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宋代太学重师德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9-18 05:2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天津日报

刘永加

历史上,太学本为品官贵族子弟而设,至宋代始,将庶民纳入招生范围。宋徽宗时,太学达到鼎盛。宋代太学教育经过200余年的沿革,其间的教育管理方法较之前代各朝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宋代太学对教师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对太学教师的资格限制、遴选方法、任期及职业的要求等各方面。

宋代太学是官办的最高学府,最初隶属于国子监,后来独立出来,成为专门培养合格官员的学校。在这里,太学教师的职业道德和知识素养尤为重要。

多途径遴选教师

宋代太学经过多年办学,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办学机制。太学生从八品以下官员子弟和平民的优秀子弟中招收。学生分成三等,即上舍、内舍、外舍。太学采取考核学生成绩和学生升等制度,称为“三舍法”,规定新生入外舍习读,经公试、私试合格,参考平日行艺,升补内舍。内舍生每两年进行一次考试,考试成绩和当年公、私试分数皆达优等,升为上舍生,之后即可释褐授官。

学生分斋学习,每斋三十人,屋五间、炉亭一间为全斋阅览和会议处所,设斋长、斋谕各一人,负责督促和检查学生的行艺。宋代学官在唐朝基础上,又增加了学正、学录、监书库、监厨官等。职员称学职或职事人,有前廊学录、学谕、直学等。

为了给太学选拔优秀的教师,宋代朝廷对太学教师的选用十分谨慎,以确保太学教师的任用质量。因为是国家的最高学府,皇帝亦十分重视,对于发现的优秀教师人才,会直接下令提升为太学教师。据《宋史》载:“上雅闻恕先名,召为国子监主簿,赐赉甚厚,令于太学判定历代字书。”于是这个郭恕先就当上了太学教师。

太学生也有权利推荐自己喜欢的太学教师。《宋史·黄晞传》载:“石介在太学,谴诸生以礼聘召,晞走匿邻家不出,枢密使韩琦表荐之,以为太学助教致仕。”黄晞字景微,建安人。少通经,聚书数千卷,学者多从之游。石介是北宋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庆历二年(1042)夏任国子监直讲时,太学生们推荐黄晞做太学教师,石介就应太学生之邀请,聘黄晞为教师。

太学教师还有一个来源途径,就是由低级学官晋升。《宋史》载:“汪澥字仲容,宣州旌德人。少从胡瑗学《易》。又学于王安石,著《三经义传》,澥与其议,又首传其说。熙宁太学成,分录学政……澥自布衣录天子学,至为正,为司业、祭酒,迄于司成,官以儒名者三十年,一时人士推之。”这种由太学中提升低级官职的做法始于真宗时代,到神宗实行三舍法后,朝廷开始逐级公试,按照公试成绩,再加上对行(道德行为)、艺(经术学问)进行考察的结果来“选察升补”。《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亦有记载:“有能训导学生中太学上舍数及八分者,提举学事官保明以闻,国子监验实,依太学博士正录法改官。”也就是说,为解决太学的师资问题,朝廷不仅录用那些虽职务低但却非常优秀的学官为教师,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经过国子监的考核,也会被授予太学教师,充实到教师队伍。那些优秀的太学生受过良好的教育,具备了一定的才识,同时他们也熟悉太学中的教育教学方法,朝廷不必再对他们重新进行专门性的培训。

通过考试遴选也是宋代为太学选教师的一个办法。《宋史》载:“凡举进士,赴学士院,试经大义五道,取人上等者为博士,下等为正录,愿任教授者听。”通过考核儒学经义,考试成绩为上等者可担任太学博士,成绩下等者可担任太学正、录。只是到了哲宗绍圣时期,太学考选师资较以前相比更为严格,除了要求教师具备学历、年龄限制及有国子监的荐举外,还要经过吏部的严格考核才能胜任。

此外,宋代太学中也聘用外蕃留学生为太学教师。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载,神宗元丰七年(1084)二月,高丽王子僧统及其徒弟三十人来游学,“吏部乞于四选补算学博士阙,从之”。

宋代太学通过多渠道遴选教师,扩大了教师的来源,保证了教师质量和太学蓬勃发展的需求。

注重师德和素养

太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在选用教师上对其道德品质和知识素养的要求很高。

对太学教师道德品质的严格要求有很多,如景德二年(1005),宋真宗命朝廷有关人士推荐的教师要具备“儒术该博,士行端良”的素质,天圣四年(1026)九月,宋仁宗颁诏书规定举荐的教师应为“深明经义,长于讲说,历任无入己赃罪者”,可见,宋代朝廷府对太学教师品德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不仅要品行纯良,而且强调有违法犯罪行为的人不得进入教师行列。这一规定有利于纯洁教师队伍,保证太学的教育质量。

对太学教师学识素养方面也有具体的要求。能否胜任教师职责并搞好教学工作,教师本身所具有的文化知识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因此,太学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学识素养。《宋史·选举志》载:若“制科及进士第”在前五名,礼部奏名前三名,府、监及广文馆第一人,或自太学得第者,皆不试而用。《通考》也载:哲宗绍圣元年(1095),诏内外学官,非制举进士出身及太学上舍入官者皆罢。可见,宋代对太学教师除了品德上的要求外,教师本身的学识素养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年龄限制也是太学教师的一个要求。年龄的大小是一个人资历和阅历深浅的重要标志,太学的教学内容,大都是文辞晦涩、内容高深的儒家经典,不经过多年的磨炼、积累,很难形成系统、渊博的知识。宋代对太学教师的年龄有明确的要求,如皇祐四年(1052),仁宗下诏规定:“今后应选通经术、有实行、年四十以上者为国子监直讲。”哲宗元祐二年(1087)诏书规定:“内外学官选年三十以上历任人充。”由此可以推断,宋代太学教师的年龄最低要求应该是三十岁以上,否则不能担当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

太学教师的任期,据《职官分纪》载:“直讲以十员为额,每二员共讲一经,委中书选差或主判官奏举,以三年为任。”《续资治通鉴长编》也载:“太学正、录三年为任。”由此可见,宋代太学教师的任期通常是三年。同时,对于那些任职期满但又在实际的教学中确实有显著教学业绩的,可以连任。

对教师有特殊要求

为人师表、传道解惑是对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为确保太学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宋代太学要求教师要忠于职守,讲学时间不得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政和五年(1115)八月,刑部大理寺上奏的一条法规规定:“国子监、太学、辟雍官,不许出谒及接见宾客……遇假日,听出谒,乃许见客。”而且规定,太学教师在工作期间若有“迟慢不公,考察不实”的现象时则“重加谴责”。

宋代太学要求教师要清正廉洁,不得私自接受学生的礼物,如有违反,必有严惩。政和四年大观学规规定:“太学、小学教谕受赇并以赃论。”《宋会要·职官》亦载:“诏太学、辟雍、州县学职事人,应受赂,并依政和四年二月三日小学旨挥。茶果酒食之类皆是。”太学教师连学生的果品酒食这类礼物都不能收受,足见朝廷对太学教师的管理有多严格。

再就是太学要求教师在工作期间不得滥用职权,凭借个人好恶对待学生的升留级。太学生体制是由外舍升内舍、内舍升上舍。因为内舍、上舍生的待遇与外舍生截然不同,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前途。而太学教师对于升级有着一定程度的决定权,所以太学教师在太学生升舍过程中常有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的现象发生,对此,朝廷一贯会给予严厉的处罚。元丰学令中明文规定:“以升补及行艺进退,计人数多寡,为学官之赏罚。缘升舍为奸者,论如违制律,不用去官赦原。”。钦宗靖康元年(1126)再次规定太学教师:“敢私好恶去取,重行黜责。”这都体现了朝廷对教师谋私现象的憎恶和严惩决心。

赏罚分明的考核制度

为了激励太学教师爱岗敬业,朝廷对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成绩突出者,会给予精神和物质方面的褒奖,而对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成绩低劣、品行败坏的太学教师,会给予降级甚至开除出教师队伍的处分。

熙宁四年(1071)十月,神宗批准中书门下的奏请,明令中央太学教师的考核要求是:“以三年为任,选人到监五年,与转京官。或教导有方,或职事不修者,并委主判官闻奏,当议升黜。”政和三年闰四月,徽宗在《考校程文官降官御笔手诏》指出:“近览太学生私试程文,词繁理寡,体格卑弱,言虽多而意不逮……”朝廷对于导致这种现象的大司成刘嗣明、司业林苏恒等官将一级,国子正顾文降一级薪俸。可见宋代对太学教师职业道德水准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对于违反规定的处罚也是很严厉的。

正因为这样,宋代太学在教书育人、培养合格人才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8 10: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宋朝太学的“教师”是如何录取的
...师任命的方式在北宋时期太学教师主要都是由朝廷或者是国子监里面的官员亲自推荐,然后再经过考试合格之后就可以被正式任命了。在神宗元丰七年的时候,才形成了一套相对较为完整的教师考试
2022-12-21 15:08:00
...式学校。国子学后改称太学,而隋炀帝以后,国子寺改为国子监,并在地方设立庠、序等学校,教育规模逐步扩大。网络配图唐朝是中国教育完善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唐高祖建制以后,继承了隋朝的
2023-09-03 17:02:00
在明代上国子监是种什么体验
国子监牌楼在三四千年的中国就已经有了学校教育,但是在古代上大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在古代,上大学是很复杂的事,上学的礼仪以及准备的东西是非常繁多的,被视为人生的四大礼。所以可以看出
2023-06-27 22:07:00
康熙的哪位宠臣,进宫必带一包金豆子
...直没有放弃学业,终于在康熙八年,高士奇考进了太学(国子监),成了一个太学生(监生),国子监是清朝的最高学府,皇帝也会不时的去巡查指导。正因为如此,高士奇在太学见到了康熙皇帝,
2024-07-08 15:40:00
...252)六月十七日,因临安府尹余晦凌辱武学,引起学潮。国子监祭酒蔡抗率三学诸生伏上书乞罢余晦。台谏言官亦交章弹劾,但均未得到皇帝批复。省劄只是开谕诸生归回书斋。因而三台院亦三
2024-04-17 14:44:00
聊聊朱元璋与马皇后的爱情法宝——委婉劝谏
...设立红板仓,向太学生家属供应粮食。明朝、清朝时期,国子监是国家的最高学府,在里面就读的学生俗称太学生。有一次,朱元璋到国子监祭祀孔子,回到皇宫后,马皇后问:“有多少太学生?”
2023-03-15 22:45:00
宋朝教育:政府的支持与选拔机制的矛盾
...舍还是非常多的,而管理这些学舍、教育机构的是礼部和国子监,这些大多数也都是他们统计而出。在他们之下还有很多年的统治阶级,负责部门,去到最小的地方就是州县了,但是州县并没有设立
2023-11-15 14:57:00
...一方面,体现了南宋朝廷对于人才的渴望;一方面相较于国子监只招收王公贵族子弟,太学招生不以门第、贵贱为标准,使得寒门庶子也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由此吸引了全国学子纷纷前来报考
2024-11-08 10:19:00
聊聊唐朝诗人的读书生活
...学指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隶属于国子监;二馆指弘文馆、崇文馆。这都是大唐的最高学府。官学的教师编制,有博士,助教,直讲,典学。老师多,管老师的人少。在官学里
2023-10-20 19:2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聚焦厦门本土文学与红色历史 何况两部新作出版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陈冬)厦门作家何况近日接连推出两部新作,分别为书评集《我看与看我:厦门当代作家作品过眼录》与长篇纪实文学《流动的领土
2025-11-15 08:20:00
一生赤诚报国,百岁丹心长存——追忆百岁新四军老战士段飞
大皖新闻讯 11月14日晚上六点半,103岁的抗战老兵段飞在安徽亳州市涡阳县家中安详离世。11月15日,段飞老人的儿子段超告诉大皖新闻记者
2025-11-15 12:56:00
太行风|一眼千年
一眼千年——遥望古代壁画中的燕赵往事1998年拍摄的安平汉墓出行图白盖轺车。冯 玲摄近日,“彩墨生辉 古壁乾坤——河北古代壁画艺术精品展”正在河北美术馆举办
2025-11-14 08:41:00
“永恒回响”——汉唐艺苑2025秋季拍卖会即将启幕
时序入冬,艺术盛事再启新篇。汉唐艺苑2025年秋季拍卖会——“永恒回响”书画、瓷器、玉器精品专场,将于11月20日至11月21日在成都启雅尚国际酒店5楼桑耶裕康厅举行预展
2025-11-14 16:31:00
在黄河奔腾入海的壮阔画卷中,在泰山巍峨耸立的云海之间,齐鲁大地以其五千年未曾断流的文明血脉,孕育出“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深厚底蕴
2025-11-14 17:31:00
11月的太原秋高气爽,阳光明媚。周末,我乘车沿新兰路一路前行,去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窦大夫祠。平坦宽阔的道路两边
2025-11-14 18:13:00
《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走进普定
11月12日,《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调研活动走进普定。本次调研与拍摄活动以地理与人文的独特视角,聚焦屯堡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当代活力
2025-11-14 10:52:00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 活力运河③:临西古砖 匠心传奇
邢台市临西县历史上是隋代开凿的永济渠与元代开通的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地,两条运河接续造就了临西(古称临清)的繁荣。史料记载
2025-11-13 08:05: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11月11日,河南平顶山,新娘即将出场时老太太想“抢喜”,婚礼督导眼疾手快及时发现并制止。“抢喜”
2025-11-13 10:56:00
想要读懂山东,或许不必急于奔赴泰山之巅或徜徉于海岸线。如今,一种更深度的“游山东”方式正悄然兴起——走进散落于齐鲁大地的博物馆
2025-11-13 14:46:00
来滕州看“小国重器”
山东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素有“滕小国”之称,是古代东夷炎族后裔——滕、蕃、邾、薛等氏族的摇篮和商代始祖的发祥地
2025-11-13 15:22:00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