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汉代太学的兴起与勤工俭学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1-14 19:42:00 来源:戏说三国

汉代太学的兴起与勤工俭学

太学

古代的落魄读书人多是希望能够通过科举考试来当官,当官既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又能获得丰厚的俸禄来补贴家用。古代的最高学府名字叫做"太学",太学生是由太常选送的正式生。虽然政府免除了食宿费用,但是日常生活消费还是需要本人自理,如果是非正式生的话则必须由本人自理全部费用。

自汉代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使儒学取代"黄老之学"成为帝王统治社会的"大一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汉代经学盛极一时。虽然汉代选官制度以"察举制"为主题,但是还有征召、辟除、荐举、博士弟子考课、任子、纳赀,留用等方式。太学等高级学院的学子就是重要的察举对象,他们在进修的时候如果家境不好,并没有其他的收入来源,只能靠自己勤工俭学维持生计。

汉代勤工俭学花样多,脑力、体力劳动皆可赚钱

汉代学生数量众多

汉代太学的招生渠道主要有两种,简而言之一种是太常直录,一种是地方推荐。这两类入学方式都是针对百姓而言的,因此汉代的平民学生有很多,历史有名的匡衡、桓荣都是出身贫寒的太学生。即便后来王莽时期增加了贵族子弟进入太学读书的特权,但是贵族子弟是不占用录取的名额的。而到了后期,随着游学风气盛行,朝廷也放宽了太学的门槛。在东汉时期,无论自身的身份高贵还是贫穷,都可以被举荐或者自行游学太学。

汉代太学的兴起与勤工俭学

汉武帝

汉代太学在汉武帝刚刚设立时只有50个学生,此后人数便不断增多,到了汉元帝时期人数就达到了千人,汉成帝时期扩编到三千人,到了王莽新朝时,太学生已经多达一万多人了。这还仅仅是太学生的数量,还不包括郡国学等官学,蒙学等私学。

《汉书·疏广传》就记载:"明《春秋》,家居教授,学者自远方至。"有名气的文人所教授的学生可以算私学的一种,人数常常能达到数百上千人。

官学和私学的学生数量多了以后,必然地出现了贫困学子没有补给继续求学的情况,而且此类情况越来越多。因此学生们只能依靠勤工俭学赚取钱财补贴日常开销,维持生计。

汉代学生的勤工俭学

汉代太学正式生由政府承担食宿费用,并且免除赋役,但是日常开销需要自理,而非正式生则需要完全自理所有费用。私学的费用一般也都不低,成年男子需缴纳相应的算赋作为学费,还要承担服兵役和劳役的义务。《东观汉记》记载王阜求学时"取钱二千、布二端去",两千钱就很有可能是作为学费缴纳给老师的。

汉代太学的兴起与勤工俭学

读书人

汉代学子勤工俭学的方式是非常多的,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受雇为劳工,或做手工业,或作为杂役,也可以受雇于地主耕种田地。《汉书·匡衡传》记载:"父世农夫,至衡好学,家贫,庸作以供资用",东汉时期的桓荣也曾通过当佣工来挣取生活费。

因太学生大部分都有了一定的学识,因此也有一部分学生会被雇佣为佣书,佣书的工作主要就是为官府或者私人抄写书籍。《后汉书·公孙晔传》记载:"哗字春光,到大(太)学,受尚书,写书自给。"班固的弟弟班超也曾依靠为官府抄写书籍养活母亲。汉代文学昌盛,经学和儒学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社会对书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因此汉代的佣书业也相当兴盛,佣书业也提供给贫困学子一条勤工俭学的途径。

和现在的大学一样,汉代的学生可以通过给学院做杂役的方式勤工俭学。古代学堂的劳役方式也多为在食堂帮厨,《东观汉记》中就记载了梁鸿"同房先炊已,呼鸿及热釜炊。为同窗学子做饭的杂役方式,既能填饱自己的肚子,又能赚取一定的报酬,同时也免去了去外面奔波的辛苦。对古代学生来说在学院里帮厨算是比较方便的勤工俭学方式了。

汉代太学的兴起与勤工俭学

学子

还有一些年龄比较小的求学者,他们本身因为年龄太小,并没有勤工俭学的能力。因此由家长陪同其在学院中读书,而家长就一边做工赚钱一边照顾学生。西汉后期的丞相翟方进在十二三岁的时候到长安读书,他的母亲怜惜其年幼,就随他到长安,以织履来供养其读书。

部分学子靠"做生意"维持学业

虽然汉代的经济并不算繁荣,但是经商仍旧是最赚钱的方式。能够进修的学子绝大多数有着聪明的头脑,有一部分学生就是靠做生意维持学业的。

《后汉书·光武帝纪》就记载了刘秀与同窗合伙做生意的历史:"资用乏,与同舍生韩子合钱买驴,令从者僦,以给诸公费"。

刘秀和同学兑钱买了一头驴,以租赁驴的费用以供日常开销。另外,《汉书》中也有刘秀和同乡朱佑共同售卖药丸的记载。也有学子通过给一些商贩当劳役、杂役或者餐饮服务业勤工俭学。大量的学生充当劳力的情况下,汉代的手工业、商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王莽任宰相时,曾把常满仓的北边列为槐市。

汉代太学的兴起与勤工俭学

学子兼职

《三辅黄图》记载:"诸生朔望会此市,各持其郡所出货物及经传书记、笙磬乐器,相与买卖,雍容揖让,或议论槐下"。学子们每逢朔、望两日,都可以带着书籍、乐器互相买卖交易。学生们既可以交易到自己需求的商品,也可以通过贩卖自己抄写的书本等方式来赚取求学的生活费用。通过勤工俭学,贫困生上学不再是梦。

勤工俭学是贫困学子维持学业的主要方式

汉代学子的升学途径

前文已经提到过,汉代的学校分为官学和私学两种。汉代的大家族都比较注重后代的教育,他们一般会为自己的族人子弟建立"蒙学","蒙学"顾名思义就是为小孩子启蒙所用。

《四月民令》记载:"农事未起,命成童已上入小学,学《五经》"、"八月暑退,命幼童入小学,如正月焉","蒙学"其实就相当于现代的小学,学习的内容为《五经》。

汉代太学的兴起与勤工俭学

孔子

更高级一些的官办学府就是太学和郡国学了,当然私学和太学是平行的关系,并没有谁先谁后的顺序。私学主要是在当时有名气的文人私下收徒的教育方式。汉代初期所教授的各个学派都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就逐渐以儒学为主了。官学的入学方式除了有太常直录、地方推荐外、私人游学等方式外,还会招收留学生。《后汉书》记载:"匈奴遣伊秩訾王大车且渠来入就学"。

当然,汉代大多数的进修学子仍然以"游学"为主,一是因为游学的门槛比较低,比如有位叫庾乘的人,职位是在县衙当门卒,县令见他有学习的天赋,就建议他到太学游学,后来果然成为太学的博士。虽然汉代的太学是学术的中心,但游学的对象并不仅限于太学,还有很多博学的大儒,很多学子也奔着他们的名头游私学。但不管是游官学还是私学,学子们的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学习知识充实自己。

汉朝的官员和平民身份不再固定

经历了春秋战国和秦代的战乱以及变革,贵族不再是平民和官员之间的鸿沟。在春秋战国时期,除非是才华横溢的平民,才有可能被统治者所赏识而获取贵族身份,平民想要走进贵族阶层简直是不可能的。汉代以"察举制"为主体的官员选拔制度为平民打开了一扇大门,只要平民有学识和才能,一样有机会成为官员。在太学、私学等学府机构也面向平民接收后,教育方式的普及也加大了穷苦读书人进入上层社会的机会。

汉代太学的兴起与勤工俭学

官员

班固在《汉书》中感叹"旦握权则为卿相,夕失势则为匹夫",官员的任免不再是一成不变的,"卿相"和"匹夫"之间的身份转变可能只在一日之间。

官员有了危机感就能更努力地工作以保住官位,平民百姓也会为了能当上官员而发奋读书。在政策的刺激下,汉代很快就掀起了一股求学、游学的热潮,贫困学子求学过程中生活的窘迫也只能靠勤工俭学来改善了。

总结

在"察举制"和低门槛"太学"的鼓励下,很多家庭贫困的平民走上了游学的路途。但是受困于"囊中羞涩",他们中的大多数求学并不顺利,大多数需要家里的接济才能完成学业。家中无力接济的只能靠自己学习之余,通过勤工俭学完成学业。

读书为了入仕,这是古代绝大多数读书人所追求的目标,"察举制"为汉代的学子提供了阶层流动的渠道,也为隋唐以后的"科举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学子在求学过程中勤工俭学的经历,则培养了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为后代的读书人起到了读追求知识的态度和榜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5 00:45:2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下。”在古代中国,为了培养人才,官府开办各类学校,太学是官办的最高学府。历史上,“太学”的称谓各有不同,西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在
2024-11-08 10:19:00
曹操:从太学学子到三国霸业的崛起之路
...这个名字在中国历史上可谓是家喻户晓。他从一个普通的太学学子,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决断,最终成为了三国时期的魏王,成为了历史上最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之一。那么,曹操是如何从一个默默
2024-04-11 13:15:00
勤以立身!中南民族大学举行2023年自立自强论坛
...婕)11月30日晚,中南民族大学举办2023年自立自强论坛暨勤工助学评优评先颁奖典礼。本次论坛特别邀请到历届有杰出成就,或在勤工助学以及自立自强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嘉宾作现场分享
2023-12-02 19:19:00
浅谈汉代察举制
...它才渐渐完善定型的。汉武帝在位期间,汉朝才开始设立太学,也就是现在的国立大学。在这里读书的学子毕业考试分为两种等级,其中甲科出身的为郎;乙科出身的为吏。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郎
2023-07-16 19:50:00
圆梦行动 | 妈妈生病弟妹尚幼 琼中女孩立志勤工俭学为家中减负
...准备,她说:“上大学后,我会找一些兼职的工作去做,勤工俭学,减轻家里的负担。学有所成后,我想返回琼中,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中,让这里变得越来越好。”曾雅青。记者 任桐 摄如果
2024-08-12 17:23:00
揭秘汉朝太学:有“密封”试卷考试,还有自费生
...通一艺,辄罢之,而请诸不称者罚。可以说这是董仲舒兴太学建议后,公孙弘进一步把它完善、具体化的证明。明确了生源、师责、考法和分配等各方面规定,从而建立了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所有完备
2024-04-04 05:15:00
他被朱元璋破格提拔,辅佐四代皇帝,是“仁宣之治”的功臣
...在宋朝国子监制度基础上做了很大创新和改革,下属设立太学。太学是明朝的最高学府,地位和现在的清华北大是一个级别的。为了培养更多的治国人才,朱元璋在教育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一时之间
2023-01-30 12:44:00
宋朝太学的“教师”是如何录取的
宋代太学学官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老师,他们的身份也是比较特殊的,既是官又是老师。在宋代的教育制度里面,不光对太学的学生是有严格的制度要求的,对老师的管理制度同样也是很严格。因为宋
2022-12-21 15:08
历史上的“举孝廉”制度是如何产生的?
...起来却非常的难。比如,汉武帝时期曾在朝廷中枢设立了太学制度,太学中的学子皆可称之为天子门生,此学院出来的学子未来的前途不可限量,然而太学对学子的背景要求极高。豪门子弟作为汉朝
2023-02-02 18:5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