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追寻中国走向近代的轨迹
本文转自:来宾日报追寻中国走向近代的轨迹□ 李 钊宋元时期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期,伴随着政局波荡和王朝易代,传统文化由雅入俗,士人逐步走向民间,引领社会转型和时代变革。本书作者深入挖掘收罗正史记...……更多
从“学而优则仕”到“读书不求官”
本文转自:文汇报《士人走向民间》 王瑞来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赵昱华现在的主流历史观认为,唐宋是中古与近世的转折点,即“唐宋变革论”,但这不是唯一的划分标准,深耕于士大夫政治研究领域的历史学...……更多
汉人的科举制度,在金元时代是怎样发展的?
...何做官按照马克思的经典论断,阶级是社会的基础,传统中国也不例外。作为统治阶级的,自上古以来便是巫和王,众多王室成员及其部属也就成立次一级的统治阶级,掌握众多奴隶的生杀大权。到了西周和春秋时代,贵族阶层...……更多
明清乡绅社会的形成与影响
...考察知识精英参与地域社会的活动,关注社会转型,寻觅中国历史由宋入元,经历明清,从近世走向近代的历程。南宋有别于北宋的社会环境,对外关系紧张、地方势力崛起、经济发达、文化兴盛,作者以“宋元变革”为视角,...……更多
明代诗歌成就逊于唐宋,八股科举给明代文人带来了什么影响?
...大不相同。二、科举背景下明朝文人的诗歌创作 诗文为中国传统的文学体裁。对于诗,有传统的儒家“思无邪”、“诗言志”诗教理念,亦有文学自觉时代“诗赋欲丽”、“诗缘情而绮靡”的尊重诗歌自身价值的呼声。在创作...……更多
天下人无不怀念元朝,可见朱元璋有多么天怒人怨
...倒退,老百姓的起义则此起彼伏,天下人无不怀念元朝。中国历史悠久,王朝也多,虽然每个王朝建立之时都要标榜奉天承运,民心归附,但毕竟中国的改朝换代与西方不同,不是血统为上,“万世一系”,而是犁庭扫穴,易姓...……更多
当学历贬值,古代读书人何去何从?
本文转自:北京晚报赵慕宇常言道“知识改变命运”。中国自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为莘莘学子“逆天改命”提供机遇,也为皇权社会下的官僚体系选拔必要的人才。不过,科举竞争异常激烈,不亚于当下父母“鸡娃”,培养...……更多
《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与周进:科举制度下的知识分子悲剧
...代讽刺小说,这充分证明了《儒林外史》作为讽刺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1痴迷科举而又深受其害的士人形象生在清代这个封建王朝的吴敬梓用讽刺的手法将那些鲜为人知的“名士”形象生动地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由此...……更多
清末只会考试的读书人是谁
...出过些明白人,但也搭配出了不少糊涂虫。明清两朝,是中国科举考试制度最完备的时代。由于考试才是做官的正经途径,不仅皇帝而且百姓也都看得起,所以,读书人不仅围着考试转,而且围着考试的内容转。明清考八股文,...……更多
本文转自:人民论坛【摘要】中国有着悠久的基层社会治理传统,常以年岁、德行及能力为标准推举乡贤,优化基层社会治理。乡贤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历代王朝在基层体制设置的三老、父老等,另一类是选官制度中的文...……更多
唐朝的“别宅妇”,到底是多大的罪
...折射出那个时代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3.最后,它预示着中国封建社会一步步走向衰落随着立嗣制度的确立和女德日衰,这一风气虽未绝迹,却已天差地远。它揭示了中国社会由盛转衰的种种迹象。亦只有如此,方使那些囚于鸟...……更多
汉代士人阶层的特质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力
...革命斗争起到了极大的感召作用。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在《忆天问军中》一诗中,将东汉班超与屈原、岳飞相提并论,反映了作者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尚情操。 中共党员、著名的革...……更多
...大多数人并不清楚,朱温还做出了两大贡献,直接影响了中国历史,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一、晚唐积弊唐朝虽然实行科举制度,但世家大族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唐太宗李世民、武则天先后颁布《氏族志》、《姓氏录》,不过...……更多
聊聊大唐第一斗士韩愈
...般强悍刚健的气势,很难在一个文人身上看见。 韩愈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很“政治正确”的人物,恪守正统,尊王攘夷,排斥佛老,嫉恶如仇。同时,他也具备世故的一面,功利的一面。可以说,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都在他身...……更多
魏晋时期孝道观念的转变与影响
...,孝是中华文化与中华伦理的鲜明特点之一。孝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出现最早的伦理观念。“孝”在中国人眼中有着不平凡的意义,中国文化也可以说以孝为根本的文化。汉朝时期,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更多
洪武科举丑闻:南北榜案的争议与真相
...(为了躲避战乱,北方的百姓们选择逃往南方)这其实和中国古代的人口迁移动有很大关系,中国经过三次人口大迁移(西晋时期永嘉之乱为第一次,唐朝安史之乱为第二次迁移,北宋末年靖康之变是第三次,这也使得南宋以后...……更多
“最后的宗师”与“东方第一人”
...■詹福瑞吴汝纶是清末民初这一新旧文化交替关口,推进中国近代文化转型的重要人物,对北方地区尤其京畿直隶一带产生过重要影响。吴汝纶勤于读书,治学范围涵盖经史子集,尤其谙熟儒家经典,二十多岁时便考中科举,有...……更多
宋朝皇帝多“学霸”这是为何
宋代被一些学者说是中国古代王朝的鼎盛时期,其实这样的说法是有根据的。因为在宋朝时期,的确有着良好的经济发展氛围,商业经济的发展是相较其他朝代来说更加自由。并且科举制度经过隋唐时期的发展,更加完善,所...……更多
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才被称之为“科举”,所谓科举,便是“盖举分科目而举士人之义”。科举不单单是为国家选取人才,最主要的是能够为国家选取各种各样的人才。科举便是“分科、举拔人才”。在公元607年,隋炀帝设立了十科举人,而我们经...……更多
当谢灵运诗歌成为科举热题
...二十多首写于温州的诗歌,笔者统计,至少二十来句成为中国科举的正式考题或模拟考题。这专门术语叫试律诗、试帖诗,即用古句成句为诗题,围绕其诗意内涵创作五言排律,往往题首有“赋得”两字。吟诵着美妙的谢句,无...……更多
魏徵敢于直谏对后世产生什么影响
...臣和乐、盛世繁荣的蓝图,满足了士人们的精神期待,是中国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理想的完美实现。其刚直不阿、睿智勇敢的形象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士子们,坚持不与权悻同流合污,公正无私,为国家前赴后继、奋勇直上...……更多
祢衡一生放荡不羁,被杀时仅二十余岁,却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理的解释。东汉自开国皇帝刘秀时期起即开始褒尚名节,士人也多以此相砥砺,史籍中记载的克己轻公者比比皆是,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是发展到了东汉末年,这种风气却渐渐地发生了转变,那就是士风日趋浮华,士人们相互...……更多
入仕与出世:六朝士人的艰难抉择
...崩解、秩序解体,另一方面,精神大解放、人格大自由,中国历史迎来了周秦诸子以后第二度思想奔放、性灵不羁的时代。“流风回雪”,语出曹植的《洛神赋》,意谓轻逸飘摇的样子,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李磊以之命名著...……更多
隋文帝开创的科举制度,晚年为何要亲自废除
...认为治国之本在于典籍,一个博大精深的典籍体系,能让士人读万卷书,识万物理。所以在位之初,他便下诏天下,鼓励藏书家献书一卷,以示鼓励。这样,经由数年收集,朝廷的典籍库藏日益充实,为学校教学和士人学习提供...……更多
...迁都激烈争辩事件,明仁宗继位后,停止科举考试,禁止士人议论时政。这一决策给文化教育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和损害,许多有才学的读书人无法通过正常的考试进入仕途,只能隐居乡里或者流落江湖;许多有见识的率真之士不...……更多
孔子的政治理想与现实困境
...侯间的征伐,盟主的崛起,很多小国被灭,政治上高贵的士人等无处安身;另一方面,发财的商人通过土地买卖成为新兴的地主,并逐渐壮大。原来的贵族领主对其土地上的奴隶拥有绝对权利,收获全归领主;后来的新兴地主,...……更多
李卫传奇:身世简单、不畏权贵,他是如何成为雍正的宠臣的?
...发动荡。李卫正好在江浙做官,于是便深入民间,同江南士人交流,让他们对雍正表示忠心,同时帮他们奔走恢复科举,最后雍正非常高兴,取消了江南的科举禁令。李卫正是有了这些品质和能力,才在雍正一朝深得厚爱,被雍...……更多
从唐到宋:士族瓦解与寒门崛起
...终,士族门阀在战火之中土崩瓦解,宋代迎来了一个平民社会的良好环境。考试公平了其次,宋代废除了推荐制度,找人说项不好使了,成绩才是决定去留的首要因素,同时,锁院、糊名、誊录等一系列考试制度的完善,最终使...……更多
为何外籍人才纷纷投奔秦国?
...王被杀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违逆了传统礼制,在古代中国,礼仪是维系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重要手段。在春秋时期,战争被视为一种高尚的行为,而且作战方式也颇有意思。交战国双方都会自觉遵循一种战场“礼仪”,与...……更多
​长庆元年的科考舞弊案,是“牛李党争”的导火索
...着他们的站位。作为赵郡李氏赞皇房传人,李德裕家族是中国历史上典型的高门富户,自北朝时代起,就是天下第一等士族。若是放在过去,他们家仅需保持名士之节,即可获得朝廷高官厚禄,好生奉养。即便到了科举制盛行的...……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根据史料记载,当年越王勾践通过三年卧薪尝胆的生活最终打败了夫差。夫差不但被杀,他的家人也遭到了越王的通缉。吴国的王室子孙因此四处避难
2024-06-29 14:48:00
农民起义军的力量发展越来越大,甚至秦朝内部有官员投降了他们。当时的英布也有数千队伍,作战十分骁勇。吴芮一看便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他
2024-06-29 14:48:00
从他被分封的土地上就能看出来,朱元璋想要他守护大明的江山,而不是当皇帝,毕竟他的军事才能还是很厉害的,从朱棣几次北征蒙古的战绩当中
2024-06-29 14:49:00
东汉末年,天下一共分成十三个州,曹魏占据了其中九个州,东吴两州,蜀汉一州,其中荆州的地盘被三家分割。从地理位置上来看,蜀汉的益州面积比较大
2024-06-29 14:50:00
蜀汉前期,人才是比较丰富的,经过了关羽荆州丢失,刘备夷陵之战以后,蜀汉大部分的人才都在这些战争中死去了,尤其是在夷陵之战中
2024-06-29 14:50:00
诸葛亮提出的“霸业可成,填写可定”的方法是需要荆州和益州两面出兵。在三国中,荆州作为最重要的一个地方,是三家必争之地。荆州足可养兵百万
2024-06-29 14:51:00
东吴和蜀汉联合,还是可以勉强的对抗曹魏的,但是在合肥之战中,曹魏名将张辽一举击败东吴,张辽威名让东吴闻风丧胆,东吴甚至攻不下合肥
2024-06-29 14:51:00
我们都知道刘邦对待自己老乡一般很看重,周勃先祖虽然是从外面迁徙到沛县,毕竟是在沛县长大的。与生俱来便具备他人所不具备的条件
2024-06-29 14:52:00
能够被封为侯爵,说明他一定为国家做出过贡献。周勃的功劳可以分为三大阶段,首先就是反秦。他跟随刘邦从沛县打到关中,打过胜仗也打过败仗
2024-06-29 14:52:00
陈平是现在的河南原阳人,按现在的话来说他是农村户口,家里有三十亩地。他的几个哥哥都比较疼他,种地的事情都是自个亲力亲为
2024-06-29 14:53:00
秦朝末年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全国各地纷纷拥戴六国后代为王反抗秦朝暴政。陈平跟的第一任主人叫魏咎,这是陈胜吴广大起义的时候被分封的较早的一个魏王
2024-06-29 14:54:00
纵横交错的山脊和山谷的防御之下,夷陵所在的蜀县和武夷渡县,地处鄂西山区东部。三面环山,易守难攻。刘备东征时,陆逊守住山险
2024-06-29 14:55:00
夷陵是三国时期的重要根据地,因为它是峡口的交通枢纽,附近的山脊峡谷纵横交错,以备防御工事。夷陵周围的县城被集合成为两个
2024-06-29 14:57:00
纵横交错的山脊和山谷的防御之下,夷陵所在的蜀县和武夷渡县,地处鄂西山区东部。三面环山,易守难攻。刘备东征时,陆逊守住山险
2024-06-29 14:58:00
当时,刘备选择沿江行军,躲避曹魏的反击,派黄泉率兵前往江北,东吴发现刘备的举动,立即派诸位大将前来抗衡刘备。此时,与刘备相比
2024-06-29 14:5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