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我们的抗战|地雷传奇:海阳石头里的智慧与不屈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8-19 09:39:00 来源: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李静 王开智 冯沛然 张琪 杨凡

海阳的山石里,藏着民族的风骨。

这座浸润着英雄气的城市,是地雷战的故乡。80年后的今天,记者踏访海阳赵疃村、文山后村、西小滩村,寻访那段用智慧与勇气写就的历史。那些沉默的山石,记得80年前的烽火,更记得这段抗战传奇的每一个身影。

我们的抗战|地雷传奇:海阳石头里的智慧与不屈

海阳地雷战纪念碑

特殊的“传家宝”

于树良的家中,藏着一件“传家宝”——一颗80多年前的石雷。灰色的石头上,布满深浅不一的刻痕,那是当年凿石、装药留下的印记。

“这是我爷爷于化虎亲手造的。”于树良摩挲着石雷,语气里带着敬畏。他说的于化虎,正是电影《地雷战》中“赵虎”的原型之一。

我们的抗战|地雷传奇:海阳石头里的智慧与不屈

于树良讲述爷爷于化虎的故事

1940年2月,日寇的铁蹄踏进海阳,在行村等地建起据点。他们沿着青威公路扫荡,所到之处,房屋被烧,粮食被抢,百姓流离失所。赵疃、文山后、小滩等村庄因紧邻公路,成了日寇骚扰的重灾区,也成了反抗最激烈的前沿。

“鬼子悬赏一万大洋要我的头,我就送他们‘铁西瓜’。”这是于化虎常挂在嘴边的话,于树良从小听到大。1941年,于化虎加入民兵组织。1942年,海阳成立人民武装抗日自卫委员会,统一训练民兵。

于化虎在这时真正摸到了地雷战术的门道。于化虎、赵守福等人带着村民试验:用石头凿空当外壳,用“一硝二磺三木炭”的土法配炸药,再用麻线做引信,由此发明了石雷。

“那时候没有手电筒,爷爷他们就靠月光辨路;没有工具,就用手刨土埋雷。”于树良记得,爷爷总说,“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

30多种地雷“开花”

如今的赵疃村、文山后村的墙上,仍然能找到当年战争的痕迹。

海阳多丘陵,漫山遍野的石头,曾是庄稼人耕种的阻碍,却在抗战时成了最好的“武器库”。于树良说,“石头为制作地雷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原材料。”男子凿石,女人碾药,孩童放哨,成了当时抗战常见的场景。

民兵们把漫山遍野的石头变成了四处开花的地雷。谈起地雷,于树良如数家珍。敌人走大路,就在路面埋“踏雷”;敌人怕大路走小路,就在草丛里埋“绊雷”;敌人拆雷时,就做“子母雷”,外面的雷一拆,里面的雷立刻炸响;敌人趟水过河,就做“水雷”,引线拴在岸边的芦苇上,一碰就炸。

我们的抗战|地雷传奇:海阳石头里的智慧与不屈

石雷

史料里记载着这样一组数据:赵守福一人就炸死炸伤敌人183名,日军曾四处张贴布告,“活捉赵守福者赏洋一万元,割他的头者赏洋五千”;于化虎毙伤俘敌171名,许世友将军曾说他“像老虎一样,把敌人吓得魂飞魄散”。

在那烽火连天的岁月,海阳民兵在赵守福、于化虎、孙玉敏等人带领下,以“地雷”为武器,和敌人斗智斗勇。当田间地头的石头都成了武器,海阳的土地便长出了最坚硬的铠甲。

村村造地雷,户户有地雷

西小滩村的广场上,立着一块“地雷战”的石碑。旁边的名单里,“孙纯秀”三个字已有些模糊——这位老人去年刚刚离世,如今,地雷战亲历者已寥寥无几。

孙永云翻出父亲孙纯秀留下的老照片。“父亲14岁参加儿童团,站岗放哨送情报;17岁加入民兵,跟着队伍埋雷炸鬼子。”

我们的抗战|地雷传奇:海阳石头里的智慧与不屈

海阳地雷战亲历者孙纯秀的后代孙永云

西小滩村距日伪据点只有5里地,是敌人扫荡、抢粮的必经之路。1943年秋天至1944年春天,孙纯秀所在的五人民兵小组利用地雷多次炸敌和破坏敌人交通,共炸死炸伤日伪军近40名。

这样的故事,在海阳的每个村庄都能听到。当时的海阳,形成了“村村会造雷,户户有地雷”的局面。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都成了抗战的力量。

1944年,赵疃村保卫战中,300多日军被几十个民兵打得落荒而逃。这场战斗后,海阳民兵的名声传遍胶东。他们组成“远征爆炸队”,带着地雷技术支援周边地区。

据统计,整个抗战期间,海阳民兵共进行大小战斗2000余次。赵疃、文山后、小滩三个村被评为“特级模范爆炸村”,赵守福、于化虎、孙玉敏等被评为国家级民兵英雄,海阳则被授予“战斗模范县”的称号。

80年后的山石依然滚烫

朱吴镇的山谷里,爆炸声不时响起。这里是当年电影《地雷战》的取景地,如今成了地雷战景区。每天,大型实景剧《地雷战》都在这里上演。

20岁的陈志强,扮演赵守福和于化虎。陈志强说,“每次演出的时候,就像穿越到了当年抗争年代。”

为了扮演孙玉敏,卢柳月留着乌黑的长辫子。“孙玉敏很勇敢,能在那么危险的情况下主动站出来保护家乡,让我很受震撼。”景区里的演员,很多是当地村民。他们演这部剧,就是想让更多人知道,海阳的石头里藏着怎样的故事。

我们的抗战|地雷传奇:海阳石头里的智慧与不屈

地雷战景区实景剧

我们的抗战|地雷传奇:海阳石头里的智慧与不屈

地雷战纪念馆馆长陈同英

海阳地雷战纪念馆里,摆着一方磨盘。地雷战纪念馆馆长陈同英介绍:“这是当年文山后村碾药的磨盘,上面的纹路,是日复一日推着碾子磨出来的。”

在她看来,地雷战的意义,远不止于一颗地雷。“它证明了,当人民被动员起来,哪怕只有石头和血肉,也能筑起长城。”陈同英说,“海阳地雷战挫败了日伪军对胶东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巩固了胶东抗日根据地的建设成果,是中华民族不畏强敌、团结抗战的光辉典范,也是敌后抗战的一颗明珠。”

山河无言,却镌刻着烽火年轮;岁月流转,仍铭记着英雄坐标。80年风雨洗去了硝烟,却洗不掉石头上的滚烫。于树良感慨,“没有先辈的牺牲,也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作为后人,不能忘记这段历史,要继承光荣传统,把他们的精神发扬下去,传承下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8-20 05: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威海诗词楹联学会赴海阳市地雷战古战场采风
...6日,威海诗词楹联学会会员走进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海阳市地雷战古战场进行采风活动。海阳地雷战发生在抗日战争期间,山东海阳人民用双手、智慧自制30余种地雷消灭日本侵略者的革命斗
2025-06-13 15:41:00
红色印记·其时有我|烽火海阳:地雷战铸就的红色丰碑
...在山东省烟台市的角落,有一片英雄辈出的红色热土——海阳市,这里便是“地雷战”的故乡。地雷战纪念馆内雕塑。人民网 郑昕桥摄。自革命烽火燃起之初,海阳便成为中国共产党活动的早期地
2024-09-11 13:30:00
海阳:红色种子植心田 童心共筑强国梦
本文转自:大众日报“胶东海阳地雷战,仅有赵疃、文山后和小滩不算完,最终打的日伪四处窜,靠的是闻名全国五虎村的联防战.......”近日,在海阳亚沙城中学六年级一班的教室里,来自地
2023-02-18 09:46:00
奋斗正当时,争做好少年
本文转自:烟台日报海阳市育才小学李炳阅:奋斗正当时,争做好少年李炳阅 初家中学开展“知史明理”教育实践活动。(资料片)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 刘晋 摄影报道)10岁的李炳阅是海
2023-01-13 08:30:00
枣庄2家!山东发布10家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区培育单位
...,致力打造省级“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新高地。烟台市海阳市海阳市是“地雷战”故乡,赵疃地雷战遗址、许世友抗战指挥部旧址等遗址体系完整,系统完整地保留了抗战时期的重要场景。海阳市
2025-09-14 21:31:00
综合成绩位居第二,海阳在2025烟台村歌大赛总决赛中成绩亮眼
...韵原创”和“天籁合唱”三大赛道展开激烈角逐。其中,海阳代表队表现尤为抢眼,“油条哥”修文军获得“村咖靓声”赛道一等奖,海阳东村街道城北合唱队获“天籁合唱”赛道三等奖,海阳市荣
2025-09-23 13:34:00
烟大原创舞剧《地雷战》荣膺泰山文艺奖一等奖
...奖。原创红色舞剧《地雷战》由烟台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海阳市文化和旅游局共同出品。该作品以家喻户晓的海阳地雷战为主线,展现了胶东民众在面对外强侵略时的民族大义与骁勇善战。该剧以国
2024-01-06 17:10:00
... 陈方波)近日,莱阳市组织60余名退役士兵及党员干部赴海阳地雷战纪念馆开展国防教育主题活动。大家依次参观了地雷战纪念馆各个展陈部分,了解了地雷战英雄人物事迹和历史,聆听了海阳
2023-12-01 08:09:00
烟台海阳:深挖地域特色,打造区域文旅品牌
“我对象老家就是海阳的,每年夏天只要有时间,我们都会自驾来海阳避暑游玩,这边的海边很漂亮,空气很好,海水很干净,海风吹在身上也很舒服。”来自济宁的吴磊显得很兴奋。近期,像吴磊一样
2023-07-21 15:5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林州市世纪学校举行纪念孔子诞辰2576周年活动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2025年9月28日是至圣先师孔子2576周年诞辰。9月28日上午,林州市世纪学校组织全体师生
2025-10-09 10:33:00
大风影像·闹市寻迹|明、清两代陕西最高学府关中书院
漫步在西安南门里的书院门街上,笔墨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行至深处,一座气势恢宏的古建筑群落静静矗立,飞檐翘角间,透着岁月的厚重
2025-10-08 17:51:00
豫味儿月饼!快来品品
中秋是跨越千年的文化共鸣文物是历史馈赠的璀璨瑰宝当中秋月饼遇上河南文物每一款都是时光与美味的交融每一口都饱含中原大地的深厚底蕴这个中秋让我们来一场月饼与文物的浪漫邂逅吧 这
2025-10-06 08:19:00
万家共盛世,灯火话团圆,今天中秋节,最圆的月亮是家国同庆,最美的团圆是国泰民安。
2025-10-06 13:10:00
开栏语白山松水,藏百年风骨;林海雪原,记千秋英魂。当科技的光影唤醒尘封的记忆,那些镌刻在吉林史册上的名字便有了鲜活模样
2025-10-06 20:48:00
巾帼卫山河 丹青诉忠魂————《八女投江》佳作赏析
在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用血肉之躯筑起民族脊梁,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八女投江”就是其中之一。1938年10月
2025-10-06 22:54:00
《老单走福州》第二季第九集《船政英雄》:跟着老单游船政,探访近现代工业文明梦开始的地方。
2025-10-05 11:08:00
铭记历史的水墨历史肖像——《九一八》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05 11:17:00
国庆期间,蒙城博物馆推出皖北精品拓片展
大皖新闻讯 国庆假期,蒙城县博物馆推出“碑石墨韵 拓古传今”皖北地区精品拓片展”,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参观,感受石刻艺术与传统文化的魅力
2025-10-05 18:34:00
10月4日,“河北五超”第八轮沧州对阵保定,球场内观众全体合唱《歌唱祖国》。(摄制:王宏飞、吕熠、王青峰)
2025-10-05 21:26:00
“镖不喊沧”的江湖铁律曾响彻武林:凡镖车行经沧州地界,必放下镖旗、悄然而过,以示对沧州武林的敬重。江湖远去,武侠精神传承至今
2025-10-05 07:02:00
“河北五超”第八轮辛集赛区,“辛”鹿战“秦”龙,精彩对决,即将上演!
2025-10-04 18:28:00
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的第一缕晨曦中冉冉升起,当华夏文明在五千年长河静静流淌,当东方民族守望躬耕于乡土家园。一则古老预言
2025-10-04 23:29:00
国庆假日,杏花岭区精心打造了红色游、古建游、府城游3条线路,串联起15处具有代表性的不可移动文物,从承载革命岁月的国民师范旧址
2025-10-03 08: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