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光绪废除科举制,标志着清王朝已经行将就木
我们且不论科举制的好或者坏,有利还是有弊,单就清光绪帝废除一千多年的科举制而言,清王朝已经是到了运转不下去的时候了。状元及第,科举考试中的最高荣耀一个社会,一个集体,在局势稳定下来之后,总会慢慢的形...……更多
...此清朝科举的历史还需加上关外的7年。因此,清朝实行科举制一共268年(关外7年,入关后自顺治二年乙酉乡试至光绪三十一年乙巳科试261年),其中童试历史264年,乡试266年,会试/殿试则只有259年。 ……更多
科举的改革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所周知,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是隋朝开创的科举制,这一选官取士制度在唐朝得到承袭并完善。此后历代沿袭,直至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正式废除为止,科举制度在历朝统治中发挥着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不...……更多
历史上最后一位武状元张三甲,武功在霍元甲之上,名气不如霍元甲
...状元的人生。一、封建社会,尚武之风在封建社会中由于科举制度风靡一时,所以很多寒门子弟,都可以通过读书走上仕途。殊不知除了读书这一条路之外,还可以通过武术比赛的形式,作为步入仕途的一个途径。读书人可以考...……更多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武状元张三甲,武艺高强无人能敌
科举制度从隋朝创立,历经一千多年,作为中国古代统治者选拔官员的一种主要手段,对历史的影响巨大。科举制度扩展了选拔官员的范围,吸引了大量处于社会中下层的有识之士,打破了原本的阶级固化,扩展了社会阶层流...……更多
宋代科举屡考不中者也可得到“特奏制”,成宋朝的国策
...,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更多
朝鲜王朝的殿试,又与明朝殿试有何不同呢
...否原样照搬?两国殿试的起源、发展殿试是中韩两国古代科举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两国的科举制度发展过程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占有重要的地位。殿试是中国与韩国古代科举中最高一级的考试。由于是皇帝亲自在殿廷内主持...……更多
五姓七望的衰落,标志着古代门阀朝廷走向的结局
...不复往日。最后则是以封建士大夫为主的官僚政治,其以科举制为依托,去士不再再看重门第,而重才学,士子凭借才学在科举取士中脱颖而出,进而进入官僚体系。一、何为五姓七望何为五姓七望,其实就是七个家族,只是其...……更多
周福清科场行贿案给后代造成了什么影响
科举制自隋唐产生以来,就伴随着舞弊行为,期间出现了不少著名的科场案。在清朝光绪十九年,也就是1893年,发生了一件科举舞弊案,这场案件的案情并不复杂,但却是科举制废除前最后一桩科场案,同时这个案件却影响了...……更多
古代云南学子的状元情结
...乡试、会试一律停止。”至此,在中国实行了1300余年的科举制正式废除。1903年,云南石屏人袁嘉谷应经济特科试,获得经济特科一等第一名,大魁天下,是为“经济特元”,成为云南历史上唯一的状元,圆了云南人的状元梦。...……更多
从科举到学堂:中国教育的历史性转
...以渐进改良的方式,终结了一大政治、文化情结。中国的科举制从公元605年进士科的设置,到1905年的终结,整整经历了1300年的历史。科举制度作为一种人才培养、选拔制度,它确实在中国历史上有过积极的作用。当然,对士子...……更多
本文转自:株洲日报温 琳历史上,有两个词容易被人记住,一个是“开创”,一个是“终结”。1904年对清王朝而言是风雨飘摇的一年,日俄战争爆发、华兴会成立……这一年也正逢慈禧七十大寿,清廷上下仍积极筹备。这一年...……更多
汉人的科举制度,在金元时代是怎样发展的?
...南宋和金朝面临的头等大事。如何尽快安定天下呢?通过科举制度来拉士人,无疑是绝佳选择。这样一来,杨业和元好问两人的经历和家族就成了绝佳的历史见证。杨业不仅是说书评戏里的主人公,还是历史上实实在在存在的武...……更多
真·状元联盟:谁还不是个状元?
...年那些真正的状元都什么样。1300多年科举史600多名状元科举制是中国封建社会在人才选拔制度上的重大创新,甚至被西方研究者认为是中国对人类社会的重大贡献之一,有人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隋代在中国历史上存...……更多
...天下的官员基本上都出自这些家族。为此,杨广鼓捣出了科举制,想要打破士族对上升渠道的垄断,加强中央集权。可惜的是,科举制度依旧不够,全天下的知识都掌握在士族手中,即使科举制出来,中举的也大多都是士族中人...……更多
对中华文化影响最大的姓氏,总人口大约有7000万,出过66位皇帝
...而在北方地区的河北以及京津地区,刘姓人口非常多。在科举制之前,刘姓做官的人总量十分巨大,在科举制实行之后,出现了不少刘姓的状元。最后要说的是,刘姓的发源是最早的,汉高祖刘邦就是沛县人,大家要知道,中国...……更多
科举制度: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意义
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及受中国影响的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科举从开创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1919年的越南阮朝),前后经历一千二...……更多
唐朝官吏选举制度揭秘:科举、吏部与任职考察
...封建社会官吏制度的先河,制度分工明确设立三省六部和科举制,用现代人的方式来解读就是选拔更加的公平、公正,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基层人群的权利,也缓和官权矛盾。而唐朝在延续隋朝制度的同时,也做了很大的改革。...……更多
他创建科举制,是中国最重要官吏铨选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
...的繁盛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峰奠定了基础。隋文帝创建的科举制后来是中国最重要的官吏铨选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中国分裂局面持续数百年之后,隋文帝成功地统一了中国。隋文帝完成的政治统一局面维持了几个世纪,...……更多
...国强兵,其次才是社会变革。但是清廷却在1904年废除了科举制,严重损害了传统士人的利益。实际上,科举制本身并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科举考试的内容罢了。孙中山也提到“罢废科举,未免因噎废食。”第四,新政加重了...……更多
科举制在唐朝中后期为何不断侵蚀官僚体系
...相互合作。说到隋唐时期的官僚选拔制度,就不得不提起科举制。魏晋时期采取的九品中正制集中于贵族阶级,不利于扩大统治范围,到了隋朝时便面向下层阶级广泛选拔人才。科举制在唐朝趋于成熟,并逐渐为朋党政治的兴起...……更多
中国最后一位武状元,能舞重达180斤的大刀
古时候有科举制选吧人才,但是一般只适合文人参加,而习武之人就无从任用,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就将科举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文,一部分是武,就这样朝堂之上就有“文武百官”,而后来的武官也是很受重视的...……更多
“糊名法”的发明与应用:武则天与科举制度的改革
科举制,作为中国首创的选官制度,始创于隋朝大业元年,废止于清光绪三十一年。在一千三百多年的漫长科举考试中,共涌现了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超百万名举人,至于秀才更是数不胜数。由于科举制成为普通人上升...……更多
他是明朝状元,只当了不到20天,一身傲骨的他就被冤枉致死
高考是一种选拔人才的方式。而在古代叫科举制度,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通过层层考试,最后第一名则是为状元。在古代...……更多
历史上的“举孝廉”制度是如何产生的?
...将这样一种试策取士的方法称之为“科举”并建进士科,科举制度的出现打破了六朝以来的门阀制度,也为唐朝时期人才的选拔埋下了伏笔。唐朝年间科举制又可称之为“怀牒自列”,民间的读书人可以自由报考科举,既没有年...……更多
谁的朝代只有37年,制度却影响1300年
...加可以改变命运的科举考试。随着这些读书人进入长安,科举制在这一年迎来了重大变革,由原来的单一科目考核,变成了明经、秀才、进士诸科。唐朝官方还规定,天下读书人参加科举需经过地方州县的预试,合格后方能赴京...……更多
...这过程来看,卫青确实像走后门的外戚。不过在那个没有科举制的时代,皇帝从亲戚中挑选人才,也并没有什么毛病。西汉的人才选举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察举制,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标准主要有四方面:品德好,有知识...……更多
宋仁宗的哪届科举考试,看到榜单能够“闪”瞎你的双眼
科举制从隋朝时期出现,到了唐朝武周时期,科举制得以正式应用。不可否认的是,正是因为科举制的出现,才让寒门子弟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因此科举制成为了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在历史上,很多名人都是通过科举...……更多
历史上这三个科举不第,仕途失意但名气却很大
中国的科举制度自隋炀帝杨广开始,唐太宗推行成为定制,此后成为历代王朝的定式,成为封建王朝选拔人才的一个重要渠道。也给寒门子弟一个上升的机会,打破士族门阀势力对于官僚阶层的把控。是一项巨大的进步,也推...……更多
隋朝创设了一些制度,比如科举制、三省六部制,而汉朝则没有。这和皇帝对待儒家的态度有关。亲戚及兄弟可以改任吏部六部之职,自己不许改任吏部六部之职,否则就是反对他。其他亲戚子弟可以增加官职。别的则没有限...……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笔墨岁华》一书出版
丹青抒情怀,笔墨记岁华。日前,《笔墨岁华——美术访谈·评论文集》正式出版发行。本书是我省知名文化记者霍晓蕙推出的又一本著作
2024-06-18 16:17:00
梁向明摄影作品欣赏(蒙古马系列)
梁向明摄影作品欣赏(蒙古马) 责任编辑:范贵勤
2024-06-18 17:12:00
梁向明摄影作品欣赏(天使之翼系列)
梁向明摄影作品欣赏(天使之翼) 责任编辑:范贵勤
2024-06-18 17:15:00
【香约庆阳 包容天下】走进南梁 看红色文旅赋能乡村振兴
本文转自:中国经济网南梁纪念馆。中国经济网记者宋雅静/摄红色文化是庆阳革命老区最独特的精神标识和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挖掘弘扬红色文化
2024-06-18 19:39:00
谁有家传9道圣旨,被博物馆借走后丢了2道
在古代中国,皇帝拥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这点想必大家都再清楚不过了。皇帝们为了方便传递指令,很多时候都会采取下达圣旨的方式
2024-06-18 15:27:00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不乏烽烟四起的故事。楚汉争霸无疑是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一段史诗。其中,项羽与刘邦的对决,更是激发了无数人的想象
2024-06-18 15:36:00
古代江南小镇,住着一位风华绝代的美佳人,她提着水桶,轻盈地行走在归家的路上。不料,她的美貌却引起了当地一个恶霸公子的觊觎
2024-06-18 15:37:00
马嵬驿兵变,究竟谁是幕后黑手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犹如一颗惊雷,震撼了大唐的根基。次年盛夏的七月十五日,唐玄宗仓皇逃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市西北二十三里)
2024-06-18 15:47:00
盘点上古九大女神
第九:妇好商王武丁的第一王后妇好是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她不仅能够率领军队东征西讨为武丁拓展疆土
2024-06-18 16:36:00
盘点三国最令人惋惜的六大人才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烽烟四起,群雄逐鹿天下,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了数不尽的谋臣猛将,光耀千古。然而,乱世难免伤亡,而这几位名人的死
2024-06-18 16:37:00
吴越王进京朝见,赵光义围城打援
进京朝见,纳土归宋赵光义没有马上就去攻打北汉。这是为什么呢?一个很好的理由便是赵匡胤去世了,国家有大丧,赵光义必须得先办好这件事
2024-06-18 16:42:00
郭威攻克兖州,为何一天除掉八个弟弟
平定兖州,祭拜孔子郭威称帝建立后周时,泰宁节度使慕容彦超派人来到京城开封进贡,以示向郭威臣服。然而当听说刘赟留在徐州的守将被平定时
2024-06-18 16:44:00
韩信被杀后,萧何看着他的遗体冷冷说了哪四个字
汉代高祖刘邦,从普通老百姓到夺取皇位,当上皇帝。他只用了七年,在这一过程中,他不仅经历了秦末的诸侯割据,而且在楚汉之战中击败了项羽
2024-06-18 16:46:00
秦国名将王翦打仗有个什么习惯,秦始皇都觉得肉疼
一说起大秦,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必定是祖龙秦始皇,而说起大秦虎贲,人们大多数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长平之战中一战坑杀四十万赵军俘虏的大秦杀神
2024-06-18 16:52:00
哪位谋臣共有七计,献了三计就使吴国灭亡
春秋战国是中国思想最为活跃的时期。那个时候不仅仅百家争鸣,七国更是争霸争强,对后世也留下了很多经典的故事,其中当时有一位谋臣说自己共有七计
2024-06-18 16:5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