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为何两宋有奇葩的“特奏名”,因为惹不起那些落榜生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3-13 10:26: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因为与朝廷选官挂钩,科举自诞生起,难考就成为其重要标志。寒窗数十载而不得金榜题名,是绝大多数学子无法逃避的结局。针对这种情况,两宋朝廷推行了一种非常奇葩的制度“特奏名”。

为何两宋有奇葩的“特奏名”,因为惹不起那些落榜生

凡士贡于乡而屡细于礼部,或廷试所不录者,积前后举数,参其年而差等之,遇亲策士则别籍其名以奏,径许附试,故曰特奏名。《宋史·选举志一》

简单解释就是,考不上不要怕,只要坚持考到一定次数,朝廷一样给功名。这种录取制度不是只挑几个幸运儿,给些虚名以表皇恩浩荡。它不仅录取数量高,也一样可以入仕为官并终生享受朝廷俸禄。

宋太祖开宝三年科举,正式录取进士八名,但通过特奏名又额外录取15举未中者106人。宋太宗兴国二年科举,正式录取进士109人,特奏名额外录取10举未中者391人。宋真宗咸平三年科举,正式录取140人,特奏名考生多达900余人 ……

注:宋朝初期科举为一年一考,宋英宗时期才改为三年一次并成定制。

可以说这种制度直接造就了两宋“三大害”之一的“冗官”。两宋的皇帝和朝廷不可能看不出这个问题,为何热衷变法的宋廷却从未提过要取消这个政策呢?因为皇帝和朝廷,都不想惹那些“落榜生”。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首杀气腾腾的《不第后赋菊》,为唐朝著名科举落榜生黄巢所作。其实黄巢家族世代贩盐十分富裕,他和唐廷之间是原本没什么尖锐矛盾的。就是因为数次科举不中的憋屈和愤懑,让他对唐皇和朝廷由爱生恨。

为何两宋有奇葩的“特奏名”,因为惹不起那些落榜生

最终咽不下恶气的黄巢揭竿而起。广明元年黄巢攻入关中后,不仅在两京报复性屠杀李氏皇族,“杀唐宗室在长安者无遗”。对于官绅世家也一样不手软,“天街踏尽公卿骨”。可以说黄巢把大唐和辉煌了六百年的门阀世家一起踹进了坟墓。

这还没完,二十年后又有一个被激怒的落榜生拿起了锤子,给大唐钉棺材板。

李振因多次科举不中入仕无望而投靠了黄巢叛将朱温,并很快成为他的重要谋臣。天复三年,朱温打败李茂贞把唐昭宗抢回洛阳后,李振就积极鼓动朱温篡位并出谋划策。

在李振的策划下,天佑元年八月,朱温令左龙武统军朱友恭等人弑杀了唐昭宗,再立其子李柷(唐哀帝)。天佑二年二月,又指使蒋玄晖在九曲池宴请唐昭宗诸子,灌醉九王后把他们全部勒死。

扫清宗室后,李振又建议朱温血洗仍忠于唐廷的官员,“此辈常自谓清流,宜投之黄河,使为浊流”。天佑二年六月,朱温矫诏将六部堂官、三省宰辅三十多名高官骗至滑州白马驿,然后集体屠杀。而后李振开始肆意罢黜、下狱朝堂官员 .......

接着又缢杀何太后,并逼迫唐哀帝下诏称母后之死系私通枢密使蒋玄晖事发后自杀并废母后为庶人,以此夺去哀帝和大唐的最后一丝尊严。天祐四年四月,唐哀帝禅位于朱温,唐亡。

注:蒋玄晖原为朱温心腹之一,因在策划篡位上没跟上朱温步调(朱温想直接加九锡,蒋玄晖觉得不能太快需要先封王缓一缓),导致朱温觉得他不愿自己称帝,进而在政敌们的攻击下,他成了背锅侠(把不少血案都甩给他了)被牺牲掉了。

为何两宋有奇葩的“特奏名”,因为惹不起那些落榜生

其实李振比黄巢更有代表性。晚唐时期,大量科举不中的士子,或出于生计,或出于抱负,或为求功名,投靠各地节度使成为幕僚。手握财权、兵权的节度使们,在这些落榜生的知识、谋略加持下对唐朝的破坏力倍增。

鉴于唐朝的教训,宋太祖在收拢功臣勋贵兵权财权的同时,也反复强调要优待“落榜生”,以免其中不懑者留落民间惹是生非。即便如此还是拦不住这些落榜生搞大事,因为北宋虽然没了藩镇之忧,但有外敌为患。

宋仁宗时期,一个叫张元的考生由于数次殿试落榜,气恼之下也不等特奏名的机会,就潜渡出境去西夏觅求功业。

到了兴庆府后,张元仅用一首诗就打动了李元昊,“太公年登八十余,文王一见便同车。如今若向江边钓,也被官中配看鱼”。入仕之后,他利用中原皇朝的知识、制度协助李元昊改善内政,很快就获李元昊器重并官至中书令。

更要命的是张元对宋朝的军政制度、行令流程非常熟悉。

例如宋朝知晓张元投奔西夏为官后,囚禁了他的家人,欲逼他投降归宋。结果张元直接伪造了一套文书和通牒,派人冒充朝廷官员,以押送的名义将近百亲族从随州堂而皇之得带回西夏。在他的指挥和安排下,西夏间谍也更易进入宋朝获取情报。

1041年,鉴于“三川口之战”后宋廷有主动进攻的战略意图,张元利用自己对宋朝军制的了解(分路指挥以及一线指挥不畅),策划了一次针对宋军的诱敌伏击行动,即“好水川之战”。

此战西夏大胜,几乎全歼被包围的宋军(阵亡10300人)。战后得意的张元在界上寺墙壁上题下颇具侮辱的诗句,宣泄屡试不中的愤懑,“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满川龙虎辇,犹自说兵机”。

注:三川口之战后,夏竦为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韩琦和范仲淹为副使(各负责一路兵马)。但是宋朝一线军事权不是统帅直领,而是皇帝通过枢密院指挥。夏竦叫不动韩琦和范仲淹,韩琦和范仲淹两人则因分歧巨大互相不理对方。详情可查阅之前图文《宋朝为何难以制服西夏,混乱的决策也是主因》

为何两宋有奇葩的“特奏名”,因为惹不起那些落榜生

1042年,张元又帮助李元昊策划了“定川寨之战”,再次歼灭宋军万余精锐。这接连的胜利不仅让西夏在北宋这个庞然大物前稳住了基本盘,也逆转了北宋对西夏的战略意图,由剿灭变为共存。

1044年双方议和,西夏接受北宋册封(称臣),北宋给予岁币25.5万。可以说张元为西夏的叛乱成功,做出了杰出贡献。

为防再出张元这种“落榜生”,宋廷又一次改革了科举。之前宋朝不仅乡试、会试淘汰率高,殿试也至少淘汰三分之一的考生。但从嘉祐二年开始,殿试改为全员录取。

明清两朝虽然没有沿用“特奏名”,但保留了殿试全员录取的制度,并且也推出了一些“优惠”政策,如恩科。

恩科为皇帝登基、皇帝或皇太后万寿(六十大寿)等重大庆典时,在正科(三年一次)之外开恩取士,即增加考试机会和录取人数。明朝开恩科比较少,一共9次而且都在洪武朝。清朝比较多,有清一代开科112次,其中26次为恩科,但是仍然架不住落榜生。

明朝最后一次恩科,落榜生们闹出了“南北榜案”。最后主考官刘三吾流配,负责调查的张信和当科状元陈安阝被处死,科举制度也再次变革(南北两区分开考试、录取)。清朝则更为严重,折腾出了个自称上帝二儿子的洪秀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3-13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一个屡试不中的落榜生却改写了科举
科举从低到高依次为院(县府)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各级考试上榜者被称为秀才、举人、贡士和进士。其中前三级的录取率都非常低,但殿试却是全员录取。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在宋初殿试也有筛选
2023-09-22 11:26:00
古代这三位科举“落榜生”,改变了历史走向
上期淮下书生讲了古代高考选官制度,分析了落榜生这样的词汇是和科举制绑在一起的,有人考中就有人落榜。考中的人往往循规蹈矩,但落榜的人就不一样了,今天淮下书生就讲几个可以说改变了历史
2023-06-29 05:42:00
落榜考生转投敌国,让母国付出惨重代价,宋仁宗因此修改科举制度
...遇,无疑为后来的大宋统治者敲响了警钟。为了避免更多落榜生成为国家的敌人,宋仁宗对科举制度进行了一些调整,取消了殿试中的末位淘汰制,让更多考生有机会出仕,这样一来,类似张元这样
2024-11-10 09:26:00
北宋开国之后,为何统治者们要优待落榜生呢?
...国之后便大兴科举,提升文人地位,对于多次科考不第的落榜生,赵匡胤也给予了优待;他发明了一种“特奏名”的制度。这些落榜生同样可以赐予功名,享受俸禄,后来的宋朝统治者也沿用了“特
2024-11-22 10:10:00
两个宋朝落第考生投靠西夏,凭借奸猾博得高官
...边将的嘲笑与冷遇之后,前景一片漆黑且绝望至极的两个落榜生,遂决心另起炉灶,跑到打仗很有一套(连不是很尚武的大宋都曾连连败给他们)的新兴王国西夏,寻找生命奇迹。然而,在人生地不
2023-07-27 14:36:00
科举失利,人生不败:揭秘古代七位落榜生的传奇人生
...梦想努力就好,落榜不可怕,生活还要继续,下面这七位落榜生,活出了自我,虽然落榜,也获得了足以震撼世人的个人成绩。一、吴承恩吴承恩,是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作者,三次乡试未
2024-02-24 18:35:00
盘点历史上那些考编落榜的猛人
...种无厘头。然而郁闷的人是不好招惹的,这些考编失败的落榜生可不好招惹。这些人有的选择改行,在识字率不高的古代读书人想混碗饭吃,混个温饱还是没问题的,有人当医生(李时珍)、有人写
2023-02-14 20:31:00
从科举落榜到历史巨擘:黄巢、洪秀全、袁世凯的非凡之路
...宋朝的苏洵,清朝的蒲松龄等人……历史上就有这么三位落榜生,将国家搅得天翻地覆。第一位:黄巢 黄巢,唐朝末期重要的农民起义领袖之一。在他五岁的时候,便能够作诗对诗,也算得上是
2024-02-14 19:38:00
历史上这三个科举不第,仕途失意但名气却很大
...。反倒限制文人风骨,成为科考的奴隶。这其中就有三个落榜生,虽然科举不第,却闯下诺大的成就,直接颠覆当时的统治秩序,轰动一时。这三人不仅把当时的朝代弄得四处漏风,更是引动历史大
2023-04-27 18:5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发现200余处遗迹,出土各类文物标本400余件(套)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日前,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举办
2025-10-09 08:38:00
孙敬会笔下的孙立,钢鞭造型是最大亮点
水浒人物,36天罡的地位高于72地煞,而画水浒人物的画家,也多把创造的精力和巧思,用于前者。不过孙敬会先生画梁山108好汉
2025-10-09 11:32:00
杜梦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每逢八月十五,当一轮圆月悬于中天,中国人便知,这是属于中秋的时刻。这个承载着团圆期盼的节日
2025-10-09 11:32: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明月映泉城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千百年来,无数诗人用笔墨描绘这一轮明月,也用月色寄托思念。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
2025-10-09 11:33:00
杜梦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当月光穿透千年云层,既照亮了文人墨客案头的诗稿,也温暖了寻常巷陌的烟火。中秋的魅力,在于它既是“诗言志”的情感载体
2025-10-09 11:33:00
人文|白居易与唐代的香衣文化
文|刘永加秋风乍起,天气渐渐转凉,人们会添加衣物,讲究的此前可能会在衣箱或衣柜里放上樟脑丸,也是为了防虫,所以拿出的衣服带着淡淡的香气
2025-10-09 11:33:00
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国青有一种红,叫做中国红;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国庆期间,济南战役纪念馆设置的“我在济南英雄山和国旗合个影”打卡点
2025-10-09 11:33:00
池沙鸿绘观音展现生活气息
这是池沙鸿于2018年所绘的一组观音与善财童子题材的扇面作品,共有30幅。其中,这幅《卧莲观音童子嬉水》,在气质上和其他作品明显不同
2025-10-09 11:34:00
琅琊王氏始祖身份最显赫的学生,墓里藏着“文艺青年”的多少意难平
鲁网10月9日讯 (记者 杨成喜)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饮马瀚海、勒石燕然的强汉在这一刻出现了动荡,深幽的长安长安城里波诡云谲
2025-10-09 16:28:00
国庆中秋长假里,山西博物院开启“延时模式”,丰富的展览与精彩的活动吸引观众在博物院里过双节。8天假期,山西博物院(含山西青铜博物馆)累计接待观众16
2025-10-09 19:48:00
大风·影像|中国最“吓人”村子:坟上村
与世隔绝500年,专心致志守墓,坟墓上就是家,顺着墓道进出村!网友惊叹《盗墓笔记》具象化了……山西省临汾市坟上村因明代晋王的陵墓而得名这个村子就是地处吕梁山脚下的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土门镇坟上村
2025-10-09 21:22:00
赤子心承红色志,红嫂后代徐美安让沂蒙六姐妹的故事“活”起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主余凤在沂蒙山区野店镇,有一位特殊的红色故事讲述者。他不是专业的文史学者,却对沂蒙六姐妹的事迹了然于胸
2025-10-09 21:38:00
林州市世纪学校举行纪念孔子诞辰2576周年活动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2025年9月28日是至圣先师孔子2576周年诞辰。9月28日上午,林州市世纪学校组织全体师生
2025-10-09 10:33:00
大风影像·闹市寻迹|明、清两代陕西最高学府关中书院
漫步在西安南门里的书院门街上,笔墨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行至深处,一座气势恢宏的古建筑群落静静矗立,飞檐翘角间,透着岁月的厚重
2025-10-08 1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