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揭秘汉朝太学:有“密封”试卷考试,还有自费生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04 05:15:00 来源:戏说三国

我国可考证的第一所官方学校

元朔五年,也就是公元前124年六月,汉武帝下了一道兴学的诏书,诏书中讲了制礼作乐进行教化的重要性,并指令太常商议为博士置弟子的事情,以使乡里人人崇尚教化,并达到砥砺贤才的目的。

诏书下达不久,丞相公孙弘与太常孔臧、博士平等共同上奏:

闻三代之道,乡里有教,夏日校,殷日序,周日痒。其劝善也,显之朝廷;其惩恶也,加之刑罚。故教化之行也,建首善自京师始,由内及外。今陛下昭至德,开大明,配天地,本人伦,劝学修礼,崇化厉贤,以风四方,大平之原也。

古者政教未洽,不备其礼,请因旧官而兴焉。为博士言置弟子五十人,復其身。太常择民年十八已上,仪状端正者,补博士弟子。

郡国县道邑有好文字,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闻者,令相长承上局所二千石,二千石谨察可者,当与计偕,诣太常,得受业如弟子。

一岁皆辄试,能通一艺以上,补文学掌故缺;其高第可以为郎中,太常奏籍。即有秀才异等,辄以名闻。其不事学若下材,及不能通一艺,辄罢之,而请诸不称者罚。

可以说这是董仲舒兴太学建议后,公孙弘进一步把它完善、具体化的证明。明确了生源、师责、考法和分配等各方面规定,从而建立了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所有完备规章制度、史实可考的官学校。

揭秘汉朝太学:有“密封”试卷考试,还有自费生

公孙弘奏议中指出办太学的目的是为了兴教化,实质上是想把儒学推广到全国,使读书人把儒家经典作为学习内容。

汉武帝批示说“可以”。从此以后,公卿大夫和一般官吏,很多都是才华横溢的文学之士了。汉朝掌管文教的官员为太常,居九卿首位,原名奉常,是秦朝的官名,汉景帝时改为太常。汉武帝时期兴办了太学,太学的教师称为博士。

汉代老师工作也不容易啊!

《后汉书·百官志》记载太学的教师主要职责是“掌教弟子”,同时“国有疑事”要“堂承问对”,也就是说是参加议政。另外,博士还有“风使”及巡视地方政教等工作。众博士之上设置首席长官仆射,总领太学事务。

揭秘汉朝太学:有“密封”试卷考试,还有自费生

西汉博士多由熟读经书的名流担任,采用征拜或举荐的方式选拔,也有诸科始讲或他官迁午的。博士要求德才兼备,学识渊博,能够“明于古今”“通达国体”汉代太学向来都有“严于择师”的传统,所以经过严格挑选后的博士多是为人师表、修养高深的儒学大师。

教学的内容则以讲经学为主,经学大师在专门的学堂讲学,弟子在台下听教诲,遇到有名儒授课,更是济济一堂,颇有学术气氛。因为西汉时纸未普及,帛难以承担,主要使用简牍。

由于简牍书写的速度比较慢,而且也不好出版,所以大师学说师师相传,遵循一定的家法和师法,基本依照汉武帝的五经博士的经书为准。

古代学子也有地域差异

被选送到太学的学生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太常遣派的博士弟子50人,另一部分是郡国选送经太常批准的“得受业如弟子”地方派遣生。

揭秘汉朝太学:有“密封”试卷考试,还有自费生

这两部分学生经过学习以后经历一次严厉的考核,并按学习的等次分派到皇帝身边做郎官,和被委派到中中一此其他机构和郡国守相下做属吏,学习不及格的罢除。

汉武帝之后博士弟子名额深渐增加,昭帝时增加到100人,宣帝时增加200人,元帝时增至1000人,成帝末增至3000人,到东汉末竟然增加至3万人。

而太学生的补选主要有两种渠道:一是由太常直接选送;二是由郡国县道邑选送。选送的条件参照公孙弘奏议,条件不符、弄虚作假的要受惩罚。另外也有通过考试和按“父任”入学的。

虽然公孙弘拟定太学生为18岁青年,可实际上既有60岁以上的白首翁,也有12岁的任贤童。由太常选送的太学生为正式生,享受俸禄,其他途径入学的费用自理。

太学的学生还拥有充裕的自学时间。学校提倡太学生自由研讨学问和向社会名流学者求教。先秦游学的风尚依然流行。汉代太学鼓励自学,允许自由讨论,这样就为当时造就了相当一大批学识渊博,而且有研究能力的人才。

“密封”考卷的创立者竟是汉武帝

当时的汉武帝在设立太学的同时还创造了“密封”试卷的考试法。这种方法叫“射策法”,也就是后来所说的一种抽签式的考试,每年进行一次。

揭秘汉朝太学:有“密封”试卷考试,还有自费生

太学生毕业后,能通一艺以上的学生,补文学掌故缺;其高第可以为郎中,太常籍奏,即有秀才异等,就以名闻。其不事学若下材,及不能通一艺。辄罢之,而请诸能称者。说明太学生的级别不高,优秀者仅仅就相当于孝廉,那些学而无成,空手而归的人也有很多。

太学的兴立,进一步有效地助长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于文化的传播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使大官僚和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情形有所改变,一般中家子弟入仕的门径得以拓宽,一些出身社会下层的“英俊”之士,也得到入仕的机会。

总之,汉代太学的创建代表了汉朝兴盛时期的文明。更是高度强调了中央集枚,全国统一。不但为当时统治集团培养了大量儒生充任了各级政府官吏,而且这种现象以后维持了封建社会两千多年,对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生活以及经济都发生了重大影响。它进一步将培养人才和选拔人才结合起来,开创了后世选举与教育相结合的先河。

蜀郡开创地方学校的先河

地方办的学校以汉景帝后期文翁在蜀郡办学时间最早。文翁是庐江郡舒县人。小的时候就很喜欢读书,通晓《春秋》,担任郡县小官吏时被考察提拔。汉景帝后期,担任蜀郡守,仁爱并喜欢教导感化。

揭秘汉朝太学:有“密封”试卷考试,还有自费生

他看到蜀地的民风野蛮落后,就打算诱导教化,加以改进。于是选出张叔等10多个聪敏有才华的郡县小官吏,亲自告诫勉励,遣送他们到京城,就学于太学中的博士,有的学习法规法令。减少郡守府中开支,购买蜀刀、蜀布等蜀地特产物品,委托考使送给太学中的博士。

几年之后,这些蜀地青年都学成归来,文翁让他们担任要职,按顺序考察提拔,在他们当中甚至有的人成为了郡守刺史。

他又在成都市中修建学宫,把条件差的县的青年学生招收为学宫弟子,免除他们的徭役,让他们能够安心地读书。学成之后,便在他们之中选出一些成绩显著的学生委以重任。

为了鼓励学生积极上进,文翁还创制了许多奖励进学的方法。郡国学办得有声有色,取得了十分广泛的社会影响。蜀守文翁可以说是郡国学的倡导者。

文翁办学的事情传到汉武帝的耳朵里,便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这样做是一个可以推广儒学的好办法,于是便立刻下诏:“郡国皆立学校官。”这样一来,地方办的学校在全国才普及起来,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体系。

初中生都算是高学历了!

汉代的地方官学与行政区划是相一致的,分别称为学、校、庠、序。由课程设置可知,学与校程度相当,有经师之设;庠与序程度相当,有《孝经》师之设,比学、校低一级。

有的专家认为,学、校大致属于中学,庠、序大致属于小学。当然,这都不是今天所说的中小学,只是就其教学程度的高低差别而言的。汉代地方学校的教官,其供奉相当于卒史。

揭秘汉朝太学:有“密封”试卷考试,还有自费生

汉元帝时,由于郡国学有所发展,朝廷颁布郡国置《五经》百石卒史。说明郡国经师俸禄大约为百石,俸月为十六斛,享受中等官吏的待遇。

汉代没有专门的教育行政机构,地方学校的隶属关系,没有相关的记载。郡文学大多数为学者名流担任。在东汉时期,还有文学祭酒的职称。郡文学增进地方教育的事迹,史籍也有记载。

汉代的郡文学,有可能为兼管地方文教的行政长官,这一建制延续到了三国。清代的著名学者黄本骥在《历代官职表》中表示:西汉的郡文学和东汉的文学祭酒,相当于后世的府儒学教授,官居校、学经师之上。乡的《孝经》师则隶属于司隶校尉。

汉平帝时期,由于王莽的提倡,在郡国又专门设立了教育皇亲宗室的宗师,尊称为宗卿师。东汉时期,郡国学设置就已经十分普遍了,边陲辟壤都建立了学校。这也表明了在我国的汉代,统治者对教育是相当重视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4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招生”骗局一些不法分子打着军校招收“地方委培生”“自费生”“国防生”的幌子,甚至通过伪造军队公文印章,冒充军队机关或招生部门人员,许诺教育部门认可学历、毕业后一律安排到部队工
2023-06-12 00:44:00
“高考作弊,成绩0分”?警惕骗局
...充军校招生一些不法分子打着军校招收“地方委培生”“自费生”“国防生”的幌子,甚至通过伪造军队公文印章,冒充军队机关或招生部门人员,以“教育部门认可学历、毕业后一律安排到部队工
2024-06-13 17:53:00
被“修改”的人生:河南新乡女子27年前考上公费生被改成自费生?相关学校负责人被处分
...乡市师范学校录取了。这份录取通知书注明了我是委培的自费生。”白祥亭说,当时她就疑惑不解:电视台播放内容里她是公费生,为什么收到的是自费生录取通知书?1996年暑期,一场洪水让
2023-09-23 15:11:00
...风险。也有一些不法分子打着军校招收“地方委培生”“自费生”“国防生”的幌子,甚至通过伪造军队公文印章,冒充军队机关或招生部门人员,许诺教育部门认可学历、毕业后一律安排到部队工
2023-06-14 18:43:00
...取的风险。还有不法分子打着军校招收“地方委培生”“自费生”“国防生”的幌子,甚至通过伪造军队公文印章,冒充军队机关或招生部门人员,许诺教育部门认可学历、毕业后一律安排到部队工
2023-06-25 08:44:00
...机会,混淆视听。比如打着军校招收“地方委培生”、“自费生”、“国防生”的幌子,甚至通过伪造军队公文公章,许诺“毕业后一律安排到部队工作”等。五、志愿填报内部数据每年高考志愿填
2023-06-10 08:42:00
...名义收取与入学挂钩的费用,禁止以捐资助学、借读生、自费生、复读生等名义变相择校乱收费。学校代职能部门统一收取的考试考务费及职业技能鉴定考试考务费,按相关规定项目和标准代收取,
2023-09-17 01:05:00
...借此机会混淆视听。比如打着军校招收“地方委培生”“自费生”“国防生”的幌子,甚至通过伪造军队公文公章,冒充军队机关或招生部门人员。防诈提示:高考录取工作实行计算机远程网上录取
2023-06-10 09:21:00
徐志摩的折腾求学路
...,乘南京轮赴美者,内有教育部所派12人、奉天省所派1人、自费生57人、清华学校所派82人,共152名,其中有本应赴欧改作新大陆之游者。该杂志还登载了全部赴美学生的名单,细细查
2024-04-09 05:4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铭记“九一八”| 黔山忠魂
9月18日,当肃穆的防空警报在贵阳南明河畔响起,警示世人勿忘国耻。我们也铭记,地母洞那象征的文化守护之光。这座深藏于鹿冲关森林公园的溶洞
2025-09-19 05:17:00
1937年,抗战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战火中命悬一线。面对三部藏书被毁和藏书地沦陷的绝境,贵州以血性与智慧扛起守护中华文脉的重任
2025-09-19 05:49:00
9月18日,黑龙江省档案馆首次公布“侵华日军强征及奴役中国劳工”专题档案62件,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劳动统制”政策的罪恶本质
2025-09-19 07:52:00
纪录片|铁证:阁楼收藏家的抗战记忆
记录“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手牒,让人胆寒的日军防毒面具,印着“北支事变”字样的画报,南京被攻陷后的城市照片……在收藏爱好者周沧海的阁楼里
2025-09-18 14:43:00
巷遇②|遵义这条宝藏老街穿越百年
开头的话:每一座城市,都有它闻名的地标;但真正的生活,却藏在弯弯的巷弄里。这里没有宏大的叙事,只有触手可及的温暖与烟火
2025-09-18 16:17:00
书桌抽屉里,一直放着爷爷留下的一块旧怀表。表壳斑驳,指针早已停摆,背面刻着模糊的“1945.9.2”,那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日子
2025-09-18 16:47:00
大皖新闻讯 9月17日上午,《包拯:儒家文化的风范》新书发布会在安徽大学磬苑校区举行。多位专家学者及媒体代表参会,围绕该书的学术与文化价值展开研讨
2025-09-18 18:29: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郑州最早“一环”,承载3600年城市史
大河网讯 郑州市区“一环”内,3600年前曾经崛起了一座商代都城。郑州商代都城是商王朝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都城,它奠定了后世中国古代都城的基本规制
2025-09-18 19:36:00
值九一八事变爆发94周年之际,“反人类暴行——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展”,9月18日在山西博物院青铜分馆开展,展出包含遗址
2025-09-18 21:50:00
9月17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绛县横水西周墓地M1006发掘资料,该墓年代为西周中期偏晚阶段,从随葬器物判断,墓主应是一代倗国国君
2025-09-18 22:22:00
“九一八事变后,外公童长荣担任东满特委书记,带领军民开辟了10余块抗日游击根据地,组建了4支反日游击队,还积极筹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
2025-09-18 23:23:00
“‘英雄’曾是家人口中的回忆。今天,在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看到这么多史料和展品,我又重新感受了‘英雄’二字的重量:那是对国家生死与共的牵挂
2025-09-18 23:23:00
《义勇军进行曲》:从东北抗日烽火中诞生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走进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一座“国歌墙”巍然屹立它长8米
2025-09-18 23:56:00
9月18日,防空警报划过城市天际,电影《731》在全国影院同步上映。影院之内,几乎座无虚席。许多观众掩面而泣,神情凝重
2025-09-19 04: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