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真·状元联盟:谁还不是个状元?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12 11:4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济南日报

□本报记者李雪萌

真·状元联盟:谁还不是个状元?

内地现存唯一的状元卷,现藏青州市博物馆。

▶▶中国历史上先后诞生了600多名状元,这些在科举选拔中脱颖而出的优秀人才,为中国封建制度的稳定与社会文化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耳熟能详的很多名人都曾高中状元,但以他们的光芒之闪眼,已经无需“状元”名号加持。

又值考试季,一大拨“别人家的孩子”即将被冠以各种省市或学科“状元”之名引发“羡慕嫉妒恨”。在这些优秀孩子的成绩揭晓之前,我们来看看当年那些真正的状元都什么样。

1300多年科举史600多名状元

科举制是中国封建社会在人才选拔制度上的重大创新,甚至被西方研究者认为是中国对人类社会的重大贡献之一,有人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隋代在中国历史上存在感不高,但这个短暂的朝代创立了一个先进又相对科学的人才遴选机制,那就是以科举取士取代原来的察举征辟制和九品中正制。无论之后封建政权怎么改弦更张,几乎都继承了这个制度。

科举制破除门阀士族对官职的垄断,为寒门子弟打开了通往上层阶级的大门。只要勤学苦读,哪怕出身低微也可以做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让无数底层有识、有志之士可以改变命运、实现家国理想,当然也为统治者征集了大量有知识有学养的人才。

隋文帝开创了科举取士制度的雏形,炀帝明确设明经、进士二科,唐朝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至清德宗三十一年(1905),光绪帝宣布废除科举、开设新式学堂为止,1300多年中,历代封建王朝共举行科举考试800余次,诞生今天仍有名可考的文武状元超过620名。

产生状元人数最多的是唐朝。自高祖武德五年(622)壬午科,至哀帝天祐四年(907)丁卯科,285年间科举考试几乎每年一次,约产生状元270人。

有史可考的第一位状元也正是诞生于622年的壬午科,他的名字是孙伏伽,贝州武城(今河北省故城县)人。孙曾参加玄武门之变,以谏言信义、关心百姓知名,最大的官做到大理寺卿(最高法院院长)。

最后的状元更为出名一些,是1904年状元及第的刘春霖,同样来自河北省。

刘春霖就是典型的下层逆袭,其家道

贫寒,世代为农。生逢乱世,这位“第

一人中最后人”,最大的成就不在政治在书法,据说当年翁同龢(翁本人也是状元)见到还没有登第的刘春霖的笔墨,曾惊叹不已,预言他将大魁天下。至今书法界仍有“大楷学颜(真卿)、小楷学刘(春霖)”之说。

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来自广东封川县的莫宣卿高中状元,年仅17岁,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状元。而最年长的状元,则是被称为“古稀状元”的尹枢,他在唐德宗贞元七年(791年)辛未科考试中状元,时年已71岁。

祖国地域之广阔,诞生状元最多的地方是哪里?没错,跟今天的学霸省一样,是江苏!能够算到江苏省名下的状元超过80名,仅在有清一代,这里就培养了49名状元。其次是浙江和福建。

而北方的状元大省则是河南,毕竟是曾数朝为都的地方。山东也还好,历朝历代都有状元涌现,对得起孔孟故里的传承。

但要说到单位面积的最大风水宝地,还得是江西吉安庐陵,这里有“隔河两宰相,十里五状元”的佳话流传。明朝还一度有“朝士半江西”的说法。王维、柳公权、文天祥……

状元一家亲

过去的科举选拔是真正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可以说,能够在科举中脱颖而出的,都是非常优秀的人才。而能够成为状元的,更是优中选优的人中龙凤,他们的才华也许并不在入朝为官、治国理政,但优秀者的光芒总是掩盖不住,很多人的成就是如此亮眼,人们甚至都不记得他们原来还是状元。

诗人王维是唐开元十九年的状元。王维精通诗、书、画、音乐,作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其诗歌艺术被认为“自李杜而下,当为第一”,绘画则被推为“南宗绘画之祖”,是中国文人画的开启者。

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的书法家柳公权,与颜真卿齐名,有“颜筋柳骨”的美誉。他还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合称为我国“楷书四大家”,其所建立的一整套楷书的规范,今天仍然是人们学习临摹的范本。这位书法大师,是唐元和三年状元。

以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为后人所称道的文天祥,聚兵抗元、忠鲠不挠最终从容就义,这样一位以英武为名的忠愤慷慨之士,也是一名学霸,21岁就高中南宋宝祐四年丙辰科状元。

近代中国的大教育家、大实业家张謇,是清光绪二十年状元。他于及第后次年(1895)即从事实业活动,一生创办了20多家企业、370多所学校,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总长、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总长。

不以状元身份出名的状元还有很多:以“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词句出名的词人张孝祥;工诗能文、词曲并长,平生著述达400余种的杨慎;编著成《植物名实图考长编》22卷、《植物名实图考》38卷的植物学家吴其濬;穷毕生精力主持编纂《续资治通鉴》的毕沅,都是状元及第。只是他们的光芒之闪眼,已经无需状元名号加持。

网上曾有个视频:几位主持人一起参加综艺谈到高考成绩,张蕾表示“我当时是艺术类第一”,没想到尼格买提接茬“我也是第一”,然后康辉说:“谁不是第一?”

搁在古代,这几名“第一”恐怕就“凡尔赛”不起来,先不说那些状元们的含金量更高,而且人家可都是全方位的优秀,假如在历史时空相遇,这些大神们多半会淡淡地招呼:“你好,听说你也是状元?”

文武双全、连中六元……

状元故事一箩筐

作为最聪明勤奋的一群人,600多名状元可谓个个都是有故事的人。

唐朝郑冠是唯一的文武双科状元。长庆三年(823),郑冠一举夺魁成了文科状元,步入仕途,官至户部郎中。到大和二年(828),他又参加了武科举的选拔,在骑射和兵法策略上面都表现十分优异,又夺得武状元的头衔。

状元要成为状元,需要通过六场考试——县考、府考、院考、乡试、会试、殿试。明洪武年间的安徽池州人黄观创下一个纪录——六场考试都是第一名,中状元时才27岁。可谓人挡杀人、佛挡杀佛,没有什么能阻挡他夺得状元的脚步!

若干年后的乾隆朝,来自苏州的钱棨复制了这个传奇,成为第二个“六元状元”,乾隆亲自作诗为其庆贺。

但要说最“牛”的状元还得是西夏李遵顼,他参加了1203年西夏的科举考试,一

举高中状元。八年后,他

废襄宗自立,成为西夏第八

位皇帝,史称西夏神宗。这得

说是状元所能做到的最大官了!唐朝杨凭、杨凝兄弟先后获得状元,成为中国科举史上第一对兄弟状元。没过多久,张式与张正甫兄弟俩又得状元。再没过多久,孔纬、孔缄、孔又先后获得状元。终唐一代,有十九位兄弟状元!

状元亲兄弟,夺魁父子兵——如果说唐朝出现多位兄弟状元的话,宋朝就喜欢父子状元,北宋共有张去华、张师德等三对父子状元。

状元基本凭实力,但有时候运气也很重要。乾隆二十六年(1761),殿试第一名原本是山东人,乾隆觉得老让山东人当状元不好,于是决定把第二名改为第一名,来自陕西的王杰就成为状元。消息传来,山东士子大为不服,有人就出上联挑衅王杰:“孔子圣,孟子贤,自古文章出齐鲁。”没想到王杰立即对答道:“文王昭,武王穆,而今道统在西秦。”其才思之敏捷传为佳话。

当然这只是个故事,因为史载这一科原本第一名是赵翼,赵翼并非来自山东而是江苏人;而“道统”也并未在“西秦”,因为整个清代西北地区就出了王杰这一位状元。

有幸运的就有倒霉的,福建人陈夺得明洪武三十年(1397)丁丑科春榜状元。因该科录取的51名进士都是南方人,遭到北方士子不满。朱元璋疑录取有私,大为震怒,这个狠辣的暴脾气,竟下令将主考官及陈等人一并处死。刚刚及第的陈就这样成了最悲剧的状元郎。

历代状元中,目前内地可见殿试考卷手迹唯一留传后世者,是明代万历二十六年(1598)戊戌科状元赵秉忠。他当年参加殿试时为明神宗御批“第一甲第一名”的考卷真迹,在赵氏后人手中保存近400年,于1983年在山东青州市被发现,现存青州市博物馆。

面对这份状元卷,除了“膜拜”没有第二种感觉。2米多长的正卷,通篇为馆阁体小楷,共2460个字,无一涂改,一气呵成,如同印刷体般端正漂亮,可见答卷者文字功底之深。

将今天夺得头筹的中高考学生称之为“状元”,实际上一直以来有一些争议。此“状元”当然非彼“状元”,但无论哪个时代的“状元”,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唯有刻苦努力,方不负青春和时代。祝愿每名考生都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2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霍去病与‘冠军’:一个英勇称号的千年传承
...斩杀2028人”的骄人战绩;汉武帝闻讯大喜,封霍去病为状元,以表彰他拥护三军的英勇。对于“冠军”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在各项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的,将被誉为冠军。霍去病的“状元”
2024-05-05 20:45:00
聊聊古代科举考试的奇特现象
在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状元、榜眼、探花是最高荣誉的象征。然而,有趣的是,有时候中了探花的人比中了状元还高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探寻这其中的原因。一、科举考试的选拔制度
2024-11-10 20:39:00
细数中国历史上科举状元中的奇人异事
...古代大多数读书人出官人仕的唯一途径,而科举考试中的状元,更是万众仰慕的佼佼者。自隋朝创立科考以来,历代状元有姓名可考者,自唐高祖武德五年的孙伏伽起,到清光绪三十年的刘春霖终,
2024-03-22 14:53:00
中国历史上10大状元排行榜
...前后一共历经1300年,这期间出现了不少具有传奇色彩的状元。本文将为您列举历史上10大状元排行榜,他们各有各自的上榜理由。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考试来选拔文官的国家,科举制度是
2024-01-27 17:09:00
盘点古代科举的“另类”状元们,考第一未必是状元
...而在古代科举场上,也是“意外”频出,考第一未必就是状元。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古代科举的“另类”状元们。“另类”状元第一位状元:孙伏伽,贝州武城(今河北故城)人,唐朝武德五年状
2023-04-19 16:55:00
从状元答卷揭示古代科举的严格与才华的展现
...统治阶级选拨官员的重要制度,今天笔者给大家介绍古代状元的故事。在古代状元是全国科举第一名,而且当时只有进士科第一名才可以叫做状元,由于进士本来就非常难考,这让状元更是难上加难
2023-10-10 08:42:00
历史上哪个省出的状元最多
“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特有产物,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颇具特色的现象之一。据有关文献显示,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上,从唐高祖武德五年(622)至清德宗光绪三十年(1904),
2024-06-08 16:45:00
状元与进士:科举制度下的人生分水岭
...是一种社会阶层的划分。在这条漫长的仕途之路上,考中状元与仅仅中个进士之间的差距,可谓天壤之别。这两者间的分野,不仅仅体现在荣誉和地位上,更是关乎一个人的命运和前途。首先,我们
2024-04-24 06:16:00
...国家存在了一千三百多年。那么如果在科举制度之中中了状元,以现在的教育等级算什么呢。看完长知识了其实这个很难评判,因为如今所设立的这些学位根本没有一个是可以和我们古时候的状元所
2023-05-16 06:3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战中的太原:舍身护村的阎有来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阎有来烈士的家乡娄烦县范家村。(图片由作者提供) 在娄烦县汾河水库上游的石峡沟中,有一处著名的自然景观——“石峡温泉”
2025-08-08 08:10:00
连环画·我家住过八路军⑤|家家都是堡垒户
策划:刘成群监制:张文君 梁海涛统筹:张洪杰 杨佳薇审核:陈红梅 侯艳宁插画:赵燕杰 张培培 宋瑶
2025-08-08 08:27:00
“续元金方”的兴起地 · 心意行药号
心意行药号始于清朝光绪十四年(1888年),由清代医药大师李长灵创立。一百多年来,历经四代传承,以药酒技艺著称于世,是我国中医药领域的一块金字招牌
2025-08-08 10:18:00
山河铭记|桐城发现新四军伏击战关键电报,实证歼灭意大利人史实
大皖新闻讯 近日,桐城市委史志室发现一则新四军在桐城歼灭意大利人的电报,该电报对发生在桐城的范家岗伏击战有详细地描述
2025-08-08 15:14:00
大禹文化①丨大禹是神还是人?
【编者按】大禹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与人文价值。德州是大禹治水重要区域,禹城市因与大禹治水的历史渊源而得名
2025-08-08 16:50:00
“逃”暑热
《逃暑帖》《暑热帖》任淡如绍圣二年(1095)的盛夏,米芾不堪酷热,逃暑于山,他给好友章惇写信,道:“我今避暑于山中,甚为安心舒适
2025-08-08 17:18:00
五代显德五年舍利铜塔
萧山博物馆馆藏文物显德五年舍利铜塔之一五代显德五年舍利铜塔是萧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这两座铜塔分别于1966年、1967年出土于萧山祇园寺的东
2025-08-08 17:19:00
长留学士住西湖
西泠印社“岁青岩”西泠印社“四照阁”孤山“四照亭” 孤山岁寒崖《新建苏文忠公祠记》吴山“感花岩” 净慈寺东坡问茶亭孤山“白苏二公祠”杭州历史上能被称作“西湖长”的
2025-08-08 17:49:00
“这一站,济南!文物研学游”系列活动 第六期精彩回顾
8月8日,由济南市文物保护利用中心精心策划的“这一站,济南!文物研学游”系列活动第六期顺利举行。走进张养浩纪念馆,展厅内的古籍拓片
2025-08-08 22:39: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彦明初定都南京,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都城建设,对今天的南京依然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在大历史的叙事中
2025-08-08 07:46:00
十余年访古积累大量一手资料 100张照片,打开南京“成长史”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从山脉到水系,从古建筑到石刻,从秦汉以前到近现代……古都南京,文学昌盛、人物俊彦,各种历史遗迹如珠玑般散落在大街小巷
2025-08-08 07:46:00
潍县集中营被关押侨民后代向潍坊捐赠集中营日军指挥官手杖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吴昊 王钟玉8月7日,潍县集中营实物捐赠仪式在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博物馆举办。英国籍人士保罗·基尔布莱德及家人将其岳父——潍县集中营被关押侨民罗伯特・杰里米
2025-08-07 23:41:00
激荡八十年的山海回响 | “为人民而战”,汪口蹈海七烈士的如山誓言
大众网记者 宁晓洁 林啸 威海报道在胶东半岛最东端,荣成市宁津街道办事处东南,那片惊涛骇浪的汪口海域,七名八路军战士曾以身躯守护黎明
2025-08-07 10:44:00
李丹平长诗《北海道山神》出版,礼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鲁网8月7日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前夕,潍坊高密诗人李丹平根据二战劳工刘连仁生前经历创作的长篇叙事诗《北海道山神》由新加坡浩宇出版社出版
2025-08-07 15:01:00
电影《长安的荔枝》看来像一场紧凑又扎心的“职场历险记”,把一个小吏李善德为杨贵妃送荔枝的荒诞任务,写得既充满烟火气,又藏着对人性和当时体制的叩问
2025-08-07 15: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