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康熙曾经废除八股文,八股文又如何卷土重来的?
对,你没看错,康熙曾明确废除八股文,指出“八股文章实于政事无涉”,把它逐出科举;却在五年之后,又予恢复。这是为什么?一,科举与八股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备用官员的制度,是现代公务员录用考试的...……更多
...问:古代的科举考试考什么?也许你会不假思索地说:考八股文呗。但这个答案并不准确,至少不够全面。相对于科举制度,八股文的历史要短暂得多,科举制创立于隋朝,而八股文要到明代才出现。即使在明清时期,科举也不...……更多
揭秘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严格规则与惊人难度
...今烧脑的高数,也不是复杂多变的英语,而是枯燥难懂的八股文。八股文最初的形成,受到北宋著名文学家王安石的影响。之前朝廷主要通过考核考生的诗词、歌赋和散文的作文能力,从北宋的“理学”开始,王安石倡议以“经...……更多
...,古代大部分人都能满分。实际上,即便是明清科举中的八股文,它也只是一种固定式的文章写作格式,而不是让你直接默写《四书五经》。八股文结构表这就好比唐宋古文运动,主张恢复先秦和汉朝散文,反对盛行南北朝的骈...……更多
朱元璋把科举变成八股,他为何选择这种方式取材?
...的士人,而对于“蔑礼玩法”者则严惩不贷。二、科举与八股文1、八股文形成唐宋两代的试帖诗和经义文章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看作是八股文的鼻祖。在宋代的经义文章中,还有一个重要方面也为明代八股取士所吸收,即宋代...……更多
明清科举制度的八股取士,比高考还要难
...是真正情况是这样么?我们要知道有这样一句古话,就是八股文害死人。那么什么才是八股,而这种制度为什么会害死人了?我们来详细的说。 其实,八股取士这个词要分开来看,首先八股是一种行文的模板。当时的封建制度...……更多
在古代,八股文要写多少字?打分的标准是什么?
...才、官员的重要制度。到了明清两朝,以及越南的阮朝,八股文成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八股文是特殊的考试文体,无论内容,还是格式,都有着严格的规定。首先是八股文的考试范围和文章内容,仅仅局限于儒家的四书五经...……更多
01八股文明清时代,科举最重要的考评文体,没有之一。了解这种文体的人,几乎都对这种文体深恶痛疾,因为它非常的死板,甚至还有人说它就是一种给民众洗脑的工具。另据一些文献记载,就是当年那些凭借八股文入仕的古...……更多
古代科举制度的三大鼻祖:孔子、隋文帝与武则天
...襄,就是古代科举考试中的佼佼者。科举制度的终结者:八股文八股文在明清时期非常盛行,唯一用途就是科举,关系到一个人能不能中进士升官,可见其重要程度。明代八股文试题取自《四书》,它不需要作者发表自己见解,...……更多
为什么古人对科举如此迷信?一场改变人生的大冒险!
...般注重考生的自由发挥,而是形成了一种文字游戏一般的八股文制度。八股文让考试成为了文字游戏,也让很多有才能的人被拒之门外。许多历史学家对八股文嗤之以鼻,认为这种八股文的考试,对文化的危害不亚于焚书坑儒。...……更多
此人最擅长写八股文,却连考三十多年才考上
大家在初中课文中或许都学过《范进中举》,当时我们的老师教育我们说科举制度相当害人,看把人家范进逼的,中了个举人就乐疯了,小编当时很疑惑,考个试就怎么能考疯了呢?后来我才发现这并不是小说家杜撰出来的笑...……更多
科举制的兴衰:从隋朝到明朝的演变
...强了对群众的文化专制,主要表现为科举上的八股取士。八股文命题限制在四书内,不得有任何的个人发挥,以培养符合统治阶级需要的、思维僵化的儒生。从此,作为国家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走向没落。明清五百多年的时间里...……更多
明代诗歌成就逊于唐宋,八股科举给明代文人带来了什么影响?
从整体情况而言,八股文和科举出身牵耗了士人群体的绝大部分精力与心血,造成了士人群体在教育背景与知识结构上的缺陷。而伴随着出身与否的实现,士人与科举或合或离,与科举之外的文学或离或合,这也刺激了士人是...……更多
八股取士:被误解的人才选拔之道
...创伤。为什么这么说呢?表面上看似乎答案显而易见——八股文章就四书五经取题,固定格式、固定内容,必须是代圣贤立言,不允许自由发挥,也不允许有自己的观点。同时句子的长短、声调高低等也都要相对成文,字数也有...……更多
《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与周进:科举制度下的知识分子悲剧
...在他进了学之后。在这里,我看到的是明清科举制度依靠八股文来选拔人才的方式的弊端——这些人才只会写八股文,并不注重自身品德修养。我认为,明清科举制度对匡超人的残害不是让他痴迷八股举业而无生活能力,而是让...……更多
选家,古代的职业教辅编辑
...生追捧;其次是“房稿”,选用的都是新科进士平日所作八股文,因此也相当畅销;还有“行卷”,是乡试中中举举人的作品选,销量相对来说要差一些。此外,还有“社稿”“朱卷”“窗稿”“名稿”等,但权威性都不如前三...……更多
在古代,秀才、举人、贡士、进士分别能当什么官
...了。再说考试吧,首先就是博览群书,融会贯通。有人说八股文死板什么的,其实吧,能把八股文写好的不一定是才子,但是写不好八股文的还称什么全才呢?当然我不是给八股文平反啊,还是有很多名人考不上科举的,感觉可...……更多
安史之乱给当时的中国带来的危害有哪些
...历史上有很大的局限性,被后世广为诟病,比如说他是“八股文”等,但在当时它无疑是一种最合理最先进的人才选拔机制。何以见得?这从科考的题目里便可窥见一斑。其实古代科举并非一个“八股文”就可以概括的,它既然...……更多
从隋唐到明清,科举状元的历史变迁与影响
...除了要通过各种手段增加考生的应试经验外,还要通过“八股文”来束缚考生的思想。不过由于八股文在后来被认为是腐化堕落的产物,再加上统治者又热衷于搜刮民脂民膏,所以到了清朝,八股文已经完全成为了束缚人们思想...……更多
明朝为何是科举制的鼎盛期
...在朱元璋看来,这只是一个择优录取的手段。他认为只有八股文写得好,才有当官的资格,如果考生连这一点都做不到,那怎么证明自己比别人优秀呢?这一点就如同当今的高考,虽然考试的科目知识在以后参加工作时根本用不...……更多
聊聊明清时期令人窒息的科举考试
...答,比较灵活开放。而明清科举考试内容就是众所周知的八股文了,你想想,考试程序如此之繁琐复杂,哪还有时间和心情现场出题现场作答。况且考试是连续进行的,每个人的考试场所十分狭小,就一个单间,称之为号。考生...……更多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你了解多少?
...五经、诗词歌赋、策问等,到明朝时,出现了一种文体叫八股文。八股文章就“四书五经”取题,内容必须用古人的语气,绝对不允许自由发挥,而句子的长短、字的繁简、声调的高低等也都要相对成文,字数也有限制。 ……更多
清朝悲催文人蒲松龄,一生科举不第,书写仙狐志怪传奇而得名
...风光无限。在考试中所写的《蚤起》和《一勺之多》两篇八股文,让山东学政施闰章抚掌大笑,连道三个“好”字。蒲松龄以院试案首的成绩考中秀才,消息传来,上门贺喜的官员文士络绎不绝,人人奉承蒲家要出进士了。就在...……更多
张继、柳永、张岱:科举制度的受益者与挑战者
...因,但更大程度是缘于科举制度的弊病。明末科举要求写八股文,并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答案。而张岱此人极为有思想,写起文章来洋洋洒洒,兴之所至就脱离了八股文的格式,考官迂腐之人,当然不会中选。他的小品...……更多
科举考试中的奇闻轶事
...则这功名算白考了。科举考试,讲的是八股取士,在撰写八股文的过程中也不乏胡诌之辈。明朝的一次考试,以《杀鸡》为题,有个考生提笔写道:“为雄鸡,为雌鸡,不雄不雌为阉鸡,姑勿论也,杀之而已矣。为红鸡,为白鸡...……更多
清朝四川唯一的状元,科举考试写了8个字就得了状元
...要求笔试,还要面试。众所周知,清朝的科举考试都是用八股文,但是清朝末年取消了八股文,改成对于国家大事的评价和建议。这还是一次比较正确的科举考试改革。骆成骧写的文章慷慨有利,全是自己心中所想,写到最后突...……更多
他是明朝褒贬不一的清官,容许辖区内寡妇改嫁
...说朱熹虽然读书很多,但所学“支离破碎”。明朝科举的八股文考试以程朱理学为标准,海瑞因此很晚才中举,还是靠策论写得太好,博得考官同情。而两次会试都落第了。知行合一海瑞反对程颐所提出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更多
...时期,这个时期的科举是最严密,难度最高的。这个时候八股文正式登上历史舞台,成了最重要的考试手段。所谓八股文,就是要求考生写文章的时候严格按照要求来。对文章的字数、句子长短,每一句的声调等等都有严格要求...……更多
科举制度对北宋政治造成了哪些影响
...清两朝,抨击科举制度的读书人越来越多,但主要是反对八股文,在北宋年间,科举制度维护了社会稳定,有利于凝聚民心,“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便是出自宋真宗赵恒的《励学篇》。其中道理很简单,科举是普...……更多
揭秘中华五千年来承受的六次巨大打击
...,所以文化上的倒退不如宋朝这次明显罢了。四、明朝的八股文这种文体格式死板,内容空洞,完全束缚了大家的思路。可读书人为了考功名,又不得不学习八股文,很多人连书都不读了,一心只研究如何写好八股文。于是这样...……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先敬罗衣后敬人,从古至今人们都习惯以貌取人,即使是孔子这样的人物依旧无法避免,《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记载:“吾以言取人
2024-06-29 09:47:00
家国亲情六百年|梦回大明:贵州屯堡穿越600年的乡愁
将军号令,戍边卫国。一经数年,600有余。6月28日,江苏省南京芥子园园区内,身着凤阳汉装、脚穿绣花鞋、唱着地戏的安顺屯堡人带着乡愁
2024-06-29 02:45: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梅 洁《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29日 第 08 版)白浪街,是一条古老的街。我早听说过这条位于湖北
2024-06-29 06:15:00
李渊在内宫深处居住,他不能随意走动,也不可能随便外出,换言之,李渊是被变相地软禁起来。李世民必定会满足老爹的一切需求,但就是不能让李渊瞎转悠
2024-06-28 20:17:00
更为重要的是,从神农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农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
2024-06-28 20:20:00
公元219年,关羽受封上将军,假节钺。或许是因为关羽在受封上将军时得到了刘备的授意,或许是关羽想借助刘备击败曹操,自立汉中王后的声势
2024-06-28 20:21:00
宫里很多宫女遣散走了,自己住着也憋屈,往事历历在目,于是李渊想离开皇宫,脱离李世民的阴影:“高祖以弘义宫有山林胜景,雅好之
2024-06-28 20:18:00
但炎帝与黄帝的关系却迷雾重重,其中谜团之一是炎帝与黄帝爆发过阪泉之战,说明两人是同一时代之人,且当时黄帝功绩超过炎帝。《国语·晋语》记载
2024-06-28 20:19:00
李林甫当了19年的宰相,权倾朝野,霍乱朝纲。李林甫曾建议唐玄宗派御史到各地巡查,而派出去的人都是李林甫的心腹,这些御史们在外地见到李林甫不喜欢的官员
2024-06-28 20:24:00
关于李林甫,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曾评价他“口有蜜,腹有剑”,从而诞生一个成语——口蜜腹剑。一个唐朝的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2024-06-28 20:23:00
在我国历朝历代中,北齐仅存活二十八年,是非常短命的朝代,不过就是这二十八年,都与一位传奇女性密切相关。这位女性本是达官贵人家的娇女
2024-06-28 20:25:00
关羽在樊城之战中的表现还称不上亮眼,毕竟水淹七军不过是天灾,当时关羽并没有引汉水淹曹魏七军,导致于禁大军被淹,这其实不过是汉水暴涨溢岸导致的
2024-06-28 20:22:00
为了不错过缘分,她很快便打听来了小兵的名字和身世,高欢,因为家族犯罪牵连,被发配充军来到边镇。娄昭君也知道高欢与她门不当户不对
2024-06-28 20:26:00
汉文帝年间,国家缺少精通《尚书》的人才。齐国有个伏生,精通尚书,但年龄太大,太常就派晁错去跟其学习,晁错学成归来,拜为太子舍人
2024-06-28 20:30:00
史料记载:“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適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
2024-06-28 20: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