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有六千年历史的大连,名字却是外国人取的,这是什么原因?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4-18 10:11:00 来源:戏说三国

我国有34个省份,每个省又是由许多市县组成的,它们都拥有一个独特的名字,这些市名的背后,都有一段关于名字来历的特殊故事,一一道来那就是一百零一夜的故事。

但是正常来说,这些名字都是由于历史变迁,不同皇帝或者州县官员任命而来的,但是有一个城市的名字来源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它居然是外国人命名的,这是什么原因呢?

有六千年历史的大连,名字却是外国人取的,这是什么原因?

图片:郡县的名字剧照

一、大连名称的几个由来

现在的大连是一座美丽、现代化的都市,改革开放之后,大连作为新生城市是全国“摩登”城市的代表,很多人说大连太年轻了,其实这是错误的,年轻只是因为后来它的日新月异,而在历史长河中,大连其实是位大龄女青年了,她的历史悠久,关于名字由来也有许许多多的传说。

1、民间传说

这座美丽的滨海城市,名字的由来有一个很凄美的爱情故事,大连湾从外形上看很像一种古老的包--“褡裢”,这在电视剧上我们还经常看到,一些商人在做生意的时候,会用一种布口袋装上平常需要用到的账本、笔、零钱等等,然后挂在自己的肩上。

这样做事情的时候不会碍手碍脚,重要的东西也不容易丢失,这在民国期间是非常流行的,而大连和“褡裢”能够接上关系是有一段故事的。

有一对情侣大海和小妹,他们原本给财主打工,后来两个人一起到了一处海边,觉得特别美,就在这里生活下来,勤劳的他们获得了上天意外赐予的礼物:一个会不断流出苞米粒的褡裢,这让这对年轻夫妻的生活一下子就富裕了起来。

老财主知道后就来抢夺这个褡裢,大海夫妻俩在和财主争夺的过程中掉下来深海,褡裢断成了两截,变成了两座大山,中间形成了一道海湾,这就是后来的大连湾。

有六千年历史的大连,名字却是外国人取的,这是什么原因?

这个故事其实是因为大连和褡裢谐音,大连湾的地形形似褡裢,才在民间流传的故事,但是,关于大连名字的真正来源并非如此。图片来源于网络:古老的包--“褡裢”

2、外国人给取的名

根据历史记载,由于三面环山,大连在汉朝初年的时候是一个叫做“三山”的渔村,这里的百姓靠打渔为生,由于交通受限,这里的经济也不发达,因此也被称为三山岛,这座小渔村在历史上存在了六千余年。

在之后的唐朝、明朝、清朝初期期间,这个小渔岛并没有引起朝廷的重视,甚至名字还一度沦为“青泥浦”、“青泥洼”这样不算太雅的名号。

大连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1880年,当时的北洋大臣李鸿章看到了青泥洼的地理优势,他认为青泥洼一带是由许多小海湾连接而成,这里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地理优势,靠泊战舰,保护海域领土都是一个绝佳的地理位置。

有六千年历史的大连,名字却是外国人取的,这是什么原因?

于是在给皇帝呈上的奏折中,李鸿章称这个地区为“大连湾”,这是大连这个名字最早出现的地方。但可惜的是,李鸿章的这个建议并没有得到清政府的重视,反而引来了贼人贪婪的眼睛。图片:李鸿章剧照

转折点是从清朝中后期,列强侵略来袭,在1898年,沙俄开始发动了对华侵略战争,当时的清朝政府风雨飘摇,曾经叱咤风云的八旗子弟完全低挡不住列强的步伐,东北地区沦为殖民地,青泥洼也在这个区域内。

之后沙俄皇帝又看中了青泥洼的港口优势,开始在这里建港筑城,并且将青泥洼改名为“达里尼”,在俄语中就是遥远的意思,沙俄完全将青泥洼看成了自己的地盘,一占就是7年。

有六千年历史的大连,名字却是外国人取的,这是什么原因?

在这期间,百姓之间对于沙俄强加的名字并不认可,因此当时青泥洼还有另一个名字“旅大市”,也就是旅顺和大连的合称,旅大在民间流传开来,而沙俄也因为日本的到来终结了对大连的控制。图片来源于网络:日本的到来

1905年,日本厚着脸皮在中华大地和沙俄展开了侵略东北的战争,沙俄战败,日本开始控制东北,沙俄当时留下的“达里尼”这个名字阴差阳错,因为发音的问题,被日本改名成了“大连”,就此,大连这个名字开始被叫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被赶出了中国,大连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新中国成立之后,正式更名为大连。可以说,大连的成长史就是一部历史血泪史,在我们弱小的时候,就连城市的名字也让外国给取了。

有六千年历史的大连,名字却是外国人取的,这是什么原因?

吃一堑长一智,之后我们的新中国不断发展科技、军事、经济力量,到现在成为世界上其他国家不容小觑的泱泱大国,实属不易,记住大连名字的由来,其实也是要我们记住一段血泪史,永远鞭策着我们。图片来源于网络:大连地理位置

二、用中国人命名的外国城市

其实除了清朝的闭关锁国以外,在之前,中华文明在世界各地早已遍地开花,甚至在明朝的时候,印度还有一个城市是用一位中国人命名的,这和大连正好是截然相反。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的一座城市叫做三宝垄,是爪哇岛最大的城市,三宝垄这个名字的来源就是明朝下西洋的郑和。

郑和当初是明成祖下了圣旨的三保太监,带着中华对外界的好奇和热情环游世界,这趟世界之旅为明朝带来了巨大财富,也让世界上更多的人知道了中华文明。据说当时郑和除了带着巨额的珠宝出门,还有许多的童男童女,这些孩子有些就留在了各地,成为最早的文化交流使者。

三宝垄,据说就是因为这些童男童女在此地遍地开花,为了纪念自己的祖国和郑和而取名的,到现在,每年阴历6月30日,许多华侨华裔都会在这里进行祭拜,牢记郑和到达三宝垄的日子。

有六千年历史的大连,名字却是外国人取的,这是什么原因?

原本在这里还有一座三保庙,但是由于当地土著势力对这座庙宇的控制,凡是来祭拜的都需要收费,这个行为让华裔们愤怒,因此,华裔们还在这里修建了一座大觉寺,世世代代纪念将他们祖先带到这里的郑和。

到现在,三宝垄成为印尼爪哇岛的第三大港口,在这里生活的华裔们永远牢记三宝垄这个名字的来历,将郑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代代相传,在异域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18 11: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为何唐朝会有那么多外国人呢
...一座璀璨夺目的国际大都市。那么,为何唐朝会有那么多外国人呢?这背后的故事,如同一幅跨越千年的画卷,缓缓展开。首先,唐朝的政治环境为外国人士的到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唐太宗李世民
2024-10-23 20:54:00
外国间谍盯上大连海参养殖户,免费安设备,数据传国外
...边”,这并不是一句空话。4月14日,环球网报道了一起“大连海参养殖户识破境外分子安装间谍装置”的案件:境外分子通过国内的中间人黄某,找到了在军事敏感区养殖海参的养殖户张先生,
2023-04-15 14:15:00
大连周水子边检站:外国人自大连机场入境可网上填报入境卡
...检查站获悉,27日起,自大连机场口岸入境或临时入境的外国人可通过网络自助填报外国人入境卡、临时入境外国人入境卡,大连机场成为东北地区首个实施该举措的对外开放口岸。边检民警协助
2024-05-27 19:01:00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国游”成了很多外国人的年度记忆,这个词也在“2024年中国国际传播年度热词榜”上名列前十。国家移民管理局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外国人免签入境人次
2025-01-15 06:29:00
明明是中国人,却被误认为外国人的5位明星
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居然在电视剧里讲着一口流利的中文,这场面谁看了不觉得怪!然而谁又能想到,饰演这些“外国人”的演员竟然是货真价实的中国人,比如《末代皇帝》中饰演“谢米诺夫”的
2024-10-11 10:48:00
...叶,褪去了古朴的外衣,化身时尚的“国潮”符号,成为外国人“中国购”清单上的热门之选。在北京朝外商圈的一家国风茶饮店里,店员对记者表示,得益于中国推行的免签政策和周围的地缘优势
2025-05-21 21:29:00
浙江出土上古王国,比夏朝早上千年,外国专家:低估了华夏文明
...时随地都能够被替代。也正是处于这些因素,相当一部分外国人坚称商朝才算是中华真正的起源,毕竟,夏朝虽然有历史记录,也被我们口口相传,可却并没有足够的实物去支撑,去证明它存在的真
2024-02-24 07:40:00
外国人说中国文明只有两千年
...外的学家就因此断定我们中国只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而已。外国人说中国文明只有两千年而已?外国人们一直认为中国的最早历史只有商朝开始,夏朝并没有真正的记载有这个时代的出现,它的存在只
2024-06-21 20:24:00
美国飞虎队后裔定居中国,成央视著名主持人,直言加入中国很自豪
...没有现在这般密切,所以许多人一辈子都可能见不到一个外国人。如今,竟然会有外国人来参加中国的节目,这如何能不引起观众的兴趣呢?更别说当时年仅16岁的穆爱华还非常地可爱。其实,穆
2024-04-26 10:4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战中的太原:一场诱敌深入的伏击战
东蒲村伏击日寇战斗遗址(资料图片)。 阳光炽白地铺在东蒲村的田野上,微风吹过,卷起细碎的尘烟,与田垄间零星绽放的五颜六色的小花形成鲜明对比
2025-08-20 08:09:00
36幅墙绘讲述婚俗故事,聊城这个小村庄让传统古礼“活”了起来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婚俗文化,恰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其中熠熠生辉。“终身大事”这一称谓,真切传递出国人对待婚姻的庄重与敬畏
2025-08-20 11:39:0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
2025-08-20 12:50:00
百年铜柱 千里边陲:吴大澂晚清勘界固防的爱国史诗
在吉林省近现代史展馆一楼《吴大澂固防》展区内,一件特殊的展品静静诉说着100多年前的边疆风云。这座高大的铜柱复制品,虽不及原物历史悠久
2025-08-20 15:01:00
千年一滴青州醉,此酒曾入东坡杯
大众网记者 杨晓玲 潍坊报道这场时间与匠心的千年对酌,是历史与风土的无声契约。青州大地,仰天山下,狮子峪内,一滴酒藏着半部华夏酿酒史
2025-08-20 16:02:00
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王尽美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潍坊籍军旅作家丁一鹤撰写的《尽美中国--王尽美传》一书正式出版发行,并赠送给王尽美革命事迹教学基地作为教材。视频是作者讲述了撰写王
2025-08-20 16:03:00
“红星照耀中国·光耀太行”|“人民军工摇篮”——黄崖洞兵工厂背后的故事
黄崖洞文化旅游区坐落于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作为“人民军工摇篮”,拥有不可复制的红色资源禀赋:1939年八路军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兵工厂在这里诞生
2025-08-20 17:38:00
红星照耀中国·光耀太行|踏遍武乡,追寻抗战红色足迹
近日,“红星照耀中国·光耀太行”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山西省武乡县,记者随团踏上这片浸染着英雄鲜血的热土,通过实地调研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2025-08-20 17:39:00
红星照耀中国·光耀太行|左权将军的最后一封家书
巍巍太行,层峦叠翠,这里是英雄的土地,回荡着不朽的回响。“何日相聚?念、念、念、念!”一封跨越八十余载时空的家书,透着沉重的力量
2025-08-20 18:10:00
《渤海子弟兵抗战史》连环画连载之迫走盐山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赵旭抗战烽火里,渤海大地曾见证无数子弟兵执戈卫国的壮举;八十年后,一部泛黄的连环画为我们重启那段热血记忆
2025-08-20 20:12: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赵旭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无数英勇的中华儿女投身抗战
2025-08-20 20:12:00
《渤海子弟兵抗战史》连环画连载之长白山起义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赵旭抗战烽火里,渤海大地曾见证无数子弟兵执戈卫国的壮举;八十年后,一部泛黄的连环画为我们重启那段热血记忆
2025-08-20 20:12:00
《渤海子弟兵抗战史》连环画连载之胜利第一声——小清河打汽船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赵旭抗战烽火里,渤海大地曾见证无数子弟兵执戈卫国的壮举;八十年后,一部泛黄的连环画为我们重启那段热血记忆
2025-08-20 20:12: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赵旭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无数英勇的中华儿女投身抗战
2025-08-20 20:13: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赵旭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无数英勇的中华儿女投身抗战
2025-08-20 20: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