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古代这三位科举“落榜生”,改变了历史走向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6-29 05:42:00 来源:戏说三国

上期淮下书生讲了古代高考选官制度,分析了落榜生这样的词汇是和科举制绑在一起的,有人考中就有人落榜。考中的人往往循规蹈矩,但落榜的人就不一样了,今天淮下书生就讲几个可以说改变了历史走向的超级落榜生。

古代这三位科举“落榜生”,改变了历史走向

三个落榜生

第一位是黄巢,如果黄巢考中了,而且是很容易地考中,首先他不会回家继承祖业贩卖私盐,肯定是留在长安,或者听从朝廷安排,成为朝廷一名官员。那么就不会有后面响应王仙芝的起义了,也不会攻破洛阳长安,自己当大齐的皇帝。

古代这三位科举“落榜生”,改变了历史走向

黄巢成为大齐皇帝

虽然唐朝当时藩镇问题已经到了爆发的临界点,但是如果没有黄巢起义的打击,或许还能续命一段时间。

这还不是关键,关键黄巢起义的时候,有一个人投靠了他,这个无赖就是日后推翻李唐王朝,嗜杀李唐宗室,建立五代第一个政权后梁的朱温。黄巢考中了,也许就不会有朱温了,历史或许真的能改写。

古代这三位科举“落榜生”,改变了历史走向

朱温剧照

第二位是洪秀全,洪秀全不但是落榜生,他奋斗了16年连个秀才都没考上。即使考上了秀才,后面还有举人、进士,可以说是越来越难,你看范进中个举都疯了,可见难度之大。

古代这三位科举“落榜生”,改变了历史走向

范进中举

考中了秀才或许他会继续往上考,白首穷经,亦或者回到家乡,以秀才身份做个教书先生。总之就没有后来撼动满清半壁江山的太平天国运动了。

古代这三位科举“落榜生”,改变了历史走向

太平天国运动

当时恰逢第二次鸦片战争,或许满清就能腾出手来应对英法联军了,那么咱大清就不会那么屈辱了。当然了,就咱大清“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样子,他也不敢和洋大人开战啊。

古代这三位科举“落榜生”,改变了历史走向

洪秀全

第三位是晚清名臣左宗棠,左宗棠是落榜生,但他的历史成就远远超过了上榜者。左宗棠是考中举人的,只是三次赴京赶考都落榜了。太平军来时,他先助湖南巡抚张亮基守长沙,因“功”升知县,并加同知衔。

古代这三位科举“落榜生”,改变了历史走向

左宗棠

骆秉章任湖南巡抚时,他为骆的幕僚。“幕府封疆,书生侯伯”也成了他一生的写照。如果左宗棠当初没落榜,或许就没有后来实干的封疆大吏了。不会有福州船政局,也不会平定陕甘收复新疆了。

古代这三位科举“落榜生”,改变了历史走向

左宗棠收复新疆

除了这三位还有落榜时写出“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张继,被陷害落榜的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心学创立者王夫子王阳明(后来考中,中了也不顺),编写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的李时珍,《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等等。

古代这三位科举“落榜生”,改变了历史走向

王阳明

这些落榜生在仕途上并没有取得什么成就,但是却从另外的角度诠释了人生价值,留下了千古美名!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名的古代落榜生,可以补充,点赞关注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29 13:45:1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科举失利,人生不败:揭秘古代七位落榜生的传奇人生
...梦想努力就好,落榜不可怕,生活还要继续,下面这七位落榜生,活出了自我,虽然落榜,也获得了足以震撼世人的个人成绩。一、吴承恩吴承恩,是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作者,三次乡试未
2024-02-24 18:35:00
从科举落榜到历史巨擘:黄巢、洪秀全、袁世凯的非凡之路
...宋朝的苏洵,清朝的蒲松龄等人……历史上就有这么三位落榜生,将国家搅得天翻地覆。第一位:黄巢 黄巢,唐朝末期重要的农民起义领袖之一。在他五岁的时候,便能够作诗对诗,也算得上是
2024-02-14 19:38:00
盘点历史上那些考编落榜的猛人
...种无厘头。然而郁闷的人是不好招惹的,这些考编失败的落榜生可不好招惹。这些人有的选择改行,在识字率不高的古代读书人想混碗饭吃,混个温饱还是没问题的,有人当医生(李时珍)、有人写
2023-02-14 20:31:00
曾国藩:从失败到成功的生存智慧
...一声就从指挥舰上跳下去了!有人说这是没有诚意,比如左宗棠就常骂他伪君子。一时的想不开不要紧,毕竟曾国藩是货真价实的中榜生,他很快振作,接连攻下岳州、武昌,成为掌舵湖北的一省大
2023-10-26 22:18:00
李公为何下令杀死7万投降太平军,为什么不留活口
...很快,历史又开始了他的轮回。洪秀全是一个落魄的科举落榜生,考试多年终究还是没有成就,只能灰溜溜的回到故乡。如果只是这样的话,那么他可能只会回家当一个先生,教小孩子蒙学读书,然
2024-05-17 14:30:00
为何两宋有奇葩的“特奏名”,因为惹不起那些落榜生
...过要取消这个政策呢?因为皇帝和朝廷,都不想惹那些“落榜生”。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首杀气腾腾的《不第后赋菊》,为唐朝著名科举落榜生
2025-03-13 10:26:00
历史上这三个科举不第,仕途失意但名气却很大
...。反倒限制文人风骨,成为科考的奴隶。这其中就有三个落榜生,虽然科举不第,却闯下诺大的成就,直接颠覆当时的统治秩序,轰动一时。这三人不仅把当时的朝代弄得四处漏风,更是引动历史大
2023-04-27 18:53:00
一个屡试不中的落榜生却改写了科举
科举从低到高依次为院(县府)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各级考试上榜者被称为秀才、举人、贡士和进士。其中前三级的录取率都非常低,但殿试却是全员录取。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在宋初殿试也有筛选
2023-09-22 11:26:00
落榜考生转投敌国,让母国付出惨重代价,宋仁宗因此修改科举制度
...遇,无疑为后来的大宋统治者敲响了警钟。为了避免更多落榜生成为国家的敌人,宋仁宗对科举制度进行了一些调整,取消了殿试中的末位淘汰制,让更多考生有机会出仕,这样一来,类似张元这样
2024-11-10 09:2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揭晓我省3种图书榜上有名河北日报讯(记者肖煜)近日,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活动在甘肃天水落下帷幕
2025-11-04 08:58:00
鲁网11月3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我家寄在沙丘旁,三年不归空断肠”。让我们一起来探访李白曾居住的地方
2025-11-03 17:44: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吉林这幅画里藏着古代的“雪天Vlog”
吉林的雪一落,朋友圈立马被刷屏。滑雪、围炉煮茶、啤酒炸鸡成了现代人的下雪标配,吉林省博物院藏的清袁瑛雪景山水图轴,早就把古人的雪中即景安排得明明白白
2025-11-03 18:12: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走进位于思明区大同路7号的厦门侨批馆,一艘悬挂在空中的福船映入眼帘,船旁飘扬着一封封穿越时空的侨批信笺
2025-11-01 08:30:00
探寻教育先驱的“巾帼之思” 《陈嘉庚与女子教育》出版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陈嘉庚的名字如同一座丰碑。他是倾资兴学的爱国华侨,更是率先呼吁男女教育平权的先驱
2025-11-01 08:31:00
1日,市文旅局发布跟着《黑神话:悟空》游太原主题旅游线路,邀请游客循着“悟空”足迹,漫步晋阳山水,品味市井烟火,触摸非遗匠心
2025-11-01 18:23:00
何以中国|邂逅千年荆风楚韵 ,古城中开启文化奇幻之旅
大皖新闻讯 禹划九州,始有荆州。这座承载着5000年建城史、500年建都史的古城,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岁月的故事
2025-10-31 09:29:00
首都博物馆上新 第二十二届北京书法篆刻精品展开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张敏)“隶书源流”第二十二届北京书法篆刻精品展10月30日在首都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主要采取面向社会广泛征集和面向会员定向邀请两种方式征稿
2025-10-31 16:41:00
“我最喜欢的济宁楹联”|鱼台孝贤广场楹联
(高山景行 上联:阁壮水云乡,克襄孝道明忠道 下联:德昭桑梓地,且看今贤继古贤)(紫气东来 上联:鱼龙呈变化,万顷烟波堪醉我 下联
2025-10-31 17:24:00
《吴长庆家族》出版暨读书分享会在肥举行
大皖新闻讯 10月31日下午,文化学者夏冬波新著《吴长庆家族》出版暨读书分享会在合肥育才书店徽州书局举行。《吴长庆家族》是研究合肥市(原庐州府)名门望族吴长庆家族(庐江鳌山吴氏家族)的一部家族史著作
2025-10-31 21:52:00
聚焦如何“提笔绘丹青” 山翁画册《墨痕》出版
继《山翁书画集》和40万字的《山翁评论文集》出版之后,著名书法家、评论家、收藏家山翁先生介绍如何“提笔绘丹青”的专著《墨痕》
2025-10-30 08:40:00
“跟着楹联游济宁 ”第十五站活动走进金乡奎星湖公园
鲁网10月30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金乡,在金乡,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文峰塔前走一走,官学财运全都有。”光善寺塔又称文峰塔
2025-10-30 17:13:00
老有福丨他的百年“青春之歌”:百岁陈世明的信仰与传奇
福州新闻网10月29日讯(记者 朱榕 文/摄)重阳节前,福州江南水都小学的学生们来到台江万颐养老院,探望101岁的陈世明
2025-10-29 15:14:00
每年农历九月九,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此时,金秋送爽、丹桂飘香、枫叶正红,形成了登高、赏秋、晒秋、赏菊、插茱萸等重阳节习俗
2025-10-29 16:57:00
寒葱岭,八十载枪声犹在耳——追寻陈翰章将军的东北抗战印记
翰章红军小学的操场上,一尊戴着红领巾的烈士雕塑静静矗立,目光如炬。这位被称为“书生战将”的烈士,就是东北抗日联军杰出将领陈翰章
2025-10-29 18: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