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趣谈北宋状元的故事,宋祁用一首词抱得美人归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4-25 10:49:00 来源:戏说三国

又是一年高考季。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金榜题名,是莘莘学子们的共同夙愿。作为一种比较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高考虽然和古代的科举制度有着本质的不同,但也有诸多相似之处。今天,小编就结合电视剧《清平乐》中几位科举状元出身的北宋名臣,和大家分享几则北宋状元的趣闻轶事。

一、“状元兄弟”宋庠宋祁:哥中状元因年长,弟得佳人词结缘

宋庠(xiáng)、宋祁兄弟祖籍湖北省安陆,其高祖宋绅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商丘),都是北宋名臣,文学家,史称“二宋”。哥哥宋庠官至宰相,弟弟宋祁官至工部尚书。兄弟二人同朝为官,论官职,哥哥的地位高一些,但论文采,弟弟宋祁更胜一筹。

趣谈北宋状元的故事,宋祁用一首词抱得美人归

宋庠、宋祁兄弟于公元1024年(宋仁宗天圣二年)同年参加科举考试,同举进士,礼部拟定宋祁第一,宋庠第三。但名单报到朝廷后,当时临朝执政的刘太后觉得弟弟不该排在哥哥前面,就将宋庠定为头名状元,将宋祁定为第十。当时人们称呼他兄弟二人为“二宋”,以大小区别他们。“章献太后不欲以弟先兄,乃擢庠第一,而置祁第十。人呼曰"二宋",以大小别之。”(《宋史》)

当时,宋庠28岁,宋祁26岁。就这样,因殿试后刘太后一句话,宋祁与状元失之交臂,而哥哥宋庠却阴差阳错成了状元,而且,还成全了他另一个最大的美名:连中三元——此前,宋庠已经在乡试、会试中连得第一。

趣谈北宋状元的故事,宋祁用一首词抱得美人归

虽然宋祁因两岁之差惜丢官方状元之名,但时人并没有忘记他的才名,无论朝廷还是民间,都认为宋祁仍然是名符其实的状元郎,因此都称呼宋庠、宋祁兄弟为“双状元”。为了纪念这对历史上有名的兄弟状元,后世在他们的家乡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城西北建立了两座高塔,取名“双状元塔”,当地就叫双塔镇。

宋祁为官敢于直言上谏,他曾针对困绕北宋仁宗时期的时政弊端“三冗三费”问题,提出上疏,谏言朝廷精兵简政,节约财政。他还针对当时朝廷西北面临的西夏边患,连续上书《御戎论》七篇,提出巩固边防策略,名声大振。

不过,宋祁最为有名的,还是他的文学才能。他和欧阳修合撰的《新唐书》,传承至今,是正史《二十四史》之一。

趣谈北宋状元的故事,宋祁用一首词抱得美人归

他因一词留下千古句,一词抱得美人归,更是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

红杏枝头春意闹,流传千古。这一佳句出自宋祁词作《玉楼春·春景》: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这首词上阕四句写的是作者春游看到的早春美景,下阕抒发感情,感慨春光难留,寄托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表达了作者感叹人生短暂、及时享受人生的愿望。

特别是“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动静结合,意境鲜明,倍受时人和后人推崇,成为千古名句。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评论说:“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清代诗人刘体仁称“一‘闹’字卓绝千古。”

宋祁也因此而被称为“红杏尚书”。

趣谈北宋状元的故事,宋祁用一首词抱得美人归

因词结缘得佳人,传为佳话。宋祁以词闻名朝野,一次回家卟上,正遇上朝廷仪仗车队,宋祁连忙避让,忽然听到有人娇柔地喊了一声:“小宋。”宋祁循声望去,只见仪仗车中一个妙龄宫女对她嫣然一笑,然后放下了车帘。

宋祁回家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便即兴赋词一首《鹧鸪天》:“画毂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金作屋,玉为笼。车如流水马游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表达自己偶遇美人却不能再相见的怅然若失之情。

这首词很快传唱出去,宋仁宗得知事情原委后,随口问当时开口喊“小宋”的侍女是谁?那个宫女略带羞涩地承认了,并解释说:“当天侍宴路上遇到一人,听大臣们说那就是小宋,就忍不住叫了一声。”

趣谈北宋状元的故事,宋祁用一首词抱得美人归

仁宗听后也哈哈大笑。几天后,仁宗召宋祁上殿,特意提起此事,宋祁既恐慌又羞愧,连忙请罪。宋仁宗却风趣地说:“‘更隔蓬山几万重’,蓬山其实并不远啊。”然后就把那个宫女赏赐给了他。宋祁因词喜得佳人,遂成为一段佳话。

二、冯京两娶宰相女,才貌双全“冯三元”

冯京是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昌)人,也是宋朝最后一位三元连中的状元。冯京从小聪颖好学,而且外表英俊豪迈,才貌出众,读书过目不忘。“京自幼卓异,隽迈不群。稍长入学,举目成诵。”(《宋史》)

公元1049年,冯京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连中解元、会元、状元,三元及第,被称为“冯三元”。

趣谈北宋状元的故事,宋祁用一首词抱得美人归

北宋时经济社会比较繁荣,人们的思想也相对开放,婚娶不讲究门第出身,加之朝廷实行以文治国,文人士大夫社会地位很高,所以,社会上流行“榜下捉婿”,每逢科举发榜时,上至朝臣权贵,下至富绅大户,都争相挑选登第进士做女婿,民间称之为“捉婿”,很有现代吊“金龟婿”的味道,成为当时一种别具特色的婚姻文化。

冯京才华横溢,又相貌英俊,自然成了达官贵人和地主绅士的首选目标。殿试前,京城就私下议论,本届状元非冯京不可。

当时,张贵妃正受宠,其伯父张尧佐官居龙图阁直学士、户部侍郎,就先下手为强,还没等殿试开考,就将冯京请到家中,摆酒设宴,说他有一个女儿尚未婚配,愿将女儿嫁给他。还将一条金腰带送给冯京,欺骗冯京是皇上所赐。

趣谈北宋状元的故事,宋祁用一首词抱得美人归

虽然国丈亲自出马求亲,但因为张贵妃的关系,当时他的名声并不好,所以冯京婉言谢绝了这门亲事。

据说,求亲被拒后,张尧佐恼羞成怒,私下偷偷联络考官,想在殿试中让其落榜。但聪明的冯京早就料到了这一手,所以就在殿试考卷中动了手脚:将“冯”字的两点挪到了“京”字前,“冯京”变成了“马凉”。

殿试结果公布后,第一名是马凉。张尧佐正暗自高兴,没想到站出来的却是冯京,张尧佐这才恍然大悟,知道吃了个哑巴亏。但事已至些,也无可奈何。后来,“错把冯京当马凉”也就成了流传至今的谚语。

趣谈北宋状元的故事,宋祁用一首词抱得美人归

冯京不畏权势,拒绝当朝国丈的故事,也成为当时京城里的美谈。不过,冯京最终还是没逃过“榜下捉婿”这一关,只是这次的“捉婿”主角是名声俱佳的当朝宰相富弼。

富弼是洛阳人,北宋名相、文学家,年轻时就有“洛阳才子”之美誉,深受范仲淹、晏殊等名臣器重。晏殊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趣谈北宋状元的故事,宋祁用一首词抱得美人归

富弼爱才心切,冯京仰慕富弼的名声,两人一拍即合,冯京不久就娶富弼的女儿为妻,成了富弼的爱婿。不仅如此,后来,妻子病故,富弼又将另一个女儿嫁给冯京。这样,冯京先后娶了富弼的两个女儿为妻,在历史上留下了“两娶宰相女,三魁天下元”的千古佳话。

三、“诚信状元”王拱辰:旧女婿为新女婿,大姨夫作小姨夫

看过电视剧《清平乐》的人都记得这样一个细节:公元1030年,欧阳修参加科举时,信心百倍中状元,还特意做了一件状元袍,结果被同舍的进士王拱辰偷偷穿在了身上。殿试揭榜后,高中头名的果然是王拱辰,欧阳修只得了第14名。

趣谈北宋状元的故事,宋祁用一首词抱得美人归

据时任主考官的晏殊回忆,欧阳修未能夺得状元,主要是因为他年轻气盛,考官们想借此挫挫他的锐气,使他以后能更好地成才,但正史并无此类记载。《宋史》对王拱辰中状元的记载是“元名拱寿,年十九,举进士第一,仁宗赐以今名。”(《宋史》————19岁中状元,名字还是宋仁宗亲赐的。可见仁宗对他的看重。

宋仁宗为什么如此看重王拱辰呢?原来这里面还隐藏着一个“诚信状元”的故事。

殿试结束后,宋仁宗看到王拱辰的文章立论新颖,见解独到,文笔优美流畅,,当场钦定王拱辰为头名。后来,宋仁宗将前三名都召到殿中,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宣读殿试名次。

其他两人都跪拜谢恩,王拱辰不但没有谢恩,反而主动对皇帝说:“请陛下将头名判给别人吧,因为这次的考试题目此前我刚好做过,所以侥幸得了头名。如果我不说出这事,就是不诚信,即便当了状元,也会败坏了自己的品行。”

趣谈北宋状元的故事,宋祁用一首词抱得美人归

宋仁宗听了王拱辰的解释,深为他的诚实所感动,于是就说:“你的文章确实出众,你之前做过此题,也正说明你勤奋博学。况且,你能说实话,诚信做人,这比才华更可贵,这才是状元应有的德才兼备品质。”

这就是历史是有名的“诚信状元”的故事。此后50多年间,王拱辰“数论事,颇强直”,公私分明,不畏权势,直言敢谏,以自己诚信正直的品格和出众的才能,成为一代名臣。

和“两娶宰相女”的冯京相似,王拱辰也是被“榜下捉婿”的状元郎,而且也是先后娶了名臣的两个女儿。所不同的是,王拱辰的婚姻,曾受到过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的戏虐。

趣谈北宋状元的故事,宋祁用一首词抱得美人归

王拱辰和欧阳修是连襟,都是北宋名相薛奎的女婿。王拱辰娶了薛奎的三女儿,欧阳修起初娶了恩师胥偃的女儿,但新婚不久妻子就病故了,后来续娶了薛奎的四女儿,二人于是就成了连襟关系。

后来,王拱辰的妻子病逝,薛奎又将自己的五女儿嫁给他。这样,王拱辰就由原来的“兄”变成了“弟”,欧阳修为此写诗调侃他说:“旧女婿为新女婿,大姨夫作小姨夫。”成为时人和后人津津乐道的一桩趣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25 13:45:3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趣谈古代奇葩事
历史总是充满着各种变数,有时让人忍俊不禁,有时又让人啼笑皆非。历史的荒唐往往包含着哭中带笑的悲情。一、榜下捉婿宋朝真宗年间,有一个叫范玲孙的人高中状元,当时的宰相毫不犹豫地将他纳
2024-03-23 17:12:00
他战胜苏轼拿下状元,却仅一首诗传世
...的人击败了苏轼等四位文学家当了状元,但是章衡却只有一首诗传世。然而对于皇帝将章衡封为状元这件事,苏轼也十分服气。神仙混战的科举自从唐朝确立科举考试的制度以来,为统治者甄别遴选
2023-04-09 13:33:00
本文转自:福州晚报□闽都地名趣谈话说“洪塘”洪塘,是个地名。奇怪的是许多地方都爱用。从福州城区东行或西去,都可以在路上看到“洪塘”的地名牌。马尾区的亭江镇有个洪塘村,连江县的长龙
2024-01-27 08:04:00
北宋状元时彦才高八斗,仅一首词流传于世,却写尽相思之苦
...好过,事业充满坎坷不说,以文采著称的他也仅仅只留下一首词——《青门引·寄宠人》传世。但是,我们却不得不说这首思念之词乃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它不仅获得了大众的称赞,同时也引起了大
2023-04-23 19:15:00
...名扬天下。外出求学,卢肇把家里的重担托付其弟,写下一首《送弟》的七绝诗,鼓励其家贫不忘致学。诗曰:去日家无担石储,汝须勤苦事樵渔。古人尽向尘中远,白日耕田夜读书。在咏物诗《杨
2023-09-08 03:35:00
曾棨:朱棣钦点的双料状元,千杯不醉显风采
...谓是千杯不醉,而且喝完酒后诗文更加出色。下面就欣赏一首他的诗篇:《廷试》晓开三殿降丝纶,衮冕临轩策小臣。红烛影催金阙曙,紫霞香泛玉壶春。云霄九万扶摇近,礼乐三千制作新。浅薄未
2024-02-08 05:26:00
乾隆出题考生交白卷为何成状元
...?人一生倘若活一百岁,并且出生当天就会作诗,一天做一首,也不过三万六千五百篇。而乾隆帝一生作诗四万多首,可见一天作诗十几首的情况是司空见惯了。因此个人怀疑:乾隆帝的这些诗,自
2023-07-22 20:27:00
...,就是没有用来喂猪的酒糟。道士听后,笑着在墙上提了一首打油诗:天高不算高,人心第一高。井水做酒卖,还道无酒糟。从那之后,那口井再也不出酒了。老子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
2023-08-21 20:52:00
...喝酒;酒后,他们便又开始吟诗唱和。其中,王十朋作了一首题为《酬陆宰用梁尉韵》的七言律诗,道是:收拾湖山付管城,士衡独步张文盟。涌泉诗思逼人捷,屑玉笑谈终席倾。 天色亦缘吾辈
2024-03-27 14:0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
康熙生父是洪承畴?乾隆、光绪身世也成谜?清史专家:均是谣言
大皖新闻讯 连日来,一则“康熙生父可能是洪承畴”的消息在网上广泛流传,并引发热议。对此,11月7日,大皖新闻记者专访了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25-11-07 19:5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日前,在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六周年之际,茅盾文学奖与鲁迅文学奖双奖得主、著名作家徐则臣携新作《域外故事集》做客南京世界文学客厅
2025-11-07 07:50:00
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
南京市档案馆物证还原英烈隐秘岁月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吴石烈士户籍卡。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杜文双 摄南报网讯(记者祝东秀苍淑珺通讯员王伟朱亚东)热播剧《沉默的荣耀》凭借对吴石将军潜伏历程的真实还原
2025-11-07 07:5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嘉祥县孟姑集镇岳楼村的岳氏家祠。这座祠堂始建于康熙二十五年,康熙皇帝为表彰岳峰秀的清正廉洁
2025-11-06 09: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