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寿祺有意见,就唆使数人发难,指摘《福建通志》稿有“儒林混入、孝义滥收、艺文无志、道学无传、山川太繁”五大缺点,并要求将原稿分散审核。 高澍然感到非常气愤,立即上书郑方伯和王观察,对这位当权者所提志稿的...……更多
唐代文人元稹与白居易相知相惜的故事
...识公元803年,24岁的元稹和比其年长7岁的白居易一起参加科举考试,同登书判拔萃科。书判拔萃科是个科目名称,如同现在的专业称。简单地讲,报考此科目的学子,对文字的了解和熟悉程度较高。碰巧上榜的两人一起被分配到...……更多
延迟追剧《繁城之下》,CPU被干烧了
...系之争的牺牲品。在狱中,受尽酷刑后屈打成招,但让人讽刺及可笑的是,派系之争的最后结果是宋典史这一方获胜,宋典史白白受了一身屈辱,失去了右手三个指头,再不能用右手写字作画。皇帝为了补偿他,许他七品以下官...……更多
打造数字金融、数字文化创新区
...壹号等成熟住宅小区,以及车陂村东宏国际广场、棠下村儒林钟氏祠堂建筑群等作现状保留;骏景北地块、天力地块、羊城创意产业园东权属地块为已有审批条件在建地块。 金融城北区在功能定位上响应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核心...……更多
科举制度: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意义
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及受中国影响的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科举从开创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1919年的越南阮朝),前后经历一千二...……更多
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古代考状元都考些什么?状元有多难考?一、科举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科举在我国历史悠久,包括上学时的教材课本中,也曾说过隋炀帝杨广开创科举制度,这让很多同学莫名的恨上了这个千古昏君。然而,在科举的完善道路上,隋...……更多
中国古代科举制的起源以及对世界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是封建时期的一项创举,他打开了寒门学子得以进入仕途的大门。但关于科举制度的起源历史上的学者们却各有争议,有的人认为科举制源于汉代“分科举人”的考试形式,有的人将隋朝设立进士科作为科举...……更多
金圣叹:明末清初的狂士才子,痛骂娘舅哭庙喊冤
...格。狂人,总要为自己的狂妄付出代价。此后,金圣叹对科举失去了兴趣,但在著书立传方面却成绩斐然,金圣叹对《庄子》《史记》《离骚》等六部书籍逐一进行白话文批注,一时间,金圣叹的批注引起哄抢,洛阳纸贵。因此...……更多
清朝时期食物科举制度:五种人无缘金榜题名
...封建王朝诞生一来,进入朝廷做官都是读书人的向往。在科举制度没有发明之前,人们想要进入朝廷做官,只能靠月旦评,或者是别人的举荐。隋朝时期科举被发明,可惜的都是在这个朝代,科举并没有完全的落时。直到到了唐...……更多
从科举到学堂:中国教育的历史性转
废除科举,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件颠覆性的、地动山摇的大事。有些人认为,如果没有1905年的废除科举,就不可能有1911年的“辛亥革命”!参加科举考试,是一千多年来无数读书人的图谋进取之路,是贫寒子弟改变命运的唯一...……更多
明朝最自卑残暴的皇帝,因为一个字就胡乱杀人
...后一点就是朱元璋因为自卑,因字杀人的做法,为后来的科举制、八股文产生了巨大影响,后代的帝王逐渐开始实行文化专制,堪比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这也是为什么会有人说,百无一用是书生的原因了。 ……更多
本文转自:株洲日报科举时代的“唯分数”争论狄永从隋唐到明清的1300年间,科举时代的人才选拔标准,经历了一个从“不唯分数”到“唯分数”的演变过程。唐代进士科实行“通榜”和“公荐”制度,当时录取进士不仅看考...……更多
科举制下的寒门困境:唐朝科举真相揭秘
科举制起于隋而成型于唐,它的第一大作用是打破了贵族对官场的垄断,使“寒门出贵子”成为现实,因而收获了一片赞誉声。可实际上,直到唐朝结束我们都没有看到“寒门出贵子”的盛大景象,真正的贫寒之家,靠科举出...……更多
聊聊科举制度的兴起对地方门阀制度的冲击
...起推敲。本文,纵横借着这个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来讲讲科举制度的兴起对地方门阀制度的冲击。关于《西游记》中刘洪杀陈光蕊的解读近几年《西游记》不断被暗黑化解读,各种解读方式层出不穷,其中关于刘洪杀害陈光蕊的...……更多
宋朝科举改革:古代人才选拔制度的完善之路
...并非一句话那么简单,而是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就以科举制来说,以君权集中的角度来看,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为什么这样说呢,接下来宋安之来具体说说。科举制始于隋朝,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也是古...……更多
宋朝科举制的繁荣与防舞弊措施
宋代重文轻武,因而相比其他任何朝代,都要重视通过科举制来选拨人才。如宋太祖时期创设了朝谢制度,让及第举人皆为天子门生。此举不仅增加了读书人的优越感,还巩固了中央集权,实为上上策。此后创设了殿试,与唐...……更多
科举制度:古代寒门子弟的崛起之路,考试流程详解
科举考试,为我国古代王朝选拔出了很多的优秀才人,对我国朝廷的影响力非常大。科举这一制度产生于隋朝,结束于清朝。在这千年的历史里,它为王朝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一张试卷,虽然看似只是一张纸,但是它却很...……更多
2023网飞出品的五部犯罪剧,部部都是限制级巨作
...法,配乐都很艺术。故事情节很大胆,又贴近现实,非常讽刺。里面有不少场景让人看看,还挺搞笑的,不得不说,韩国人在综艺搞笑这一套也是不错的,演技也很好。那个朱五男的妈妈从一个慈母变成一个恐怖的杀人犯…演技...……更多
古代科举考试的内容与形式
...景可考究的进士六千余名,其中有一半是平民出身,可见科举确实是一把通往成功的阶梯,有效地促进社会流动(SocialMobility),微寒的家族非常有机会经由科举向上爬升。但考中科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古语有云:十年窗下无...……更多
科举制下的年龄特权:从宋太宗到乾隆的录取特例
隋朝时,隋文帝创立了科举制,这个制度对整个封建社会都有重大影响。科举制出现后,从之前看出身门第选官变成看才学选官。科举制的意义非常大,让所有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才学做官,这个制度一直到今天都在使用。不...……更多
唐朝官吏选举制度揭秘:科举、吏部与任职考察
...封建社会官吏制度的先河,制度分工明确设立三省六部和科举制,用现代人的方式来解读就是选拔更加的公平、公正,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基层人群的权利,也缓和官权矛盾。而唐朝在延续隋朝制度的同时,也做了很大的改革。...……更多
“糊名法”的发明与应用:武则天与科举制度的改革
科举制,作为中国首创的选官制度,始创于隋朝大业元年,废止于清光绪三十一年。在一千三百多年的漫长科举考试中,共涌现了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超百万名举人,至于秀才更是数不胜数。由于科举制成为普通人上升...……更多
平民是如何当上宰相的
...寒心,但对于这位老相而言,这还不是人生最大的起伏。科举才是。因为,在科举入仕以前,他只是一名乞丐。杜衍乃唐朝名相杜佑之后,本来出身名门。可是,就在他出生后不久,父亲暴病而亡,母亲在万般无奈下,只能改嫁...……更多
在古代考中进士就能做官吗?科举考试的利与弊是什么?
科举考试对于出身于寻常百姓家庭的读书人来说,科举考试是他们实现人生跨越的一次机会,同时也是走进官场的唯一正途渠道。他们在科举考试之路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寒窗苦读数十载,因此古代还有“一榜定终身”的说...……更多
白圭:从神童到内阁首辅的传奇人生
...。白圭也顺利通过了考试,父亲欣慰之余,更加期盼他能在科举之路上一路高歌。科举之路一鸣惊人 第二年,刚满十三岁的白圭就跟随父亲去了邻县参加乡试,希望能够一举夺魁。出乎意料的是,白圭在这次乡试中并未能如愿。原来,...……更多
科举考试:古代的公平选拔与官场变革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夜看尽长安花。”古代的科举考试备受瞩目,这是唯一通过学问以考试的形式来改变自己以及家族命运的机会。高中状元是每个莘莘学子的期望,可每一个人的学习水平不同,聪明的人一举高中,而大多...……更多
科举的艰难:录取人数、考试时长与科目的挑战
...郎,暮登天子堂”说得正是这个道理。很多人将高考比作科举,以此形容高考的难度和重要性。真正了解科举后,才知道两者没有可比性,因为科举实在太难太难。先说录取人数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高考得到不断地完善和扩...……更多
古代科举制度的三大鼻祖:孔子、隋文帝与武则天
古代科举制,从隋文帝创立,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结束,历经一千三百多年。在如此漫长的岁月里,古代“高考”也不断在革新,其中有三大鼻祖,特别值得我们纪念。古代高考的“理论鼻祖”--孔子说到古代高考,先要从孔子...……更多
以下四件事应该尽量少说或不说,一旦说了,就可能成为轻蔑的理由
...一天就结束了。四:不要说难听的话,不要伤害、侮辱或讽刺别人,不要看起来很坏很蠢有些人总是以“直言不讳”为借口,肆意地说一些伤人的话,说一些尴尬的话,甚至是谦卑的话,然后悄悄地说一句话:事实上,你说的不是...……更多
我国历史上最牛最强的一次科举是在公元1057年,即宋仁宗嘉佑二年这一届,当时科举的前三名默默无闻,前三之后能人辈出。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谁吧!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方式,由于采取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唐山大地震,那些奇怪现象的发生,其实都是因为这个原因
唐山大地震,这对于全国人民来说,都是一场巨大的灾难,虽说已经过去四十多年,但是他所带给我们的伤痛,以及心灵上的打击,这是巨大的
2024-10-08 23:48:00
宋高宗赵构为什么宁愿杀岳飞投降金朝,也不选择奋力一搏?
宋高宗是皇帝,他也有自己的顾虑。他的顾虑,来自于他的皇位来的不正。毕竟宋高宗是在父亲宋徽宗和哥哥宋钦宗,被女真族俘虏之后
2024-10-08 16:48:00
明朝能收回独立七百年的云南,为什么放弃独立时间短得多的越南?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明宣宗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随着明军在马鞍山之战中的惨败,明宣宗朱瞻基被迫答应了交趾权臣黎利的议和请求
2024-10-08 17:03:00
中国最后一个藩属国,1947年才停止纳贡,称永远支持中国
中国的历史上,有过许多藩属国,它们是指在宗藩关系中处于从属地位的国家,通常要向宗主国进贡、臣服、承认其主权。这种关系从周朝的分封制开始
2024-10-08 17:10:00
七十年代全国最大的园林酒家占地面积上万平方龙虎会里猫蛇一锅
在广州的餐厅和酒店,有打民族风,也有打南国情的,都给食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位于广州荔枝湾畔的泮溪酒家则无疑是广州众多酒家中最牛的一所
2024-10-08 17:12:00
宋江的武功高强吗?扈三娘亲自验证,得出的结论令人惊讶
众所周知,梁山伯好汉云集,他们都是把脑袋提在腰带上的,谁都一些武功本领。古人常说以武论英雄,谁的武功高强,谁就是老大。这样说的话
2024-10-08 17:15:00
从桂子到桂花 ——桂花如何成为西湖的文化符号
秋风渐起,天气生凉,距离桂香满杭城的日子越来越近。提起杭州的秋天,必然会想到柳永的《望海潮》,“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
2024-10-08 17:38:00
女神警任长霞:从警21年深入虎穴扫黑除恶,04年因公牺牲令人惋惜
2004年4月17日,整个河南登封街上,老百姓自发走上街头,很多人更是哭的上气不接下气,只为了送别人民的好女儿任长霞。市民们一直徘徊在任长霞的灵柩前
2024-10-08 17:38:00
尤氏心中原有病,不敢与惜春对质,只因她的“病”太丑陋
趣侃红楼494:自揭家丑,惜春嘴下不留情,心中有病,尤氏颜面难挽回上一回讲到抄检大观园第二天,贾惜春将嫂子尤氏叫来暖香坞
2024-10-08 17:43:00
王熙凤放高利贷的事,为什么平儿要偷偷曝光,将秘密告诉袭人?
平儿在贾家的口碑,远比王熙凤更好。王熙凤管家手段酷烈,引得人怨声载道。周瑞家的作为王家人都觉得受不了。更遑论其他人。还是平儿在王熙凤背后经常“做好事”
2024-10-08 17:44:00
甄家突然被抄家,才发现北静王有大问题,贾雨村被降职是危险信号
趣侃红楼495:惊闻噩耗,江南甄家抄家伏罪,结党营私,京城贾家末日尽头上一回说到尤氏被贾惜春叫过去,让她带走犯错的入画
2024-10-08 17:44:00
红楼梦:先病后死的老太妃,与贾家是什么关系?
《红楼梦》的分水岭就在第五十四回和五十五回。元宵节一过老太妃生病,不久后便去世。贾家这边伴随着王熙凤流产,一桩桩事情临头
2024-10-08 17:45:00
贾政心太狠,明知王夫人对贾环下黑手,他却故作不知,不闻不问
贾政的一妻二妾为他生育了三子二女。除了周姨娘一无所出,嫡妻王夫人生下二子一女:贾珠、贾元春和贾宝玉;侍妾赵姨娘生下一女一子
2024-10-08 17:45:00
尤氏果然“有事”,李纨都看不下去,脂砚斋直言可以休了她
趣侃红楼496:负重赌气,尤氏明犯七出之条,装聋作哑,李纨暗里循规蹈矩上一回借尤氏赌气从惜春处出来,本要去王夫人上房被婆子们阻止
2024-10-08 17:45:00
红楼梦:贾家抄家所犯何罪?皇帝想抄他们不容易,这次真闯了大祸
《红楼梦》的结局是“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很多观点认为是四大家族的结局,并不算严谨。其实这里指的是贾家,并非四大家族
2024-10-08 17: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