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编纂技术高超 宽平施刑理念尽显
...调整,《唐律》刑事法成就斐然——编纂技术高超宽平施刑理念尽显《唐律》是我国古代法典的典范之作。元人柳赟赞其“乘之则过,除之即不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誉其“一准乎礼,以为出入得古今之平”;近人徐世昌...……更多
唐律出入人罪司法责任 规定彰显公正价值意蕴
本文转自:检察日报出入人罪,在唐律中也称“官司出入人罪”,具体指故意或者过失将有罪判无罪、无罪判有罪,或者重罪轻判、轻罪重判。司法官违法断案,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而出入人罪则为典型。司法官本为正义而设...……更多
浅谈唐朝司法制度
...本法律,令、格、式是律的补充。2、唐朝刑罚的设置隋唐律法将刑罚定为:死、流、徒、杖、笞五种。在宽简原则下,删减了大量前朝的酷刑。唐朝时期,徒以上刑罚判定后要提交中央司法机构审核,尤其死刑,只要不是造反...……更多
汉明帝时期外戚干政,功臣骄横,他是如何做的?
...先五更(5时以前)起,率常如此”;他依法治国,“善刑理,法令分明。日晏坐朝,幽枉必达。内外无曲之私,在上无矜大之色。断狱得情,号居前代十二。”在他与群臣同心同德治理下,官吏勤政爱民,“民安其业,远近肃...……更多
...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法律难题。作为中华法系的代表作,《唐律疏议》将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划分为三个阶段:15岁以下,对死罪及加役流、反逆缘坐流等几类严重犯罪承担相应刑事责任,对其余犯罪可以收赎;10岁以下,犯...……更多
...十以上,若不满十岁,有罪当刑者,皆完之。”唐代立法技术臻于成熟,其对刑事责任年龄进行了明确分类,作出了严谨、细致的规定,并为后代所继承、借鉴。《唐律疏议·名例律》规定:“诸年七十以上、十五以下及废疾,...……更多
聊聊唐代的刑讯制度,有哪些限制性规定?
...是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鼎盛时期。沈家本曾说过:“惟《唐律》于拷囚之法甚详”。刑讯制度在唐朝有一定的地位和价值,唐朝对刑讯予以严格规范,其内容包括刑讯的程序和条件、刑具的种类和标准、刑讯的限制和处罚等。在...……更多
...——集权君主国家秩序,和“礼治”——父系家庭秩序。唐律“十恶”重罪当中,维护集权君主国家秩序者占四条半,维护父系家庭秩序者亦占四条半,只有一条是杀一家三人的犯罪,就是证明。“法治”和“礼治”两者分别适...……更多
跟着总书记读“典”学法丨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
...成就了“贞观之治”;在《贞观律》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唐律疏议》,为大唐盛世奠定了法律基石。以《唐律疏议》为代表的唐朝律法是我国古代社会鼎盛时期的产物,对当时社会经济的繁荣、政治的稳定和文化的进步起到了极...……更多
探源中国第一律—秦律
...二千年来中国的传统法律。秦律在立法层面显示了高超的技术设计,体现出了极大的创新精神,如创制较有系统的法律术语,首创“同居”法律概念,界定了人与人之间的法律关系、涉及罪与非罪及是否要负连带法律责任等法律...……更多
汉明帝刘庄:杖责之下的尚书台
...量也不大。如《后汉书·明帝纪》如此评价他:“明帝善刑理,法令分明。日晏坐朝,幽枉必达。内外无幸曲之私,在上无矜大之色。断狱得情,号居前代十二。十断其二,言少刑也。故后之言事者,莫不先建武、永平之政。而...……更多
解析唐朝法律对于丧偶之妻的权利规定
...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其法律也体现了大一统的思想。《唐律疏议》就是唐律集大成之作。在唐朝前期,当时实行的是“三纲五常”、“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等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在这一时期,男子可以娶多个妻子,女子...……更多
古代发生火灾时,如何解决
...的牢固和弹性。然而,火灾往往是古代木质建筑的克星。技术条件相对落后的古代,做好消防工作,保护财产安全,成为古代社会各界的共识。消防需要软硬兼施,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软件是指消防的理论、法规和制度的建设...……更多
...而德主生”,通过阴阳和谐论证了德主刑辅的正当性。《唐律疏议》对此也进一步指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因此,根据“天人合一”、阴阳和谐观而形成的德主刑辅思想,构成了...……更多
《唐律疏议》与‘十恶’:古代中国的法律基石
...本,若一个国家没有法律支撑,那将无以成国,唐朝的《唐律疏议》是最早最完整的法典。唐朝有笞、杖、徒、流、死五刑,其中对犯“十恶”罪尤为严重。《唐律疏议》把“十恶做首篇”,其意义便是儆诫百姓,不要对礼教进...……更多
聊聊古代怎么打假
...能让这个骗子产生了这个想法,所谓投其所好,只是造假技术低劣,最终丢掉了全族性命。相关画面从广泛的意义来看,食品安全问题更具有意义,因为它涉及的是真正的百姓生命安危,因此,从周代开始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督一...……更多
...。《永徽律》与《疏议》合为一体,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唐律》。“西有罗马法,东有唐律。”《唐律》为世界五大法系中“中华法系”的代表作,被公认是中国古代法律之最完善者。它承前启后,集秦汉以来法律理论之大成,...……更多
日本律令制度:不仅是对唐律的吸收改造,也是日本发展的迫切需要
...方面并没有按照唐朝一样使用太监制度,因为自己本身的技术达不到,另一方面就是这个制度让男性极具反抗,更让日本本国觉得尴尬,所以选择放弃了这个宦官制度,因为日本天皇的权利没有唐朝统治者那么其中,许多政治权...……更多
...情况,从而尽可能实现公正无私。秦代以后,“法医”类技术人员有了明确的编制,名为“令史”。《云梦秦简》中明确记录了法医鉴定损伤程度作为判处刑罚的依据,以及自杀、他杀、自缢、外伤性流产、盗窃现场痕迹勘验等...……更多
...诉或者不救助者,会受到法律处罚,薛允升认为该律具有唐律遗意,因此同伴人的大意应与该律邻里含义一致。沈之奇所著《大清律辑注》对同伴人的解释范围广于薛允升的观点:“如在路同行,做客同寓,贸易同业之类,不论...……更多
东西问丨南杰·隆英强:公法为主导的中华法系何以体现人本精神?
...”,即在法律法规制度化、司法制度体系化的同时,立法技术、执法水平、法制化的理论思想和基本原则均达一定高度,推动封建统治的中央集权不断趋于文明、成熟。与此同时,中国古代走“由判决到立法”的法律发展道路,...……更多
古代也有造假的,浅析“诈伪律令”的历史沿革
...,暂时难以得知其中所规定的详细诈伪律文。直到唐代《唐律疏议》中的第九篇完整记录了诈伪律并流传至今,并在篇首书诈伪律者,魏分贼律为之。唐代的《诈伪》中共有二十七条律文,宋代的主要法典为《宋刑统》,《刑统...……更多
杜甫死于吃了变质的牛肉?浅谈唐朝的食品安全问题
...而知了。那么,从周王朝到清代历经五千多年,加之科学技术又没那么发达,统治者是如何保证民众们“舌尖上的安全”呢?答案是:和现代人一样首先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立法”。从史料中我们可以查到,古代的法律对食...……更多
系统梳理中华法系中优秀的法律精神
...汉代则萌发死刑复核制度的种子。中华法系代表性法典《唐律疏议》中则明确规定:“诸年七十以上,十五以下,及废疾,犯流罪以下,收赎……”在法医学及刑侦学方面,我国的发展领先世界。宋慈《洗冤集录》的诞生标志着...……更多
浅析唐代“和离”制度的成因
...度的思想催化剂唐之际进入了尤为辉煌的发展阶段。仅《唐律疏议》一本法典便在《名例律》《户婚律》以及《贼盗律》中共计书写了六条与佛教有关的法律规定。而“放妻书”中佛教思想的体现,更是民间百姓对“和离”的理...……更多
...业优于西方的有力证明。报道称,“突破”由俄罗斯国家技术集团公司(俄技公司)旗下的乌拉尔运输机械制造设计局研制。在俄技公司看来,这款主战坦克是“T-90系列中最完善、最适合在现代作战条件下行动的型号”。俄技...……更多
浅析唐代前期府兵与兵器的关系
...交到各自军府的武库中,在征战或者战斗中才会发放。《唐律疏议》卷十六卷,《擅兴》中,“私人禁兵器,如甲胄、弓弩、长矛、长矛、铠甲等,依令而行。”显然,所谓的禁器,指的就是谷霁光先生称之为“重兵器”的强大...……更多
守法持正 一断于律
...社会治理各方面的制度,共同构建了唐代的法律体系。《唐律疏议》作为唐朝的刑法典,是系统、全面规定定罪科刑的规范。《新唐书》说:“其有所违及人之为恶而入于罪戾者,一断以律”,也即凡是违反法律规定,构成犯罪...……更多
古代是如何处理碰瓷的
...律法对见死不救的严惩就更加严重且规定地更加细致了,唐律规定邻里之间看见对方被盗贼杀害,而不上前救援者,廷杖一百;听说了但不代人求助者,廷杖六十;力不能及救援的,要迅速报告官府,如果不告知官府当以见死不...……更多
古代妾的地位到底有多低呢
...而到唐宋时期,这种高低之分更是被纳入了朝廷律法,《唐律疏议》明确规定,“妾乃贱流”、“妾通买卖”,可见当时官方对妾室地位的定义。而妾室作为家庭的私有财产,其几乎只有半自由人的地位,是完全可以随意被处置...……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绝境求生,全靠武技。曹操和刘备的武功都很高,演技也都不差。把碧眼紫髯的小字辈孙权孙仲谋排除在外,咱们今天就来聊一聊曹操和刘备在生死关头的出色表现
2024-06-24 12:23:00
华雄和吕布同为董卓的手下,实力仅次于吕布。当年,天下十八路诸侯联手共同讨伐董卓,潘凤奉韩馥之命率军出征,怎料恰巧遇上华雄等人
2024-06-24 12:22:00
潘凤最后为何死在华雄手里?说起三国时期的英雄豪杰,想必我们首先想到的便是吕布、关羽、张飞等数一数二的名将,他们各自身怀绝技
2024-06-24 12:19:00
廖化出生在豪门士族,最开始追随刘备,是关羽手下的主簿。等到孙吴袭击荆州之后,关羽兵败,廖化被受降孙吴,但是廖化想继续追随刘备
2024-06-24 12:18:00
我们细看《三国志》卷一、卷三十二《武帝纪》、《先主传》以及裴松之注引的《魏书》和《汉末英雄记》,管中窥豹,也能发现曹操和刘备居然都是武功高手——他们一生中经历无数恶战
2024-06-24 12:28:00
经历五代皇太后,她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电视剧《母仪天下》,它的主角就是王政君,这部剧该剧以西汉宫廷为背景,讲述历经七朝的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后王政君的传奇故事
2024-06-24 12:26:00
谁忠心耿耿、功勋赫赫,为什么被堂兄弟皇太极幽禁而死
爱新觉罗·阿敏是清朝太祖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的次子,作为后金宗室和将领,他以其忠诚和卓越的军事才能赢得了赫赫声名,并成为与皇太极齐名的四大贝勒之一
2024-06-24 12:29:00
三国为何有很多病人,关羽是高血压,曹操是精神病,刘琦是肺结核
三国演义中可谓是把每一个人的形象都描写的非常的仔细,从一个动作或者是一个表情中也是非常的生动。这也让我们有了一些分析的依据
2024-06-24 12:30:00
曹操多次在命悬一线的生死关头化险为夷,靠的就是敏锐的战场嗅觉(见势不妙,撒腿就跑)和过硬的武功(想跑,还得有能力跑掉)
2024-06-24 12:29:00
曹操薨逝,刘备在厉兵秣马准备讨伐妻兄孙权的同时,还向正筹备代汉自立的曹丕派出了吊唁使团:“备闻曹公薨,遣掾韩冉奉书吊,并致赙赠之礼
2024-06-24 12:23:00
清朝有7代皇帝都没有子嗣,罪魁祸首是什么
皇室大家族最期待的是子嗣诸多,期待这些妃子都能生育,为皇室开支蔓叶。在我们中国人传统式的观念里,繁衍后代是第一件大事儿
2024-06-24 12:28:00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诸葛亮这个人。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人。诸葛亮号卧龙,在古时龙就是天子的象征,而诸葛亮敢取卧龙这个名字也是比较有含义的
2024-06-24 12:29:00
再者为什么诸葛亮足不出户就能写出《隆中对》,就对外面的事情知晓的一清二楚?难道他当时家里就有电脑有网络,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他在天子的位置上坐观群雄成败
2024-06-24 12:30:00
成了皇帝后的朱元璋虽暴虐无比,可面对马皇后,却一贯的温情,甚至听话。因为这是第二个成熟男人的共识:家有良田千顷,不如一个贤内助
2024-06-24 12:31:00
陈寿在《三国志·黄忠传》中记载:益州既定,(刘备)拜(黄忠)为讨虏将军建安十九年(214年),黄忠随同刘备率军进围成都
2024-06-24 12: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