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聊聊明朝大儒请女婿吃饭发生的趣事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16 14:06: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古时神童并不少见,程敏政便是其中之一,他很早就开始在翰林院当中读书,也积攒了一身的本事,成为了享誉大江南北的才子。

在对联方面,程敏政也从不在话下,据说,他当年用寥寥数语便成功折服了老丈人,成功抱得美人归。

聊聊明朝大儒请女婿吃饭发生的趣事

相隔25年的神童

程敏政在十岁那年便以“神童”美名为巡抚所推荐,从而直接进入翰林院当中读书,这也为他大好前程埋下了伏笔。

他所在的徽州也向来就是钟秀之地,在历史的发展中,这里还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新安文化,况且早在南宋时期,徽州人朱熹便在这里强调“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更是促成了当地追捧文化的优良传统。

当然,程家并非等闲之辈,他的父亲程信就是通过科举成为了进士,并在后来因为抗击蒙古贵族瓦刺部及镇压西南少数民族起义有功,成功升任为南京兵部尚书兼大理寺卿。

聊聊明朝大儒请女婿吃饭发生的趣事

家中能产出一位如此“神童”,自然和程信的悉心教育有着极大的关系,他在对付孩子这方面可谓颇有心得,甚至还专门总结出了一套“严而有法”的模式,使得程敏政的水平水涨船高。

在程敏政小的时候,他的对联能力就十分了得,因此还衍生了不少传说故事。

据说,由于当地巡抚侍郎罗绮听说程敏政非常能文善对,便特意向英宗皇帝推荐了此人,英宗皇帝也对神童十分感兴趣,就想试试真假。

因此,年幼的程敏政就这样来到了宫里,由于那会他的身高不够,很难跨过宫门,英宗见状,立即说道“书生脚短”,没想到程敏政几乎在不假思索的情况下说出“天子门高”。

聊聊明朝大儒请女婿吃饭发生的趣事

在用膳的时候,御膳房太监端着螃蟹走来,英宗见状又出一对联:螃蟹一身甲胄。

听罢,程敏政又立即脱口而出:凤凰遍体文章。

英宗对程敏政的才能十分满意,因此特意给了他进入翰林院读书的机会,得到皇帝赏识的人必然是天下所追捧的对象,程敏政也凭借如此本事牢牢把握住了“神童”之头衔。

如此才子,也将自己的本事充分运用在生活之中,他娶媳妇这件事就充分得到了体现。

程敏政在翰林院的时候,大学士李贤就看中了他的才能,也非常器重他,希望能将他招为自己的女婿。

聊聊明朝大儒请女婿吃饭发生的趣事

李贤找到了个机会便请来程敏政来到家中做客,到了吃午饭的时候,李贤指着桌子上的藕片说了一句:“因荷而得藕。”

聪明的程敏政很快意识到了其中的两层意思:一来是字面意思,表达了有了荷花才能生出藕片;而来则是谐音,因“荷”与“何”为谐音,“藕”又与“偶”谐音,表达了“凭什么来为自己娶到一位好妻子呢?”

此外,程敏政的情商也比较高,他早就看出李贤对自己有招女婿的意思,他也提前打听过,对方的女儿确实也是一位才女,双方非常般配,只是不太好贸然开口,如此有了机会,程敏政自然不肯错过。

稍加思索后,程敏政便来了一句下联:有杏不须梅。

聊聊明朝大儒请女婿吃饭发生的趣事

一旁的客人在听到了下联后却不以为然,认为这样的对联实在太过一般。

其实,程敏政说出的这句话同样也是一语双关,一层意思是说“有了甜杏就不需要酸梅了”,另一层意思同样是谐音,表达出“是我三生有幸,得到了未来岳父大人的关照,就不需要媒人了。”

同样满腹经纶的李贤很快就明白了程敏政的意思,当即乐得哈哈大笑,因为他知道,这位女婿已经是十拿九稳了。

没过几年,李贤就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程敏政。

此时,另一位神童也正在成名的路上,只是那时的他们还互相不知道,今后他们的人生会有那样痛彻的交集。

1486年,16岁的唐伯虎被送去参加了苏州府的府试,并且考取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聊聊明朝大儒请女婿吃饭发生的趣事

府试的级别已经是非常高了,这是由各知府主持的考试。

正当唐伯虎踌躇满志的时候,唐家却遭遇了变故,他的人生似乎和一直稳定的程家有了区别。

那几年,唐伯虎的父亲、母亲、妹妹、妻子全部都相继病逝,他唯一的生活动力便成为了在科举中一展雄风,29岁那年,他去参加了三年一次的应天府乡试,并且考中了第一名解元,世人还称他为“唐解元”。

当然,若是想要在从政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自身实力还是必须要强硬的,否则也无法使世人信服。

在此之前,程敏政已经在这条路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成化二年,22岁的程敏政中了榜眼,由此被授予翰林院编修,彻底在翰林中站稳脚跟。

聊聊明朝大儒请女婿吃饭发生的趣事

那会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学问该博称程敏政,文章古雅称李东阳。

他的大名能流传如此之久,并不是因为官做得多高,而是因为他在学术领域的贡献实在是令人望尘莫及。

为官期间的程敏政一方面会做好在翰林院编修和侍讲学士的职责,而另一方面则会将全部的精力投身于编辑文献以及刻书业当中,这些工作都非常有意义。

对于文化人来说,他们不仅要让自己的著作流传于世,还同样得维护学术师承,保存住先贤的著作,对于他的家乡徽州来说,这些也是极为重要的,最起码如此能促进徽州文化的兴旺。

聊聊明朝大儒请女婿吃饭发生的趣事

而且,程敏政还完善了宗谱系,44个宗支构成具有明确谱系联系的44房关系,使得徽州程氏第一次形成了严整的总谱系关系。

不少流传下来的徽州地方文集、方志、笔记等都和程敏政有着重要的关系,今人去研究和了解徽州文化以及中国学术思想史都很难绕开这个人物。

比如程敏政原刻于1497年的《新安文献志》便是徽州最为原始的地方文献总汇,分为甲乙两集。

其中甲集为文部,记录了徽州先贤的诗文,也可称得上是一部徽州诗文总集。

而乙集为献部,则记录了徽州先贤传下来的不少资料。

无论是甲集还是乙集,里面都保存着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这对于探索徽州文化特别是历代先贤的言和行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后人对这部文献的评价都十分高。

聊聊明朝大儒请女婿吃饭发生的趣事

从南北朝以后新安一地文章1138篇和诗1053首全部记录在其中,当今徽学领域研究的所有问题几乎都记录在其中,内容中也对徽州文化各种现象进行了全面的整合和展示。

在学术思想方面,程敏政的贡献更是极大的,他最大的贡献就是编撰了《道一编》。

在内容中,他更是提出了“学者治学”的思想,其思想光辉一直影响着后来的学者。

聊聊明朝大儒请女婿吃饭发生的趣事

两位天才的陨落

纵观程敏政的一生,他虽然在仕途方面没有太大的建树,却在文献编辑和刻书方面做了极大的贡献,他所编辑的图书内容非常丰富,也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无愧于明代徽州一位杰出的文献学家。

在浓郁的学术氛围之下,程敏政同多位文人雅士都有过密切的交往,诸如李东阳、吴宽等。

程敏政曾追随李东阳写下了大量的诗文,比如《与李宾之游海云寺后园》、《西涯十二泳为李宾之太史赋》等等,内容中的景色都十分优美,颇有江南韵味。

在和这些文人神交的过程中,总有不少诗句流传出来,为后人津津乐道。

在朝廷僚友的圈子中,程敏政总是能够以文采服人,可若是光看从政期间,程敏政却有个小毛病:傲视同僚。

聊聊明朝大儒请女婿吃饭发生的趣事

朝廷中几乎每个为官者都有自己的人脉圈子,有人十分推崇程敏政,就有人会想方设法拖他下水,其中傅瀚就是其中一位。

傅瀚就曾看程敏政文采斐然,便想着讨好他,可程敏政就非常不给面子,他所结交的人个个都是有文化的,对于这种趋炎附势的,一般情况下程敏政还真的看不上。

没想到,梁子就这么结下了,不过那会的程敏政还没有往心里去。

就在程敏政将要被提拔为礼部尚书的时候,傅瀚却怀恨在心,在暗中使绊子,直接导致了程敏政葬送了大好前程。

傅瀚所抓住的“小辫子”,便是赫赫有名的“考场舞弊案”,其中一个重要人物,便是家喻户晓的唐伯虎唐寅。

聊聊明朝大儒请女婿吃饭发生的趣事

在同一时期,来自徽州的程敏政和来自苏州的唐伯虎都是名满天下的俊才,似乎所有人都觉得他们必将前程似锦。

唐伯虎要比程敏政年轻25岁,他的家世也没有程敏政那般显赫,顶多算是小生意人家。

可在封建王朝当中,商人的地位始终不能算高,唐伯虎的家中也希望孩子能够通过科举改变命运。

1486年,年近16岁的唐伯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苏州府学,这也让唐家看到了希望。

10年之后,26岁的唐伯虎在南京参加了乡试,并且考了个第一名,按照当时的科举规则,第二年唐伯虎就能赶赴京城参加会试,已有“江南才子”之名的唐伯虎也是万众期待,他若是考不上好成绩那才令人意外。

聊聊明朝大儒请女婿吃饭发生的趣事

待到学子们抵达京城后都要纷纷活动活动,专程去拜访一下当朝的官僚。

唐伯虎也没有例外,他所拜访的正是赫赫有名的主考大人程敏政。

其实,这样的活动只能算得上是“潜规则”,千万不能张扬,若不然真的高中了,反而还会被人诟病,落下话柄。

可唐伯虎的脑海中都是文采,对于政治上面的事情根本不熟悉,再说他对自己的才能也是了如指掌,凭借本事也能取得不俗成绩,便也开始“飘”了。

在京城,唐伯虎压根不加以掩饰,有的时候甚至还直接带着礼品招摇过市,尤其是在酒过三巡之际,他甚至还对考题大加推测,充满了年少轻狂的韵味,这也为他今后遇到的祸患埋下了伏笔。

聊聊明朝大儒请女婿吃饭发生的趣事

1497年的试卷也是相当之难,出题人正是程敏政,他所出的第三道策论题可谓十分偏门,几乎所有苦读多年诗书的学子都对着题目目瞪口呆,谁都不知道如何作答。

唐伯虎却对这道题了如指掌,他本来就是不按常理出牌的人,自然不会掉到书本的俗套中去。

然而,有学子发现此前唐伯虎在高谈阔论之间似乎提起过这道题目,顿时有了推测:在考前唐伯虎曾专门拜访过主考官,他也押中了题目,莫不是程敏政将题目泄露给了唐伯虎?

考试结束后,有关“程敏政向唐伯虎泄题”的事情便闹得沸沸扬扬,专管监察的户部给事中专门就这件事向皇帝作了汇报,并且指出了唐伯虎可能出现的问题。

聊聊明朝大儒请女婿吃饭发生的趣事

弘治皇帝对此也十分重视,毕竟科举考试是关乎寒门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若是此事处理不好,闹大了甚至能动摇到统治的根本。

就这样,皇帝亲自下令要求将这件事查个水落石出。

这种事还是需要证据,礼部的人大多觉得顶多算是捕风捉影,可主考官程敏政还是被勒令停止阅卷,朝廷将李东阳派来继续判卷。

调查结果水落石出:程敏政所勾取的录取名单中并没有唐伯虎的名字,看来双方并没有存在私下交易。

和唐伯虎一同在京中游玩的富家子弟徐经由于遭不住严刑拷打,随口说出自己买通了程敏政的家奴弄到了考题,可除了证词之外,皇帝还是找不到其他证据来定程敏政的罪。

聊聊明朝大儒请女婿吃饭发生的趣事

最终,唐伯虎被安排到浙江去当“吏”,唐伯虎却并没有领情,他放弃了踏入官场的机会。

另一边,傅瀚暗中以“科举舞弊”针对程敏政,使得也被勒令退休,失去了继续向上爬的好机会。

同样一场科举考试,让同时期的两位旷世奇才都毁掉了政治前程,唐伯虎此后的生活更是充满了潦倒和困顿,也正因如此,他的名声才在后世获得了巨大提升。

江西南昌的宁王听说唐伯虎的才华,还要将他召为幕僚,就在唐伯虎重新整理心情准备大干一场时,却“倒霉”地发现了宁王有造反的迹象,于是只好装疯卖傻被遣回了老家。

聊聊明朝大儒请女婿吃饭发生的趣事

之后,宁王还真的造反兵败被杀,唐伯虎却有幸躲过了杀身之祸。

这一事件之后,唐伯虎便只好以卖画为生,可孤傲的性格却使得他穷困潦倒,在仅仅54岁时便离开了人世,遗憾的是,他在生前并没有受到重视,直到死后才渐渐被赏识。

程敏政也是十分难受的,他前半生享受了无限荣耀,却在晚年栽了跟头,若不是唐伯虎,他想必也是能善始善终的。

程敏政在经受了这样的打击后没过多久便抑郁而去了,这两位原本不认识的神童,命运都充满了悲哀的色彩,这是那个时代的“幸”,同样也是“不幸”。

聊聊明朝大儒请女婿吃饭发生的趣事

在程敏政死后,还是被赠以礼部尚书,可这一切实在来得太迟了。

当时文学圈的人也都认为程敏政是被冤枉的,按照程敏政的为人来看,他也确实做不出这样的事情,再说唐伯虎的家庭情况也无法拿出足以让程敏政泄题的筹码,这件事本就是无稽之谈。

然而,皇上的决定已经下了,他们纵然有万千才华,也无法撼动皇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6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古人的含蓄与文化:程敏政的仕途沉浮
...女婿就是程敏政。程敏政何许人也?他和明朝风流倜傥的唐伯虎有着说不尽的关系。程敏政受父亲影响,在官场上一副宁折不弯的形象,这固然受到君主喜爱,也为他招来不少麻烦。他官至内阁大学
2023-12-01 14:55:00
明朝科举的“泄题风波”,两个考生因此改变历史
...平的诗词歌赋一举以苏州第一的成绩考中了秀才。后来,唐伯虎又参与了南京乡试,成为了一名解元。那场考试的主考官是梁渚,看着唐寅的答卷,梁渚异常欣喜,深感此人乃不可多得的才子。唐寅
2023-04-20 15:42:00
江南才子唐伯虎的坎坷人生
说起唐伯虎,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还有赖于影视剧的传播。不过影视剧的传播有好有坏,好处是让更多人知道,明朝有位大才子叫做唐寅,字伯虎。坏处就是,很多人其实并不了解真实的唐伯虎
2023-10-30 14:50:00
唐伯虎才情无双,为何却没能够金榜题名呢?因为他的一句话
...了有才情的人金榜题名。在明朝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才子,唐伯虎,唐伯虎的才情无双,但是唐伯虎却没有能够金榜题名!这件事情让人们非常的遗憾,因为按照唐伯虎的才情,考中一个进士是一个非
2023-05-10 10:55:00
真实的唐伯虎是命运多舛的苦命人还是电视剧里的风流才子
提起唐伯虎,相信大家对他的第一印象就是“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历史上真正的唐伯虎,少年成名,诗书画俱佳。绘画与沈石田、文徵明、仇英齐名,称“明四家”;诗词曲赋与文徵明、祝允明、徐祯
2022-12-25 19:29:00
历史上真实的唐伯虎真的是风流才子吗? 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1514年,45岁的唐伯虎赤身裸体,狂奔在南昌的闹市街头。他一边跑,一边色眯眯对着路过的美女傻笑,众人纷纷侧目,大骂他“有辱斯文、不要脸、就是个疯子”,眼看身边看热闹的人越聚越多
2023-01-09 21:47:00
大才子唐伯虎考场作弊毁掉一生,连仆人都嫌弃他
提到,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唐伯虎。我们的影视与民间传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多情风流的唐伯虎,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人尽皆知。但是,真实的唐伯虎是这样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个真实的
2023-01-31 14:22:00
...通过走旁门左道一举中地。其中,就包括了著名的大文人唐伯虎和他的朋友徐经、汪大燮。为了防止考生作弊,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在唐朝时期,建立了锁院制度。那么,何为锁院制度?朝廷规定
2023-07-22 16:59:00
提起唐寅,人们就会想到《三笑》中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以及那个为追求喜爱的女性而甘愿卖身为奴的风流才子的艺术形象。上述故事最早见于明项元汴所著《蕉窗杂录》中《三笑姻缘》。《三笑姻缘
2023-08-30 16:3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