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明朝这两个倒霉的考生,因籍贯问题接连痛失会元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21 11:01:00 来源:戏说三国

自隋唐科举制度实行以来,科举考试逐渐成为了国家取士的主要手段,它一方面为国家选拔人才提供了广泛的空间,另一方面也为天下学习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入仕环境。任何人,不论出身如何,只要你有真才实学,都可以通过参加科举考试入朝为官,进而光宗耀祖、匡扶社稷。可以说,科举制度的施行,不论是对国家还是对读书人,都是一件极为有利的事情!

明朝这两个倒霉的考生,因籍贯问题接连痛失会元

当然了,从历代科举的情况来看,对于广大学子来说,真才实学只是一个必要条件,也就是说,有了真才实学也不能必然保证一定能够考上或者说能够取得一个好成绩。事实上,科举考试的不确定因素很多,一个人的出身、名字、长相等等都有可能成为关键的决定性因素,因为这些因素而吃亏的考生也不在少数,明朝永乐十三年的一场会试中,就有两个倒霉蛋因受籍贯出身、名字的影响而接连痛失会元,可谓冤到家了!这两个悲催的倒霉蛋就是陈循和林文秸。

明朝这两个倒霉的考生,因籍贯问题接连痛失会元

受出身影响的倒霉蛋——陈循

陈循(1385-1464),字德遵,江西泰和人。要说学识,陈循还是有的,因为在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这场会试当中,原本他才是会元(第一名)的最佳人选,然而等到拆卷时(考卷原本是密封的,主要是将考生的信息遮起来,以防考官利用职务之便,评卷有失公允,优亲厚友),惊奇地发现,陈循的籍贯竟然是江西泰和!不巧的是,当年这场考试的主考官梁潜、王洪偏偏也是江西泰和人,也就是说三人是老乡!

在古代充满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官场中,要想长盛不衰,孤胆英雄是不够的,必须要以一定的关系将自己与别人的命运捆绑起来,大家结成一个命运共同体,才有可能经受得住未来无数未知的挑战和考验,才有可能在官场中长久生存下去。而官场中这两种关系是最为牢固的,那就是师生关系和老乡关系。

明朝这两个倒霉的考生,因籍贯问题接连痛失会元

首先是师生关系。作为主考官,当年考中的考生都算是他的学生,这些考生在高中之后,按照惯例,是要去考官家里拜码头的,一来呢,向考官致谢,二来呢,向考官传递一种政治讯号:学生以后就跟着老师您混了,还望老师多多提携!这时,作为老师也要大度地表示:以后大家都跟着老夫,一切由老夫罩着!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以师生关系为基础的政治团体;其次是老乡关系。这个就很好理解了,所谓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互相之间能帮衬就帮衬着点,毕竟大家都是一个地方出来的,都不容易!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以老乡关系为基础的政治团体。一直以来,这些以师生关系和老乡关系为基础的政治团体就形成了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而大多数所谓的党争、权力之争都是以此为基础展开的。

明朝这两个倒霉的考生,因籍贯问题接连痛失会元

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这场会试当中,两个考官都是陈循的老乡,这要是在官场,应该说陈循的运气算是好到爆了!可在考场,遇到两个老乡主考官,只能说陈循流年不利了,这恰恰是科举考场上的大忌!因为作为主考官,点中老乡的考卷,即使整个过程操作再透明、考生再有才学,都有可能给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留下口实,说你偏私废公,给自己带来无尽的麻烦。因此,梁潜和王洪为了避嫌,只得委屈陈循,取消他的会元称号,另授他人,眼看着即将到手的会元,就这样悄悄地从陈循的指缝中溜走,真是倒霉!

明朝这两个倒霉的考生,因籍贯问题接连痛失会元

受名字影响的倒霉蛋——林文秸

在这场考试中,本来陈循就够倒霉的了,但竟然还有比他更倒霉的人,那就是林文秸(念jie二声),因为陈循落选会元后,本来是准备让第二名的林文秸替补上去的,如无意外,林文秸将成为当年的,然而,他终究还是落选了,究其原因,只因为一个奇葩得不能算作理由的理由!

原来,主考官觉得林文秸的“秸”字比较生僻,生怕人家念不来,万一放皇榜的时候唱名(相当于现在选举的唱票)的人念错,不仅尴尬而且还有辱国体!因此,他们又牺牲了林文秸,取消了林文秸的会元资格,最后将原本排在第三名的洪英定为了会元。就这样,林文秸成了继陈循之后的又一个倒霉蛋!

明朝这两个倒霉的考生,因籍贯问题接连痛失会元

结语:一场原本非常严肃的会试,却因两个奇葩的理由,竟然令两个才华横溢的年轻学子接连痛失会元,也是够倒霉的了!当然了,是金子总会有发光的时候,在接下来的殿试中,陈循还是凭借着自己的真才实学,成功夺得了当年的状元,只是他原本是有机会冲击读书人最高荣誉——“连中三元”称号的(他在乡试当中就是解元),却因自己的籍贯问题,一切都幻成了泡影,着实可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21 13:45:2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古代唯一一个“连中六元”的人是谁
“连中三元”是指接连考中解元、会元、状元。而“连中六元”又是什么呢?在参加乡试之前,考生必须要先参加县试、府试和院试,而这三场考试又被统称为童试。只有通过院试的人,才有资格去参加
2023-04-22 13:59:00
此人寒窗苦读数十载,当状元20天后被车裂
...上下令把这批考官和南方考生全部给处罚了,其中刘三吾会元宋琮、探花刘谔等被发配充军了,另外还有一批人被砍头了,而作为状元的陈安阝更是受到了车裂的处罚。直到最后陈安都搞不明白这件
2023-06-08 09:31:00
科举考试“连中三元”难如登天,明朝仅有三人做到,他们是谁?
...在科举考试中,连续取得乡试第一(解元)、会试第一(会元)、殿试第一(状元)。因此后来“连中三元”就用来形容,一个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在我国古代科举考试中,一共也只有21人三
2023-04-20 15:39:00
明朝最冤状元郎是谁,为何当了20天状元就被车裂而死
...的重要途径。乡试的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的第一名成为会元,殿试的第一名称为状元。那时的考试不会给偏远地区的人加分,考试也还算公平。所以,能考取状元的人是十分了不起的人,前途也是
2023-08-09 22:32:00
唐伯虎才情无双,为何却没能够金榜题名呢?因为他的一句话
...也相信自己很可能成为又一个连中三元的人。就是解元,会元,状元,在历史上能够连中三元的人寥寥无几。唐伯虎在京城备考的这段时间,根本就没有怎么备考,相比于其他的考生,唐伯虎是轻松
2023-05-10 10:55:00
从南北榜到定额取士,明朝如何保证科举的公平性?
...富的南方富饶,北方文人平均文化水平低于南方文人。在明朝也是如此,科举考试取南方文人的数目要远远大于北方文人,因此激起民愤,明朝朝廷不得不做出南北榜这种区域公平的制度改良,并在
2022-12-17 12:01
天才张居正、唐伯虎告诉我们,磨难对于天才有多重要
...将“连中三元”定为自己的目标,赴京赶考,势必拿下“会元”!但是令他没有想到,当他考中会元的同时,他的一生也因此报废。在考取会元之前,唐伯虎也跟考取解元之前一样,参加了一场饭局
2023-01-10 12:26:00
...的是,这次科举将是千年科举史上的最后一次,这一科的会元,便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茶陵人谭延闿。谭延闿(1880-1930),字祖安、祖庵,号无畏、切斋,湖南茶陵人,其父谭钟麟为进
2024-01-20 08:22:00
南北榜案朱元璋错杀状元,只因事关江山社稷
古代科举考试场景明朝洪武年间,有两位状元在取得功名之后不久,便死在了屠刀下。这场命案背后,究竟有何隐情?到底是两位状元科场舞弊,死有余辜?还是因为朱元璋为维护社会稳定而不得已采取
2023-05-31 19:1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