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尼不纳税,不服徭役,这一些行为不仅不容易朝廷,儒家士大夫以及道家都不能容忍,历次灭佛,士大夫和道家都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掌权者为了争取最大支持就毫无顾忌的挥刀向他们砍去。这一些落发,不婚不娶的人几乎...……更多
佛教与道教:何以佛教在中华大地更胜一筹?
...三足鼎立基本格局。不过作为舶来品的佛教为何历经了“三武一宗”的灭佛打击,却依旧比本土的道教兴盛呢?在讨论这个问题前,咱不妨简单的介绍下这两个宗教的历史。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其诞生距今已有两千五百...……更多
...史上有很多皇帝都曾反佛,灾难比较大的有四次,史称“三武一宗灭佛”。三武指的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这些皇帝的谥号或庙号都带有个武字。加上后周世宗时的灭佛则合称为“三武一宗”。北魏太...……更多
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大兴,为何其它宗教做不到
...的好奇心,对于超自然力量的崇拜也更为普遍。 2、文人士大夫偏爱道教,佛教道教之争愈发激烈南北朝时期也有思想解放的雏形,尤其是魏晋之际,动乱异常,文人士大夫阶层急需一种信仰来保证不同流合污,而崇尚自由不追...……更多
魏晋南北朝时期,好男风同性之好名正言顺?
...管那些三纲五常、君权天授的那一套。人心渐变,魏朝的士大夫开始向法家靠拢,以刑名之说杂以仁义之道,开始了新一代的学风。至此建安年间的文学为之一变,时而大气磅礴、时而悲怆凄凉,一扫汉末文风的浮夸,有了一种...……更多
佛教大约是在西汉的时候传入中国。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佛教曾经相当兴盛,更是得到许多民众的信奉,更有不少帝王极力推崇佛教。然而中间也经历了四次的大规模的灭佛事件,差点让佛教在中国灭绝。至于为什么灭佛,...……更多
宋朝成为历史上唯一盛行“火葬”的王朝
...的朝代,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挑战社会伦理道德,而儒家士大夫却无力禁止的火葬现象呢?汪郎以为,这和宋朝本身的社会特性有关。首先,佛教在宋朝的本土化、世俗化,使宋人已经接受了佛教的理念。《东都事略》中记载:...……更多
佛教与乱世:北周武帝的“灭佛运动”及其背后的经济考量
...和后周世宗都发动过“灭佛运动”,在佛教史上并称为“三武一宗之厄”。南北朝是一个很乱套的时代,政变、夺权、分裂、杀伐数不胜数。北魏末年,国家政权被权臣高欢所把持。孝武帝元修不甘于成为一个傀儡,西迁投奔宇...……更多
火葬在宋朝的流行:佛教与战乱的影响
...有逐渐流行的趋势,但仍谈不上主流,且无法得到朝廷和士大夫阶层的认可。而当时火葬之所以如此流行,主要是由佛教的迅速兴盛导致的,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唐末以来的天下大乱,百姓流离失所所致。宋朝是否流行火葬对于宋...……更多
宇文邕灭佛让300万僧侣还俗,加速了南北朝的统一
...周武帝宇文邕和唐武宗李炎。这三位皇帝的行为被称为“三武灭佛”,其中最大快人心的要属北周武帝的那场灭佛,让300万僧侣还俗,加速了南北朝的统一进程。周武帝下决心灭佛 南北朝时期灭佛,不是件容易的事,佛教信徒...……更多
唐代汉传佛教音乐的兴盛为何兴盛
...青龙,其次荐福、永寿,尼讲盛于保唐,名德聚之安国;士大夫之家入道,尽在咸宜。”2、与中国本土思想文化相契合佛教在几百年的本土化过程中,不断吸收儒家、道教的思想,魏晋南北朝时期一时兴起“儒释道三教合一”...……更多
佛教与唐朝政治相互依存与矛盾的演变
...尤其鼎盛。加之佛教依附政治,不用赋税,导致众多俗人士大夫为了逃避税务而皈依佛门。以此,造成了唐朝经济非常重大的损失。如《旧唐书》所言,“十分天下之财而佛有七八”,“京畿之丰田美利,多归于寺观”。佛教的...……更多
揭秘梁武帝萧衍:四度出家为僧背后的真相
梁武帝萧衍——出家为僧真的是虔诚信佛吗?梁武帝萧衍,是南北朝时期兰陵萧氏的世家子弟,从小聪明伶俐,可谓少年奇才。由于出身显赫,从出仕就当上了地位比较高的军官,并且其谈吐不俗,才华横溢,被将军赏识,很...……更多
他背信弃义专杀救命恩人,后世却当英雄供奉
...书为学佛。岂不耻哉”,而笮融则讥讽儒生们虚伪:“当士大夫而被史官骂作奸佞小人,这才是可耻的!学佛是慈悲为怀,有什么好可耻的呢?” ……更多
...的含义),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对士大夫很有礼貌,他跟“蜀中名士”刘巴之间的“交往”,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刘巴人品好像有点问题,但能力是没有问题的,如果他肯在刘备诸葛亮说服下辅佐张飞,...……更多
...什么含义呢?原来,狼大妈很悖逆,他一改历代赞普尊崇佛教的传统,积极复兴吐蕃的“土特产”苯教,并以强力手段毁佛、灭佛,因此惹怒了佛教徒,被赋予了一个充满敌意的绰号。据吐蕃史料记载,狼大妈之所以仇视佛教,...……更多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从军事征服到灭佛运动的历史变迁
...战略,全国凡是50岁以下,15到16岁以上的男丁必须从军。佛教自北魏初期延续以前王朝的政策,佛门弟子可以免除赋税徭役,而且寺庙的土地不纳税。周期残酷的战争形势下,拓跋焘对佛教徒开始下手。元嘉十五年(438年),拓...……更多
唐武宗灭佛事件:一次改变历史走向的宗教冲突
...向荣的发展下,却发生了大规模的灭佛事件,唐武宗灭佛背后的原因,虽然学术界有不同的研究答案,但是我们也尝试从当时的历史背景中来寻找分析答案。唐武宗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在位期间对内整饬吏治,大力恢复发展...……更多
...气,竟把筷子折断了。李忱说,你这般性情,怎么能嫁到士大夫家。竟下旨,让四女儿广德公主嫁给于琮。永福公主终身未嫁,一心向佛。基于王室忌讳,以宁公遇之名义,隐秘成为佛殿主。这个说法比较惊险。但也不是全无可...……更多
唯一存活1441年的公司:从隋朝到21世纪,只做一种活,依然强大
...。金刚组之所以能够经历数个朝代的更迭仍屹立不倒,其背后蕴藏着怎样的故事?让我们跟随风云变幻,一起揭开这段跨越千年的传奇。一、四天王寺:东瀛第一寺庙公元607年,隋炀帝在位时期,日本圣德太子有感于当时日本佛教发展缓...……更多
...和佛教的道统之争只是其中缘由之一,更是导火索。而其背后的原因更大,毁佛是为了大唐的再一次强盛。毁佛过后,唐武宗也实现了会昌中兴,这是一个很好的结果。 ……更多
朱元璋:从僧人到明朝开国皇帝的传奇之路
...的开国皇帝,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然而,他拜佛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惊险的故事。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前,曾是一名僧人。他在寺庙中度过了艰难的岁月,对佛教有着深厚的信仰。然而,在他决定起义反抗元朝的时候,...……更多
“寺庙”二字早见于西周金文,另有其意
寺庙多指佛教建筑,不过佛教自东汉初年传入中国,而“寺庙”二字早见于西周金文,可见寺庙并非为佛教所专造,而是另有其意。寺者,寸土也,国之法度,引申为国家衙门或办公场所,如古代官署之鸿胪寺、大理寺、太常...……更多
佛教为三大“世界宗教”之一,于东汉或其稍前由西域传入中原,此后逐渐形成以汉传佛教为主,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并存的格局。清代沿袭元明两代尊崇、利用佛教的基本政策,对佛教寺庙多加保护,并创建了许多恢弘壮丽...……更多
揭秘武则天严禁吃肉背后的原因
武则天作为历史上一位十分称职的女皇帝,功绩大家有目共睹,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可在当政期间,武则天曾经下过一个看似奇葩的政策——严禁百姓吃肉,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必须从佛教开始说起。其实在古代,很多...……更多
梁武帝与达摩祖师:佛教奇观与王朝命运的交织
1400多年前,当梁武帝遇到达摩祖师时,这个佛教界的傍一大哥无比自豪地说:“朕建造了这么多辉煌壮丽的寺庙奇观,我的功德一定很大吧?”达摩祖师直接否定了他的沾沾自喜,北上嵩山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达摩祖师不常有...……更多
海宁市佛教协会回应“海宁一寺庙僧人开宾利”:宾利车系他人所有
...的管理。同时,也呼吁广大网友不信谣、不传谣。海宁市佛教协会2024年5月7日 ……更多
国内最“神秘”寺庙,悬空在4800米的山崖上,历经千年不倒
...一下独具特色的藏族风情。说起西藏的话,不得不提藏传佛教,很多藏族人民对于佛教都有着非常虔诚的信仰,因此在西藏的不少地区都可以看到各种佛教寺庙,而令我们最熟悉的布达拉宫就是藏传佛教最重要的圣地。今天就要...……更多
萧衍:文化繁荣与国家衰败的双重传奇
...他要投身佛教。这一决定,固然有他个人的信仰因素,但背后的策略考量更为复杂。两百年的中原乱世导致了儒学的式微,古老的礼乐制度破裂。虽然刘宋和南齐曾试图振兴儒家文化,但效果并不明显。与此同时,自黄巾起义后...……更多
年轻人的苦,寺庙最清楚
...的流量,形成一种暂时的“正向循环”。02寺庙游爆火的背后从搜索热度来看,除了雍和宫之外,近期关注度较高的寺庙景区还有灵隐寺、普陀山风景区、寒山寺、佛光寺、白马寺、大雁塔、鸡鸣寺、少林寺、布达拉宫等等。雍...……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在方国珍和朱元璋对决以前,我觉得方国珍细心的分析了一下自个的战斗整体实力,那时候的朱元璋我觉得战斗能力很强,而方国珍和朱元璋对比并沒有多少的优点
2024-06-26 16:48:00
朱元璋尽管是农户出生,但整治國家的方式也有帝王之术把握的驾轻就熟,只有靠部队牟取天地的君王,常有1个特性,方式强大。朱元璋方式极为强大
2024-06-26 16:51:00
在之前人们國家的封建社会時期里,朱元璋那位草根皇上但是很少有的,在元末明初時期,因为國家太过腐烂了,因此就引来老百姓有许多的埋怨
2024-06-26 16:52:00
“名嘴”海瑞,一骂成名。好一派洋洋洒洒之言,把朕骂了个狗血淋头!我看罢此疏,暴跳如雷———他这是儿子在骂老子,还是老子在骂儿子?一派强词夺理
2024-06-26 16:53:00
崇祯初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战乱遍及全国。洪承畴在镇压农民起义的战争中,战功不断,曾经设计伏击李自成。李自成全军覆没,只率领十八个部下骑马逃走
2024-06-26 16:56:00
郑成功(1624-1662),明清之际收复台湾的名将。本名森,字大木,福建南安人。郑芝龙子。弘光时监生。隆武帝赐姓朱,号“国姓爷”
2024-06-26 16:57:00
郑成功收复台湾平定了三藩的叛乱,趁着告捷余威,康熙又把注意力转向台湾。台湾同中国大陆的渊源深厚而久远。在远古时代,台湾和大陆本来连在一起
2024-06-26 16:57:00
洪承畴(1593~1665),字彦演,号亨九。福建南安人。洪承畴生于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九月二十二日。斯时
2024-06-26 16:57:00
从16世纪开始,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殖民者相继来到东方,抢占殖民地,开始了对中国的掠夺和侵
2024-06-26 16:58:00
公元1626年,努尔哈赤在进攻宁远时受了重伤,回到沈阳就死了。其子四贝勒皇太极即位后金大汗,就是太宗。1627年,皇太极亲自率领人马
2024-06-26 17:01:00
当魏忠贤的阉党把明朝朝政闹得乌烟瘴气的时候,后金大汗努尔哈赤正不断在辽东进攻明军。萨尔浒大战以后,明王朝派了一位老将熊廷弼出关指挥辽东军事
2024-06-26 17:01:00
明朝是一个极度集权的朝代。朱元璋设计的帝国运行模式是一整套僵化的文官制度。这个制度中,文官和儒教处于主导地位,而武将则处于从属地位
2024-06-26 17:02:00
戚继光时代的明朝政府军,多年不事征战,加上待遇又低,武将看不到前途,士卒更看不到希望,空有一支二百万人左右的庞大军,队
2024-06-26 17:02:00
鸳鸯阵,中国古代阵法之一。火器广泛运用于战场后,武器的杀伤力和破坏力显著提高,大而密集的战斗队形难以适应作战需要。明代军事将领戚继光
2024-06-26 17:03:00
名人语录守不忘战,将之任也;训练有备,兵之事也。——《戚少保年谱耆编·练兵议》戚继光是明代著名的军事家和民族英雄。他不仅为保卫祖国海疆作出了杰出贡献
2024-06-26 17: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