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历史上的“举孝廉”制度是如何产生的?
...移便形成了一种“定期选举”,这样一种制度更名为“举孝廉”。早在汉高祖刘邦时期,当时的法律就有一定的规定“以法律为基础进行推荐”,若是有人才地方长官不推荐会受到相应的惩罚,比如免去其官职。举孝廉制度虽然...……更多
汉朝选官制度“举孝廉”的利与弊
...没有科举考试,选拨人才与官员的一种重要方式就是\"举孝廉\"。孝廉制度由汉武帝所创,孝考核的是\"孝悌\"、\"孝顺\";廉考核的是\"廉洁\"、\"清廉\"。因为当时汉武帝重用董仲舒,确立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儒家成...……更多
汉代没有科举考试,文人是怎么当上官的?途径有哪些?
...对策,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才、孝廉,皆自仲舒发之。”到此时,已明确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主张。过去,人们常常注意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社会政治功能,而忽略了它也是汉...……更多
从举孝廉到公平考试:东汉察举制的演变与争议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可能会下意识回答:察举制就是举孝廉!谁更孝顺,表现的更优秀,就能得到推荐。而到了后期,察举制则是逐渐被世家大族垄断。只有世家大族的子弟,才有被推荐的资格。这个答案,也对,也不对。准...……更多
从世卿世禄制到九品中正制:古代官员选拔制度的演变
...过考试向上级举荐合格的人才。一般是一年两个,一个是孝廉,一个是秀才。孝廉,顾名思义就是孝顺和廉洁都要具备。古人的眼中是百善孝为先,如果不孝顺的话绝对是当不了官的。秀才和后来的秀才不一样,这个应该分开念...……更多
举孝廉、唯才是举,曹魏政权为何多次更改选官制度?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这首童谣诞生于汉末桓帝、灵帝年间。当时卖官鬻爵已经成了非常普遍的现象。想要成为孝廉,再也不必博学多识,只要家中有足够的银两就可以入朝为官,或者朝中有人,运作一番,也...……更多
三国时期没有科举制度,通过什么方式选拨人才?
...天下的功臣外,就是被刘邦看重的刘氏子弟。汉武帝实行孝廉制度。品德高尚、行为正直、学识渊博的人,被州县举荐为官。在这种制度下,地方官员与权贵结盟,逐渐垄断了官员的来源,进而形成了对国家政权产生重大影响的...……更多
论冯唐易老:冯唐个人因素、汉初政治环境和用人制度的冲突
...本是按门第出身的九品中正制度。西汉的选官制度——举孝廉,一般是指汉武帝时期“郡举孝廉各一人”开始的,但实际上,吕后的时候就已开始实行了,据载“高后选孝廉为郎”,尽管此时尚未形成定制,但选拔孝子当官已是...……更多
科举制起源于什么时候
...主要是由地方的州郡长官向中央推举人才,其科目主要有孝廉、秀才两科。九品中正制推行了魏晋南北朝,是察举制的继承和发展,其内容是由中正官来品评人物,划分等级,然后进行了录取,名义上侧重于人物的德行和才能,...……更多
聊聊从泗水亭亭长到最后的西汉开国皇帝的刘邦
...改革起到的作用。看一下察举制主要是考核的科目:1、孝廉:举孝廉是汉朝的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孝廉是察举制的主要科目之一。被推举的人,大多为州郡属吏或通晓经书的儒生。2、茂才:就是秀才,这个主要...……更多
皇甫嵩:东汉末年的璀璨将星
...公贵族的,但是非贵族要做官其实也有出路,如汉朝的举孝廉,一般来说,能被举孝廉的人都是小吏或者是儒生。比如说,东汉末年第一名将就曾经是举孝廉上位的,他就是名字听着耳熟的皇甫嵩。说到皇甫嵩这个名字,很多人...……更多
汉武帝的什么政策,帮助曹操成就了一番伟业
...了,巩固了皇帝的中央权力。另一方面,汉武帝设计了以孝廉为主要内容的察举考试来选拔人才。孝廉就是是孝顺父母和做事廉明的意思。在科举制度之前,这个制度成了选拔官员重要途径。而曹操就是东汉末年经过举孝廉而登...……更多
举荐制度、学校制度和科举制度:明朝时期的当官途径
...贤才的科目有:聪明正直、贤良方正、孝弟力田、儒士、孝廉、秀才、人才、耆民等。“时中外大小臣工皆得推举”,被推举者又可以“转荐”,也就是可以推荐身边人。这时期举荐的范围很广,主要是鼓励百姓在道德上升华自...……更多
细谈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月,因此又称“秋闱”。乡试录取的考生称为举人,俗称孝廉。乡试第一名称为解元,是地方科举考试中的最高荣誉。会试是在乡试次年春天举行的更高一级的考试,考试地点在北京,由礼部主持。参加会试的考生是各省的举人...……更多
谁的朝代只有37年,制度却影响1300年
...举。岁举,就是每年由地方官员定期向朝廷进贡当地的“孝廉”“秀才”进行考试,合格后即行任官。而诏举,则通常由皇帝不定期下诏给刺史、郡守等地方官吏,要求他们在地方征集优秀特殊人才,输送到中央参加官员选拔考...……更多
科举制度的演变:从周朝到宋朝的选拔之路
...射箭。在汉朝,也是由各位官员举荐贤才,这就是后来举孝廉。挑选的贤才,要满足孝顺,和清廉。满足了德行,还要有一定的能力,所以有了秀才。但是汉朝官员的选拔,不看秀才,被谁举荐决定最终命运。在三国时期,因为...……更多
察举制与征辟制,是汉代优秀人才选拔晋升的重要途径
...也不符合专制政权发展的需要。推行察举,命各郡国以荐孝廉‍‍自惠帝以来,中央在各郡县推选“孝弟力田”者,由朝廷和地方高级官员根据考察,推举品德贤良之人为官,得到推举的人可以获得免除徭役的优待。汉文帝以后...……更多
...重要的官职。在汉代,察举是其重要的选官任官制度,而孝廉又是察举的重要科目之一。孝廉即孝子廉吏,举荐时二者分科察举。孝,指孝悌者;廉,指清廉之士。汉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即举孝举廉各一人。在...……更多
征辟,是察举制度的补充,为两汉政权选拔人才做出突出贡献
...举选官制度。汉武帝听取董仲舒的对策建议诏令郡国岁举孝廉自此,察举制成为汉代选官的主要途径。公元前130年汉武帝听董仲舒之言“征吏民有明当时之务,习先圣之术者”。开始大规模征召,遂成定制,而至东汉为盛,至此...……更多
...制之下,对于德行与能力的标准被重新定义。察举制以举孝廉、秀才为常科,举孝廉指举孝子、察廉吏,即以宗族亲属伦理与行政伦理为选拔标准。前者在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地方社会中仅为人际纽带之一条,并不能完全代表先...……更多
中国封禁了千年的山,从唐朝下禁令:进入者,斩立决
...印度一样,被门阀士族的制度而毒害。自两汉以来,“举孝廉”的科举选拔制度畅行。所谓的“举孝廉”就是其他官员推荐而来的。官员们大多会举荐自己的后辈,所以当时的官位基本上就是在少数的家族中流转。长期以往,就...……更多
东汉的四世三公是如何形成的,四世三公家族哪个更厉害?
...在自己管辖的区域内考察、选拔人才,按照一定的科目如孝廉、贤良方正、秀才等定期或不定期的向朝廷推荐合乎相应标准的人才,朝廷再通过适当的考核,对其授予官职。如曹操的谋士荀彧就是举孝廉出身。察举制 这种举荐...……更多
聊聊古代科举那些事儿
...秀才。秀才应三年一度的乡试,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元。举人参加在北京的会试殿试,合格者称为进士。殿试第三名称探花,殿试第二名称榜眼,殿试第一名称状元。再看考生李炜,考了那么多年也就只得...……更多
士族与皇权的对抗:东汉末年的党锢之祸与门阀统治的形成
...于这两种,要么家族有做官的人内部推荐,要么直接走举孝廉的路,但举孝廉也是通过推荐,于是又产生了关系这一说。有了这个漏洞可以钻,世家大族们几乎世代公卿,他们手下握有很多资源。在这种条件下,便形成了门阀统...……更多
从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四个方面探讨汉朝的强大之处
...善的法律体系和官僚制度,通过科举制度的雏形——“举孝廉”等方式选拔官员,这些举措都有助于维护国家的长期稳定和政治效率。###军事力量的展示与扩张汉朝的军事力量在当时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汉朝军队在汉武帝时期...……更多
连江儒洋村:村规民约接地气 “约”出文明新风尚
...默化中感受家风文化的浸润。渐渐地,廉洁的家风、浸润孝廉文化的生动局面由此生成。老党员带头,宣传移风易俗,带动村民掀起文明乡风。近年来,拥有党龄超60年的八旬老党员胡家法多次参与村里志愿者队伍,倡导移风易...……更多
张廷玉殿试榜上无名,康熙看试卷后破格录用张廷玉为翰林院庶吉士
...入仕途的,在古代出现了很多选拔官员的方式。比如说举孝廉就是最熟悉的一种方式。到了科举制实施后,很多方面都得到了完善,从武周之后,科举制就成为了主要的选拔官员的方式。不仅如此,在明朝时期,还实施了殿试,...……更多
为何汉代察举制成为皇帝的毒药,门阀的蜜糖?
...科举制度作了一个良好的典范和先河。 在察举制度中,孝廉是最重要的一科。察举制度在汉朝前期为汉朝提供了一大批的名将贤臣。促进了汉朝的发展,稳定了汉朝的皇权集中。而察举制度上到世家大族,下到黎民百姓都有机...……更多
王莽是怎么杀掉次子的
...了极致。没有什么科举制度,所以,选拔官吏,靠的是“孝廉”。由于“天人感应”,因此,是否有天灾,取决于高官是否“德不配位”。王莽当时就是因为与天子的微妙关系而被迫回老家的,天子有意提拔自然是指望不上了。...……更多
陈蕃,东汉时期一位名臣
...见仁见智,不必刻意模仿。陈蕃最早在本郡任职,通过举孝廉,在尚书台做了一名郎中。根据东汉制度,初入尚书台称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还不到一年时间,因为母亲去世,他按制度回家守孝。守孝期满,时任豫州刺史周景...……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楼兰究竟做过什么?让中原人如此痛恨,要“不破楼兰终不还”?
在古老的西域大漠之中,楼兰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可让人不解的是,这座小国到底做了什么大逆不道之事,以至于汉朝士兵发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言
2024-11-03 09:28:00
刘备借荆州到底还了还是没还,看关羽的结局就知道,刘备太冤枉了
话说三国里,有一句“刘备借荆州,关羽失荆州”,一听就让人觉得好像刘备和关羽因为荆州这块地盘闹得兄弟情谊全毁了。有人埋怨刘备
2024-11-03 09:29:00
鲁班仅是一个木匠吗?隐藏的身份被解开,难怪他的手艺常人学不来
提到鲁班,很多人立刻想到木工鼻祖、榫卯结构的发明者,似乎这位“木匠大师”就是为锯木造屋而生。可要真是这样,鲁班的名号为何能传千年
2024-11-03 09:29:00
韩信惨遭吕后杀害,死前撂下一句狠话,让刘邦得知后坐立不宁
话说汉朝建立初期,世人称颂刘邦称帝之壮举,但江山社稷背后,却隐藏着一段权谋斗争的惊心往事——功臣韩信,汉朝的“兵仙”,竟被吕后与萧何联手设计
2024-11-03 09:30:00
雍正偷偷处死一人,乾隆因此稳坐60年江山,自己却受百姓指责
雍正皇帝在清朝历史上向来是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他的铁腕手段和果断决策,让清朝在他执政期间步入稳定,为继承者乾隆铺就了数十年盛世的基础
2024-11-03 09:31:00
郑和下西洋为何不带年轻女子,却带老妪和接生婆?背后蕴含大智慧
话说永乐三年(1405年),郑和率领的第一支船队将启航,浩浩荡荡,船帆如云。就在船队即将启程的前一晚,一名将领忍不住凑到郑和面前
2024-11-03 09:31:00
李世民临终叮嘱儿子:此人太厉害,如果你驾驭不了干脆杀了吧
话说大唐开国功臣李勣(原名徐世勣),一生南征北战,立下无数战功,忠诚不二,威望极高。然而,在千古一帝李世民临终前,竟对儿子李治(即唐高宗)留下了一句狠话
2024-11-03 09:32:00
杯酒释兵权时,赵匡胤唯独漏掉一人,最终恰好被此人夺去宋朝江山
话说那一晚,开国皇帝赵匡胤在宫中设宴,邀来了几位功勋卓著的老将。烛光摇曳,酒香四溢,席间觥筹交错,一片其乐融融。赵匡胤放下了皇帝的威严
2024-11-03 09:32:00
关羽、张飞、赵云三人,综合实力谁最强?曹操的评价很公正
三国时期,英雄如云,猛将如雨。关羽、张飞、赵云三位大将的名声更是响彻四方,关于谁才是真正的“武力天花板”,千百年来争论不休
2024-11-03 09:33:00
朱元璋称帝后去拜佛,问和尚我要跪么?方丈8个字救下全寺性命
朱元璋,这位中国历史上从乞丐逆袭成皇帝的传奇人物,向来脾气捉摸不定,多疑成性,常让臣民提心吊胆。一次,他拜访某寺庙时,突然抛出了一个看似简单但实则暗藏杀机的问题——“我该不该跪
2024-11-03 09:33:00
三国:庞士元献出一招连环计,曹操一眼望去,已然信了一半
在三国烽火连天的战场上,谋士的计策有时比千军万马还要可怕。一场看似简单的“连环计”,却让威震天下的曹操一败涂地。这场计策的策划者
2024-11-03 09:34:00
三国中,此人让吕布害怕,让关羽十分佩服,结果却被无名小卒杀死
三国乱世,烽火四起。无数英雄在血与火中成名,既有令人胆寒的强将,也有以智谋闻名的奇人。关羽的忠义、赵云的仁勇、吕布的猛勇
2024-11-03 09:35:00
诸葛亮为何无法一统三国,他有3个欠缺,如能克服,必能统一
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智慧的象征。人们提起他,总会想起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和智慧,以及那句悲壮的“出师未捷身先死
2024-11-03 09:36:00
为什么诸葛亮执着于北伐?真的是简单的忠诚于汉室吗?
说起诸葛亮的北伐,相信很多人脑海中都会浮现出那个身披鹤氅、手摇羽扇的身影,一次次在蜀地高喊“出征”。读《三国演义》的时候
2024-11-03 09:36:00
三国正史上,真正能够以一敌百的猛将仅4人,他们分别是谁?
在那个烽火四起、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无数猛将成就了令人难以忘怀的传奇。而其中,有四位武将更是被称作“以一敌百”的存在。他们不仅是历史中响当当的名字
2024-11-03 09: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