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李广有三次封侯机会都错过了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31 06:48:00 来源:戏说三国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两句话用在李广身上都不合适:李广并不可怜,他的一生是值得尊敬的——所有为大汉江山出生入死的人,都应该得到尊重,而不能只以成败论英雄;李广封侯也并不难,只要他满足了一个条件,就会像汉文帝说的那样:以你李广的能力,捞一个万户侯也是轻松加愉快!

但是李广别说万户侯,连千户侯都捞到,反而两次犯罪当斩,这不能不令人感叹李广命运多舛:只需满足一个条件就可以封侯,您老人家为什么把三次机会都错过了?这究竟是汉武帝薄情还是您点儿背?

汉朝的军功制度是相当公平的,武将只要在打胜仗的时候斩首过千,就可以封侯。斩首越多食邑越多,上不封顶。大将军、大司马卫青食邑一万五千七百户(分给儿子四千九百户),骠骑将军、大司马霍去病食邑一万五千一百户,这是因为他们不但能打胜仗,而且斩获极多:“大将军青,凡七出击匈奴,斩捕首虏五万余级,收河南地,置朔方郡;骠骑将军去病,凡六出击匈奴,斩捕首虏十一万余级,开河西酒泉之地。”

除了斩将搴旗开疆拓土,卫青霍去病还比较能抢,卫青缴获牛马羊数以千百万计,霍去病更是连人家的祭天金人都抢回来了。

跟卫青霍去病相比,李广虽然威震北疆,但却很少打胜仗,甚至还有两次犯罪当斩,要不是世代为将家里有些积蓄,他必然会挨一刀:这一刀可以斩在两个地方,但李广肯定会选择斩首,而不会像司马迁那样斩在别的地方。

李广两次犯罪当斩,第一次全军覆没自己被擒,交完罚铜后被贬为庶人,第二次泄私愤斩杀无罪之霸陵尉,汉武帝连问都没问,而按照汉太祖高皇帝刘邦的约法三章,是要“杀人者死”。

李广的失误且放在一边,咱们还是来看看被匈奴称为“汉之飞将军”的李广错过了哪三次封侯机会吧。

在汉武帝即位之前,李广就有一次封侯机会,那时候他绝对是凑够了首级数量,但是他除了七国叛军首级,还拿了一样不该拿的东西:“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

这就是“私受梁孝王将军印”事件,李广功过相抵,到手的侯爵就变成煮熟的鸭子——飞了。

李广封侯的第二次机会出现在元朔六年,也就是公元前123年:“广复为后将军,从大将军军出定襄,击匈奴。诸将多中首虏率,以功为侯者,而广军无功。”

这就让人十分奇怪了:元朔六年的第一次战役,汉军是打赢了的,李广也参加了战斗,为什么别人都封侯了,他偏偏寸功未立而不得封侯?这一次李广可是没有迷路,也没受到批评,说明他并没有贻误战机。

元朔六年之战,李广的堂弟攒够了人头数,封侯了:“有功中率,封为乐安侯。”

《史记》和《汉书》中反复出现的“中率”,就是符合军功封赏条例。李蔡“中率”而李广没有“中率”,说明不是汉武帝赏罚不明,而是李广手里的匈奴首级数量不够。

李广第三次封侯机会,出现在元狩四年,也就是公元前119年。元狩四年之战,也是李广与匈奴的最后一战,或者说是只出兵而没交战,卫青之所以没有围歼匈奴单于而毕其功于一役,李广似乎也要负一点责任,连司马迁也为李广迷路贻误战机感到惋惜:“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大将军与单于接战,单于遁走,弗能得而还。”

匈奴单于主力已经被卫青缠住,如果李广不因为迷路而迟到,那他的部队就会成为主导战局的生力军:匈奴单于跟卫青在沙尘暴中整整厮杀了一天,李广士饱马腾,根本就不会给匈奴单于逃走的机会。

我们看古文,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以为李广的向导在半路上挂了,而是李广赌气离开卫青,根本就没带向导。“亡”的读音和意思都是“无”,《史记索引》的解释是这样的:“谓无人导引,军故失道也。”

深入敌境而不带向导,李广为自己的冲动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也错过了最后一次封侯机会——元狩四年之战,李广原本有擒斩匈奴单于的机会,不但可以立功封侯,而且还会以辉煌的战绩,为自己的戎马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三次封侯机会全都错过,我们还真不能说汉武帝对李家刻薄:李广的堂弟李蔡封侯了,李广的儿子李敢也封侯(关内侯,食邑二百户)了,只有李广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他自己的统计数字,应该是准确的)而没有凑够可以封侯战功,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天大的遗憾。

李广是名将,也是勇将悍将,其武力值和对大汉的忠诚都毋庸置疑,他舍生忘死的战斗精神也令人钦佩,可是造化弄人,李广威震北疆而终身不得封侯,我们只能说性格决定命运,其中深层次的原因,我们可以用《孙子兵法》中的两句话来解释:“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忿速,可侮也。”

当然,也有人说李广是为盛名所累,匈奴一直把他当主要对手,总是派主力围攻,这才给了卫青霍去病建功立业的机会。

但是这种说法不能服众:元狩四年之战,卫青跟匈奴单于打了一天又追了一夜,李广连匈奴的影子都没看到;霍去病能够闯到匈奴老巢,一战斩首三万二千,抓了五个王、五个王母、五十九个单于的老婆孩子(阏氏、王子)、六十三个将相,您能说他们遭遇的不是匈奴主力吗?

首级数量造不了假,俘虏也要押回京城,这些俘虏可以作证,卫青霍去病的战功没有注水。李广不但没有向朝廷上缴俘虏和战利品,反而两次把部下人马打光了,就是汉武帝想给他封侯,又怎么能让其他将领服气?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31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李广家族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没落的
李广是秦国名将李信的后代,他天生臂长如猿,箭法天下无双。在汉文帝统治时期,李广凭借着世家子弟的身份被朝廷录用,汉文帝赞扬李广说:“你生不逢时呀!如果在高祖时期,最起码也是一个万户
2024-04-25 11:33:00
李广征战一生,为何要在漠北之战中自杀?
...刎于疆场。此人就是有着“飞将军”之称的西汉名将——李广。那么,李广为什么要自杀?又为什么终其一生不得封侯呢?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对匈奴发动了一次大规模作战,史称
2023-06-08 20:25:00
一代才人王勃的故事
...《滕王阁序》: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话的意思是:唉!命运不顺,路途艰险。冯唐容易老,李广封侯难。王勃借冯唐与李广的遭遇为自己怀才不济而忧郁,先说说王
2023-08-25 06:47:00
飞将军李广名气那么大,为何总是打败仗
李广的名气,在中国历史上绝对不小。但是你知道吗?他其实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常败将军。既然有常胜将军,自然就有常败将军,谁也想不到,如此有名的李广居然是常败将军?一、李广的名气是真的大
2024-06-30 20:26:00
李广一生没有封侯,是运气不好还是因为自身的缺点?
由于司马迁写的《史记》中对李广事迹的描述,让我们对李广的形象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同时,对李广悲惨的遭遇十分同情。李广为汉室江山征战一生,却临死也没有实现封侯的夙愿,实在让人感
2023-05-02 20:08:00
让李广走上绝路的是他的三个念头:羞愧、愤懑、绝望,为接受刀笔小吏的质询而羞愧,为遭遇不公而愤懑,为封侯无望而绝望。元狩四年(前119年)的漠北大战是“汉匈战争”中最伟大的一场胜利
2023-11-09 10:59:00
还原李广难封的真相
《滕王阁序》中的一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激起了无数怀才不遇者的共鸣。李广从汉文帝时期就为汉朝征战,一直到死都没能获得封侯的奖赏,因为李广的一生过于悲哀,很多人都为李广的遭遇鸣
2024-04-25 11:41:00
霍去病射杀李敢后,他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的喜爱。之所以说汉武帝十分器重他,是因为他当众射杀李广的儿子李敢后,汉武帝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包庇他所犯下的“罪刑”。而霍去病为何要除掉李敢呢?在除掉李敢之后,他又迎来
2023-03-01 17:41:00
作为西汉名将,李广为何在后世争议很大
提到李广这个名字,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李广难封’。作为西汉反击匈奴的名将,李广的一生,确实非常精彩,和匈奴打了几十年的仗。但遗憾的是,就是这样一位拼杀一生的老将,最后连一
2024-04-26 22:0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人类社会本应向着文明不断迈进,然而二战却将人类拖回野蛮的深渊。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所作所为,便是这段黑暗历史中最典型的例证
2025-09-15 11:21:00
座落在湖北襄阳的“长渠”(又名“白起渠”“百里长渠”),始于战国,兴于唐宋,沿用至今2300余年。2018年,入选第五批世界灌溉遗产
2025-09-15 17:44:00
今天上午,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正式官宣:第二届楚文化节将于9月20日在荆州开幕。千年古城,立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2025-09-15 22:57:00
“鬻子救国”写大义:一个广东籍南洋小贩捐输抗战的家族记忆
几十年过去了,九旬老人郑社心还记得父亲说过的话: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他的父亲郑潮炯,原本是到东南亚打拼的普通广东人
2025-09-15 20:11:00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云岭之战:红四方面军浴血奋战杀出重围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熠林 喻波)鄂陕交界的云岭山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2年11月11日,实行战略转移的红四方面军到达上津镇云岭一带
2025-09-15 21:05:00
晋祠水系丰富,饮马泉虽算不上其中的佼佼者,却也是一眼常年不涸的井。这样的井在晋祠并不少见。此井得名“饮马泉”,源于相传有三位帝王曾在此饮马
2025-09-15 18:3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青山埋忠骨,山河祭英魂。连日来,位于六合区的桂子山烈士陵园迎来一批批参观瞻仰的市民游客
2025-09-14 09:56:00
三面“杨靖宇支队”战旗已经抵达新民大街,途径新民大街126号,这里是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被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接收
2025-09-14 10:10:00
“今天能来到现场我倍感荣幸。”通化市杨靖宇烈士陵园讲解员于洋说,“作为杨靖宇烈士陵园的一名讲解员,在知道这面战旗将送往陵园时
2025-09-14 15:56:00
净手、击鼓明志、正衣冠、朱砂启智……9月12日,山西太原百年唱经楼内,一场传统“开笔礼”正在进行。中新社给予关注报道。报道介绍
2025-09-14 19:20:00
杨靖宇后人马继志:看着“杨靖宇支队”战旗,仿佛看到爷爷带领抗联战士驰骋疆场的场景
迎接“杨靖宇支队”战旗荣归吉林的仪式上,杨靖宇将军之孙马继志望着鲜红的旗帜,心潮澎湃,仿佛看到爷爷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带领抗联战士驰骋疆场的场景
2025-09-14 23:49:00
七件扇作见证国画家张大千半世纪丹青情谊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杭州9月1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剑平)9月13日至14日,七件见证张大千与友人半世纪丹青情谊的扇作
2025-09-14 23:00:00
一代名相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
大皖新闻讯 9月9日,安徽省自然资源厅正式批复了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张英(1638年~1708年),字敦复
2025-09-13 12:52:00
省内唯一! “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入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
近日,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发布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由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东北沦陷史陈列馆主办的“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成功入选
2025-09-13 16:19:00
“草鞋兵”出征,无数家庭破碎:“我们没打算活到冬天”的悲壮谁懂?
“在1937年到1945年这段时间里,我们贵州出兵的总人数接近64万,大家都知道川军出川是浩浩荡荡极为悲壮的,但是其实如果把我们黔军出黔的这64万左右的人数除以当时贵州的总人口
2025-09-13 16: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