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光耀太行|在山西阳泉追寻百团大战的红色足迹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8-19 10:23:00 来源:大皖新闻

大皖新闻讯 8月18日, "红星照耀中国·光耀太行"网络主题宣传活动一行走进山西阳泉百团大战纪念馆。

光耀太行|在山西阳泉追寻百团大战的红色足迹

阳泉是山西的东大门,也是一座英雄之城。阳泉是"中共创建第一城",是北方第一支红军"红24军"诞生地,是七亘大捷发生地。百团大战主战场之一,也在阳泉的狮脑山。

8月18日,正是初秋,沿着蜿蜒的山路而上,"红星照耀中国·光耀太行"网络主题宣传活动一行来到了山西阳泉狮脑山。

光耀太行|在山西阳泉追寻百团大战的红色足迹

狮脑山上,高40米的百团大战纪念碑如一把锋利的刺刀,碑上"战绩辉煌 永垂史册"八个大字熠熠生辉。一名小朋友正向纪念碑快速地跑去,在纪念碑前,几名学生统一着装,整齐列队,向纪念碑敬礼。

光耀太行|在山西阳泉追寻百团大战的红色足迹

硝烟虽散,号角长鸣。 距离纪念碑百米,是全国唯一以百团大战为主题的纪念馆。纪念馆巍峨矗立,馆内以丰富的史料向大家讲述着80多年前八路军浴血奋战的故事。

光耀太行|在山西阳泉追寻百团大战的红色足迹

纪念馆内有一座造型独特的石刻,石刻上写着"1940年8月20日",怀表上的时间定格在"星期二""20时"。

"妈妈,这个造型很特别,它是啥意思呀?"两名小朋友触摸着石刻,满是好奇。

光耀太行|在山西阳泉追寻百团大战的红色足迹

其实,这是百团大战打响的时刻。在石刻右侧的墙面上有三面旗帜造型,分别写着参战的晋察冀军区、第129师和第120师三支队伍。

1940年8月20日至1941年1月24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向华北日军占领的交通线和据点发动大规模进攻战役,参战兵力多达105个团,史称"百团大战"。这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战略性进攻的战役。

光耀太行|在山西阳泉追寻百团大战的红色足迹

光耀太行|在山西阳泉追寻百团大战的红色足迹

战斗中,将士们铁骨铮铮,不畏牺牲,视死如归,用生命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记者看到展厅里陈列着"百团大战中牺牲的团职以上烈士名表"以及英烈的照片与光荣事迹。

光耀太行|在山西阳泉追寻百团大战的红色足迹

董天知,决死3纵队政治委员,在百团大战打响当天身中7弹,29岁壮烈牺牲。王溥,晋察冀军区抗日游击军司令员,在掩护大部队突围时中弹负伤后,将最后1颗子弹留给自己……

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极大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书写了中国抗战史上的辉煌篇章。

光耀太行|在山西阳泉追寻百团大战的红色足迹

如今,作为首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百团大战纪念馆推出个性化展陈、数字化沉浸式展览、定制回忆抗战岁月活动、专家讲座、主题展览等多种方式,每年吸引40余万游客前来参观,成为大家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

红色是战旗的颜色,也是信仰的颜色。如今,阳泉共有红色资源169处,红色基因已融入这座城市的血脉。

大皖新闻记者 赵琳 摄影报道(发自山西)

编辑 许大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8-20 05: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时政新闻眼丨习近平考察山西,为何来到这座太行山城?
...山西阳泉考察。这座太行山城,既是一片红色热土,见证百团大战的磅礴士气,也是一块创新高地,孕育闸阀制造业的蓬勃活力。跟随总书记的脚步,领悟阳泉考察的深意,《时政新闻眼》为你解读
2025-07-08 21:11:00
红星照耀中国·光耀太行|踏遍武乡,追寻抗战红色足迹
...路军将士和太行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著名战役的复原场景,生动再现了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与智慧。指挥中枢:见证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来到武乡县韩北镇的八路军总部
2025-08-20 17:39:00
和总书记面对面|一场精神的洗礼
山西阳泉,一场新雨后的狮脑山云雾苍茫。百团大战纪念馆巍然矗立于山巅。7月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回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那辉煌的一页,深情地说:“88年前的今天发生的‘七
2025-07-10 16:08:00
山西:红色之旅热力十足
...武乡县城出发,沿“太行一号”红色专线东行,在八路军百团大战总指挥部旧址所在地砖壁村中,游客穿行于地道与地面间,利用激光枪进行对抗性的团队实战模拟演练,感受硝烟弥漫的场景。“暑
2023-08-05 00:04:00
“流浪地球”的驾驶牌照,为什么是晋C?
...始建的固关长城亦千年不倒。俯瞰全市的狮脑山更是成为百团大战的主战场,记载了一段革命史诗。固关长城与脚下,便是山西的第一条高速公路 。摄影 / 沙特牛仔山,也让阳泉成为一处遁世
2023-02-11 00:58:00
党建培训走深走实 郑州科技学院以红色研学锤炼党务干部硬本领
...校高质量发展凝聚奋进力量。在活动中,学员先后参观了百团大战纪念馆、黄崖洞红色教育基地和麻田八路军抗战纪念馆。在百团大战纪念馆内,大家跟随讲解员,认真聆听并驻足凝视着锈迹斑斑的
2025-10-24 17:56:00
两个“第一”携手 传承红色基因
...人民大学师生和我市党员代表来到狮脑山五指战壕遗址和百团大战纪念馆,追忆峥嵘岁月,缅怀革命先烈。在百团大战纪念碑前,大家肃穆伫立,敬献花篮,重温入党誓词。随后,大家在狮脑山“党
2023-04-21 05:55:00
英雄城 阳泉红
百团大战纪念碑太原日报社耿婧媛摄狮脑山上的八路军机枪阵地。 晋察冀军区指战员进攻井陉煤矿。任河大肃战役中,日军在八路军大攻势下投降。中共创建第一城旧址太原日报社耿婧媛摄 观众
2025-09-01 08:15:00
一见·三对关键词,读懂历史坐标前的凝望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阳泉市向抗战烈士敬献花篮并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参加百团大战的烈士们永垂不朽”,百团大战纪念碑上的鎏金大字,将人们的思绪带回那段烽火连绵的岁月。1940年
2025-07-08 09:5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
康熙生父是洪承畴?乾隆、光绪身世也成谜?清史专家:均是谣言
大皖新闻讯 连日来,一则“康熙生父可能是洪承畴”的消息在网上广泛流传,并引发热议。对此,11月7日,大皖新闻记者专访了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25-11-07 19:5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日前,在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六周年之际,茅盾文学奖与鲁迅文学奖双奖得主、著名作家徐则臣携新作《域外故事集》做客南京世界文学客厅
2025-11-07 07:50:00
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
南京市档案馆物证还原英烈隐秘岁月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吴石烈士户籍卡。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杜文双 摄南报网讯(记者祝东秀苍淑珺通讯员王伟朱亚东)热播剧《沉默的荣耀》凭借对吴石将军潜伏历程的真实还原
2025-11-07 07:5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嘉祥县孟姑集镇岳楼村的岳氏家祠。这座祠堂始建于康熙二十五年,康熙皇帝为表彰岳峰秀的清正廉洁
2025-11-06 09:55:00
最近,网上掀起关于对康熙亲生父亲是谁的讨论。更有网友推测,康熙父亲并非顺治而是洪承畴。对此,中央民族大学严实教授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指出
2025-11-07 00:46:00
【大风影像】终南正脉——至相寺
深秋的秦岭山脉,终南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怀揣着对千年古刹的向往,驱车向南,沿着子午大道一路疾驰,目标直指天子峪深处的华严宗祖庭——至相寺
2025-11-05 17:31:00
《羋月传》作者蒋胜男:不要想象一个“自己的古代”
大皖新闻讯 著名网络小说作家、浙江省网络作协副主席、《羋月传》作者蒋胜男现身安徽霍山迎驾笔会。作为人气作家,蒋胜男结合《羋月传》的创作直言
2025-11-05 23:14:00
沈举人巷:微更新,焕新颜
近日,鼓楼区华侨路街道沈举人巷完成“微更新”。这条200米长的老街聚焦景观提升、文化重塑与便民设施优化,更新过程中融入科举文化、名人记忆等元素,在留存历史底蕴的同时焕发时代活力。
2025-11-05 08:18:00
地戏是流行于贵州省安顺市的地方戏,其产生与明初来自安徽、江苏、江西、浙江、河南等地的安顺屯军有关。明朝军队在贵州设有24个卫
2025-11-05 03: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