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济南日报
□本报记者李雪萌
内地现存唯一的状元卷,现藏青州市博物馆。
▶▶中国历史上先后诞生了600多名状元,这些在科举选拔中脱颖而出的优秀人才,为中国封建制度的稳定与社会文化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耳熟能详的很多名人都曾高中状元,但以他们的光芒之闪眼,已经无需“状元”名号加持。
又值考试季,一大拨“别人家的孩子”即将被冠以各种省市或学科“状元”之名引发“羡慕嫉妒恨”。在这些优秀孩子的成绩揭晓之前,我们来看看当年那些真正的状元都什么样。
1300多年科举史600多名状元
科举制是中国封建社会在人才选拔制度上的重大创新,甚至被西方研究者认为是中国对人类社会的重大贡献之一,有人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隋代在中国历史上存在感不高,但这个短暂的朝代创立了一个先进又相对科学的人才遴选机制,那就是以科举取士取代原来的察举征辟制和九品中正制。无论之后封建政权怎么改弦更张,几乎都继承了这个制度。
科举制破除门阀士族对官职的垄断,为寒门子弟打开了通往上层阶级的大门。只要勤学苦读,哪怕出身低微也可以做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让无数底层有识、有志之士可以改变命运、实现家国理想,当然也为统治者征集了大量有知识有学养的人才。
隋文帝开创了科举取士制度的雏形,炀帝明确设明经、进士二科,唐朝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至清德宗三十一年(1905),光绪帝宣布废除科举、开设新式学堂为止,1300多年中,历代封建王朝共举行科举考试800余次,诞生今天仍有名可考的文武状元超过620名。
产生状元人数最多的是唐朝。自高祖武德五年(622)壬午科,至哀帝天祐四年(907)丁卯科,285年间科举考试几乎每年一次,约产生状元270人。
有史可考的第一位状元也正是诞生于622年的壬午科,他的名字是孙伏伽,贝州武城(今河北省故城县)人。孙曾参加玄武门之变,以谏言信义、关心百姓知名,最大的官做到大理寺卿(最高法院院长)。
最后的状元更为出名一些,是1904年状元及第的刘春霖,同样来自河北省。
刘春霖就是典型的下层逆袭,其家道
贫寒,世代为农。生逢乱世,这位“第
一人中最后人”,最大的成就不在政治在书法,据说当年翁同龢(翁本人也是状元)见到还没有登第的刘春霖的笔墨,曾惊叹不已,预言他将大魁天下。至今书法界仍有“大楷学颜(真卿)、小楷学刘(春霖)”之说。
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来自广东封川县的莫宣卿高中状元,年仅17岁,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状元。而最年长的状元,则是被称为“古稀状元”的尹枢,他在唐德宗贞元七年(791年)辛未科考试中状元,时年已71岁。
祖国地域之广阔,诞生状元最多的地方是哪里?没错,跟今天的学霸省一样,是江苏!能够算到江苏省名下的状元超过80名,仅在有清一代,这里就培养了49名状元。其次是浙江和福建。
而北方的状元大省则是河南,毕竟是曾数朝为都的地方。山东也还好,历朝历代都有状元涌现,对得起孔孟故里的传承。
但要说到单位面积的最大风水宝地,还得是江西吉安庐陵,这里有“隔河两宰相,十里五状元”的佳话流传。明朝还一度有“朝士半江西”的说法。王维、柳公权、文天祥……
状元一家亲
过去的科举选拔是真正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可以说,能够在科举中脱颖而出的,都是非常优秀的人才。而能够成为状元的,更是优中选优的人中龙凤,他们的才华也许并不在入朝为官、治国理政,但优秀者的光芒总是掩盖不住,很多人的成就是如此亮眼,人们甚至都不记得他们原来还是状元。
诗人王维是唐开元十九年的状元。王维精通诗、书、画、音乐,作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其诗歌艺术被认为“自李杜而下,当为第一”,绘画则被推为“南宗绘画之祖”,是中国文人画的开启者。
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的书法家柳公权,与颜真卿齐名,有“颜筋柳骨”的美誉。他还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合称为我国“楷书四大家”,其所建立的一整套楷书的规范,今天仍然是人们学习临摹的范本。这位书法大师,是唐元和三年状元。
以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为后人所称道的文天祥,聚兵抗元、忠鲠不挠最终从容就义,这样一位以英武为名的忠愤慷慨之士,也是一名学霸,21岁就高中南宋宝祐四年丙辰科状元。
近代中国的大教育家、大实业家张謇,是清光绪二十年状元。他于及第后次年(1895)即从事实业活动,一生创办了20多家企业、370多所学校,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总长、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总长。
不以状元身份出名的状元还有很多:以“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词句出名的词人张孝祥;工诗能文、词曲并长,平生著述达400余种的杨慎;编著成《植物名实图考长编》22卷、《植物名实图考》38卷的植物学家吴其濬;穷毕生精力主持编纂《续资治通鉴》的毕沅,都是状元及第。只是他们的光芒之闪眼,已经无需状元名号加持。
网上曾有个视频:几位主持人一起参加综艺谈到高考成绩,张蕾表示“我当时是艺术类第一”,没想到尼格买提接茬“我也是第一”,然后康辉说:“谁不是第一?”
搁在古代,这几名“第一”恐怕就“凡尔赛”不起来,先不说那些状元们的含金量更高,而且人家可都是全方位的优秀,假如在历史时空相遇,这些大神们多半会淡淡地招呼:“你好,听说你也是状元?”
文武双全、连中六元……
状元故事一箩筐
作为最聪明勤奋的一群人,600多名状元可谓个个都是有故事的人。
唐朝郑冠是唯一的文武双科状元。长庆三年(823),郑冠一举夺魁成了文科状元,步入仕途,官至户部郎中。到大和二年(828),他又参加了武科举的选拔,在骑射和兵法策略上面都表现十分优异,又夺得武状元的头衔。
状元要成为状元,需要通过六场考试——县考、府考、院考、乡试、会试、殿试。明洪武年间的安徽池州人黄观创下一个纪录——六场考试都是第一名,中状元时才27岁。可谓人挡杀人、佛挡杀佛,没有什么能阻挡他夺得状元的脚步!
若干年后的乾隆朝,来自苏州的钱棨复制了这个传奇,成为第二个“六元状元”,乾隆亲自作诗为其庆贺。
但要说最“牛”的状元还得是西夏李遵顼,他参加了1203年西夏的科举考试,一
举高中状元。八年后,他
废襄宗自立,成为西夏第八
位皇帝,史称西夏神宗。这得
说是状元所能做到的最大官了!唐朝杨凭、杨凝兄弟先后获得状元,成为中国科举史上第一对兄弟状元。没过多久,张式与张正甫兄弟俩又得状元。再没过多久,孔纬、孔缄、孔又先后获得状元。终唐一代,有十九位兄弟状元!
状元亲兄弟,夺魁父子兵——如果说唐朝出现多位兄弟状元的话,宋朝就喜欢父子状元,北宋共有张去华、张师德等三对父子状元。
状元基本凭实力,但有时候运气也很重要。乾隆二十六年(1761),殿试第一名原本是山东人,乾隆觉得老让山东人当状元不好,于是决定把第二名改为第一名,来自陕西的王杰就成为状元。消息传来,山东士子大为不服,有人就出上联挑衅王杰:“孔子圣,孟子贤,自古文章出齐鲁。”没想到王杰立即对答道:“文王昭,武王穆,而今道统在西秦。”其才思之敏捷传为佳话。
当然这只是个故事,因为史载这一科原本第一名是赵翼,赵翼并非来自山东而是江苏人;而“道统”也并未在“西秦”,因为整个清代西北地区就出了王杰这一位状元。
有幸运的就有倒霉的,福建人陈夺得明洪武三十年(1397)丁丑科春榜状元。因该科录取的51名进士都是南方人,遭到北方士子不满。朱元璋疑录取有私,大为震怒,这个狠辣的暴脾气,竟下令将主考官及陈等人一并处死。刚刚及第的陈就这样成了最悲剧的状元郎。
历代状元中,目前内地可见殿试考卷手迹唯一留传后世者,是明代万历二十六年(1598)戊戌科状元赵秉忠。他当年参加殿试时为明神宗御批“第一甲第一名”的考卷真迹,在赵氏后人手中保存近400年,于1983年在山东青州市被发现,现存青州市博物馆。
面对这份状元卷,除了“膜拜”没有第二种感觉。2米多长的正卷,通篇为馆阁体小楷,共2460个字,无一涂改,一气呵成,如同印刷体般端正漂亮,可见答卷者文字功底之深。
将今天夺得头筹的中高考学生称之为“状元”,实际上一直以来有一些争议。此“状元”当然非彼“状元”,但无论哪个时代的“状元”,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唯有刻苦努力,方不负青春和时代。祝愿每名考生都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2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