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揭秘中华五千年来承受的六次巨大打击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7-08 08:33:00 来源:戏说三国

可以说,如果不是这六次巨大的打击,中国古代璀璨的文明很有可能以自己的加速度,比欧洲要早突破到近代文明来。废话不多说,我们这就开始了。

揭秘中华五千年来承受的六次巨大打击

一、秦始皇的焚书事件

这里为何没说“焚书坑儒”,而是单独说“焚书”呢?那是因为以现代的眼光来看,坑儒事件只不过是古代帝王为了打压政敌,所常见的一种手法罢了,而且被害的儒生、方士据说也只有四百六十人,跟后来几个朝代的文字狱一比,根本不算个啥。

可“焚书”就不一样了,它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反作用。

同样的,此后的中国学术研究都只是在先贤的基础上发展和巩固,很少能够出现什么新的学术思想。

揭秘中华五千年来承受的六次巨大打击

二、汉武帝的独尊儒术

谁提出来的?董仲舒!

就是他以自己的智慧,彻底谋杀了所有其他伟大的学说,从而使得现代人评论中国人的哲学思想时,最先想到的就是儒家思想,甚至只有儒家思想。这样一来的话,后世的知识分子就只能学习儒家学说,甚至于就连学习其他学术思想的机会都没有了,因为只剩下儒学才是学习,并为国家录取的正道。

虽说汉武帝采取这个措施,对于汉朝的统治来说是有利的,可对于文明发展来说,却是极为不利的。

尤其是封建后期,董仲舒独尊儒术所造成的儒学,在中国也造成了特别厚重的枷锁,使得中国在向近代科学迈进的时候,步履艰难。

揭秘中华五千年来承受的六次巨大打击

三、金元的入侵

历史的车轮慢慢来到宋朝时,中国的封建文明达到了巅峰,不管是人民生活水平,还是科学文化方面,都达到了高潮,理学家程頤的“格物致知”已经体现出了科学研究的思想,沈括等科学家的成就达到了当时世界最领先的水准。而且,当时甚至已经出现了工厂生产等资本主义萌芽。

然而,就在这样一个发展的最好时机,却由于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而被错过,否则的话,中国很有可能是世界上最先实现工业革命的国家。北方金元的连续入侵,导致中国北方的生产水平完全倒退。

更令人感慨的是,当金的后裔满清又一次统治中原的时候,他们又犯了同样的错误,比如歧视汉人,满人不从事生产,不读书,甚至将杭州的西湖改为马场等等。不过由于明朝的经济文化并不十分出众,所以文化上的倒退不如宋朝这次明显罢了。

揭秘中华五千年来承受的六次巨大打击

四、明朝的八股文

这种文体格式死板,内容空洞,完全束缚了大家的思路。可读书人为了考功名,又不得不学习八股文,很多人连书都不读了,一心只研究如何写好八股文。于是这样发展出来的知识分子,很多也是毫无思想的,可见对文明的发展,八股文起了多大的破坏作用。所以明末清初的大学者顾炎武曾说:“八股之害,甚於焚书。”

当明清两朝的读书人开始沉迷在八股文里钻研的时候,整个国家的科技文化发展便陷入了停顿。

但是由于一个人的存在,当时的中国还是很有可能成为近代史中领先的强国,他就是郑和。

郑和的功绩就不必多说了,可以说,当时成为世界霸主,建立日不落中华帝国的不二时机就在眼前,可由于明王朝的理学观念和我们接下来要说的事情,使我们又一次错过了在地球上开疆拓土的最佳时机。

揭秘中华五千年来承受的六次巨大打击

五、明清时的海禁和刘大夏的极端愚蠢

海禁令的颁布,可以说直接就扼杀了我国当时还是最领先的航海事业,中华日不落帝国就此成为泡影。更主要的问题是,明清两朝由于禁止百姓出海,可当时又不像汉唐那样和西域诸国通好,如此一来就等于是在陆地和海洋上都把国门关了起来,形成了一个闭关锁国的状态。

当时欧洲的近代科学已经慢慢起步了,明朝的固步自封失去了及时获取最新科技知识的机会,一直到被炮火打开国门,这个损失是非常之大的。

郑和死后,就连国家进行的航海事业也停止了下来,然而之后发生的事情,则更是令人发指的损害民族利益的事情。

揭秘中华五千年来承受的六次巨大打击

当时以兵部侍郎刘大夏为首的官员,认为航海太花钱,对百姓负担太重,所以就停止了航海活动。当然了,他这么做更深层次的含义其实还是防止宦官的势力变大。据说他是个很认真的官员,而且还十分关心百姓的疾苦,可惜的是受八股文毒害实在太深,目光短浅,竟然从郑和这样一位少有作为的宦官身上下手,将郑和几十年来所积累的技术资料从宫里偷出来,一把火全烧了。

这个极端愚蠢的做法,使得明朝的航海技术一下就倒退了几十年。由于这是欧洲大航海时代的关键几十年,刘大夏的做法可以说完全改变了历史。

令人惋惜的是,之后的满清政府依旧延续了“海禁”政策,甚至在收复台湾之后,还曾一度打算放弃掉,把百姓都牵回大陆,真是令人叹息。

揭秘中华五千年来承受的六次巨大打击

六、洋务运动和百日维新的失败

我们都知道,洋务运动最后以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而告终,可这场运动依旧还是为中国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那它为何会失败?而日本的明治维新却能成功呢?

其实说来也简单,主要就是双方领导人的认识不同。伊藤博文着眼的是一个国家的政治、宪法、经济、社会的组织,军事的制度,科学的精神和方法;而李鸿章则只知道西方国家“大炮之精纯、子弹之细巧、器械之鲜明、队伍之雄整,实非中国所能及”,认为中国只要有了这些,便可立于世界强林了。

所以,他主持洋务运动几十年,也就仅仅局限于聘请顾问、训练洋枪、抽取关税厘金、设立机器制造局、造船厂、招商局、矿务局,求其船坚炮利而已。结果中日两国一开战,胜负立马见分晓。

其实,这也并不能怪李鸿章见识短浅,毕竟他正是受到了前面所说的八股文式的教育,思想怎能不僵化呢?而且中国是天朝大国的思想,已经流传了几千年,当时上到朝堂下到百姓,哪个不是这样想的?

揭秘中华五千年来承受的六次巨大打击

正是由于以上的原因,之后由光绪帝和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试图实行更为彻底的改革时,只短短一百天就遭到了保守派和洋务派的打压而夭折了,史称“百日维系”。

其实,不管是百日维新还是洋务运动,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都是会失败的。但我们还是要说,如果不是中国的封建历史如此之长,而变得如此保守,这次的变革或许就能成功,那么中国或许就能彻底抹去近代史中太多的屈辱。

如果这六次事件的前几件没有发生的话,后面的悲剧或许也不会再发生,我们的历史也将会变得更加积极更加主动地发展。当然了,历史毕竟没有如果,而且还是那么多的如果。

中国的历史在遭到那么多次巨大的打击后,依旧还能够屹立不倒,本身就是件很值得我们骄傲的事情,毕竟我们的中华文明是四大古文明之中唯一没有断绝的文明。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08 11:45:1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儒韵时评丨“祖宗严选”绝在哪儿
...璀璨星辰,绽放着智慧的光华。神话故事里的神农氏堪称中华“严选”第一人。相传,远古时代,五谷与杂草交织,草药与野花并肩,食物与良药混淆难辨。神农氏不顾危险一株株品尝,尝出了麦、
2024-08-04 10:38:00
有六千年历史的大连,名字却是外国人取的,这是什么原因?
...。图片来源于网络:日本的到来 1905年,日本厚着脸皮在中华大地和沙俄展开了侵略东北的战争,沙俄战败,日本开始控制东北,沙俄当时留下的“达里尼”这个名字阴差阳错,因为发音的
2023-04-18 10:11:00
历史名人是泉州永不疲劳、特别精神的“导游”
...质的瓷器、丝绸和茶叶带到世界诸多国家,更是体现了我中华睦邻友好、和平共处的邦交理念。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开启了传播世界文明、共筑人类命运的共同梦想!”与锡兰王子后裔当面交流陶瓷
2024-04-18 17:10:00
美味徐州:用早点打开城市温暖的记忆 开启美好的一天
...健胃之功效,后与小笼蒸包一并被中国烹饪协会认定为“中华名小吃”,声誉远播,文人名士慕名而来。原国家商业部部长胡平同志做客两来风,题赠“汉风徐来,香飘中华”;1975年,时任江
2023-06-16 09:12:00
...”——宣读大明皇帝的敕谕,是为“宣教化”,包括“颁中华正朔,宣敷文教”。所谓“正朔”即中国历法,还包括中国人民对季节、气候的认识和伦理道德、礼仪习俗等。客观上,大航海对外传播
2024-06-26 15:16:00
刘大夏是否烧过郑和航海的档案呢
...弱,平定过他国叛乱,也替当地打败过海盗,还把先进的中华技术带到了各地。至今,有些东南亚国家还有纪念郑和的各种建筑遗迹,比如郑和祠堂,三宝井等。 归来后,郑和不仅带回了各国使
2023-02-25 14:46:00
聊聊最绚烂又最丑陋的明朝历史
...寻果,菩萨寻因。其实我们普通人读历史,与其重视我们中华民族取得的累累硕果或者屈辱历史,倒不如回到根源去探究起因。而这个起因,很大一部分就源自人性。历史并非必然,历史也并非不断
2024-04-21 13:55:00
同样是航海家,为何郑和没能发现新大陆
...,这一段旅程中,郑和总共访问了三十多个国家,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东非地区的友好往来,也就是当下我们熟知的“郑和下西洋”。可以说,郑和七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航海事业的里程碑,正如冯
2024-07-07 21:32:00
共赴古镇文化之约 《人文名镇》今日开播
...海上丝绸之路、蜀道、茶马古道以及川盐古道这些璀璨的中华廊道,开启一场文化名镇的发现之旅。 古镇,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活化样本。凌晨4点的老茶馆和人来人往的双交面馆里,不约而同
2025-03-24 12:2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林州市世纪学校举行纪念孔子诞辰2576周年活动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2025年9月28日是至圣先师孔子2576周年诞辰。9月28日上午,林州市世纪学校组织全体师生
2025-10-09 10:33:00
大风影像·闹市寻迹|明、清两代陕西最高学府关中书院
漫步在西安南门里的书院门街上,笔墨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行至深处,一座气势恢宏的古建筑群落静静矗立,飞檐翘角间,透着岁月的厚重
2025-10-08 17:51:00
豫味儿月饼!快来品品
中秋是跨越千年的文化共鸣文物是历史馈赠的璀璨瑰宝当中秋月饼遇上河南文物每一款都是时光与美味的交融每一口都饱含中原大地的深厚底蕴这个中秋让我们来一场月饼与文物的浪漫邂逅吧 这
2025-10-06 08:19:00
万家共盛世,灯火话团圆,今天中秋节,最圆的月亮是家国同庆,最美的团圆是国泰民安。
2025-10-06 13:10:00
开栏语白山松水,藏百年风骨;林海雪原,记千秋英魂。当科技的光影唤醒尘封的记忆,那些镌刻在吉林史册上的名字便有了鲜活模样
2025-10-06 20:48:00
巾帼卫山河 丹青诉忠魂————《八女投江》佳作赏析
在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用血肉之躯筑起民族脊梁,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八女投江”就是其中之一。1938年10月
2025-10-06 22:54:00
《老单走福州》第二季第九集《船政英雄》:跟着老单游船政,探访近现代工业文明梦开始的地方。
2025-10-05 11:08:00
铭记历史的水墨历史肖像——《九一八》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05 11:17:00
国庆期间,蒙城博物馆推出皖北精品拓片展
大皖新闻讯 国庆假期,蒙城县博物馆推出“碑石墨韵 拓古传今”皖北地区精品拓片展”,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参观,感受石刻艺术与传统文化的魅力
2025-10-05 18:34:00
10月4日,“河北五超”第八轮沧州对阵保定,球场内观众全体合唱《歌唱祖国》。(摄制:王宏飞、吕熠、王青峰)
2025-10-05 21:26:00
“镖不喊沧”的江湖铁律曾响彻武林:凡镖车行经沧州地界,必放下镖旗、悄然而过,以示对沧州武林的敬重。江湖远去,武侠精神传承至今
2025-10-05 07:02:00
“河北五超”第八轮辛集赛区,“辛”鹿战“秦”龙,精彩对决,即将上演!
2025-10-04 18:28:00
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的第一缕晨曦中冉冉升起,当华夏文明在五千年长河静静流淌,当东方民族守望躬耕于乡土家园。一则古老预言
2025-10-04 23:29:00
国庆假日,杏花岭区精心打造了红色游、古建游、府城游3条线路,串联起15处具有代表性的不可移动文物,从承载革命岁月的国民师范旧址
2025-10-03 08: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