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秦国名将王翦打仗有个什么习惯,秦始皇都觉得肉疼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18 16:52: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一说起大秦,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必定是祖龙秦始皇,而说起大秦虎贲,人们大多数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长平之战中一战坑杀四十万赵军俘虏的大秦杀神,武安君白起。可是有一人被大家所忽视了,这人与白起同为秦将,与他同列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他就是王翦。单论战功,王翦可能比白起还要辉煌,他一手主导了始皇帝发起的大部分战役,

却有一点习惯,让始皇帝肉疼不已。

秦国名将王翦打仗有个什么习惯,秦始皇都觉得肉疼

少从始皇,早露头角

王翦的生卒年龄皆不可考,《史记》上只记载了他是频阳东乡人(今属于陕西)。但我们可以透过一件记载在《史记》里的故事稍稍地推测出王翦的年龄,就在秦国准备出兵灭楚之前的军事会议上,秦始皇问麾下的将领各自需要多少兵力,这时少壮派将领李信说我只需要二十万大军,另一方面,已经是秦军宿将的王翦却说伐楚必须要六十万大兵以上不可,一个都不能少!秦始皇听了之后对王翦很不满意,说了一句:

“王将军你老了!”

便让李信带领二十万人出战。

秦国名将王翦打仗有个什么习惯,秦始皇都觉得肉疼

此事大约发生在秦始皇二十二年,这一年秦始皇三十四岁,王翦此刻能被喊成老头,年龄起码在四五十岁左右,如果再考虑到《史记》里提到秦二世登基的时候,王翦和他的儿子王贲都已经去世了,王翦的年龄比四五十还要高也合乎逻辑,所以有人认为此时王翦已经七十多了。

但不管怎样,王翦是秦始皇早年的班底之一,而且肯定是在秦始皇即位初年就表现出不俗的军事素养,据说秦始皇早年在面对国内长安君以及吕不韦的叛乱时,王翦都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由此他得到了秦始皇的高度赞赏,所以在始皇十一年的时候,王翦便开始获任命独领一军出国作战,开启了他波澜壮阔的灭国之旅。

一代军神,始皇头疼

早期王翦的作战方式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

那就是“猛”!

在他第一次率兵攻打赵国的时候,他将军中老弱全部解散,只留下了十分之二的精锐,随后他带着这支精锐猛打猛冲,一口气攻下了赵国九座城池,

真是怎一个猛字了得!

秦国名将王翦打仗有个什么习惯,秦始皇都觉得肉疼

然而随着王翦统兵战阵的经验越来越丰富,他的带兵风格开始脱离了早年的猛,变得越来越沉稳,开始善于用计,在面对赵国名将赵牧的严防死守,秦军劳而无功的时候,王翦冷静的稳定了军心,耐心地和赵国进行对峙的同时实施反间计让赵国高层杀害了赵牧,自毁长城,进而被王翦率领的大军一举攻破赵国全境,俘虏赵王。

然而赫赫战功的背后,秦始皇却对这位老将的打法头痛不已,王翦成熟时期的用兵方式就一个词,

堂堂正正。以训练有素的秦军辅以国力强盛的秦国经济实力,逐步推进慢慢蚕食,使敌国在庞大的压力下自己内部先崩溃,

这样的战法所向无敌,然而所消耗军费数字之高,连一代雄主秦始皇看到都肉痛不已,于是不信邪想要花小钱钓大鱼的始皇帝,便有了上文中伐楚前会议换将的一幕。

秦国名将王翦打仗有个什么习惯,秦始皇都觉得肉疼

对此,王翦也没说什么,拍拍屁股就回家养老去了,不料李信在前线先胜后败,被楚国杀得节节撤退。秦始皇这时候才意识到之前王翦的方略才是正确的,于是亲自驾车前往王翦隐居的府邸请他出山。这一幕记载在了《史记》里,然而明代冯梦龙所著的《东周列国志》对这一幕的描写尤为精彩,且看:

(秦始皇来到王翦家请他出山伐楚)

王翦对曰:“大王不得已而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

秦王曰:“寡人闻古者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军不尽行,未尝缺乏。五霸威加诸侯,其制国不过千乘,以一乘七十五人计之,从未及十万之额。今将军必用六十万,古所未有也。”(一句话就是,真要玩这么大?)

王翦对曰:“古者约日而阵,旨阵而战,步伐俱有常法。致武而不重伤,声罪而不兼地。虽干戈之中,寓礼让之意。故帝王用兵,从不用众。齐恒公作内政,胜兵不过三万人,犹且更番而川。今列国兵争,以强凌弱,以众暴寡,逢人则杀,遇地则攻。报级动曰数万,围城动经数年。是以农夫皆操戈刃,童稚亦登册籍,势所必至,虽欲用少而不可得。况楚国地尽东南,号令一出,百万之众可具。臣谓六十万,尚恐不相当,岂复能减于此哉?”

秦王叹曰:非将军老于兵,不能透彻至此,寡人听将军矣!”(老将军你太强了,寡人服了!)

秦国名将王翦打仗有个什么习惯,秦始皇都觉得肉疼

于是王翦出山,率领六十万大军讨伐楚国,作为主攻一方反而玩起了坚壁清野的战术,非常耐心地用整整一年的时间将楚国的军队拖得毫无办法,等到对方出现动摇后一举破之,杀死楚军主将项羽的祖父项燕,一举灭掉了楚国,此后他又率军继续南下南征百越,也就是今天的两广之地。

秦始皇尽并天下,其中大半国家都是王翦率军平定的,

太史公都承认王翦“夷六国”的功绩,如果单以拓土之广,王翦确实超过了白起,称其为军神,毫不为过。

父子名将,三代忠臣

王翦自他开始,一连三代都为秦将,为国出力尽忠。其子王贲也是一位虎将,曾参与对楚国、魏国、燕国、齐国的战争,攻陷了魏都大梁和齐都临淄,俘虏了赵、魏、齐三国国君,因功受封通武侯。王翦之孙王离,在秦末群雄并起逐鹿天下的混乱时期,率领秦军与项羽作战,最后在巨鹿之战中被项羽打败被俘,去向不明。

王氏一门三代为秦国尽忠,可谓忠矣!

秦国名将王翦打仗有个什么习惯,秦始皇都觉得肉疼

开枝散叶,王氏之祖

传说王翦的后代除了王离,还有其他人在秦末的乱世中避世隐居起来,然而王翦名气之大,连后世之人也要蹭他的热度,

汉代以后在政治舞台上大展拳脚的太原王氏以及琅琊王氏,都称自己为周灵王之子王子乔之后,王子乔的十几世孙王翦为他们共同的远祖。

三国时期除掉董卓的司徒王允便是太原王氏,而东晋开国时辅佐晋元帝司马睿的王导便出自琅琊王氏,这一系在东晋可谓享尽荣华,时人称“王与马,共天下。”,大书法家王羲之也是出自琅琊王氏。

秦国名将王翦打仗有个什么习惯,秦始皇都觉得肉疼

不过近年,有研究经过基因测试的数据显示,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Y单倍体并不一致,虽然对这两支王氏的基因分析工作还没有彻底完成,但已经基本可以证明他们并非源自王翦这一个共同的祖先。大约,这只是当时王氏之人出于某些目的的政治宣传而已罢了,正如历史上李唐开国追认老子为其远祖那样,宣传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结语

所谓乱世出英雄,战国时期是一个名将辈出的时期,然而名将们大多并没有很好的结局,与王翦同列为战国四大名将的其余三位,两位被谗言而死,一位流亡国外,唯有王翦能够得以安享晚年。作为屡次手握重兵特别是伐楚之战时候几乎手握大秦倾国之兵的王翦,能够让秦始皇这样的雄主也放心自己的情商,比起本人的军略大约也不遑多让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8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王翦与蒙骜:秦国的两位伟大武将与他们的家族
公元前259年,秦始皇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公元前247年,嬴政在13岁时便即王位。自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就建立了中国古
2023-12-10 22:21:00
他是秦始皇手下第一大将,极贪财却得以善终
秦始皇能够兼并六国最后成就千秋霸王,被尊称为千古一帝和他手下的大将们的骁勇善战也分不开,秦始皇手下有白起、王翦、蒙恬、章邯四大将,其中最厉害的,就要数王翦了,他率兵消灭燕国、赵国
2023-02-27 19:50:00
扫平六国的绝世牛人,为何最后能够善终
...为按照秦国的制度,王翦虽然功劳很大,但却很难威胁到秦始皇的皇位。尤其是灭了六国之后,王翦手里没了兵权,秦始皇实在是没有清理他的必要。二是因为王翦治家确实比较厉害!王家的子孙,
2024-06-21 21:50:00
秦朝历史上的六大名将,他统兵60万灭楚国
...元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军,攻破齐国,拜为内史,深得秦始皇的尊宠,当时与其弟蒙毅号称“忠信”。秦国兼并天下后,蒙恬奉命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自榆中至阴山,设三十
2023-06-30 15:31:00
王翦后代子孙建立了2个千年豪门士族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携大势覆灭六国,而完成这一壮举不仅仅是秦始皇一人的功绩,大将军王翦与丞相李斯同样功不可没。可惜的是,在秦朝建立之后,王翦便交出兵权,逐渐淡出朝堂,这也使得王
2024-01-05 14:34:00
王翦才是秦始皇的嫡系,王氏父子功劳卓著
...且得以善终,明显不同于与之并称其他三位战国名将。“秦始皇二十六年,尽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于后世”,秦始皇二十六年(即公元前221年),兼并所有诸侯,统一了天下,王氏
2023-05-22 05:12:00
秦亡后名将王翦子孙分家躲避祸患,没想到却成就了两家千年豪门
...过历代先王们的努力,由西北之地逐步占领中原,终于在秦始皇嬴政之手,成就了“灭六国而平天下”千古霸业,中国步入大一统封建时代。然而一国发展之本,除君主励精图治外,更需文臣武将从
2023-02-23 14:34:00
盘点结局最好的“战国四大名将”,进武庙,家族繁盛千年
...战国四大名将”之首,千年已逝也毫无争议!白起王翦,秦始皇“统一六国”首功之臣,削弱韩国、攻灭赵国、领军伐燕、南征楚国、攻伐百越等,战国末年唯有赵国与楚国能威胁到秦国统一,王翦
2023-01-28 17:14:00
...王翦率军扫平三晋,破燕国灭楚国,和儿子王贲一起成为秦始皇一统天下的最大功臣。但是这两位绝世名将最后的结局,却是截然相反;白起最后的结局是被秦昭襄王赐死,而王翦最后的结局不仅善
2024-06-04 10:5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