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揭秘中华五千年来承受的六次巨大打击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7-08 08:33:00 来源:戏说三国

可以说,如果不是这六次巨大的打击,中国古代璀璨的文明很有可能以自己的加速度,比欧洲要早突破到近代文明来。废话不多说,我们这就开始了。

揭秘中华五千年来承受的六次巨大打击

一、秦始皇的焚书事件

这里为何没说“焚书坑儒”,而是单独说“焚书”呢?那是因为以现代的眼光来看,坑儒事件只不过是古代帝王为了打压政敌,所常见的一种手法罢了,而且被害的儒生、方士据说也只有四百六十人,跟后来几个朝代的文字狱一比,根本不算个啥。

可“焚书”就不一样了,它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反作用。

同样的,此后的中国学术研究都只是在先贤的基础上发展和巩固,很少能够出现什么新的学术思想。

揭秘中华五千年来承受的六次巨大打击

二、汉武帝的独尊儒术

谁提出来的?董仲舒!

就是他以自己的智慧,彻底谋杀了所有其他伟大的学说,从而使得现代人评论中国人的哲学思想时,最先想到的就是儒家思想,甚至只有儒家思想。这样一来的话,后世的知识分子就只能学习儒家学说,甚至于就连学习其他学术思想的机会都没有了,因为只剩下儒学才是学习,并为国家录取的正道。

虽说汉武帝采取这个措施,对于汉朝的统治来说是有利的,可对于文明发展来说,却是极为不利的。

尤其是封建后期,董仲舒独尊儒术所造成的儒学,在中国也造成了特别厚重的枷锁,使得中国在向近代科学迈进的时候,步履艰难。

揭秘中华五千年来承受的六次巨大打击

三、金元的入侵

历史的车轮慢慢来到宋朝时,中国的封建文明达到了巅峰,不管是人民生活水平,还是科学文化方面,都达到了高潮,理学家程頤的“格物致知”已经体现出了科学研究的思想,沈括等科学家的成就达到了当时世界最领先的水准。而且,当时甚至已经出现了工厂生产等资本主义萌芽。

然而,就在这样一个发展的最好时机,却由于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而被错过,否则的话,中国很有可能是世界上最先实现工业革命的国家。北方金元的连续入侵,导致中国北方的生产水平完全倒退。

更令人感慨的是,当金的后裔满清又一次统治中原的时候,他们又犯了同样的错误,比如歧视汉人,满人不从事生产,不读书,甚至将杭州的西湖改为马场等等。不过由于明朝的经济文化并不十分出众,所以文化上的倒退不如宋朝这次明显罢了。

揭秘中华五千年来承受的六次巨大打击

四、明朝的八股文

这种文体格式死板,内容空洞,完全束缚了大家的思路。可读书人为了考功名,又不得不学习八股文,很多人连书都不读了,一心只研究如何写好八股文。于是这样发展出来的知识分子,很多也是毫无思想的,可见对文明的发展,八股文起了多大的破坏作用。所以明末清初的大学者顾炎武曾说:“八股之害,甚於焚书。”

当明清两朝的读书人开始沉迷在八股文里钻研的时候,整个国家的科技文化发展便陷入了停顿。

但是由于一个人的存在,当时的中国还是很有可能成为近代史中领先的强国,他就是郑和。

郑和的功绩就不必多说了,可以说,当时成为世界霸主,建立日不落中华帝国的不二时机就在眼前,可由于明王朝的理学观念和我们接下来要说的事情,使我们又一次错过了在地球上开疆拓土的最佳时机。

揭秘中华五千年来承受的六次巨大打击

五、明清时的海禁和刘大夏的极端愚蠢

海禁令的颁布,可以说直接就扼杀了我国当时还是最领先的航海事业,中华日不落帝国就此成为泡影。更主要的问题是,明清两朝由于禁止百姓出海,可当时又不像汉唐那样和西域诸国通好,如此一来就等于是在陆地和海洋上都把国门关了起来,形成了一个闭关锁国的状态。

当时欧洲的近代科学已经慢慢起步了,明朝的固步自封失去了及时获取最新科技知识的机会,一直到被炮火打开国门,这个损失是非常之大的。

郑和死后,就连国家进行的航海事业也停止了下来,然而之后发生的事情,则更是令人发指的损害民族利益的事情。

揭秘中华五千年来承受的六次巨大打击

当时以兵部侍郎刘大夏为首的官员,认为航海太花钱,对百姓负担太重,所以就停止了航海活动。当然了,他这么做更深层次的含义其实还是防止宦官的势力变大。据说他是个很认真的官员,而且还十分关心百姓的疾苦,可惜的是受八股文毒害实在太深,目光短浅,竟然从郑和这样一位少有作为的宦官身上下手,将郑和几十年来所积累的技术资料从宫里偷出来,一把火全烧了。

这个极端愚蠢的做法,使得明朝的航海技术一下就倒退了几十年。由于这是欧洲大航海时代的关键几十年,刘大夏的做法可以说完全改变了历史。

令人惋惜的是,之后的满清政府依旧延续了“海禁”政策,甚至在收复台湾之后,还曾一度打算放弃掉,把百姓都牵回大陆,真是令人叹息。

揭秘中华五千年来承受的六次巨大打击

六、洋务运动和百日维新的失败

我们都知道,洋务运动最后以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而告终,可这场运动依旧还是为中国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那它为何会失败?而日本的明治维新却能成功呢?

其实说来也简单,主要就是双方领导人的认识不同。伊藤博文着眼的是一个国家的政治、宪法、经济、社会的组织,军事的制度,科学的精神和方法;而李鸿章则只知道西方国家“大炮之精纯、子弹之细巧、器械之鲜明、队伍之雄整,实非中国所能及”,认为中国只要有了这些,便可立于世界强林了。

所以,他主持洋务运动几十年,也就仅仅局限于聘请顾问、训练洋枪、抽取关税厘金、设立机器制造局、造船厂、招商局、矿务局,求其船坚炮利而已。结果中日两国一开战,胜负立马见分晓。

其实,这也并不能怪李鸿章见识短浅,毕竟他正是受到了前面所说的八股文式的教育,思想怎能不僵化呢?而且中国是天朝大国的思想,已经流传了几千年,当时上到朝堂下到百姓,哪个不是这样想的?

揭秘中华五千年来承受的六次巨大打击

正是由于以上的原因,之后由光绪帝和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试图实行更为彻底的改革时,只短短一百天就遭到了保守派和洋务派的打压而夭折了,史称“百日维系”。

其实,不管是百日维新还是洋务运动,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都是会失败的。但我们还是要说,如果不是中国的封建历史如此之长,而变得如此保守,这次的变革或许就能成功,那么中国或许就能彻底抹去近代史中太多的屈辱。

如果这六次事件的前几件没有发生的话,后面的悲剧或许也不会再发生,我们的历史也将会变得更加积极更加主动地发展。当然了,历史毕竟没有如果,而且还是那么多的如果。

中国的历史在遭到那么多次巨大的打击后,依旧还能够屹立不倒,本身就是件很值得我们骄傲的事情,毕竟我们的中华文明是四大古文明之中唯一没有断绝的文明。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08 11:45:1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儒韵时评丨“祖宗严选”绝在哪儿
...璀璨星辰,绽放着智慧的光华。神话故事里的神农氏堪称中华“严选”第一人。相传,远古时代,五谷与杂草交织,草药与野花并肩,食物与良药混淆难辨。神农氏不顾危险一株株品尝,尝出了麦、
2024-08-04 10:38:00
有六千年历史的大连,名字却是外国人取的,这是什么原因?
...。图片来源于网络:日本的到来 1905年,日本厚着脸皮在中华大地和沙俄展开了侵略东北的战争,沙俄战败,日本开始控制东北,沙俄当时留下的“达里尼”这个名字阴差阳错,因为发音的
2023-04-18 10:11:00
历史名人是泉州永不疲劳、特别精神的“导游”
...质的瓷器、丝绸和茶叶带到世界诸多国家,更是体现了我中华睦邻友好、和平共处的邦交理念。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开启了传播世界文明、共筑人类命运的共同梦想!”与锡兰王子后裔当面交流陶瓷
2024-04-18 17:10:00
美味徐州:用早点打开城市温暖的记忆 开启美好的一天
...健胃之功效,后与小笼蒸包一并被中国烹饪协会认定为“中华名小吃”,声誉远播,文人名士慕名而来。原国家商业部部长胡平同志做客两来风,题赠“汉风徐来,香飘中华”;1975年,时任江
2023-06-16 09:12:00
...”——宣读大明皇帝的敕谕,是为“宣教化”,包括“颁中华正朔,宣敷文教”。所谓“正朔”即中国历法,还包括中国人民对季节、气候的认识和伦理道德、礼仪习俗等。客观上,大航海对外传播
2024-06-26 15:16:00
刘大夏是否烧过郑和航海的档案呢
...弱,平定过他国叛乱,也替当地打败过海盗,还把先进的中华技术带到了各地。至今,有些东南亚国家还有纪念郑和的各种建筑遗迹,比如郑和祠堂,三宝井等。 归来后,郑和不仅带回了各国使
2023-02-25 14:46:00
聊聊最绚烂又最丑陋的明朝历史
...寻果,菩萨寻因。其实我们普通人读历史,与其重视我们中华民族取得的累累硕果或者屈辱历史,倒不如回到根源去探究起因。而这个起因,很大一部分就源自人性。历史并非必然,历史也并非不断
2024-04-21 13:55:00
共赴古镇文化之约 《人文名镇》今日开播
...海上丝绸之路、蜀道、茶马古道以及川盐古道这些璀璨的中华廊道,开启一场文化名镇的发现之旅。 古镇,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活化样本。凌晨4点的老茶馆和人来人往的双交面馆里,不约而同
2025-03-24 12:28:00
同样是航海家,为何郑和没能发现新大陆
...,这一段旅程中,郑和总共访问了三十多个国家,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东非地区的友好往来,也就是当下我们熟知的“郑和下西洋”。可以说,郑和七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航海事业的里程碑,正如冯
2024-07-07 21:3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一代名相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
大皖新闻讯 9月9日,安徽省自然资源厅正式批复了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张英(1638年~1708年),字敦复
2025-09-13 12:52:00
省内唯一! “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入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
近日,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发布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由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东北沦陷史陈列馆主办的“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成功入选
2025-09-13 16:19:00
“草鞋兵”出征,无数家庭破碎:“我们没打算活到冬天”的悲壮谁懂?
“在1937年到1945年这段时间里,我们贵州出兵的总人数接近64万,大家都知道川军出川是浩浩荡荡极为悲壮的,但是其实如果把我们黔军出黔的这64万左右的人数除以当时贵州的总人口
2025-09-13 16:24:00
抗战有多拼?贵州“草鞋兵”浴血出征
贵阳市北郊海天园内,矗立的贵州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诉说着那段悲壮而又辉煌的历史。贵阳市北郊海天园内,贵州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巍然矗立
2025-09-13 17:27:00
9月12日,唱经楼文化激励暨“开笔礼”活动在太原市唱经楼举办。进入新学期的学子们在这座古建中,完成人生“第一笔”,开启求知问道新旅程
2025-09-13 19:06:00
讲好十堰档案故事 弘扬红色革命精神——2025年十堰市“红领巾读档人”活动记略
十堰广电讯(通讯员 詹浩)档案是凝固的历史,少年是跳动的未来。当新时代的红领巾遇见泛黄卷帙里的岁月印记,当稚嫩童声触碰厚重历史的脉搏
2025-09-12 09:32:00
东湖评论:光耀通城,义举传千秋
夫通城者,鄂南明珠,钟灵毓秀之地,蕴德含仁之乡。山川形胜,承天地之瑞气;人文炳蔚,传千古之遗芳。见义勇为之风,于斯盛矣
2025-09-12 10:00:00
丰县史志办与图书馆联袂举办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图文展
9月6日,丰县史志办与图书馆联袂举办、为期一月的“丰县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图文展”在县图书馆拉开帷幕。此次布展,旨在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生动的图文展示
2025-09-12 10:55:00
大禹文化⑥丨大禹一生干了三件事
【编者按】大禹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与人文价值。德州是大禹治水重要区域,禹城市因与大禹治水的历史渊源而得名
2025-09-12 11:32:00
济宁举办《抗战三部曲》报告会,近100名读者与英雄后代参会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陈丹2025年9月10日晚,由山东省作家协会、济宁市政协指导,济宁市读书协会、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办的《<抗战三部曲>
2025-09-12 11:55:00
笔墨传薪 艺贯中西——书法家王世芳的艺术人生与文化使命
【引言:一位退役军人的笔墨传奇】在当代书坛,有这样一位艺术家:他以军人的坚韧锤炼笔力,以学者的深邃贯通古今,用一幅幅作品架起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2025-09-12 12:38:00
河北迁安:基层干部历时四年著长篇抗战题材小说《长城谣》
图为魏江荣走访长城。河北新闻网讯(张泽慧、朱艳辉、李敏丽)近日,河北省迁安市五重安镇基层干部魏江荣(笔名魏江蓉)创作的长篇抗战题材小说《长城谣》
2025-09-12 14:35:00
【马上见】长江文明,中华风骨
..从雪山到东海,奔腾6300余公里的长江,流经十三个省区市,孕育了厚重磅礴而丰富多彩的长江文化,涵养了中华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2025-09-12 16:47:00
【AI编辑部】杜甫携好友在第十四届酒博会再续《饮中八仙歌》
千年之前,杜甫于长安酒肆以一首《饮中八仙歌》定格盛唐酒魂,通过描绘八位嗜酒名士的醉态群像,既展现了盛唐文人士大夫乐观放达的精神风貌
2025-09-12 19:36:00
文化中国行丨开放包容:不尽长江滚滚流
文明产生于河流。根据古代文献和传说,长江流域曾经生活着炎帝、祝融、共工、伏羲、女娲、蚩尤、盘瓠等早期先民,其中炎帝因为创制耒耜农具
2025-09-12 19: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