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南宋太学往事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1-08 10:19:00 来源:杭州网

望海潮

11月1日,2025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报名办法出炉,这意味着,高考的脚步近了。

“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在古代中国,为了培养人才,官府开办各类学校,太学是官办的最高学府。历史上,“太学”的称谓各有不同,西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在长安正式设立太学,自此,太学这个名称一直延续至今。

宋室南渡,宋高宗赵构在临安重建政权,沿袭北宋旧制,恢复太学、府学、县学等各级学校。绍兴十二年(1142),杭州府学被征用增修为南宋太学。次年,由于府学所在地环境逼仄,太学又移至前洋街北岳飞故宅,就是今天庆春路与延安路交叉口的“红楼”位置,现为杭州城市建设陈列馆所在地。

精英荟萃 为读书人创造了 入仕的新路径

《咸淳临安志》有载,南宋太学初创时,仅有生员300人。经逐步发展,至宋度宗咸淳年间(1265—1274)时,已有生员1636人,其中上舍生30人,内舍生206人,外舍生1400人。

从太学不断扩招的情况来看,一方面,体现了南宋朝廷对于人才的渴望;一方面相较于国子监只招收王公贵族子弟,太学招生不以门第、贵贱为标准,使得寒门庶子也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由此吸引了全国学子纷纷前来报考求学,著名学者陆九龄、吕祖谦、叶适等人也先后入职太学任教。

和隋唐时期学子入仕以科举考试为主相比,宋代统治者为读书人创造了通过太学进入仕途的新路径。学子们千里迢迢来到太学就读,都为了一个目标——早日成为一名大宋公务员。

但在太学中,学生想要脱颖而出也并非易事。

在教育改革方面,宋神宗大力改革科举,根据司马光提出的太学内外舍制,创立太学“三舍法”,将学生分为三个等级,外舍生、内舍生、上舍生,每上升一个等级就必须通过严格的考试和道德品行的认可,多次考试不及格者则会被取消太学生资格。如果在太学中考中上舍生,那就意味着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就可通过学官的推举被朝廷直接委任官职。成绩中等的上舍生也可免除科举考试的前几场预考,直接进入殿试。相较于正常科举考试,在太学中谋求仕途可以省去不少环节,为此,太学在南宋时也非常具有吸引力。

见贤思齐 知名校友的名字 被刻在班级大门上

南宋太学为典型的左庙右学建制,左边为用于祭祀的孔庙,右边为学子们读书学习的斋舍,“规模宏阔,舍宇壮丽”。

营建之初,设置十斋,随着太学生的增多,增加至二十斋。斋可以理解为班级的意思,每个班级都会根据儒学经典取一个名字,比如养正、存心、节性等。

据南宋周密在《癸辛杂识》中记载:“太学先达归斋,各有光斋之礼。”就是说宋代太学生一旦考取功名,重返母校时,他们都会给原先所在班级捐钱捐物,以光耀此斋。如果日后成为宰相、副相、枢密使之类的朝廷大员,每人会捐一只金饭碗;如果是新科状元,则会捐一套镀金的魁星杯盘。因此,从班级供奉的“金饭碗”数量,就能看出这个班级“知名校友”的含金量。

就像现在学校教学楼墙壁上大多挂着中外名人画像一样,南宋太学中为了激励后学,各班级会将本斋名人校友的名字写在班级大门上,来往的太学生会朝他们的名字鞠躬行礼。

高宗时期状元王十朋曾在太学“观化斋”读书,后来当上太子的老师,相继被封为“太子詹事”“龙图阁学士”,所以他的名字被高高刻在“观化斋”大门上,既是本斋学子的榜样,也勉励本斋学子谦谨奋进。

陆游的好友巩丰曾在“存心斋”和“果行斋”读书,后来考中进士,担任临安知县、江东提刑等职,他的名字也被光荣地刻在“存心斋”和“果行斋”的大门上。

见贤思齐,一个名字里含着无限期待,期望有朝一日,这些学子也能鱼跃龙门。

无官御史 为正义建言献策

南宋罗大经在其《鹤林玉露》中提到:“太学内斋舍质素,饮器只陶瓦,栋宇无设饰。”南宋前期太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都能甘于清苦;遇有国家大事,则“鲠论间发”,“言侍从之所不敢言,攻台谏之所不敢攻”,甚至有“无官御史台”的美誉。

“绍兴和议”后,宋高宗偃武修文,重开太学。南宋太学生虽然没有官职,但他们是当时最重要的民间舆论力量。

宋宁宗庆元年间,权臣韩侂冑与宗室赵汝愚争权,太学生杨宏中、周端朝、张衜、林仲麟、蒋傅、徐范六人“伏阙上书”言事,为赵汝愚辩护,被朝廷贬至五百里外编管。尽管如此,他们的行为体现了太学生们对正义的坚持,得到了“庆元六君子”的称号。

可惜的是,当临安城沦陷,那个曾经规模宏阔、激扬文字的太学也随之消失。在杭州孔庙内的南宋太学石经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大学核心思想,虽已文字斑驳,仍是弦歌不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08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赵构为何不敢动秦桧?只因金人说了八个字,但他想出一招对敌之策
一提起南宋临安的太学生,不但是赵构直皱眉头,更令权臣秦桧为之胆战心寒。一群穷学生,居然会让天子、百官头疼?原因无它,这些既非官且非民的学生初生牛犊不怕虎,而且关心政事,“虽宰相台
2024-10-21 10:34:00
...上官服。释褐状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科举状元,而是太学上舍考试双优中的第一名。南宋史学家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释褐状元恩例》载:“旧制:太学上舍生积校已优,而舍试又入优等
2024-04-17 14:44:00
本文转自:天津日报刘永加历史上,太学本为品官贵族子弟而设,至宋代始,将庶民纳入招生范围。宋徽宗时,太学达到鼎盛。宋代太学教育经过200余年的沿革,其间的教育管理方法较之前代各朝都
2023-09-18 05:26:00
宋江本身也有些才华,为什么不去考取功名
...一系列兴学诏令,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扩建太学。学生分上舍生、内舍生和外舍生。诸路贡士初至,皆入外学,经考试合格补入上舍、内舍后,方可正式进入太学。上舍名额100人,
2023-02-21 19:15:00
汉代太学的兴起与勤工俭学
太学古代的落魄读书人多是希望能够通过科举考试来当官,当官既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又能获得丰厚的俸禄来补贴家用。古代的最高学府名字叫做"太学",太学生是由太常选送的正式生。虽然政府
2024-01-14 19:42:00
陈宜中似奸非奸似忠非忠,年轻时是道德榜样,中年却依附奸臣上位
...陈宜中将来会大富大贵,才成全这门亲事。当陈宜中进入太学读书之后,文章写得极其优美,轰动了朝野。但他并没有沉溺于舞文弄墨之中,而是积极关心时事,参与评论朝政。南宋时期的政治风气
2023-04-22 14:03:00
...阴雨自上年九月延续不断。绍兴十六年(1146)一月,增太学外舍生额至千人。绍兴二十年(1150)一月,秦桧上朝途中,军校施全持刀刺秦桧于城中望仙桥,未遂被捕。……生活在杭州,
2025-01-03 14:35:00
...的金兀术准备退兵,开封府唾手可得。这时一位前大宋的太学生给金兀术进言说:“太子不用怂,岳飞这傻比马上就得退兵了。”兀术当然不信啊,你娃拿我当傻子忽悠呢!可这位太学生却不慌不忙
2023-04-21 14:56:00
聊聊朱元璋与马皇后的爱情法宝——委婉劝谏
...贝岂是这些财物?” 马皇后建议朱元璋设立红板仓,向太学生家属供应粮食。明朝、清朝时期,国子监是国家的最高学府,在里面就读的学生俗称太学生。有一次,朱元璋到国子监祭祀孔子,回
2023-03-15 22:4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走进普定
11月12日,《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调研活动走进普定。本次调研与拍摄活动以地理与人文的独特视角,聚焦屯堡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当代活力
2025-11-14 10:52:00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 活力运河③:临西古砖 匠心传奇
邢台市临西县历史上是隋代开凿的永济渠与元代开通的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地,两条运河接续造就了临西(古称临清)的繁荣。史料记载
2025-11-13 08:05: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11月11日,河南平顶山,新娘即将出场时老太太想“抢喜”,婚礼督导眼疾手快及时发现并制止。“抢喜”
2025-11-13 10:56:00
想要读懂山东,或许不必急于奔赴泰山之巅或徜徉于海岸线。如今,一种更深度的“游山东”方式正悄然兴起——走进散落于齐鲁大地的博物馆
2025-11-13 14:46:00
来滕州看“小国重器”
山东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素有“滕小国”之称,是古代东夷炎族后裔——滕、蕃、邾、薛等氏族的摇篮和商代始祖的发祥地
2025-11-13 15:22:00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