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古代女性婚姻观念与现代的碰撞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2-01 05:17:00 来源:戏说三国

前言

古代的婚姻观念与当今差异重重,女性的婚姻状况更是牵涉到社会伦理和家族责任。在那个时代,女子不结婚或者选择晚婚,往往会面临怎样的法律制裁和社会压力呢?这一古老的法规究竟是如何影响着女性的人生选择,又反映了怎样的社会观念?

古代女性婚姻观念与现代的碰撞

一、周朝时女15岁、男20岁可结婚

在周朝这个父权社会里,女子地位低下,婚姻大事多由父母说了算。一个女子15岁的时候就意味着她可以出嫁了,20岁必须找到一个丈夫。而男子则可以晚些,20岁时及冠礼象征成人,30岁前必须娶妻。对于那些不想结婚或者仍未找到良配的男女来说,这无疑是巨大的压力。

为了监督民间婚事,周朝还设有专门的官员。如果有年龄合适的男女无故不结婚,会受到罚款的惩罚,金钱打击之余还伴随着声誉损失。

之后,这些违反国家婚育政策的男女会被官方组织参加类似“相亲大会”的集体活动,与其他适龄未婚者见面。在形形色色的人群中,也许能让一些人眼前一亮找到意中人;但对于那些已经有心仪之人或者完全不想结婚的女子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折磨。

古代女性婚姻观念与现代的碰撞

二、春秋战国调低婚龄鼓励生育

在春秋战国时期,频繁的战争在多方面令国力削弱:壮年男子战死疆场,家破人亡的难民四处流离,荒芜的田地难以恢复生机。为了尽快增强实力,各诸侯国推行措施促进生育。

其中,越王勾践下令规定女子只要17岁、男子只要20岁就必须成家,否则他们的父母都会受到鞭刑或罚款的惩处。还配套了激励生育的奖励政策:生一胎奖励饮食,生二胎提供保姆照看,生三胎直接派乳母喂养。

对老百姓来说,皇命难违,只能从命加速生育。而对于那些不想婚育或者对对象苛刻挑剔的女子来说,这无疑是巨大的灾难。

古代女性婚姻观念与现代的碰撞

三、秦朝实施身高标准和建立婚姻法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对中国的婚姻制度进行了改革。他规定男子身高六尺五寸及冠礼时可以结婚,女子六尺二寸时可以出嫁。这一身高门槛对早熟发育的少男少女来说过于严苛,一些十来岁的孩子被迫离家嫁人或娶妻,错失了童真烂漫的青春时光。

此外还制定和完善了婚姻相关的法律,建立了婚姻登记制度,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禁止男子无故伤害或抛弃妻子。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女性的法律地位,对那些遭受家暴或被抛弃的妇女有了一定的保障。但是要想真正改变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从属地位,仅仅依靠几条法律的约束还远远不够。

古代女性婚姻观念与现代的碰撞

四、汉朝设重罚鼓励生育

西汉时期,国家为了尽快恢复战后平民数量和劳动力,对婚育政策进行了新的调整。要求15岁以上女子必须出嫁结婚,否则每年需要交纳平时五倍的重税,这对普通农民来说无异于压断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如此高压之下,父母会无视女儿的意愿,在她们还很年幼的时候就草草订婚,以避免惨重的经济损失。而对那些主观不愿结婚的女子来说,交不出天价罚金就意味着入狱,前途黯淡。

与苛刻的惩戒措施相对应的,汉朝也实施了一些鼓励生育的奖励政策,比如生育的百姓可以在孩子两岁内免除全部的劳役和税收。这既增加了人口数量,也为国家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但是同时也加重了妇女的生育负担,剥夺了她们该享有的经过权力。

古代女性婚姻观念与现代的碰撞

五、西晋政府分配婚姻对象

在西晋当政期间,皇室直接介入民间的婚姻大事。对一定年龄段未婚的男女实行配对,政府一手包办从介绍到登记的全部程序。

这种安排虽然可以减轻当事人寻找对象的烦恼,但是把个人的终身大事完全交给国家机器操控,缺乏选择自主权。更为严重的是,政府的配对重视阶级地位高低,把一些圣女子随意分派到边疆成为战士的妻子,她们只能背井离乡嫁作他乡女。

古代女性婚姻观念与现代的碰撞

六、唐朝规定丧期后再婚和资助结婚

唐太宗在位时期,国家对婚姻自主权有了更多的尊重和保障。比如明令规定丧偶或离异后的男女必须等待一定丧期后再行成婚,以示对先婚的哀悼和缅怀。这给处在悲痛中的失婚女性一定的自我疗愈过程。

同时还制定法规要求,社会上的成功人士和官员有义务对贫困百姓的婚事进行资助。这为那些生活拮据的女子提供了改变命运,稳定归宿的机会。这些规定还被纳入地方官员政绩考核的指标,优秀的官员所辖区域内匹配成功的婚姻会更多,从而体现出政府对婚姻幸福的重视程度。

古代女性婚姻观念与现代的碰撞

七、宋代女性晚婚现象增多

在宋代,随着女性教育水平的逐步提高和独立自主意识的萌芽,有能力和条件的女子开始重视自己婚姻的主导权。朝廷放宽了女性结婚的年龄限制,女子可以通过自己的条件选择更优渥的归宿。

同时代有大量功成名就的士大夫阶层,一些女子情愿等待机会嫁给富裕体面人家,即便年岁渐长,她们也选择息影终老。这导致普通百姓家庭中,不少门当户对的男子失去了妻子人选。

古代女性婚姻观念与现代的碰撞

八、明清沿袭古法重婚育

在封建专制达到鼎盛的明清时期,皇权和宗法的铁拳同时打击在每一个普通百姓的身上。国家和家族对婚姻的规定依然过分严苛,重申血脉传承和多子多孙的重要性。

明令禁止夫妻之间的感情问题影响生育,鼓励男女不惜代价生养后代。这使得女性完全沦为工具和商品,她们的幸福与身心健康无法被照顾,很多人在多次生育之后便命悬一线。

古代女性婚姻观念与现代的碰撞

结语

如今我们生活在男女地位平等、个人婚姻自主的年代,终于摆脱了古人婚姻中的种种束缚。不禁要感慨古代女性的悲苦遭遇。她们被监管商量利用,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现在每一个女性终于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追求真正的爱情和幸福。这难道不是一件让人欣慰的进步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01 16:45:1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为什么古代男人宁愿光棍,也不娶匈奴女人为妻?原因羞于启齿!
...女子为妻。这个古老之谜,虽然涉及爱情、婚姻和文化的碰撞,但更深刻的原因常常隐藏在文字之下,如尘封的经卷,不愿轻易启齿。在这个历史时刻,男人们不愿娶匈奴女子,不仅仅因为文化差异
2023-10-24 15:01:00
长得土的不要!女子吐槽弟弟择偶要求高,女生:难怪遇不到高富帅
...上,而不仅仅是外在的繁华和物质的富足。现实与期望的碰撞在婚姻的市场上,残酷的真相往往与人们的美好期望发生碰撞。正如俗语所言,“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寻求完美伴侣的理想在现实面
2024-02-21 15:08:00
女子相亲小7岁男生,故意往他身上靠,网友:一看就是老司机
...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文化、观念和个体之间的碰撞与融合,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对于爱情的独特追求和理解。
2024-02-21 15:20:00
大龄剩女的四大婚恋条件,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碰撞
...,看看它们究竟是否合理,以及背后的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碰撞。大龄女性的心声文章开头,让我们先倾听一下这位大龄女性的心声。她自信地表示,她并不因为自己的年龄而自卑,也不急于嫁人。她
2023-10-05 15:58:00
女子结婚十年老公不让上班,工作一月无奈离职,看男子车网友秒懂
...不禁要问:“她放弃的仅仅是工作吗?”社会反响与观念碰撞当河南女子的故事在网络上曝光后,网友们的反应如同掀起了一场思想的风暴。有人将丈夫的做法称为“圈养”,认为这是对女性自由的
2024-02-21 14:57:00
84年女子当婆婆,莞尔一笑令人挪不开眼,知情人:丈夫很宠她
...网的发展却让这两种不同选择的人们在虚拟的世界中发生碰撞。一些80后沉浸在单身的快乐中,而另一些80后则早早体验了婚姻的酸甜苦辣,有的甚至已经为人父母。以一位84年出生的女性为
2024-03-07 09:01:00
女子存款383万,还有3套房子,直言不会和大龄剩男结婚!
...是不同的,关键在于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五、婚姻观念的转变:从束缚到自由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婚姻的意义和价值。他们不再把婚姻看作是人生的
2024-06-13 10:56:00
婚姻中的‘隐形单亲妈妈’:女子养家又做家务,丈夫却置身事外
...我们深入探讨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一方面,传统的家庭观念仍然根深蒂固,认为男性应该是家庭的经济支柱,而女性则负责家庭和孩子的照顾。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女性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
2024-05-08 09:36:00
女子哭诉:闺蜜劝我离婚,她如今跑去我前夫家洗衣做饭献殷勤
...点,并将其作为解决问题的途径。此外,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女性的决策。在某些情况下,闺蜜可能代表了某种社会舆论或价值观念,她们的观点可能反映了社会对婚姻和离婚
2024-05-06 09:2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雁翎队:白洋淀的“水上奇兵”
(文案:曹秦雨、吴文婷、靳彤 拍摄:马会波、赵仕嘉 出镜:张晓晴 剪辑:冯钰娇、刘昀 配音:张恩博)(海报设计:梁玉)清晨的白洋淀
2025-09-30 21:40:00
视频提供|唐山投控(文旅)集团
2025-09-30 21:41:00
周总理临终都在牵挂的福州人,又上央视了!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国庆将至一位福州人的事迹在央视播出他的身上有什么故事?余则成是虚构的但吴石是真实的今年9月30日这是第十二个烈士纪念日当天
2025-09-30 22:45:00
中华文明的根系深植于农耕文明的沃土,而粮食作为文明存续的物质基础,早已超越物态范畴成为政治伦理、社会秩序与文化认同的根基
2025-09-30 13:41:00
哈尔滨文庙举办纪念孔子诞辰2576周年活动
2025年9月28日,黑龙江孔子研究会部分文化志愿者、孔子后裔联合发起共同纪念孔子诞辰2576周年系列活动。9月28日9点28分
2025-09-29 10:50:00
乙巳年祭孔大典|卜子后裔纪念先贤卜子诞辰2532周年活动在曲阜孔庙隆重举行
鲁网9月29日讯(记者 卜宪国)9月28日上午,乙巳年祭孔大典|卜子后裔纪念先贤卜子诞辰2532周年活动在曲阜孔庙隆重举行
2025-09-29 14:33:00
白衣传薪火,盛世谱华章
中国吉林网 吉刻新闻 记者 张宁
2025-09-29 17:01:00
“仁礼天下 和合大同”临沂孔庙2025祭孔大典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通讯员 李益千雪9月28日上午,临沂孔庙举行2025乙巳年祭孔大典,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诞辰2576周年
2025-09-29 22:29:00
六朝博物馆常设展上新,张昭墓金印首展
六朝博物馆常设展上新,张昭墓金印首展两砖两印“有故事”,“三国迷”大饱眼福张昭墓出土印章。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董家训 摄南报网讯(记者朱彦)去年年底发掘出的东吴“首席文臣”张昭的金印
2025-09-29 07:07:00
重识孔子丨自称无人理解的孔子,到底有多少“粉丝”?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孙远明9月27日晚,2025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开幕式暨第二十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颁奖典礼在曲阜尼山举行
2025-09-28 10:56:00
【舌尖上的魏集】“食”光有你 “魏”享中秋
“食”光有你 “魏”享中秋中秋夜,一家人吃团圆饭才是人间至味,这个中秋,跟着这份食单,让每一口美味都盛满吉祥,每一次举杯都映着圆满
2025-09-28 15:01:00
李育善:《童年与故乡》序
百善兄长我十多岁,祖居棣花街 道。我的祖母也是棣花贾塬人,加之我的叔伯姑父李成群又是百善兄的叔父。说起来 ,我和百善兄还有一层亲戚关系
2025-09-28 17:14:00
文明中国看河南丨打卡河南宝藏书院!《岳阳楼记》的诞生地藏不住了
大河网讯 (记者 朱丽文)你,或许没听说过花洲书院,但你一定听过《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就是从花洲书院走出的著名诗词之一
2025-09-27 11:26:00
桥瞰黔景·古桥遗韵|祝圣桥:“缅人骑象过桥来”的历史见证
㵲阳河潺潺流水之上,镇远古城祝圣桥连接山水、沟通往来,犹如一道飞虹,横跨数百年的沧桑。这座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青石大桥,不仅是古城连接两岸的交通要道
2025-09-27 16:02:00
桥瞰黔景·古桥遗韵|北盘江铁索桥:贵州第一座铁索桥
“北盘江波涛汹涌,两岸峭壁对峙,铁索桥36根铁链横跨江面,这座明代开始的‘滇黔锁钥’见证了西南400年来的历史变迁。”晴隆县文物管理所原所长陈亚林站在北盘江畔感慨
2025-09-27 16: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