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司马迁给李广立专传,为何卫青反而成了小人
...他因“李广难封”而成为古代社会里郁郁不得志的代表。司马迁认为,李广就是被卫青排挤,在卫青的威压下,李广才郁郁不得志,甚至要求神拜佛靠“望气”来求转运。李广是六郡良家子出身,他以自杀保存了六郡子弟最后的...……更多
《史记》中汉朝时期的三大冤案
...李广一个人全军覆没还被生擒,李广杀掉看守上马而逃。司马迁解释,匈奴从此惧怕李广,称其为“飞将军”。河西之战,李广作为老将和张骞一起去打匈奴,本来是有稳定军心的作用,结果李广为了快速建功立业,带军突进,...……更多
...为过。飞将军李广吹手一:“不虚美,不隐恶”的太史令司马迁在《史记》为没封侯的李广列传:“李广才气,天下无双”、“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更多
飞将军李广军功显赫,得到司马迁的褒奖,却一生没被汉朝皇帝封侯
...结合当时的历史实际情况,答案会变得更加清晰。【一】司马迁对李广的评价英雄惺惺相惜。班固在《汉书》里对于李广的评价,并没有明确的什么态度,只是陈列客观事实。而与此同时,司马迁和司马光的态度可以说是针锋相...……更多
少年英雄竟是高粱竖子?司马迁为何要贬低霍去病?
司马迁的《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在史记的创作过程中,通过无数次的实地考察,查阅相关档案,整理民间对于历史事件的传说,详细对比之后最终成书,这体现了司马迁作为古代史学家...……更多
李广难封是因为本事太大,还是因为水平太菜
...,对于李广来说,注定了是一场悲剧。 四但是,在史家司马迁笔下,飞将军李广却是一位名气满满的将军,他百发百中,百步穿杨;他爱兵如子,桃李不言自成蹊;他才气无双,又怀才不遇。其实,司马迁对于他的夸奖,是不...……更多
李广:一位英勇却命运多舛的将军,有卓越武艺却难封侯
...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司马迁虽然极力为他开脱——士卒亦多乐死,但是很明显,他的“深得人心”是以牺牲纪律为代价的。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不仅仅是说说而已,这需要为帅者有超人的...……更多
...中的地位有多高,当着皇帝的面杀人,都没有追究责任。司马迁在李广列传中,有大量传神描述,后世提到飞将军,也是轰雷贯耳。虽说霍去病战功卓著,但司马迁却在佞幸传中提及了霍去病。史料记载:“自是之後,内宠嬖臣...……更多
冠军侯霍去病的战功是吹出来的吗?
...关于霍去病的战功,历史上是有明确记载的,并且,这是司马迁也承认的,这一点至关重要,后面会解释,为何司马迁的承认最为至关重要,并非因为他是《史记》的作者,而是另有他因。霍去病第一次出征。霍去病第一次出征...……更多
...火上浇油。在朝会上,大臣们皆言李陵有罪,只有太史公司马迁提出异议。司马迁认为李陵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奋勇作战,表现出一往无前的勇气。在司马迁看来李陵并不是真的投降,而是在寻找时机重新报效汉朝。司马迁的发...……更多
飞将军李广,凭啥能被诗人吹捧多年
...去病却不闻不问呢?其实这也是有缘由的,历史的记录者司马迁,用自己的一生在诠释着历史。而作为李广好友的他,却稍加倾注了自己的情绪。在记录卫青和霍去病两人,稍加描述带过,而对于李广就比较偏袒。由于后世之人...……更多
...刀可以斩在两个地方,但李广肯定会选择斩首,而不会像司马迁那样斩在别的地方。李广两次犯罪当斩,第一次全军覆没自己被擒,交完罚铜后被贬为庶人,第二次泄私愤斩杀无罪之霸陵尉,汉武帝连问都没问,而按照汉太祖高...……更多
满门将才不得善终,汉朝这一家族比杨家更令人心疼
...俘虏了,这就成了耻辱。汉武帝看朝堂上吵成一团,就喊司马迁来问他的看法。太史公司马迁是个耿直的人,他觉得李陵有功,并且当时汉武帝派大军出征时,主将为李广利,李陵只是个搞运输的,结果搞运输的杀了那么多匈奴...……更多
李广一生没有封侯,是运气不好还是因为自身的缺点?
由于司马迁写的《史记》中对李广事迹的描述,让我们对李广的形象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同时,对李广悲惨的遭遇十分同情。李广为汉室江山征战一生,却临死也没有实现封侯的夙愿,实在让人感到惋惜。后人还为此写...……更多
一代名将霍去病为何24岁早逝
...一年,年纪轻轻的霍去病,突然得病死了……最诡异的是司马迁的《史记》当中,对霍去病之死记载,只有这么一句话:“骠骑将军自四年军后三年,元狩六年而卒”。司马迁是一个头很铁的人,也是一个很有专业精神的史官。...……更多
他打仗天资最高,却因自负被俘,司马迁因他被罚宫刑
...望,没想到传来的竟然是李陵投降的恶讯,他非常愤怒。司马迁年轻时曾一睹飞将军李广的风采,他深信逃回汉朝的败兵所说的李陵是诈降一说,于是为李陵求情,盛怒之下的刘切将司马迁处以了宫刑,以儆效尤,从此再也没有...……更多
司马迁为何要为投降匈奴的李陵求情呢
后人普遍认为,司马迁身受腐刑的起因是因为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而触怒汉武帝,因而获死刑之罪,又因无钱免罪,只能选择腐刑或被处死,司马迁为完成父亲司马谈的遗愿——《史记》,因而只能选择屈辱之刑——腐刑。...……更多
李陵的一个决定害死了全家人,还牵连了司马迁,导终生回不了汉朝
...是本就多疑的汉武帝大发雷霆,但此时偏偏有个不怕死的司马迁跑出来为李陵求情,这番在不恰当时间发表的不恰当言论,还得罪了当时武帝的亲信兼大舅哥李广利。于是李广利更是把战败的原因都推到李陵身上,汉武帝对此是...……更多
李陵不归汉:家族恩怨与汉武帝的疑云
李陵为什么不愿意回汉朝,难道司马迁崇尚这样的人么?诚然,在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相信有不少人心里会炸开锅。李陵被匈奴俘虏之后,选择了投降,并且一辈子也没有回到过汉朝。这件事情从国家大义上来说,确实有点...……更多
西汉名将李广未被封侯,真的是怀才不遇
...不识人?其实主要原因还是在李广自身上。而这些,都被司马迁记录在了《史记》中。我们先来看看汉朝的封侯制度,大致可分为两类。首先是斩杀或捕获敌军主帅可被封侯,比如马贤因斩杀当煎部族首领,被封为安亭侯。其次...……更多
霍去病到底是怎样的人,司马迁为何看不惯他,还将他写入佞幸列传
...勇于创新、敢于突袭而毫无畏惧,所以也才能所向披靡。司马迁在《史记》中赞扬霍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在笔者的想象中,这位小伙子应该是一个元气充沛、果敢大气、至阳至刚的人。卫青骑奴出身,年轻的时候...……更多
...分给部下,与士兵们同吃同饮。深受部下的敬佩和爱戴。司马迁称赞他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但是李广的命运却很不好,也可以用生不逢时来形容他...……更多
卫青、霍去病、李广都是汉朝名将,为何文人大多把自己比作李广?
...下比李广功劳小的都被封侯了,李广到死都没获得封侯。司马迁对李广的一生深感惋惜,为此称赞李广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王勃的一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道出了无尽的心酸。有人把李广一生的境遇,归结为运气。李...……更多
李广家族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没落的
...奴。李陵投降匈奴之后,汉武帝将李陵全家都抓了起来,司马迁也因为给李陵求情被处于宫刑。后来汉武帝听说李陵为匈奴训练军队,将李陵全家杀死。李陵投降匈奴之后,陇西贵族都以李广家族为耻辱,李广家族彻底的退出了...……更多
名将李广一生都没有受封,历经三朝最后含恨而终
...作勤恳,付出一定有回报,可它的出处却是《史记》,是司马迁用来评价飞将军李广的。千年流传的《滕王阁序》中这样写道:“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王勃以此来抒发感慨命运多舛的心绪,寥寥几语就引得无数人感同身受,...……更多
李广一生不得封侯的原因是什么?历史上有不同的说法
...了二千石俸禄官40多年,就是未能再进一步。历史上,自司马迁起就有“李广难封”的慨叹。“何知七十战,白首未封侯”,尽管李广获得了后世的广泛同情,但李广一生不得封侯。关于李广一生不得封侯的原因,历史上有不同...……更多
李广一生虽战绩平平,却在诗人心中永垂不朽
...代文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表现。在《史记·卫将军条》中,司马迁对李广的评价非常高。他称赞李广为“胆勇过人,疆场之上镇守者也”,肯定了他的英勇和为国家尽职履责的精神。诗人严洵也在《严大治碑记》中赞美李广的高尚...……更多
《史记》作为一部非官方修订的史书,带有很多作者司马迁个人的主观色彩。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他褒扬李广,而对卫青、霍去病颇有微词。之所以这样,也许是因为在他的观念中,李广是正儿八经的将门世家,卫、霍则是“外...……更多
李广与卫青霍去病:同样是将军,为何李广难以封侯?
...猛。卫青、霍去病同样也是汉武帝时赫赫有名的大将军,司马迁在《史记》中由于个人原因贬低了二人,抬高了李广。然而,世人的目光是雪亮的,明朝的评论家黄淳耀就曾说,“太史公以孤愤之故,然随文读之,广与青之优劣...……更多
解密霍去病英年早逝之谜
...的一颗彗星。对于霍去病的英年早逝,与他同时代的史官司马迁记载得很模糊,《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说:“骠骑将军自四年军后三年,元狩六年而卒。”关于霍去病的死因,司马迁就一个“卒”字,死因只字不提,对于这...……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崇祯四年,卢象升各方面的表现政绩都很杰出,升任他为按察使,继续掌管军队。九月份的时候农民军在陕西,山西一带立足,开始往河南北部京师南部流窜
2024-06-29 21:43:00
天启二年的时候,卢象升考中了进士。刚开始的时候担任的是户部主事,后来官位开始得到逐步提升。万历后期便出现了老百姓吃不上饭流民被逼造反的事情
2024-06-29 21:43:00
卢象升如果生活在明朝洪武永乐时期,一定会有一番作为。可惜偏偏处在明朝末年,那个时代社会动荡不安许多老百姓吃不上饭,饿死的人比比皆是
2024-06-29 21:43:00
崇祯二年,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北京保卫战。在这场战役当中,袁崇焕打退了皇太极满蒙铁骑的轮番进攻。可是始终没有逃脱政治的算计
2024-06-29 21:42:00
北方诸侯修长城抵御游牧民族,南方楚国为何也修长城
战国时期,北方的国家如秦,赵,燕都修建了长度不等的绵延城墙以防御北方匈奴对本国的人口和财富劫掠,这些城墙和关隘,路口,城塞一起组成了综合的防御体系
2024-06-29 21:47:00
聊聊晋国六卿故事
赵氏属于嬴姓,跟秦国国君来自同一个祖先。赵家发迹起源于跟随晋文公流亡的赵衰。他们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商朝。当初纣王手下有猛将名叫蜚廉
2024-06-29 21:47:00
孔子有三千弟子,你知道他还有十位嫡系吗
在古代春秋时期,很多平民百姓百姓没有知识文化,因为当是很多为人师者只愿意教那些家境殷实的。而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口号,认为不论贫富贵贱
2024-06-29 21:45:00
“天雄军”为什么能够百战百胜?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严明军纪,这是优秀军队战无不胜的关键法宝。农民起义军势力最大的当属李自成高迎祥这一支势力
2024-06-29 21:44:00
崇祯九年的时候,内部农民军这边在朝廷的不断围剿之下,基本上没有什么反抗能力。这个时候外部又发生了问题,实际上攘外必先安内
2024-06-29 21:44:00
赵武灵王是怎样把赵国经营的如此强大的呢
秦国很少受到其它国家的攻击,甚至很少有国家想要消灭秦国,但是有一个国家却令秦国感到恐慌,这个国家就是赵国,这个王君就是赵武灵王
2024-06-29 21:46:00
崇祯十年的时候,北京城再次告急。五月份的时候自个的父亲去世,他十次上书请求回家报丧。没想到都被朝廷回绝,理由就是家事大于国事
2024-06-29 21:44:00
为何说 “田氏代齐”才是战国真正的开始
“田氏代齐”记载于《史记》。“田氏代齐”与三家分晋是春秋与战国分界点和最大政治事件。田氏代齐和三家分晋几乎是同时到。“田氏代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篡位事件
2024-06-29 21:45:00
如果齐景公按照晏子所说去做,齐国可能就不会改姓了
在古代,作为一个贤能的政权的拥有者,往往既注意尚贤养贤,以获得贤能之士的大力扶助;更注重自我观照、自身端正。从而,慎处所居之位
2024-06-29 21:49:00
萧太后与韩德让之间不仅仅是事业还有爱情
萧太后和韩德让是真爱。萧太后为了和韩德让在一起独自“霸占”心爱的男人,居然赐死了韩德让的原配李氏,可以说啊,女人的嫉妒有时候真的挺可怕的
2024-06-29 21:50:00
曹操也不是等闲之辈,既然刘备不愿用城池来进行交换,曹操便将二女放入了铜雀台,供自己淫乐。此举也是让刘备怒不可遏,却又无可奈何
2024-06-29 21: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