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为什么要灭佛?佛教究竟做了什么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24 10:02: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佛教大约是在西汉的时候传入中国。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佛教曾经相当兴盛,更是得到许多民众的信奉,更有不少帝王极力推崇佛教。然而中间也经历了四次的大规模的灭佛事件,差点让佛教在中国灭绝。

至于为什么灭佛,佛教究竟做了什么?

公元386年,鲜卑族建立了北魏政权,是北朝建立的第一个朝代。当时的社会动乱不安、民不聊生。然而佛教的主张生死轮回、因果报应就派上了用场,告诫人们寄希望于下辈子等。

佛教这套理论很适合统治阶级,利用佛教轮回去麻痹人民。让人民把希望寄托于来世,再加上北魏皇室是鲜卑族,许多部落并不是真心的归顺,只是惧怕北魏的军事力量。在北魏前期,经常发生大大小小的叛乱。因而讲求和平的佛教,是可以帮助感化这部分人。

北魏皇室也发现,虽然他们打败并统治了汉人。不过汉人的士家大族观念,甚至觉得鲜卑人是蛮夷之人,更看不起鲜卑人。而佛教中有众生平等的理念,这就可以减少汉人对鲜卑人的歧视。

为了进一步强化统治,北魏采取了汉化的态度,采用的是「拿来主义」,用佛教的信仰来统治汉人。于是北魏把佛教定为国教。其他南北朝的统治者,也大多崇佛礼佛。

对佛教的赞助不遗余力,简直是到了疯狂的地步。当时寺庙除了会供奉佛祖之外,也要为皇帝塑造金身,并当成佛祖供大家祭拜。

北魏皇帝不自称天子,而认为自己是佛的化身。著名的云冈石窟里有不少佛祖造型的北魏皇帝石像。

因为南北朝动荡不安,每天都进行大大小小的战争,朝代更迭让贫民百姓陷入了苦难,精神无所寄托。而佛教普度众生的理念则成了贫民百姓的精神寄托。

有战争就会有征兵,百姓就要交税纳粮,而出家人免交税费又免于徭役。寺院有自成一格的经济体,甚至还有武装力量以保寺庙平安。因此许多人会选择出家,皇帝热衷于盖寺庙、造佛塔,出家人也就越来越多。因此寺院开始累积财富,寺庙都建造的金碧辉煌。

南北朝时期,佛教终于摆脱了儒家与道教,开始独立发展,很快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对文化、思想、政治与经济都有很大的影响。

不过力量大了,就会威胁到统治者的地位,自然就会发生统治者的灭佛事件。

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灭佛事件的发起人是北魏的太武帝,北魏第三任皇帝,16岁登基,文治武功、励精图治,并多次御驾亲征统一了华北。

一开始的时候,武帝延续先帝的礼佛政策,利用佛教来稳定社会。武帝后来对佛教态度的转变,关键在于宰相崔浩。

崔浩出身于清河崔氏,家族势力庞大,个人能力也很出众,因此得到北魏皇室的重用,是皇室的三朝元老,并代表汉人的势力。

崔浩

在太武帝统一北方的过程中,多次力排众议,在军事上取得了重大成功。另外崔浩出身儒家大族,信奉的是天师道,所以他对佛教没什么好感。

受到崔浩的影响,武帝开始以儒道治国。此外武帝出身军旅,经常对外发动战争,战争需要人也需要钱。但是太多年轻人选择出家以逃避兵役,政府无处征兵就会容易引起矛盾。

于是武帝下令50岁以下僧人全部要抓回来当兵,不过这只是武帝灭佛的表面原因。

公元445年,卢水胡人盖吴在杏城(今陕西省黄陵县)起义,建百官,自称天台王,响应之人达十余万。盖吴联络刘宋,宋文帝刘义隆封他为雍州刺史、北地郡公。

最终经过一年的时间,北魏才成功镇压了这次叛乱。然而就在太武帝御驾亲征时,经过长安的一家大寺庙时却发现寺中藏有大量的金银、财宝和兵器,以及许多酿酒的器具,还有僧人与贵族妇人淫乐的密室。

武帝便怀疑佛教僧人与盖吴同谋造反,况且这些僧人六根不净,恋财贪酒又好色,还想要造反,便下达了残酷的灭佛命令。于是不分男女老幼,杀光了长安的所有僧侣。寺庙和佛像被大肆破坏,且从今以后谁也不许信奉佛教,违者满门抄斩。

此外盖吴的主力卢水胡人信佛教,被北魏打败的北凉政权全是信佛的。佛教成为了「反魏联盟」的代表,那么灭佛原因就很明了了。

不过在灭佛的4年后,崔浩因为文字狱被杀,武帝自己也被宦官杀死,灭佛几位关键的核心人物相继去世。

十二岁的文成帝继位,佛教很快就在北魏满血复活。在政局方面来看,北魏分裂成了东魏和西魏,东魏和西魏又变成了北齐与北周,佛教也持续发展。

不过到了北周武帝时期,又发生一次大规模的灭佛事件。北魏末年,出家人口高达200万人,寺庙3万余座。

历经的东西魏的持续发展,佛教势力极度膨胀,僧人越来越多。北周武帝时,北方三千万人口中就有三百万的僧人。

周武帝是一位勤政爱民,体恤百姓的皇帝。自然对这群佛教僧侣无法容忍发展下去。不过他并没有采用暴力手段灭佛。

为了禁佛,他微服出巡,与僧人们一同讨论佛法。并召开了辩论大会。由道士,儒生与僧人辩论。

这说明了周武帝的灭佛,是经过深思熟虑和比较谨慎的。经过5次的大型辩论,最终的排名是儒、道、佛。佛教排名最后,因此受到排挤。

不过周武帝是和平灭佛,不讲求肉体的消灭,也没有破坏寺庙和佛像。只是强迫僧尼还俗,并没收寺产等。

这次还俗的僧人占了总人口的11%,灭佛确实大大减轻了北周百姓的负担,更充实了国库。北周的国力明显提高,进而灭掉北齐统一了北方。

578年,坚决废佛的周武帝去世没多久。杨坚灭周建隋,杨坚是一个佛教信徒,佛教再度起死回生。随着时代的发展,佛慢慢变成了人们经济、精神与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4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中国古代四次灭佛运动:统治者对佛教的矛盾与利用
...位帝王就派兵去追杀僧人,推翻佛像,禁止臣民信佛!北周武帝,为了江山第二次灭佛运动的主导者是北周的武帝。这位帝王发起灭佛的原因主要是有以下几点。第一,由于周武帝在国内推崇的是强
2023-12-02 22:04:00
聊聊南北朝十六国君主对儒释道选择
...教虽然强盛一时,但经过三家宗教多年融合和较量下,在周武帝时儒释道三家被强行排定了位次,儒为首,道为次,佛为末;这也由此表明了,教权要始终服从于皇权,教徒内守教戒,前提是必须外
2024-06-22 21:49:00
太子拓跋晃为何冒险抗旨灭佛行动
...诏书和灭佛意志已经在首都平城引发了巨大的恐慌。笃信佛教的太子监国拓跋晃先是苦劝太武帝收回成命,不想被太武帝一顿臭骂,眼看父亲一意孤行,不听劝阻,拓跋晃只能自己擅自行动了。他充
2023-02-01 14:09:00
盘点历史上“与佛杀佛”的四位皇帝
...。这四位皇帝按照时间顺序分别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和后周世宗柴荣,史称“三武一宗灭佛”。那么,事情的来龙去脉到底是怎样的?图1九色鹿本生北魏壁画太武帝
2022-12-24 11:15:00
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大兴,为何其它宗教做不到
...运动没有全面铺开,太武帝逝世后佛教又再次盛行。随后周武帝时期的灭佛运动就较为柔和,他们主张佛教僧侣入世成为普通民众。同时,周武帝会先与佛教中人进行辩论探讨出最优解才去实施,没
2024-06-15 10:57:00
宇文邕灭佛让300万僧侣还俗,加速了南北朝的统一
...有三次大规模的灭佛行动,来自于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和唐武宗李炎。这三位皇帝的行为被称为“三武灭佛”,其中最大快人心的要属北周武帝的那场灭佛,让300万僧侣还俗,加
2023-01-30 13:35:00
北魏太武帝灭佛与北周武帝灭佛相比有什么区别
...大批的僧侣还俗重新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充实兵源。三北周武帝面临的情况,和北魏太武帝差不多。他个人对儒学更有兴趣,但当时社会中的权贵有很多信奉佛教的。他也曾经试探过进行灭佛活动,
2023-05-13 15:35:00
宇文邕活了36岁就病逝了,民间传说他身患恶疾,是生前灭佛所致
北周武帝宇文邕神武过人,骁勇果毅,是南北朝一代英主。在位期间励精图治,改革内政,生活俭朴,除掉权臣宇文护,而后又御驾亲征,戎马倥偬,灭北齐,败南陈,征突厥,讨吐谷浑,如果不是英年
2022-12-16 14:12:00
北魏太武帝为人很大度,却为何容不下佛教?
...乏使得北魏太武帝,在军事行动上,感到捉襟见肘。那么佛教与军事有什么关系呢?南北朝时期,佛教发展非常迅速,因此很多人都信佛教,这样就造成了军事人员的数量下降。可是北魏太武帝想统
2023-05-15 21:4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活力运河①|运河古城 赫赫“大名”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近年来,大运河河北段保护传承利用不断取得新突破
2025-10-24 08:17:00
涤尽尘心悟画禅 ——记巾帼画家柳咏絮
柳咏絮先生柳咏絮先生1937年出生于江西玉山,自幼受父亲柳子谷的熏染,矢志翰墨,深得其父绘画之三昧。她对中国画往圣先贤
2025-10-24 08:59:00
国际友人到访无棣古城 李之仪诗词架起文化交流桥梁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芳近日,来自俄罗斯、尼泊尔等国家的国际友人到访山东省无棣县,参观了闻名遐迩的无棣古城及其中的李之仪文化馆
2025-10-23 21:51:00
【大风影像】藏在秦岭北麓的元代建筑——化羊庙
化羊庙始建于宋,坐南面北,明宣德元年(1426年)至清宣统二年(1910年)曾多次重修,原建筑自头天门始,倚山逐步上升
2025-10-23 22:23:00
重走支前路 | “打完这一仗,我就回家” 她用一生守候丈夫这句话
大皖新闻讯 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里庄严肃穆,22.5米高的烈士纪念碑直插云霄,“淮海战役双堆集歼灭战烈士纪念碑”鎏金大字在秋日厚重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2025-10-23 23:01:00
重走支前路 | 淮海战役期间,543万民工踊跃支前
大皖新闻讯 10月22日,安徽国防动员“重走支前路”主题活动北线寻访组来到淮北临涣,参观了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 据悉,淮海战役期间
2025-10-23 10:08:00
百岁将军归故里,红色基因永传承
河北新闻网讯 “我能活到100岁,是替牺牲的战友们看一看这和平盛世!”这句深情告白,来自原驻石部队某部副政委潘宗道将军
2025-10-22 14:07:00
重走八路军总部在山西的抗战之路(十四) 千年古镇的荣光
三不管岭1938年2月23日,从洪洞马牧出发前往太行山的八路军总部机关,在朱德总司令和左权副总参谋长的带领下,到达府城镇
2025-10-22 18:25:00
源于民间的狐突崇拜
【狐突庙】狐突庙名列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位于太原市清徐县西马峪村,为纪念春秋时晋国大夫狐突而建。庙始建于金明昌元年(1190)
2025-10-22 18:55:00
重阳节是秋季除中秋节以外的又一个重大节日,在山西大多数地方称“过重阳节”,岢岚县等少数县称“游重阳节”。从旧志记载看,过重阳节时
2025-10-22 18:55:00
独上山城思寂寥,英雄千古恨难销。鸣蛙尚产居民灶,惊马空留义士桥。齐洞僧归云冉冉,汉宫人去雨潇潇。堪怜此地多离乱,莫向明时负酒瓢
2025-10-22 18:56:00
北宋皇陵“上新”,陵区高粱“走红”
大河网讯 深秋时节,天高云淡,巩义宋陵,再度走红。永泰陵、永裕陵陵区内的高粱,用渐浓的殷红色、低垂的穗子,与神道两侧的石像生进行着一场穿越时空的千年对话
2025-10-22 15:52:00
3600年城址不移:在郑州,与“最早的大邑商”深情对话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1950年的秋天,考古学家韩维周在郑州二里岗偶然发现了绳纹陶片和磨光石器,这不经意的俯首一拾,犹如投入历史长河的石子
2025-10-22 16:23:00
武当太极文化研究添重磅新证 清代《张氏履历》现世!揭秘张三丰后裔踪迹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朱江)2025年国际武当太极文化节即将启幕,“太极祖庭”武当山再度聚焦全球目光。10月21日,十堰市张三丰历史文化研究会对外披露
2025-10-22 08:58:00
一件华服见证庐山百年对外交流情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王祺)10月17日晚,江西庐山牯岭镇卫斯理别墅灯火通明,一场温馨的移民融入活动在此举行。现场,庐山地方文化研究爱好者陈晖收到了一份漂洋过海而来的特殊礼物——一件百年手工中式女装
2025-10-22 06:26:00