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霍去病到底是怎样的人,司马迁为何看不惯他,还将他写入佞幸列传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13 17:25:00 来源:戏说三国

平阳十八精骑射,

漠北十万绝炊烟。

酒泉西望胡尘灭,

骠骑将军是少年。

立非常之功,必是非常之人。很明显,卫青和霍去病就是武帝初年那个风云年代的风云人物,至今仍然有着非常高的知名度,真可谓是“千古风流人物”。

霍去病到底是怎样的人,司马迁为何看不惯他,还将他写入佞幸列传

威风凛凛的骠骑将军霍去病

这舅甥二人虽然都是战功赫,但两人打仗的风格却大相径庭。卫青打仗比较保守,喜欢利用优势兵力围歼敌军,务求必克,当然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霍去病果然是“骠骑将军”,善用飞兵奇袭,以少胜多。这种长途奔袭直取敌酋的战法,风险大,收益高。然而,霍去病却每次都能大获全胜。

如今的人们议论两千多年前的战事,不免要落成败论英雄的窠臼。对于霍去病,笔者印象最为深刻的,倒不是霍去病的战功如何,而是从史书的记载里,确实感受到了什么叫“少年得志”。

我国自古以来是个论资排辈的国度,年轻人涉世之初,一般都要小心翼翼、不能气冲霄汉、全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尤其在官场,有着各种各样的显规则和潜规则,父父子子君君臣臣,十分的繁琐,就连皇帝有时也不得不说出违心之语,而不能任性。

然而霍去病却全然不理这些,他在威严的汉武帝面前,也是神采飞扬,谈吐自若,“

天子尝欲教之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此时的霍去病就如同现在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们,仗着自己在家中独一无二的地位,顶撞起父母来浑不在意,一点客气也不讲,也不怕得罪了父母,反正他们也不敢拿自己怎样。

也许正因为他是这种在思想上、性格上没有羁绊的人,所以他也才能在战争中有无限创意,勇于创新、敢于突袭而毫无畏惧,所以也才能所向披靡。司马迁在《史记》中赞扬霍去病“

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

”在笔者的想象中,这位小伙子应该是一个元气充沛、果敢大气、至阳至刚的人。

卫青骑奴出身,年轻的时候十分的卑微,为人也是十分的谦恭。等到霍去病长大成人,卫氏和霍氏家族已经从暴发户变为贵族,从小在蜜罐里长大的霍去病显然没有舅舅卫青那样的“卑微”的心理阴影,天生就有一种贵族气息,再加上皇帝对自己的宠溺,舅舅卫青又是威名赫赫的大将军,而其姨妈也是得到皇帝专宠的皇后,在他心目中,他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当真是肆无忌惮。

霍去病到底是怎样的人,司马迁为何看不惯他,还将他写入佞幸列传

宠溺霍去病的汉武帝

霍去病一生六次出征匈奴,两次是以骠骑校尉的身份跟随大将军卫青去的,后四次是自己独立率领大军出征。由于他是大将军卫青的外甥,所以很容易得到这种机会,很容易就找到发挥才能的平台。而别人即便有他这样的本事,也很难有这样的机会,更谈不上像他那样建功立业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得到的经验是这样的,有才能的人很多,但有有机会发挥的人却是凤毛麟角。这或许让我们觉得这位贵族青年的成功很容易,许多人难免忌妒,认为他其实是靠关系而上位的。但是,他六次出征,每次都身先士卒,长途奔袭,真可谓出生入死,这恐怕不能以运气解释。“

最骠骑将军去病,凡六出击匈奴,其四出以将军,斩捕首虏十一万馀级。及浑邪王以众降数万,遂开河西酒泉之地,西方益少胡寇。四益封,凡万五千一百户。其校吏有功为侯者凡六人,而後为将军二人。

古人在评定一个人物的时候,讲究立功、立言、立德,谓之曰三不朽,霍去病立功不必细说了,他的功绩就算是放在整个中国战争史,也是光辉灿烂的。他有一句名言,足以称之为“立言”,那就是“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

霍去病到底是怎样的人,司马迁为何看不惯他,还将他写入佞幸列传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霍去病这句话掷地有声

自古良将出名言,南宋初年,岳飞对高宗曰:“文

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则天下治矣

。”这句话其实和霍去病的意思相差不大。如果对比一下,我们就会发现,霍去病所言是年轻人率性直爽,而岳飞所言则是中年人的深思熟虑,要论豪迈气慨,自然是霍去病更胜一筹。

霍去病如此肆无忌惮,居然不怕别人打小报告,可见其自信满满。霍去病的成功,有一个不能或缺的原因,就是武帝刘彻的包容甚至是宠溺。也正因为这个因素,造成了他性格的这一优点,那就是胆大包大、无所畏惧,也造成了他不体恤他人,自私自利。

这从他射杀李敢这点就可以看得出来。李敢乃西汉名将李广的儿子,在漠北决战之中跟随霍去病出征、斩将夺旗,因功而受封关内侯。因为其父李广被逼自杀,李敢在冲动之下,前往卫青处讨要说法,甚至还动手打了卫青。卫青为人宽厚仁慈,考虑到他的丧父痛,便没有追究李敢的责任,这件事情便不了了之了。不久之后,霍去病知道李敢打伤舅舅卫青一事,便想为卫青报仇。在汉武帝一次狩猎活动中,霍去病便把李敢杀掉了。

擅自杀害大将,那真可谓是胆大包天的行为,显然是为武帝所不能容忍的。但思量再三之下,汉武帝还是选择了不了了之,放过了霍去病。

几十年后,司马迁因李陵事件受到牵连,被判了腐刑。司马迁对李广一脉十分的同情,在史书中竭尽全力将李广塑造成一位有着完美人格的将军,却对卫青和霍去病颇有微词。我们对比一下《李将军列传》和《卫霍将军列传》也可以看得出来,司马迁对李广是竭尽赞美之辞,而对卫霍的功绩则像是流水帐,他的感情偏向自然一目了然。

司马迁甚至在《佞幸列传》中专门提到了卫青和霍去病:“

自是之后,内宠嬖臣大底外戚之家,然不足数也。卫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贵幸,然颇用材能自进。

霍去病到底是怎样的人,司马迁为何看不惯他,还将他写入佞幸列传

司马迁像

笔者感觉司马迁的意思是他们也属于受宠上位的,但功劳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另外都有传记。要是他们没啥本事的话,恐怕司马迁是不会放过他们的。话说依靠裙带关系上位的,哪怕再有本事,在外人眼里总是有污点的,不算名门正派。这也许就是一种偏见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13 1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自是之後,内宠嬖臣大底外戚之家,然不足数也。卫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贵幸,然颇用材能自进。从此以后,宫内被皇上宠幸的臣子,大都是外戚之家,但是这些人都不值得一谈。卫青、霍去病也因
2024-07-15 20:19:00
汉朝名将霍去病、卫青,为何会在《佞幸列传》里出现?
...在《佞幸列传》当中,一共出现了10个人物,其中就包括霍去病和卫青。难道这是司马迁在向我们暗示什么吗?
2022-12-07 16:46
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为什么要这样评价霍去病?
司马迁说霍去病“直曲塞,广河南,破祁连,通西国,靡北胡”。这个评价,看起来似乎很很高的。不过,司马迁又在很多地方,不断地用“春秋笔法”,表述着他对霍去病的不肯定。司马迁专门为卫青
2023-08-19 06:54:00
...时期,军人封侯的指标数是要获首虏上千,即使像卫青、霍去病这样深得汉武帝宠爱的外戚也不例外,正所谓的有功才有禄。尽管司马迁对卫青和霍去病带有偏见,但是他在《卫将军骠骑列传》里仍
2024-04-28 10:21:00
司马迁是怎样在《史记》中记录霍去病的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霍去病在打击匈奴时,立下的功劳到底有多大,可以说正因为有此人的存在,汉武帝才减少了很多忧虑。可是司马迁作为当时的史学家,对于霍去病的功绩却不那么认可。他在记录霍
2023-08-02 21:40:00
他是无数武将的偶像,成就彪炳青史,司马迁却不喜欢他
...代,这种私人感情的流露就更加明显,特别是面对李广和霍去病两人的态度上。 这两人都是值得后人尊敬的英雄,都为汉朝乃至汉民族的生存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是,如果轮到战功的大小,霍
2023-07-16 11:29:00
卫青霍去病北征匈奴,被写《史记》的司马迁指责为得不偿失,班固撰写《汉书》的时候,也采纳了司马迁的说法:“卫霍两军出征,去的时候有十四万匹战马,却只回来了不到三万,这买卖亏大了!”
2024-06-08 06:52:00
冠军侯霍去病的战功是吹出来的吗?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难封缘数奇”。霍去病去世时,年仅24岁,可是,这位年轻的将军,无论是在汉朝,还是在历朝历代,皆是与卫青齐名的。这句诗写“卫青不败由天幸”,难道只是说卫青一个
2023-02-15 17:38:00
司马迁给李广立专传,为何卫青反而成了小人
...侯的,以卫青为代表,有9人;以校吏出身而封侯的,以霍去病为代表,有6人,但他们都是群传,附属在《卫将军骠骑列传》之下,只有从未封侯,因贻误战机而自杀的李广,被司马迁特辟专传以
2024-06-12 08:5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