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宋朝尊崇古法,科举取士,对官学教育的影响是什么?
科举制度出现于南北朝时期,是统治者为了选拔人才为自己服务创造的制度,但其中缺陷过多,便逐渐被遗忘。不过在隋唐时期用来选拔人才,也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宋朝在此基础上不断的修改、完善,达到较为先进的...……更多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体系演变:从官学到私教的兴起
...的战乱,这一时期的教育是如何发展的呢?一、汉朝末年官学陷入颓败状态。两汉时期则极为重视官学的发展。因为官学是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也相对公正。然而,到了汉朝后期,士族集团的崛起导致情况发生了变化。士族集...……更多
聊聊唐朝诗人的读书生活
...的朝代。正统的朝代,正统教育必然发达。大唐儒学分为官学和私学,中央、各省、各地都有官学,民间还有富户兴办私学。官学号称“六学二馆”,六学指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隶属于国子监;二馆指弘...……更多
...947年)。唐朝覆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官学遭受破坏、庠序失教,中原地区开始出现一批私人创办书院,应天书院的前身睢阳学舍由此而生。当时有商丘人杨悫乐于教育,在归德军将军赵直扶助下创办睢阳学舍...……更多
宋代富商花大价钱聘请名师,不光为了教育,而是背后的“门路”
...展,而这和两宋时期教育的普及是分不开的。在宋代除了官学之外,全国各地出现了数量众多的私塾,这让更多的孩子接受了启蒙教育,进而走上仕途。在私塾数量大增的同时,社会对于塾师的需求也与日俱增,那么宋代的塾师...……更多
...阶层的出现。寒门士子在文化领域的崛起,受益于唐代的官学体系。除京城设置官学外,州县也设学,地方官学的生源主要是文武八、九品的官员子弟与庶人子弟。唐代的官学体系始自唐高祖武德年间,完备于唐太宗贞观年间,...……更多
和珅才华横溢,为什么连举人都没中
...旗人子弟勤奋、自律,因为他在10岁的时候就入学咸安宫官学,按照规定八旗子弟中只有佼佼者才能资格进入这所官学。凡入学者每年还可以得到一份口粮,这一点又要比其他的八旗官学优越得多。在咸安宫官学的经历,不仅为...……更多
...的文举人、翻译举人、贡生、监生、文生员、翻译生员、官学生、义学生等,均属应用笔帖式之人,每遇考试之期,由吏部行文各旗查送造册入场考试。至于中书的选补,翻译举人任用者颇多,各部院笔帖式及文举人、翻译举人...……更多
和珅的奋斗史与英廉的慧眼识人
...,性格乖戾异常。和珅兄弟二人相依为命,一同在咸安宫官学读书。咸安宫官学是当时京城最好的学校,进入学校的首要条件是八旗子弟长相俊秀者及内务府子弟,并在学业上严格选拔,最后选八十名左右,宁缺毋滥。学校的教...……更多
汉代太学的兴起与勤工俭学
...万多人了。这还仅仅是太学生的数量,还不包括郡国学等官学,蒙学等私学。《汉书·疏广传》就记载:"明《春秋》,家居教授,学者自远方至。"有名气的文人所教授的学生可以算私学的一种,人数常常能达到数百上千人。官...……更多
宋代书籍出版为何繁盛
...官员为7,833人,占总数的52.71%。此为软件配套之二。推动官学1044年太学收生人数为200人。宋仁宗末年太学收生人数为600人。1104年太学收生人数猛增至3,800人。官学的大规模扩充,无疑令社会对书籍的需求大大增加了。此为软件配...……更多
神童晏殊到底有多么逆天
...相,不仅改革了教学内容,还成立了州学、县学等一系列官学,上演了“庆历兴学”,这一教育史上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一幕。精通诗词文赋,以“神童”出道,婉约派的始祖;创办官学,大力发展教育,“兴自公始”。这些事情...……更多
...晚间发布公告称,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官学清先生因年龄原因,于2024年4月29日向本行提交辞呈,辞去本行董事会秘书及公司秘书职务。2023年1至12月份,工商银行的营业收入构成为:利息收入占比87.19%,非利息...……更多
中行上海市分行行长张守川拟跨行升任工行副行长
...秘书及公司秘书辞任的公告。公告显示,工行董事会秘书官学清因年龄原因,于2024年4月29日向该行提交辞呈,辞去董事会秘书及公司秘书职务。自官学清离任后,由工行副行长段红涛代行董事会秘书职责。官学清出生于1963年10...……更多
千年红墙琉璃瓦,这里诞生了举人1.4w+、进士4000+
...报道大明湖畔,曲水亭旁,坐落着古代济南府最高规格的官学机构和祭孔庙宇——济南府学文庙。从这里走出的举人,据统计有14000多人,进士4087人。承袭“齐鲁文衡”“海岱文枢”的历史底蕴,文庙拥有近千年历史——始建于...……更多
鳌峰书院:清代城郊型书院园林建置的起点
...从深山中走向城镇的时代潮流,反映了清代福建书院走向官学化的倾向,是清代城郊型书院园林建置的起点。鳌峰为福州胜景九仙山(于山)的主峰,据王应山《闽都记》所云,峰顶上有巨石台,系宋状元陈诚之读书的地方。因...……更多
宋朝教育:政府的支持与选拔机制的矛盾
...限颇多各种人才也是稀缺。加上北宋初年是没在地方设立官学的,外地书院少得可怜,要数最出名的就是白鹿书院、岳麓书院了,这些名字也是常常在电视剧里面出现的。这时候的官办书院都是有记载的,当州县官学出现后发展...……更多
遇见小狐狸
本文转自:检察日报国家检察官学院一角国家检察官学院沙河校区生态越来越好,吸引了大批鸟儿来这里栖息繁衍,一排排大树是候鸟飞飞停停的驿站,在博明讲堂边的清源湖上,几只天鹅悠悠游水。估计人间的美景,让它们...……更多
古代科举考试的内容与形式
...创作艺术。熬夜苦读也好,顺应良知也罢!从童蒙教育到官学教育,学子肩负家族与师长的期许,费尽心血究竟是结出硕果,抑或化为泡影,全凭他在科场上的表现了。那么科举究竟要考些什么呢? 科举不只考文科,还要考射...……更多
秦桧子孙考上状元,路过岳飞坟墓写了两句诗,被人赞了270年
...大士先是担任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后还担任咸安宫的官学、景山官学总裁、科举考试考官等职。他在每一任岗位上,都廉洁从事,克己奉公,一心为民谋福祉,因此为国家的发展尽心尽力,培养了众多人才。可即便是这样,...……更多
...作,这种模式一直延续到了明清时期。当然,程朱理学的官学化最终也限制了思想的自由,这也是一个不好的影响。 ……更多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乾隆帝对和珅极为宠信有加
...加?笔者认为有七大理由:1、和珅此人确实有才,他从官学毕业后考过一次科举,但落第之后就听从其岳父的意见去选了侍从,有一次乾隆用论语中一句话来下旨,虎兕出于匣,当时在场大臣都不明白什么意思,和珅启示说是...……更多
和珅被嘉庆赐死,急忙拿出乾隆给的保命诏书,不料里面只有三个字
...考入咸安宫。 咸安宫是内务府在宫内为三旗子弟及景山官学中之优秀者而开设的官学,在这里和珅更加如饥似渴的学习一切知识,只为出人头地。1769年,年仅十九岁的和珅满怀壮志,踏上了科举之路。虽然这次他落榜了,可是...……更多
宋朝重视教育,设施设置受限,教育开支充满特色
...医学、宗学,林林总总许多学科。不过,学舍主要还是以官学为主,虽然从孔子时代就创立私学,但国家对于教育肯定要进行管控,所以私学基本和官学合并了。宋朝对学生的重视还体现在一个地方,上学的学生不仅不用缴纳学...……更多
...一般百姓的孩子只能靠自学,有钱人家的孩子起步最少是官学,好点的必须上私教,至于一对一的辅导,人家也不是不行,光是这一块的差距,就对底层的百姓非常不友好。除此之外,古代的科举你别看它考试内容少,但是人家...……更多
科举制起源于什么时候
...没有推广到社会,因而不能算是科举制。况且早在西周的官学中就有了考试录取的现象。到了魏晋时期,由于九品中正制盛行,就连汉朝学校中考试录取的现象也几乎不存在了,基本上是按照门第出身来录取。所以魏晋时期产生...……更多
红楼梦第二个林黛玉,是贾政梦寐以求的儿媳妇,硬把悲剧活成喜剧
...大学”这一西方概念传来之前,国子监一直掌管着全国的官学。其职能便类似于教育部兼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的最高领导称祭酒。源于春秋时的各大学宫祭酒旧称。李纨的父亲李守中,就曾是国子监祭酒。李纨有此出身加持,...……更多
从文人到侍卫:和珅的逆袭人生
...的外公,于是出钱资助,让他们两兄弟去读宫廷办的一个官学。宫廷办的学校虽然为公办,并不对汉人开放,他们只招收八旗子弟,其目的是为满清政府培养高级干部。在教育资源匮乏的大清王朝,读书对很多穷苦人家来说,是...……更多
...“不就是0和1的不同排序吗?”这种思维弥漫在日本“产官学”的主流,更讽刺的是,老龄化少子化进一步固化了这种思维,重硬轻软的人依旧控制着“产官学”的话语权和预算权。 上世纪80年代是所谓“日本第一”的时代,日...……更多
满清剃发令:对汉人信仰与自信的打击
...如此,皇太极也要求自己的满族子弟要多读书,建立八旗官学,所有八旗子弟都进官学面读书,也正是因为这种措施让清朝的发展逐渐壮大。但是在服饰和发型上面,清朝的统治此却固执的不愿去接受明朝的制度反而要坚持满足...……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刘眉生:血洒忻口的黔中忠魂
刘眉生,字天嘏,1905年3月26日生,贵州省播州区南白镇(时名懒板凳)人。1923年,刘眉生考入赤水县崇武军校,1926年考进黄埔军官学校步兵科
2025-07-23 05:01:00
经历“浙江抗日第一仗”的炮火洗礼杭州日报讯 在嘉兴嘉善县毛家社区沪杭铁路边,两座钢筋混凝土碉堡静静矗立在公园内。抗战时期
2025-07-23 06:24:00
抗战中的太原:我家村深夜枪声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当时开会的窑洞(图片由作者提供)。 1942年农历八月初六,漆黑的夜伸手不见五指,黄土高原的夜晚已是寒气逼人
2025-07-23 07:02:00
7月21日,中国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晋祠迎来一场文化盛宴——《贞珉镌德——唐代郭氏忠孝廉义文化展》正式开展。此次展览中,晋祠博物馆馆藏的《郭公庙碑》首次公开展出
2025-07-22 23:14:00
【灵山夜话】陈文蔚:从灵山脚下到理学传承的人生轨迹
陈文蔚(1154—1247年)出生于信州上饶县上泸镇的耕读世家,自幼在父亲陈邦献的悉心教导下研习儒家经典。其父陈邦献号“竹林居士”
2025-07-22 11:37:00
【灵山夜话】杨时乔卧病看灵山
在历史的长卷里,总有一些文字,像夜空中闪烁的星子,藏着一个人的灵魂私语。杨时乔的《卧病看灵山》,便是这样的存在,它裹着明代士大夫的风骨
2025-07-22 11:37:00
季宇《不朽——刘铭传在台湾》读者分享会举办
大皖新闻讯 7月19日上午,由皖新传媒文化服务总公司、安徽文艺出版社联合举办的 “皖人说皖事”系列活动之《不朽——刘铭传在台湾》读者分享会
2025-07-22 09:35:00
近日,当《寻古中国·寻周记》的镜头扫过周原遗址的三重城垣,当AI技术复原的何尊在屏幕上亮起“宅兹中国”的铭文,我们与三千年前的周人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2025-07-22 09:40:00
孙佳睿“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对古人来说是天堑一般的存在。想要涉水渡河就得靠船,而“渡口”就是渡船停靠的河港码头
2025-07-22 10:36:00
晋绥八分区军民抗战纪事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晋绥八分区根据地抗战“殉国烈士纪念碑”。(资料图片) 1937年开始,八路军120师先后创立晋西北
2025-07-22 07:04:00
160岁一得阁 绵延千年的墨史文脉
一得阁创始人谢崧岱在京城琉璃厂古雅的街巷间,一得阁的墨香悠悠飘散了百余年。如今,这家诞生于清同治四年(1865)的老字号
2025-07-21 12:10:00
范明公《群书治要·毛诗治要解析》出版 解读《诗经》智慧
7月22日,知名学者范明公潜心编著的《群书治要·毛诗治要解析》由广东新兴蠡蝉书房正式推出。这部新作以古老的《毛诗》(即《诗经》)为基础
2025-07-21 14:11:00
范明公新作《群书治要·尚书治要解析》出版 解码千
7月22日,知名学者范明公的新著《群书治要·尚书治要解析》由蠡蝉书房正式推出。这部聚焦中国古代治国智慧的力作,通过创新性的现代解读
2025-07-21 14:11:00
路洪明:我书即我思——李思峰的艺术人生与创作境界探析
当代书坛,因中国高校书法教育与国家、省、市各级书协组织的展览赛事推动,当代从事书法事业的专业人员不断增加,可谓规模空前
2025-07-21 14:36:00
首都图书馆举办吴悦石《石鼓文批注》新书分享会
7月19日,由首都图书馆、中国书店主办的“重读经典的意义——吴悦石《石鼓文批注》新书分享会”在首都图书馆(华威桥馆)举办
2025-07-21 15: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