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汉代儒学与政治制度的联系与影响
...汉代法律与秦法一样覆盖面十分广,用德还是用刑的统治原则也是当时争议的问题。汉武帝的时候向董仲舒提出皇权合法性,如果政权不能够为世人认可那么还会有下一个刘邦以承接天命来伐汉,这是全新大一统国家在建立之初...……更多
古代女性婚姻观念与现代的碰撞
...沿袭古法重婚育在封建专制达到鼎盛的明清时期,皇权和宗法的铁拳同时打击在每一个普通百姓的身上。国家和家族对婚姻的规定依然过分严苛,重申血脉传承和多子多孙的重要性。明令禁止夫妻之间的感情问题影响生育,鼓励...……更多
...的,虽然位高权重,但却和晋国统治者没有血缘关系。在宗法的社会,赵盾实在称不上贵族。赵家在晋国政坛上也没有人脉,更没有足够的实力。太子夷皋的母亲抓住这一点,开始找赵盾讨说法,太子母亲背后的宗族是强大的势...……更多
...多类似的说法,如《竹书纪年》:“帝继位于夏邑,大飨诸侯于钧台。”《礼记·王制》:“凡养老,有虞氏以燕礼,夏后氏以飨礼,殷人以食礼,周人修而兼用之。”随着阶级的产生,饮食逐渐变为部落首领和统治阶级彰显自...……更多
历史上那些兄终弟及的皇帝
...兄终弟及制度与嫡长子继承制熟悉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周人在改朝换代问题上对殷商作出了全新的改革。在商代使用兄终弟及制度,即哥哥死了弟弟继位,实行平辈权力转移。而周人将平辈转移变成了父子相承,即嫡长子继承...……更多
聊聊围绕同治皇帝的立嗣问题掀起的三场风波
...溥伦,无论长幼贤愚,在尤其重视血统和亲疏之分的封建宗法社会中,自然被淘汰出局。 既然“溥字辈无当立者”,那么能否从同治皇帝的平辈——“载”字辈中选择接班人呢?慈禧太后是一个权力欲极强的女人,要想继续垂...……更多
唐朝共母现象兴盛,原因究竟是什么?
...母亲合法性上的一个需求。因为庶子继承皇位本就不符合宗法礼仪上的规定,故此庶子在继承王位之后,为了政治上合法性的需要,一般都会成立一个名义上的母子关系,而这样的母子关系往往是先帝的皇后或者是追认自己的生...……更多
王国傅相制度:汉代政治与文化的反映和影响者
...主统治,承认“君君臣臣”的政治现状,在政治上最低的原则就是“毋反”。因此汉代王国傅相制度的发展不仅仅是官僚体制的变化,同时更是象征了王国思想与学术的进步与发展,更是体现了统治阶级维护皇权统治的坚定意志...……更多
这位奇葩帝王还活着就给自己定庙号,死后却成为笑话
...,继位称帝的曹芳会不会追尊自己的亲生父亲为皇考(即宗法意义上的父亲),从而改变皇位的继承统系呢?可以说这个担心并非是杞人忧天。上图_1994年电视剧《三国演义》里的曹芳先皇的宗庙数量要“限流”除了没有亲生儿...……更多
郑厉公复位记:十七年的流亡与权力之争
...流亡在此的周惠王“迎奉”至郑国,妥善安置(以此获得宗法礼仪和道义上的优势);而周惠王在郑国的‘暂居地’,就是郑厉公当年蛰伏了十七年之久的大本营——栎地,这其中的含义不可谓不深切了。 周惠王三年(前674年...……更多
商朝多次迁都的原因与三方面影响
...,废适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于是诸侯莫朝”。从仲丁算起,经九世正好到盘庚时期,说明这一期间商王室内部为争夺王位,内乱不止,致使外患不断。这期间,商王朝曾多次迁都。《竹书纪年》记载,商...……更多
真实的关羽真的对政治一窍不通吗
...须将弱势个体变成强势群体,从而产生了“拜把子”这一宗法血缘关系无机延伸的封建形式,是小人“同而不和”的体现。 为什么降曹又叛曹?关羽一生是追随刘备的一生,弄清刘备投奔曹操的脉络,对了解关羽很有帮助。196...……更多
被遗忘的太子妃:刘据背后的女人与历史的阴谋
...事,这些入嗣之君无一例外都是尊生母,而不尊嫡母。从宗法上来说,这些宗子入嗣后,就是皇帝的儿子,即使尊崇生父母,也是按照血缘来尊崇,不必再遵守入嗣前的嫡庶宗法。就拿离汉宣帝不远的汉哀帝刘欣来说,他的父亲...……更多
李旦:两次意外登基的传奇皇帝
...次父亲追赠儿子为皇帝的先例。 李弘死后,按照传统的宗法继承制,就该轮到嫡次子李贤做太子。李贤做了太子之后,也表现得十分贤明,得到了大臣们的喜爱。但是,后来李贤却因为种种原因,和皇后武则天产生了矛盾,母...……更多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与秦国的崛起:一次荒唐游戏引发的历史巨变
...包含了无数的历史故事,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和秦国崛起之间的内在联系,历史上有时候很不经意间发生的一件小事情,或许会在多年以后造成很大的影响。我们都知道秦朝是中国历史第一个大一统王朝,而秦朝...……更多
古豳国都城的所在地到底在宁县还是在彬州市
...史人文旅游点的开发普遍采用的是先到先得,多中取优的原则。在前一集中我们知道,宁县在本世纪初都还是一个大人口基数,可经济却贫弱的一个农业小县。 就连削山建城,发展自身都因其经济状况广被诟病,就更别提有闲...……更多
...吉氏结婚两年后,顺治不顾众朝臣反对,甚至不理会清朝宗法,以志趣不合为由,终于在顺治十一年8月24日将博尔济特吉氏降为静妃。 ……更多
养由基的母国:春秋小国养国的兴衰与谜团
...物即在这样的时代里出现,成为上可震慑天子,下可控制诸侯的英雄。可悲的周天子在春秋时代就已经无法约束诸侯国们,更别说后来的战国时代。大国们常常通过战争去吞并小国来达到扩张领土的目的,许多小国都被大国吞并...……更多
避讳制度的发展:从《周礼》到唐宋明清的演变
...就逐渐在中国古代发展成为了一种特有的制度,与当时的宗法制度和等级制度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史料《周礼·春宫》一书中记载:“先王死日为忌,名为讳。”避讳制度在封建王朝统治的时代一直被沿用,直到隋唐时期才发展...……更多
西汉宗室政策的变化与王莽时期的政治动荡
...噤声,甚至还有助纣为虐者。本着“事物反常必为妖”的原则,我们来回顾西汉历史,分析一下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西汉政府对宗室的打压西汉建立后,刘邦在郡县制的基础上实行分封制,大封宗室为王,以为藩篱。“高皇帝拨...……更多
商鞅变法:铁血手段下的国家崛起与个人悲剧
...伦理"。然而,从现代角度来看,这一改革实际上打破了宗法制度的束缚,为个体解放和社会进步扫清了障碍。它标志着家庭观念的转变,个人地位的提升,这无疑是一个伟大的进步。不过,我们也要看到,分家制度的推行给当...……更多
纣王本来是帝乙的小儿子,为何最小的纣王继承了王位
...扶正为妻,庶子也就变成嫡子了。以嫡长子继承为基础的宗法制度,构筑了我国几千年封建王朝的统治基础。到清朝以后,满族皇帝另辟蹊径,不以嫡长子为尊,而是立贤不立长。但其危害也显而易见,如康熙一朝的“九王夺嫡...……更多
千古疑案终破解:周公旦称王之谜的考古证据
...面,司马迁的史记中却说“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畔周,公乃摄行政当国”,先秦诸多史料中也明确记载西周第二位君主是周成王姬诵,周公以“冢宰”名义摄政!总之,如果只看史料的话,周公称没称王,都各有论...……更多
武王克商:从牧野之战到南国诸侯的平定
...方国,有些地方驻有重兵,因此继牧野之战以后,向南国诸侯的进攻,就成为当时战斗的重点。根据《礼记·乐记》,周人描写歌颂克商过程的《大武》舞曲分作“六成”,也就是六场:且夫《武》始而北出,再成而灭商,三成...……更多
墨家学派:春秋战国时期的璀璨明珠,为什么销声匿迹了?
...效率大大提升,大量劳动力得到解放,原有的井田制赫尔宗法制度已经不符合生产力解放以后的社会经济发展。社会制度、文化上出现了一大批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这一时代也涌现出来了一大批社会各阶层的的代表人物,试图...……更多
...贪恋权位。唐睿宗李旦在立谁为太子上也曾犹豫不决,从宗法上讲李成器是嫡长子,从功勋上讲,李隆基在诛杀韦氏时的贡献很大。李成器听说后主动谦让,坚决不当太子,并和唐睿宗分析原因:“储副(皇太子)者,天下之公...……更多
康熙惠妃:身世显赫的聪慧女性
...。因胤禵之前的四位皇子都没能长大成人,因此按照祖宗宗法,胤禵按序列即为皇长子。令人庆幸的是,皇长子胤禵顺利长大,当然,粗略想想这其中不乏有纳喇氏的步步为营,和无微不至的照顾和保护。纳喇氏能在康熙九年到...……更多
潼关之战:马超与曹操的生死较量
...道反德之举,自然不为当时世人所容,刘备这样弘扬汉室宗法之人,自然不会很待见马超,甚至是心有猜忌,所以不会给马超安排重要的职务。马腾所以,我们可以说,马超在蜀汉并未得到重用,其职位很高,在于其显赫的家世...……更多
武王伐纣时,人家都打到家门口了,为何商纣王却在调兵打东夷?
...拓土,被忠于商朝的崇国国君虎告发:“西伯积善累德,诸侯皆向之,将不利於帝”,于是纣王将周文王囚禁在了羑里,7年后才将其释放回国。纣王之所以没有杀掉姬昌,一方面是因为西周大臣的周旋,另一方面则是姬昌在西...……更多
商朝国力强盛,那么商朝的经商思想究竟是什么
...大的矛盾,一些大臣看到商朝的局势决定投降,还有一些诸侯计划叛乱,这些都是加速商王朝灭亡的内在原因。根据《史记·殷本纪》记载,伊尹是商初重臣,辅佐商汤灭夏的功臣,在商汤死后,太子太丁还没继位就死了,商汤...……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棋盘岭“一地两设伏” 战例经典写入解放军战术教科书
大皖新闻讯 棋盘岭在桐城县城南11公里处,安桐公路从岭下穿过。抗日战争爆发后,棋盘岭是日军的一条重要补给线,1938年9月
2025-07-08 16:54:00
奇袭集义村敌据点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在集义青纱帐里的游击队员(资料图片)。 集义村原属徐沟县管辖,位于县城东10华里处。早在唐代天宝年间
2025-07-08 07:04:00
“老八路”抗战史料入藏南京王云生前曾在南京工作十余年,获授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南报网讯(记者余梦迪)7月3日,“老八路”、军旅剧作家王云生前留存的珍贵抗战史料
2025-07-08 07:51:00
今年是郑和下西洋620周年,“方志大讲堂”再谈郑和:让航海精神融入城市血脉□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祝东秀2025年是郑和下西洋620周年
2025-07-08 07:51:00
厦门桂林两地党媒联动——今天我们为英雄寻根寻亲
1933年2月5日, 厦门大学师生欢送易元勋、李治年、秦贤行等人北上抗日时的合影。1933年2月5日, 厦门大学师生欢送易元勋
2025-07-08 07:56:00
陈绍先,1920年出生,贵州省兴义市人。1920年,陈绍先出生在兴义县(现兴义市)泥凼乡岩凹一个贫农家庭,童年时,生母早逝
2025-07-08 01:50:00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青砖镌烽火 均郧房县委旧址的红色记忆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叶旭升 王逸雯 通讯员 任紫薇)中原突围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它以迎击国民党军发动全面内战的首战壮举
2025-07-07 19:55:00
战地寻踪 | 五处遗存传承平北抗战烽火
这里是怀柔地区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的诞生地,至今仍旧保留着抗战中的5处革命旧址,这里传颂着一段段深厚的军民鱼水情……头道梁村
2025-07-07 14:06:00
战地寻踪 | 人民第一堡垒焕新红色记忆
“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侵略者他敢来,打得他魂飞胆也颤。”一曲旋律激昂、朗朗上口的《地道战》,唤起多少人对抗战岁月的回忆
2025-07-07 14:37:00
大皖新闻讯 今天是7月7日,全体中国人刻骨铭心的日子。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拉开全民族抗战的序幕,无数中华儿女共赴国难
2025-07-07 14:52:00
安次区图书馆:开展国防教育研学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河北新闻网讯(刘杰、刘建斌)“1937年7月7日,日本军国主义者对中国发动了全面的侵略战争,中国人从此奋起进行全民族抗战……”7月6日上午
2025-07-07 17:54:00
华南细菌战重要铁证!“波第8604部队”完整名册首现国内
7月7日,在广东省档案馆,一份来自日本国立公文书馆的“波第8604部队”名册经由日本学者松野诚也捐赠首次完整出现在国内
2025-07-07 18:32:00
习语|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捍卫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历史
88年前的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拉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重温总书记这番话,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
2025-07-07 08:44:00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徐光耀)准备把我珍藏了80多年的给父亲的一封信,捐献给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
2025-07-07 08:59:00
@小伢儿 来演绎心中的济公故事
虎跑公园推出“探寻济公传说,传承非遗之光”小小非遗传承人活动游本昌老先生捐建的石刻济公传奇故事朱辉为孩子们做讲解 “鞋儿破
2025-07-07 09: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