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李广的失败说明性格决定命运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0-05 22:10:00 来源:戏说三国

历史上,西汉大将李广无疑是倒霉蛋的代表。虽然他戎马一生、骁勇善战,在内外战场上屡立功勋,但却总因为种种原因得不到封侯之赏。所以,很多人将李广的不幸,归咎于命运。就像唐代诗人王维的诗歌中所说:“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这里的数奇代表的就是命运不好。

然而仔细阅读史书我们发现,李广的不幸,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因为他运气不好,而是在于他自己的性格缺陷,那就是不懂得与“关系户”相处。都说“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李广子孙丝毫不吸取前辈的教训,总在与关系户相处方面“栽跟头“,最终落得个灭族的下场。

一:自古与“关系户”杠上的陇西李氏

陇西李氏,是秦汉时期著名的武将家族。该家族精于战射之道,为国家贡献了无数能征惯战之才。在秦国,陇西李氏以将军李信最为出名。李信少年得志,深为秦始皇所信任,是秦国的主要将领之一。

在秦楚之战中,秦王嬴政曾询问老将王翦,灭楚需要多少军队。王翦回答:“非六十万不可!”然而秦王又转而询问李信:“你认为需要多少呢?”李信踌躇满志地回答:“二十万就够了!”于是秦王就派遣李信,率领二十万大军讨伐楚国。李信的军事行动本来十分顺利,楚军无不望风披靡。然而在这个关键时刻,处于李信后方的秦将昌平君反了。原来昌平君本是楚国公子,估计不忍见祖国灭亡,于是愤而叛秦。

李信见自己腹背受敌,急忙回军攻打昌平君。不想楚将项燕率领军队,突然猛攻李信部,导致秦军大败,七都尉死于乱军之中。在秦灭六国的战争中,秦军遭受了少有的失败。而领兵带队的,正是李广的祖先李信。

李信的失败从根源上看,源于昌平君的反叛。而昌平君虽然贵为楚国公子,但同样与秦国王室有亲。他的母亲是秦国公主,所以是个十足的“关系户”。于是乎,李氏家族与关系户们算是杠上了。

二:李广父子与卫青、霍去病的死结

到了汉代,“世世受射”的陇西李氏转而为汉朝效力,其中以李广为佼佼者。汉文帝曾经赞叹李广:“你没有生在好时代,如果你生在高祖刘邦时,至少能得个万户侯!”在刘邦打天下的年代,奉行的是“唯才是举”的原则,骁勇善战的李广自然能出头。然而在汉得天下后,想封侯可就不是会打仗那么简单了。只有“讲政治”、“会站队”的人,才能在统一王朝中如鱼得水。而这种素质,自然不是李广所长。

例如在平定吴楚七国之乱中,李广在叛军之中如入无人之境,斩将夺旗无所不能,按理说李广封侯是板上钉钉的事。然而,李广却私自收受了梁孝王刘武的将军印,这可就犯了政治错误了。要知道,梁王刘武是他的哥哥——汉景帝刘启的眼中钉。李广收了梁王的印,汉景帝心里自然不痛快。七国之乱平定后,李广竟然啥也没捞着。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继位后,立即着手准备对匈奴的全面战争。但是,汉武帝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汉军主力由谁指挥。对匈奴作战,需要深入大漠几百里,甚至几千里。在这种情况下,汉军可谓是孤悬于外。一方面,要掌管这支汉军,必须要有崇高的威望,否则难以镇住军中的兵将;另一方面,掌管这支军队的主将,必须是自己信得过的人,否则此人可能拥兵反叛。想来想去,主将似乎只能是外戚,也就是皇帝母族、妻族的男子。于是,汉武帝的小舅子卫青就成了汉军主将的最佳人选。

对于卫青这个骑奴、私生子出身的“关系户”,出身于良家子、心高气傲的李广未必看得上他。在职场上,面对一个空降的干部,老员工们自然会感到不爽。对于李广这个功勋卓著的老员工来说,更是如此。像李广这种性格,又如何会与卫青搞好关系呢?

卫青虽然靠裙带关系上位,但并不意味着没有本事。他率领汉军屡出边塞,建立了不世的功勋,获得了汉武帝巨额的封赏。而跟随卫青的将领也雨露均沾,很多人都得到了封侯之赏。而李广呢?在历次战斗中斩获颇少,还是没能封侯!在其中,卫青是否有对李广“使绊子”。因史料缺乏,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眼看自己后辈都封了侯,自命不凡的李广自然急在心里。在漠北决战前夕,年老的李广请示汉武帝,一定要做先锋。做先锋虽然危险,但是很容易立功。汉武帝起先不同意,后来架不住李广的固请,最终勉强同意。然而在私下,汉武帝还是对卫青面授机宜:“李广年老,运气又差,让他当先锋恐怕会失去捕获单于的机会,到时候建议把他调开。”卫青本来就与李广有嫌隙,有了汉武帝的密旨更是有恃无恐。他的死党公孙敖刚刚丢了侯爵,卫青自然更想让公孙敖立功。于是,李广最终的悲剧命运,就在此时种下了。

在战斗中,卫青果然将李广调离前队,将其安排在右军,希望他向东迂回匈奴单于,截断其退路。由于东路缺乏水草,李广的军队必须要走一条悠长的弯路。大军在广袤荒芜、少有标识物的大漠中,是很容易迷路的。李广似乎意识到卫青在给自己“穿小鞋”,愤懑地说:“我自小就梦想与匈奴单于决战,现在好不容易等来了机会。皇上下旨要我做前锋,希望大将军不要将我调离。”

然而卫青哪容他辩解,仍然强行将其调往右军。李广在盛怒之下,也没向卫青告辞,率军一头扎入茫茫的戈壁之中。很快,李广的部队就在大漠中迷失了方向。在李广率军徘徊之时,卫青正带领汉军与单于主力决战。匈奴单于不敌汉军的箭雨,不得不率军向西远遁。而迷路的李广,错失了堵截并捕获单于的最后机会。

战后,卫青派人调查李广迷路之事。而仍处于愤怒和遗憾之中的李广,没有做任何回答。卫青也来了脾气,派长史命令李广幕府人员前去受审对质。李广制止了长史,并说自己部队之所以迷路和将校无关,都是自己的过错,他将亲自去卫青那里受审。

李广对他的部下说:“我从少年起与匈奴作战七十多次,如今有幸随大将军出征同单于军队交战,可是大将军又调我的部队走迂回绕远的路,偏偏迷路,难道不是天意吗?况且我已六十多岁,毕竟不能再受那些刀笔吏的污辱。”于是就拔刀自刎了。

对于李广的死,大将军卫青难辞其咎。由于间接逼死了李广这个极富人望的将领,这对卫青的名声自然是个打击。所以即使卫青立下如此大的功勋,天下人对其“仍未有称”。

李广的儿子李敢同样也是将领,他随汉武帝外甥、骠骑将军霍去病出征,并且因功获封关内侯。血气方刚的李敢深恨卫青迫害自己的父亲,他趁卫青不备,一拳将其打伤。卫青由于理亏,居然对此没有任何表示。然而卫青的外甥霍去病可不会没有表示,他对自己的舅舅可谓是崇拜之至。在一次射猎活动中,霍去病亲自搭箭射死了李敢。

李广本有三个儿子,前两子李当户和李椒都去世了,只剩下幼子李敢。然而,霍去病仍然将他杀死了。霍去病是皇帝的亲戚,又是其最宠爱的将领,汉武帝自然不会拿霍去病怎么样。在汉朝这个家族企业,“关系”比“是非”更有发言权。

然而李氏家族的悲剧仍然没有结束,不幸又降临到李广孙子——李陵的头上,而“关系户”李广利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三:李陵与老将们的恩怨,终致灭族

李广利虽然也叫“李广”,但是与陇西李氏毫无关系。他是因为自己妹妹李夫人的缘故,才成了汉武帝的将军。与卫霍不同,李广利没有出众的才能,在与外族的作战中,表现不是十分理想。李陵作为李广的孙子,既继承了其祖父的军事才能,但也沿袭了李广狂傲、不会来事的臭毛病。

初出茅庐的李陵丝毫不把李广利放在眼里。公元前99年,汉军出塞击胡,以李广利为主将。汉武帝本想让李陵为李广利押运粮草,然而李陵不甘屈于人下,特别是李广利这种“裙带将军”。李陵豪言,自己可以率五千步卒自成一军,直捣单于庭。对于李陵的勇气,汉武帝非常赞赏,并且同意了他的请求。

李陵恃才傲物,最终为自己种下了悲剧。虽然李广利无能,但终究是皇帝所依仗的红人,是统帅大军的大将。李陵如此轻视李广利,自然得不到来自于汉军主力的支援。而李陵的年轻气盛,也使得一些老将非常不满,例如功勋卓著的老将路博德。汉武帝本想让路博德接应李陵军,然而路博德却耻于为李陵之后援,最终陷李陵军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李陵带领五千步卒深入大漠,果然与匈奴单于主力相遇。面对是自己好几倍的敌人,李陵军表现出惊人的战斗力,匈奴骑兵在汉朝步兵面前死伤过万。但是李陵的部队迟迟等不来后援,最终在距汉塞仅百余里的地方发生溃败。五千汉军只有四百人得以逃脱,而李陵不幸被俘。

李陵的失败让汉武帝震怒不已,而李陵投降的消息更是火上浇油。在朝会上,大臣们皆言李陵有罪,只有太史公司马迁提出异议。司马迁认为李陵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奋勇作战,表现出一往无前的勇气。在司马迁看来李陵并不是真的投降,而是在寻找时机重新报效汉朝。司马迁的发言,犯了汉武帝的逆鳞。于是,汉武帝将司马迁逮捕入狱,最后处以腐刑。

一年多后,汉武帝派将军公孙敖出塞击胡。老将公孙敖回军后,竟带来了李陵为匈奴人训练军队的消息。汉武帝听闻后,将李陵的母亲妻儿全部诛杀,李广家族在中原从此绝后。后来证明,为匈奴人练兵的并不是李陵,而是一个叫李绪的汉奸。汉武帝不冷静的行为,断了李陵最后的归汉之路。从此李陵的后人在匈奴繁衍生息,最终形成了黠戛斯部族,而他们又成了今天柯尔克孜族的先民。

李陵的悲剧,与李广利并没有直接关系。他的失败源于自己的狂傲,源于自己对“关系户”和老将们的轻视。如果李陵老老实实地为李广利打下手,和其他老一辈同事搞好关系,并且脚踏实地地积累功劳。凭李陵的才能,又何愁没有出头的机会呢?然而李陵太过于狷急,急于像霍去病那样以弱冠之年而独当一面。然而李陵与霍去病不一样,他终究是汉武帝的外人。汉武帝绝不会像对待霍去病那样去扶持李陵。而宿将们也不可能像对卫、霍、李广利那样,尽心尽力地为李陵打下手。李陵最终孤立无援、身陷族灭的结局,也就这样定下了。

李氏三代的悲剧告诉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不管自己的能力有多优秀,都绝对不要轻易招惹“关系户”,更不要对其表现出敌意和嫉妒。因为存在即为合理,在中国这个带有明显人情关系的社会,“关系户”的存在自有其道理。当你不能改变规则时,要学会适应规则。对待关系户,自然也要如此。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06 12: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名将李广一生都没有受封,历经三朝最后含恨而终
...报,可它的出处却是《史记》,是司马迁用来评价飞将军李广的。千年流传的《滕王阁序》中这样写道:“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王勃以此来抒发感慨命运多舛的心绪,寥寥几语就引得无数人感同
2023-02-03 14:32:00
投降将军、匈奴女婿的李陵,算是英雄吗?
曾经被匈奴俘虏并投降的那个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李陵,他是英雄吗?我们先看视频里他对李陵的故事的描述,最后再说评论。首先,李广利不支援李陵这个说法就很扯。李广利是这场战役的主将,他
2023-06-22 16:13:00
李广:一位英勇却命运多舛的将军,有卓越武艺却难封侯
李广无疑是西汉最知名的大将,单论名气甚至要超过卫霍,后世武人爱他的勇猛,称之为“飞将军”;庙堂爱他的忠诚,将他抬入武庙;文人悯其遭遇,以诗歌颂之。但遍观史书,李广虽有超出常人的胆
2023-12-19 05:05:00
是汉武帝爱将 李广之孙,也是投降将军 匈奴女婿,李陵算英雄吗?
...价他就不合适了吧。曾经被匈奴俘虏并投降的那个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李陵,他是英雄吗? 我们先看视频里他对李陵的故事的描述,最后再说评论。首先,李广利不支援李陵这个说法就很扯。
2025-01-13 22:19:00
司马迁给李广立专传,为何卫青反而成了小人
李广卫青是民族英雄,多次北驱匈奴;飞将军李广也是同时期的名将,但他因“李广难封”而成为古代社会里郁郁不得志的代表。司马迁认为,李广就是被卫青排挤,在卫青的威压下,李广才郁郁不得志
2024-06-12 08:51:00
李广家族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没落的
李广是秦国名将李信的后代,他天生臂长如猿,箭法天下无双。在汉文帝统治时期,李广凭借着世家子弟的身份被朝廷录用,汉文帝赞扬李广说:“你生不逢时呀!如果在高祖时期,最起码也是一个万户
2024-04-25 11:33:00
李陵有多厉害?能接替霍去病成为一代名将
...的思路在身边人中挖掘着新的大将军。于是,他的大舅哥李广利就出现了。李广利和卫青和霍去病有着相类似的特点。都属于后宫的外戚关系团。像卫青是皇后卫子夫的弟弟,而霍去病是卫子夫的姨
2023-01-28 16:58:00
秦汉最富悲剧色彩的家族,祖孙八代出名将,满门忠烈下场悲惨
...。这些悲剧人物中最集中的体现便是李氏家族,即李信、李广、李陵这支家族。李信是秦始皇时期的一代名将,曾参与了灭韩、灭赵、灭燕等著名战役,为秦统一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深得秦始皇的
2023-02-11 21:19:00
李陵继卫青、霍去病之后的抗匈名将,一个命运中挣扎的末路枭雄
...、张掖等地,积累经验以防备匈奴。公元前99年汉武帝命李广利率三万骑兵酒泉出击攻大宛,且召见李陵令其运粮草。李广利因妹受宠武帝获重用,似当年卫青以外戚身份青云直上压李广。故而李
2024-10-12 12:1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我们回望那段烽火岁月,不应只将目光锁定在硝烟弥漫的前线,更当看见如贵州这般沉默而坚韧的“战略大后方”
2025-09-03 23:32:00
烽火金叶:山东烟草的抗战传奇
鲁网9月3日讯八十载岁月流转,硝烟散尽,山河重光。当我们回望那段血火交织的抗战岁月,山东大地上一片片碧绿的烟田,竟在无声中化为民族救亡的“金色血脉”
2025-09-03 17:11:00
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西岸的石坡山上,矗立着一座庄严的墓碑。碑身正面镌刻着“苏联空军金角罗夫烈士之墓”——这个名字被当地百姓铭记
2025-09-03 18:21:00
菏泽郓城九旬老兵观阅兵 见证从烽火岁月到盛世华章
大众网记者 李效谨 通讯员 崔如坤 郓城报道9月3日清晨,郓城的天空被轻柔的阴云笼罩,空气中弥漫着初秋的清爽。张文兰老人家门口那块“光荣之家”的牌匾
2025-09-03 18:49:00
编者按:抗日战争中,河南作为贯通南北的战略腹地与中原屏障首当敌锋,在烽火熔铸中承载深重苦难,于枪林弹雨中镌刻不屈抗争。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09-03 20:20:00
【黔言】抗战记忆永不磨灭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以不同形式开展纪念活动,缅怀英烈、重温历史。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2025-09-03 21:27:00
贵州八万多军民硬生生凿出来的“抗战生命线”:24道拐每一寸土地,都回荡着全民抗战、共赴国难的呐喊
80多年前,当警报的悲鸣第一次撕裂贵州高原湛蓝的天空,山河为之变色;晴隆二十四道拐上,不分昼夜轰鸣的引擎,是维系国脉的喘息
2025-09-03 21:59:00
《如寄》之力与美
张吉祥此题自觉有些怪——《如寄》那来的力?哪来的美?其力有二:一曰感染力。《如寄》一面世,即有学界耆宿如宋遂良、吕家乡等老一辈学者著文解读阐说
2025-09-03 22:14:00
一床如寄月斜风细:耿介耳的寄心与寻迹
李酉宏“一床如寄 月斜风细”,这八个字,是上世纪初被称作“江南三名士”之一高燮《点绛唇》中的两句,大意是指局促在狭小的床上
2025-09-03 22:15:00
这盛世如您所愿!老兵目光坚毅,向新型装备敬礼。
2025-09-03 14:32:00
李建礼: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
鲁网9月3日讯(记者 刘斌)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这句诗,出自杜甫诗作《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好的书画作品,能够让观者心神为之一醉
2025-09-03 14:47:00
“我们只有反抗,只有斗争!”这是胶东特委书记理琪撰写的油印信件———《给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中的名句。他以瘦弱之躯扛起胶东抗战大旗
2025-09-03 15:51:00
巾帼不让须眉的白衣战士张华英
张华英老人(左二)大众网记者 邢晨 通讯员 肖水莲 烟台报道烽火岁月里,山东胶东大地遍布抗争印记。在烟台黄渤海新区潮水镇潮水一村
2025-09-03 16:32:00
近日,《考古与文物》发表的《陕西澄城刘家洼芮国遗址东Ⅰ区M3发掘简报》揭示:澄城刘家洼芮国遗址东Ⅰ区M3墓主,很可能是芮国国君的夫人
2025-09-03 08:13: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战老兵郭木桑:放下书本去打鬼子
郭木桑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赵张昀 图/通讯员 夏海滨)8月22日下午,同安区莲花镇云洋村,99岁的郭木桑特意身着熨得整整齐齐的衬衫西裤
2025-09-03 08: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