳。东扬州刺史南郡王萧大连
2024-06-14 14:00:00
东汉时期,朝廷管理各州的官员,一般叫太守,太守的人选,原则上都是当地地头蛇们的代言人。但是朝廷并不想让各地不受控制的发展
2024-06-14 14:01:00
晚清改革的礼仪之争
本文转自:北京晚报跪与不跪:晚清改革的礼仪之争▌洪宇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清朝大小京官目睹了英法联军打入北京城。在一些清代杂谈笔记中人们能看到亲历者对这一天的各种记录
2024-06-14 14: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