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刘眉生,字天嘏,1905年3月26日生,贵州省播州区南白镇(时名懒板凳)人。
1923年,刘眉生考入赤水县崇武军校,1926年考进黄埔军官学校步兵科,毕业后投身北伐,参加讨伐吴佩孚、孙传芳战争,历任排长、连长等职务。
大革命失败后,他于1929年回贵州加入犹国才部谢志安团任副营长(后升为营长),驻防独山县。1932年春,任贵阳市城防司令部参谋主任,同年底返回遵义任黔军侯汉佑军周仁甫团中校营长兼贵州省立三中军训教官。1934年初,调侯汉佑师军官大队任队长。不久,因贵州军阀混战,局势不稳,请辞职到南京,考入中央步兵专科学校校官班,学习半年后被分配到江西九江光华中学任军训教官。1935年9月,任第八十五师一五三旅五〇五团中校营长。次年春,任该师五〇五团(亦说五一〇团)副团长、代理团长。
刘眉生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八十五师奉调开往河北德州,划属十四军建制,由第十四集团军总司令兼十四军军长卫立煌指挥,集结保定待命。在保定,卫立煌命令各部先后赴南口增援汤恩伯第十三军抗击日军,仅留八十三师1个团驻守北平附近门头沟以西的千军台,防备日军从北平出兵截击后路。刘眉生部调防经过这里,他亲自到前沿阵地指挥战斗,使日军受挫后退。10月2日,刘眉生部奉命向山西太原以北地区集中,参加第二战区组织的抗击日军、保卫山西要地的太原保卫战——忻口战役。
1937年10月7日,刘眉生率部到达忻口,担任坚守左翼战线洪山阵地的任务。战斗中,中路正面阻击日军的第十四集团军遭到了日军的猛烈攻击,郝梦龄军长及刘家其师长在大白水阵亡后,八十五师成了抗击日军的主要力量。五〇五团守卫的洪山阵地多次遭到日军优势兵力的攻击,刘眉生仍坚持带伤在阵地前沿指挥,全团官兵英勇作战,使洪山阵地安然无恙。
1937年10月28日凌晨,日军向洪山阵地发起猛烈炮击,并以优势兵力增援,刘眉生不幸被日军炮弹碎片击中头部左侧牺牲,时年32岁。牺牲后,他的灵柩被护送回遵义公祭和安葬,国民政府追赠其陆军少将衔。
资料出处:《贵州革命烈士传(一)》
中共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 编著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牟元媛
编辑 张良胜
二审 张齐
三审 孙晓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7-23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