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天人合一”观在传统法律文化中的体现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2-06 02:4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法治日报□ 殷啸虎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追求的是一种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和谐”,其突出表现之一,便是以“天人合一”作为法律文化的最高境界与核心精神之一。作为一种法的价值内涵,“天人合一”追求的是一种人类自我理性与宇宙自然秩序的有机统一,体现的是一种自然秩序与社会秩序,即天道、人道与治道的理想结合。天道体现的是一种自然秩序,人道反映的是一种伦理与社会秩序,而治道则是天道与人道的结合所形成的一种法律秩序。人类社会的法律秩序应当顺应自然秩序,并以自然秩序为准则。传统法律文化正是建立在这种“天人合一”的基础之上的。可以说,“天人合一”观念在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反映是非常广泛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天人合一”观念,揭示了古代法的渊源。根据“天人合一”的观念,天道具体体现为一种自然法则,作为人类社会基本秩序规范的法,是依据天道秩序的要求而建立的,是天道秩序的体现。天道决定了法律的性质、功能与适用。因此,法不仅是天道的产物,而且必须顺应天道。

法是天道即自然秩序的反映。《周易·噬嗑·象》说:“雷电,噬嗑,先王以明罚敕法。”宋代理学家程颐对此解释说:“先王观雷电之象,法其明与威,以明其刑罚,饬其法令。法者,明事理而为之防者也。”《汉书·刑法志》中也说:“刑罚威狱,以类天之震曜杀戮也。”正因为法是天道的反映,因此法的目的就是为了顺应和维护天道的秩序,“应天行刑”“恭行天罚”。《隋书·刑法志》在谈到刑法的作用与产生时说:刑法是“圣王仰视法星,旁观习坎,弥缝五气,取则四时,莫不先春风以播恩,后秋霜而动宪,是以宣慈惠爱,导其萌芽,刑罚威怒,随其肃杀”。明初刘惟谦在《进明律表》中也说,《大明律》“上稽天理,下揆人情”,是应天顺民的产物,所以它可以成为“百代之准绳”。通过这种“天人合一”的法的渊源观,论证了法的产生的正当性与合法性。

第二,“天人合一”的观念,奠定了传统法律文化基本理念的基础。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本理念,一言以蔽之,就是德主刑辅。其源于西周时提出的“以德配天”“敬德保民”“明德慎罚”等思想,经西汉大儒董仲舒的发挥,形成了“德主刑辅”的理念,成为中国古代正统法律思想的核心内容。而董仲舒对德主刑辅的论证,正是基于天道的阴阳五行学说。他在《春秋繁露·阳尊阴卑》中指出,“阳,天之德也;阴,天之刑也”“天之好仁而近,恶戾之变而远,大德而小刑之意也”“是故天数右阳而不右阴,务德而不务刑”。他认为,“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通过阴阳和谐论证了德主刑辅的正当性。《唐律疏议》对此也进一步指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因此,根据“天人合一”、阴阳和谐观而形成的德主刑辅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法理念的核心观念,对两千多年的传统法律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天人合一”的观念,为古代法律制度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按照“天人合一”观念,法是自然秩序的产物,法律制度设计同样也顺应这种自然秩序的要求。古代法律在这方面的突出表现,就是作为基本刑罚制度的五刑制度。五刑体系的确立,从理论上说,显然深受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就刑罚体系而言,五刑是对五行原则的体现。《白虎通·五刑》中说:“五刑者,五常之鞭策也。”“刑所以五何?法五行也。”认为古代五刑就是仿效五行而设的,“大辟,法水之灭火;宫者,法土之壅水;膑者,法金之刻木;劓者,法木之穿土;墨者,法火之胜金。”《唐律疏议》也援引《孝经·援神契》中“圣人制五刑,以法五行”的说法,作为五刑的理论依据。唐律中,不仅“五刑”与“五行”相符,而且笞刑、杖刑、徒刑各分为五等,三流二死加起来也是五等。同时,五为天地之中数,五刑体系也体现了传统法律思想中刑罚适中的观念。此外,笞、杖、徒、流的等级均为奇数,奇数为阳,阳为生,以表示生刑之义;死刑(二死)则为偶数,偶数为阴,阴为死,《唐律疏议·名例律》“死刑”条《疏议》:“二者,法阴数也,阴主杀罚,因而则之,即古大辟之刑是也。”因此,刑罚是天道运行秩序在法律中的体现,通过五刑体系,反映了天道、人道与治道的统一,构建起一种“天人合一”的刑罚理念。

第四,“天人合一”观念,直接影响了古代司法诉讼的理念与制度。首先,就司法诉讼的理念而言,其突出影响便是“无讼”诉讼观的确立。追求无讼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典型特征之一,无讼所体现的,是一种和谐的诉讼观,也是“天人合一”观在司法中的体现。这种主张“无讼”的和谐诉讼观,源于《周易·讼》:“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象》曰:“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周易正义》解释说:“天道西转,水流东注,是天与水相违而行,相违而行,象人彼此两相乖戾,故致讼也。”因此,诉讼本身就是违背自然秩序的,所以“君子以作事谋始者,物既有讼,言君子当防此讼源。凡欲兴作其事,先须谋虑其始”。孔子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提出了“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的主张,体现了诉讼观问题上的天道与人道的和谐。

其次,在刑罚执行上,也主张顺应天时。在《礼记·月令》中,就对此作了记载:春季万物生长,因此“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毋肆掠,止狱讼”;而秋季天气肃杀,“决狱讼,必端平。戮有罪,严断刑。天地始肃,不可以赢”“乃趣狱刑,毋留有罪”。而自汉朝起,在法律上就确立了“秋冬行刑”的制度,《唐律疏议·断狱律》对此也作了明确规定:“诸立春以后、秋分以前决死刑者,徒一年。其所犯虽不待时,若于断屠月及禁杀日而决者,各杖六十。待时而违者,加二等。”把刑罚的执行同天时结合起来,通过法律与自然秩序的结合,将“天人合一”所体现的和谐精神融入刑罚的具体执行中。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06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座楼、一副药、一棵草、一碗茶”。从江县充分运用本土天人合一的优势,推进重点旅游建设项目和旅游服务配套提质工程,高品位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和旅游景区,高强度推进景点旅游到全域旅游转
2023-08-15 03:28:00
...)“我观察到,中法两国都在回归自然、尊重自然,将‘天人合一’的理念贯穿到绿色转型之中。”近日,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气候未来全球创新实验室创始主任、耶鲁大学世界学者王彬彬接受中
2024-12-24 12:53:00
从“天人合一”到科学循证——“8+医睡眠管理系统”的现代健康启示
...现代医学的结合为人类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以道家“天人合一”哲学为根基,融合千年陈抟睡功精髓与现代循证医学的“8+医睡眠管理系统”,通过认知、运动、营养、情绪、寝具、睡姿、呼
2025-02-12 16:03:00
□詹石窗●在面对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的当下,天人合一的思想为现代人类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哲学基础和实践路径。它不仅仅是对自然和宇宙规律的认知,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追求,体现了中华民族
2024-07-29 05:41:00
演祥大师 天人合一||绘画研究与玉雕创作之美
...画研究与玉雕创作融于一体,把儒,道,禅,佛理念以“天人合一”的思想融入意境雕刻造型中,这样的作品才更有生命力,多年创作演祥老师最大的启迪就是,每块和田玉都是有生命的,创意才是
2023-05-21 17:41:00
武当太极对话世界文明 展现文化遗产魅力
...将建筑群与舞台交织,形成实景表演形式。从古至今,“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在武当山都有着生动的实践和体现。大会主题歌《和合天下》,用悠扬厚重的歌声,诠释了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
2024-10-12 21:26:00
天人合一的哲学:古代度量单位与自然星象的关联
前言在人类发展之初,无论是对于大自然的认知,还是所掌握的科技能力都是十分低下的,古人必须要不断地通过发明创造,才能改善生活水平。在长年累月的发展中,无数先民运用智慧开启了文明时代
2023-12-08 14:56:00
国医节 致敬非遗传承人 ——“黄氏经络五行调法”黄兴广
...,依据中华优秀传统哲学思想,即道法自然、阴阳五行、天人合一、天人相应、形与神俱等思想,结合整体观念、恒动观念、平衡观念、五行生克观念、相反相成观念,并运用司外揣内、揆度奇恒、
2024-03-14 14:31:00
国内首个线上百人冥想活动落幕,“东方内观”打开身心新世界
...现的更早。”苟玉曼女士介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天人合一”的理念,其中的“天”指代的即是世界乃至宇宙的基本法则,是一种近乎“道”的存在。“天人合一”的境界,与冥想这一行为的
2023-11-25 20:4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庐江惊现三座东汉古墓!系农田改造时发现,出土铜镜光可照人
大皖新闻讯 古墓墓室顶部严丝合缝,墓砖一头宽一头窄,且带有弧度,体现了古人技艺的高超。连日来,在庐江县移湖街道八里社区陈老屋村民组的一处高坡上
2025-10-15 00:26:00
以笔为缰,挥毫间见民族风骨——《战马》佳作赏析
“没想到能在长春看到徐老的作品,太惊喜了!”在长春美术馆,一位观众发出由衷感叹。“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
2025-10-14 20:30:00
西安一市民赴广西捐赠抗战文物 “这是日寇侵华的铁证”
“这枚纪念章既是战利品,也是日寇侵华的铁证,通过它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创造未来!”最近,为帮助讲好“飞虎队”故事
2025-10-14 20:45:00
90后“金牌讲解员”陈双:用青春语言讲“活”红色故事
7月21日,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陈双,现场讲解《我们都是王家川》。陈 双提供9月5日,在西柏坡纪念馆,一场名为“时代回响”河北红色抗战故事主题宣讲活动正在举办
2025-10-13 08:55:00
铁骨忠魂入画来——《吉鸿昌》佳作赏析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抗日英雄吉鸿昌就义前写下的生命绝唱,他为抗战事业献出生命,牺牲时年仅39岁
2025-10-13 14:06:00
忆李公:秋雨潇潇 斯人未远
李公,讳宗伟。鲁南枣庄人。少时家贫,耕读乡里,敏而好学。怀弘毅之志,抱淑慎之德。及长治学,淹贯经史,旁涉艺理。常挑灯看剑于夜阑
2025-10-13 15:13:00
学府东街站位于小店区东中环路与龙保街、学府东街的交叉口之间,车站共设4个出入口。该站工程名为学府街东口站,公示名为龙堡站
2025-10-13 20:17:00
“河北五超”第九轮开战在即,石家庄VS保定,强强对决榜首争霸,“板面驴火之战”悬念今晚揭晓!
2025-10-11 17:02:00
笔墨间的垦荒征程——《南泥湾途中》佳作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11 21:17:00
太行风|巍巍长城
10月3日,金山岭长城。 郭中兴摄长城,是镌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朽史诗,是熔铸于民族血脉的精神图腾。它横贯万里,是承载历史
2025-10-10 08:44:00
以家族记忆还原英雄本色,让抗联精神代代相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殉国85周年的特殊节点,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的爷爷杨靖宇》一书不仅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2025-10-10 17:30:00
秋日的蔚县尖山村,漫山层林褪去葱郁,红黄绿点缀其间,将山野打扮得斑斓夺目。拍摄|赵永辉、王建海制作|吴晓萌
2025-10-10 07:51:00
发现200余处遗迹,出土各类文物标本400余件(套)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日前,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举办
2025-10-09 08:38:00
孙敬会笔下的孙立,钢鞭造型是最大亮点
水浒人物,36天罡的地位高于72地煞,而画水浒人物的画家,也多把创造的精力和巧思,用于前者。不过孙敬会先生画梁山108好汉
2025-10-09 11:32:00
杜梦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每逢八月十五,当一轮圆月悬于中天,中国人便知,这是属于中秋的时刻。这个承载着团圆期盼的节日
2025-10-09 11: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